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文摘】Life杂志里的朝鲜战争(1)敌人的面孔 -- pxpxpx
58年前,750万美国人在纽约抛撒了近3000吨纸来欢迎一位老兵的归来。
他是一个为美国征战了半个多世纪的军人;他同时又是一个刚刚被解职的将军;他所经历的惨败和取得的胜利都可以用"空前"两个字来形容,时至今日,他仍是历史学家的最爱之一...
这个老兵就是麦克阿瑟。
与国内大多资料所写的不同,被解职的麦克阿瑟离开远东时并不是暗然失意,而是踌躇满志,信心满满。这位相信"In war, there is no substitute for victory"的军人并不相信什么有限战争,也不屑于理解这种战争。
他有不同于自己政府的军事策略,并且自信可以再一次为美国赢得一次全面的胜利。在离开前,他已经通过媒体对当时的总统,自己的司令官发出了公开的挑战。
紧接着发生的一切似乎都在他的预料之内:
大街上开始出现反对杜鲁门的游行,总统的支持率降到了22%;
参众两院罕见的邀请他在联席会议上演讲。当他在多达30次的掌声中结束自己演讲的时候,他知道自己又一次创造了历史;
报纸上到处都是他在各地演讲的报道,和人山人海的听众;
议院每天都接到数万民众的电话,要求议院对政府,尤其是总统,进行调查;
在纽约,这一切达到了高潮,750万的民众从各处赶来欢迎他的归来,当漫天飞舞的纸片和如潮的人群出现在各大报纸上的时候,也许很多人都相信自己见证了王者的归来!
可是,短短的几个月之后,这一切都消失的无影无踪。
由两党参加的议会的特别委员会召集了所有的当事人,包括总统的重要幕僚和将军本人,详细的调查了各方对朝鲜战争的政策立场,并在共和党议员的要求下,每隔一个小时即向媒体公布一次调查中各方的对话内容。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各方立场的逐步清晰,公众开始渐渐认识到"对中国开战,取得全面胜利"所需付出的代价,都慢慢的冷静了下来,对麦克阿瑟的支持也很快就烟消云散了。
半个多世纪之后的今天,再次细读各方的陈述,仍可以感受到各方激辩时的直白,深入和严谨所带来的震撼。那简直就是一群律师在法官面前和犯罪嫌疑人的反复较量。(以后有时间一定会好好写写)
那句流传甚广的"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错误的敌人"就是在这次大辩论中,由布莱德利(Bradley)说出的。原话是:
也许是因为公众看到了问题实质的缘故吧,人们接受了无奈的现实,朝鲜战争也很快随着麦克阿瑟而淡出公众视野,在真正结束的两年之前就开始被大多数的人渐渐遗忘了。
11年后的1962年,麦克阿瑟在那次著名的西点军校讲演里提到:
These great national problems are not for your participantion.
也许,行将老去的他终于真正理解了自己入伍时的誓词:
...
I will support and defend the Constitution of the United States against all enemies, foreign or domestic, that I will bear true faith and allegiance to the same; that I take this obligation freely, without any mental reservations or purpose of evasion; and that I will well and faithfully discharge the duties of the office upon which I am about to enter;
So help me God.
麦克阿瑟为美国征战一生,不负自己的国家;
美国政府和民众对他用其所长,抑其所短,虽险些被他拖入战争深渊,但最终还是给予他足够的尊重和承认,也不负老将的一生辛劳;
又过了两年,麦克阿瑟去世,终年84岁。
--------------------
下面就是LIFE杂志在麦克阿瑟1951年回国时拍的照片,还有他葬礼时的照片,后面是从其他网站上找到相关照片,录像。
Gen.Douglas Macarthur Recept.
Ousted General Douglas MacArthur waving to crowds under a torrent of ticker tape during a parade in his honor.
Location: New York, NY, US
Date taken: April 21, 1951
Photographer: Mark Kauffman
Original caption: 4/20/1951-New York, NY- Looking from the Metropolitan Opera House, where dramatic staging is a business, the camera catches the General Douglas MacArthur welcoming motorcade under a curtain of confetti as long and wide as the line of March. Some 7 1/2-million persons lined the streets and leaned out of skyscraper windows to do honor to the returning commander.
Gen.Douglas Macarthur Recept.
Aerial view of large crowd gathered at City Hall during ceremony welcoming Gen. Douglas MacArthur home from Korea.
Location: New York, NY, US
Date taken: April 21, 1951
Gen.Douglas Macarthur Recept.
Office bldg. w. practically every window open, filled w. people watching and throwing paper onto Gen. Douglas MacArthur's triumphal homecoming parade as it passes by.
Location: New York, NY, US
Date taken: April 21, 1951
Pro-MacArthur Demonstration in New York, 1951
Demonstrators outside the British Embassy in New York protest against Britain's alleged involvement in the dismissal of General Douglas MacArthur from his posts in 1951.
