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建安年 -- 李靖岩
江东人把孙策看作袁术的手下,从心理上反感。都不配合。
所以孙策很难,比曹操难。
孙策死的时候,已经做好孙权被打跑的准备了。所以才会委命张昭,这是全族的心思,不至于孙家遭灭顶之灾。
孙伯符下江东,同刘大耳朵取荆州,都是避实就虚
不服,又挪不开,最后的结果就是你死我活。
娓娓道来,很是精彩,有点《万历十五年》的感觉。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都一样的,皇帝也没差别
献帝本人有吃有喝,跟他关系好一点的臣僚却基本都被清洗。像衣带诏那一拨,起码还杀之有名。后来建安二十三年,耿纪、韦晃举事,攻杀王必。曹操大怒之下,也不管参与没参与,整个原属汉朝的臣僚几乎都被清洗。杀了个干干净净。献帝还能干什么。他连个能推心置腹说话的人都没有。
长见识呀
花
花~
——醉后同交欢,醒时各分散
王朝末世是一个充满变数的时代。转眼之间,鱼或为龙。这种转变有时颇有戏剧性,旧日的同僚或下属可能在若干时日之后变成上司。目光敏锐的人可以从某人尚未发达时便慧眼识英才,而后当某人成气候时加以补报。较为著名的是游殷识出少年张既非同小可,于是破格与之交友并以二子相托。日后其子游楚果然在张既的提拔下成为郡守。另一个例子则是陈矫。当陈矫尚为本郡功曹之时,邻郡的太守薛悌已经开始关注他并与之平等相交。若干年后,陈矫历位名臣,而薛悌则因昔日的交谊得以顶替他的空缺。
然而建安五年的秋天,河北大将淳于琼却难得有如游殷或薛悌一般的心情。建安五年也即公元200年。这一年里,一场即将决定中原命运的大战打响。淳于琼作为河北袁绍手下的大将参战。而对手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王朝丞相曹操。十二年前的中平五年,当时还是西园八校尉之一的淳于琼怎么也不会想到若干年后自己的两个同僚将威震天下。而昔日与这两人地位相若的自己则将成为其中一人的部下。当这一切终于成为现实的时候,淳于琼固然有着武将的粗疏,也不得不慨叹造化之奇。
此刻他所不知道的是,他的生命离尽头已经不远了。虽然袁绍和曹操的军队相持已经两月有余,始终没有实质性进展,但就在今夜,一个叫做许攸的人连夜从袁绍军营中逃奔曹操。起因只是微不足道的财产纠纷,但河北谋士群向来存在的倾轧之风将这小衅终于弄成大祸。许攸与曹操有旧,因此当他报名求见曹操的时候曹操高兴的连鞋子也来不及穿,光脚出迎。因为许攸其人虽不足道,但他既在大军相持两月时突然来投,则对曹操来说无疑是照见敌方虚实的一盏明灯!就在许攸的授意下,一支由曹操亲自担任主将的精锐部队趁黑夜出发了。他们将连夜袭击淳于琼乌巢的营地。因为据许攸的准确情报,维持河北全军的粮草此刻全在这里。
经过昼夜的奔行,天明时分曹操的部队出现在乌巢附近。得到斥候报告的淳于琼立即作出反应。从兵力来说,曹军并不占优势,虽然也不象他们日后宣传的那么少。但是从兵员素质来说,则袁军远不是训练精良能征善战的曹军的对手。原因也是因为兵力太多。前此一年,袁绍在经过长期久战之后攻克了易京城。城中的公孙瓒举火自焚。然而胜利主要由于围困,而围困主要决定于资源。公孙瓒的士卒离心已不始自今日。所以虽然当年也有白马将军的英名,但这场胜利对袁军的兵员素质提升并不大。而曹操则在连年征战中养成一支核心的兵力。因此硬拼并不是好办法。但是此时曹军已卷地压来。倘若后退或被击溃,则本地囤积的粮草会被曹军一火焚之,战争的结果也就会毫无悬念的发生逆转。
两个同僚间的胜负,或许即将由他这第三个同僚决定。
没有记述可证明这场乌巢之战淳于琼是否曾披甲上马亲自去会见那个昔日的同僚。然而曹军兵势甚盛,淳于琼也能在重叠的军阵中依稀看到那个精悍的小个子的身影。他所不知道的,曹操这一次其实也是孤注一掷。他们的粮草不多了。据小道消息说,程昱运往前线的军粮中已经夹杂了人肉干。倘若再这样僵持下去,曹军面临的不但是败,而且将是灭顶之灾。从前线的战事到后勤全线崩溃。所以曹操破例的令其他人戍守大本营,而自己亲自引军前来。因为这一仗倘若不能成功,大战结局不能逆转,他就已没有必要再受到保护。因此由曹操所率领的军队其实是一支亡命之师。此刻唯一可能微妙扭转战局的有利因素,只是曹操已知袁绍粮在何处,而袁绍尚不知曹操已无粮。
此时此刻一分一秒也不能再耽误。
于是战斗开始了。这场战斗从一交手就打的异常激烈。淳于琼戍守的乌巢距袁绍大本营所在的官渡仅四十里。探马往来极易。袁绍的本军中立即得到消息并且发出援兵。照常理说,曹操如此孤军深入之下,倘若加以有力应援,则不难将孤军吓退。但因为不知曹军已断粮,袁绍估计错了曹操的决心和力度。他只派少量骑兵去配合乌巢的驻军,而派重兵去攻打曹操的大本营。希望围魏救赵之计可以如愿。然而曹操已拼出了真火。这一战表面来看不过是佯攻或骚扰,但实际已是决定生死的关键一战。不要说曹操的本部没有那么容易攻克。即使舍弃本部不要,乌巢这里拿下来也足以改变战局。但倘若乌巢拿不下来,几天之内将本部守的再固若金汤也于事无补。
淳于琼没有想过曹操的攻击竟会如此猛烈,以至于久历军阵的他一时间也手足无措。虽然据斥候的侦察敌军仅有区区五千人,但实际战场上这五千人的战力仿佛成千累万,他不敢想像自己还能坚持多久。十二年来,这个叫做曹孟德的人改变太大了!
