-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闲话林彪的军事能力(欢迎大家参与讨论) -- 忧心
不能说就是错误。
当时国共正在谈判停战,如果谈判成功,那么守住大城市是有利的。
再说,TG刚进东北时迅速扩张,好象是短期内扩到三十多万人,而且也搞到不少日本装备,先到的部队发电报说东北遍地是枪,造成后续的许多部队没带枪去。谁也没想到新部队那么不经打。
23岁任红四军军长,25岁任红军一军团长,红军的
绝对主力,长征中的先锋官,汇集中央红军和陕北
红军精华的115师师长成名于国共内战……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就有红军大学,林彪还干过校长,
抗战时期抗日军政大学的分校开到二级军区一级,
共军一到东北就开设航空学校、炮兵学校……
请了解基本的军事史实再纵论林彭粟也不迟。
"划给华北的53军"
53军一直在沈阳吧
高树勋是西北军不是东北军
双方都有机会, 只不过共军调整的能力要强于国军。
后来东北局势恶化,林彪才上位成为东北王。他的上位一定程度上是因为之前他对局势的判断被证明是正确的。我们是党指挥枪,林彪带兵也要实现东北局的战略意图,而且当时好像有些部队东北局是直接指挥的,没通过林彪(不知道是不是彭真的指挥,关于林彪之前东北的权责的讨论好像很少),毛主席后来不是说,一切统归于你。恐怕就是针对原先军事上,林彪也有指挥不到的。
所以要说换谁去也不见得比他差,至少彭真比他差。
要说彭真把局势搞好的话,他后来党内地位肯定还能上个台阶。他还是很有能力的,不过独挡一面好像就有些欠缺。
换人那个主要是说军事上,当然加上其它方面也可以,比如说,西北的彭习贺,华北的聂徐薄,中原的刘邓,华东的陈粟邓黎,这些班子挪到东北就一定比原来的东北局差?东北的局面不是林彪一个人搞出来的,罗荣桓、彭真、陈云、高岗、肖劲光、黄克诚哪个不是人才,我主要反对LZ把东北的所有功劳都算在林彪头上,土共几大战略区领导班子如果互相换换,结果不会有太大出入。
或者就只换军事主官,徐向前、刘伯承在东北的表现不见得会比林彪差,说不定犹有过之,粟裕纯粹从军事上说也没有问题,只是威望不够,彭打仗稍微糙一点,但也不代表玩不转。
林彪虽然在彭真之后党政军都是一把手,但是并不是什么都操心的,主要还是考虑军事指挥,当然在全局判断上他有功劳。其它工作自然有人负责,土共当年给东北配的干部可都是一时之选,光是中央委员就好几个。
当年只要再给林彪最后一击就到苏联去了,可却被蒋雄奇踩了刹车。白先勇认为是蒋雄奇觉得东北胜局已定,不想让白崇喜坐大东北。
林彪打仗有一套,但并不像楼主说地那么神奇。当时东北地条件是各解放区中最好地,去东北地部队都是主力,干部也优化配备。有苏联以及日本地军火,有朝鲜可以作为休整地后方。干出成绩正常,干不出才不正常。林彪最让人诟病地是三点:1 四平失守后地撤退演变成建制混乱地溃败,根本就没有一点后退地部署。2 山头主义,表现为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似地打仗,全然不顾关内兄弟部队地压力,不然傅作义也不会在辽沈战役后,坚持认为东野必然休息三个月。3 缺乏战略全局观念,患得患失,打锦州与主席地电报来往以及塔山国民党增加了一个军,就想掉头回去。
打完四平,占领长春后,国民党兵力已经紧张到了自己地极限,根本不可能再过松花江进行追击。杜聿明倒是命令新一军进行了一次追击,结果一个团被消灭。东北三年,国民党地军力始终处于劣势。这要感谢关内共军地努力,特别是粟裕,把国民党地大部分主力迁址在华东战场。
杜聿明找蒋介石要兵,是在四保临江、三下江南之后,夏季攻势之前,杜鉴于四保三下的作战情况,认为只凭手头的兵力不能应付东野即将发动的攻势,向蒋介石求援,蒋介石不肯给部队,要他自己想办法。
53军是在四平保卫战以后调去参加热河战役的(好象是去了两个师),此后热河划归华北,53军也就顺便划过去了,夏季攻势后期四平战役时又调回来的,以后就一直在东北了。
胶东地区的精锐都去了东北,把杂牌扔给许和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