[FLASH]http://www.youtube.com/v/6S8hlR0y9T4[/FLASH]
Macarthur Funeral
特别不喜欢麦克阿瑟。
除了在朝鲜战争时期的白痴表现之外,二战时候也没什么拿得出手的战绩。
论指挥能力,德国和苏联的元帅大将们毫无疑问排第一。
论战争智慧,个人认为TG的一票人才是大拿。
论协调能力,且不说苏德那种动辄几十万人的战役。就连尼米兹这种海军将领也要比老麦高一个档次。
论组织能力,就说美国的,起码布莱德利就比他强。
论理论水平,嗯,算了。
麦克阿瑟只能说是合格,算不上优秀。“勤能绩效廉”综合评定也就是个良吧。
不过在个人秀方面,可以算是“一世之俊杰”。
谁能给说说?
洞里很冷,外面有太阳时很热。
他的演讲艺术可比他的战争艺术要高多了。
如果当时大学招生可能成为大学中一员。不过他还是到了大学:西南军政大学的培训班学员和文化教员.
不如改之?
离最早说上甘岭的时候,有几年了吧。
网上的业余历史爱好者,看了雄文或传闻,心情激荡一时,那是常有的事----不过,肯几年一直追踪某一事件,还真不多见。
更难得的是,这一年来的帖子,并不因为有些东东有碍观瞻,有“忌讳”,“不利于宣传和对敌斗争”就不拿出来而只说“正确的一面”,更让俺出乎意外----应该说是“惊喜”。
说句题外的,麦克阿瑟52年还和艾森豪威尔争过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结果当然一败涂地。
送花。
拖得太长了,但是就是不敢再写下去,因为有些东西不知道如何表达才合适,得慢慢想清楚。另外就是材料太多,有点看顶了。
总之谢谢您的关注,也欢迎您继续关注。
只要总记着这件事,有空推动推动----这就已经足够了。
我记得写罗马史的小蚂蚁说过,关键是“不死心”,大厦就总有完工的机会----他本人是学化学的,从喜欢罗马史到在网上开始写有好多年呢。
很少有人可以超越他的辉煌。
在我看到的资料里,一般都把他对战后日本的改造列为他本人最大的贡献,尤其是深受他影响的那部沿用至今的和平宪法。虽然战后美日之间的合作不是一帆风顺,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美国确实成功的把自己的制度和价值观在日本复制,也同时为自己在太平洋的另一端找到了一个坚定的同盟。这里不能不说没有麦克阿瑟的功劳。
我现在觉得:
象麦克阿瑟这样的人,只有极其强大的国家和制度才可以真正的对其进行驾驭;而也只有极其强大的国家和制度才能使麦克阿瑟成为麦克阿瑟,而不是希特勒,或者是斯大林。
对美国人来说,麦克是当之无愧的英雄。他的军事水平可以用平庸来形容,但是能说会道,把日本人搞的服服贴贴,把日本治理的井井有条。单说这个成绩,少说值五个师。在朝鲜战场最危难之际,仁川登陆挽回败局。与其说是一场军事胜利,不如说是一场好莱坞大片。老老实实从釜山向上步步为营地拱上去一样也能取胜,但是这不是美国人需要的胜利。美国需要一场华丽的演出,麦克做到了。他是当之无愧的美国英雄。
但是随着志愿军的参战,朝鲜战场的局势被扭转了。麦克技穷了,要孤注一掷了。还好美国的政治高层没有发疯,将朝鲜战争限制为一场局部战争,没有升级为世界大战。美国政治高层决定忍了,可是麦克不打算忍,狂热的美国人民不打算忍。如果强压下去会造成美国人民的内部分裂,“队伍整齐了,人心却散了”。于是美国的政治界精心策划了一场演出,让麦克和他的支持者来发泄心中的郁结。麦克是当仁不让的明星,他演了,并且演的神韵十足。明眼人都明白,那是他最后的机会出现在舞台中心。随着系列演出的结束,麦克逐步地被封杀在后台,再也没有出头之日。
麦克一生演了两场戏,仁川登陆他是导演兼演员,退役系列演说他是演员,导演是美国政治高层。他演的都很好,可以称之为影帝。尤其是第二场戏,从白宫,国会,军方,媒体,到各种政治团体和经济组织,大力协作,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并有序的把握了节奏。
美国人真的很会演戏,并且很会欣赏戏剧的艺术,更懂得看戏的规矩。既陶冶了情操,又抒发了情绪,还加强了团结,一举数得,很高明。对比一下老彭的结局,发现中国人还真的不大会演戏,也不大会导戏,直来直去,不得要领,有差距。
这类的把戏日本人搞多了。西方人也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