十二年前也即王朝中平五年,秋八月,一支特殊的军队在东都洛阳组建起来。目的是为防范当时兴起的黄巾义军和西北西戎。这支部队的八个领导均领校尉之职。世俗便以其部队的驻扎地西园为名合称这八人为西园八校尉。典军校尉曹操、中军校尉袁绍和右校尉淳于琼均位列其中,此外还有下军校尉鲍鸿、助军左校尉赵融,助军右校尉冯芳和左校尉夏牟,而部队的领袖上军校尉则由深受皇帝宠信的宦官蹇硕充任。其目的则是皇帝觉得外戚势力太盛,需要稍微平衡之。王朝末叶的皇帝们都对在宦官和外戚间平衡权力驾轻就熟。
这支部队的目的既是为了制约何进,由是权力颇大。上军校尉蹇硕甚至可以命令何进。何进既由外戚骤居显位,为时过短,尚未形成围绕自己的政治势力。而他的权力来源何太后则告诫他说,“中官领禁兵,自汉家故事,不可废也。”然而仅仅一年之后,围绕权力之争外戚与宦官终于反目。蹇硕虽以宦官身份而统领西园。但除他之外的七人均是倾向于朝廷的少壮派,袁、曹且有贵族公子的身份。因此在宦官和外戚之争时,袁绍诸人均鲜明的倾向于外戚。西园就此解体。除蹇硕死于内乱之外,七校尉各奔前程。若干年后,其中的两人成了天下诸侯,而另一人则成为左右两人争霸胜负的关键人物。
当淳于琼咬牙苦撑曹操的一次又一次猛攻时,他时常诧异为什么这战事的另一个关键人物袁绍没有出场。倘若在这最危急的关头袁绍的大纛忽然出现在战场的后方,随之而生起的高涨士气也许将使战局完全扭转过来。虽然袁军对曹军的精锐善战仍然保有某些忌惮。之前,当袁曹两军主力大举对阵之前,曹操曾经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击溃了由袁军猛将颜良、文丑率领的两支前军。据说,在曹操与颜良的大战中,一个长髯的将军冲进战阵,在万马之中从容刺死颜良后飘然而去。围绕这场罕见的绝杀,许多传闻和流言在袁军阵营中嘈杂响起。幸好据可靠消息说,长髯将军乃是本年年初被曹操击溃的刘备的属将关羽,此时并且可能已弃曹操而去。然而因此引发的巨大的心理阴影却始终没有得到大的改善。
而此时袁绍尚处于一种难以名状的犹疑当中。和同时代的许多诸侯如刘表、刘璋、袁术、公孙瓒不同。袁绍并不缺少智慧超群并忠心辅佐他的谋臣。比方田丰和沮授的谋略甚至令曹操也频频称赞,而审配在日后死守袁氏孤城拒不投降的事迹也使他赢得天下义士的赞誉。但是这些谋臣倘若在同一场合出现,空间就很快会被他们的争吵和奚落声填满。他们的性格、行事风格和道德标准各不相同。以至于不能同气连枝共御外侮。这不能不说是袁绍的一个重大遗憾。
事实上,古代的统治者们将善于缓解和解决矛盾作为执政者的一大要求。据说上古的名相伊尹就曾背着锅去谒见首领汤,并且借烹调来说明他所谓“调和鼎鼐”对执政群体的重要作用。分歧是不可能从根本上被杜绝的,但是只要有良好的大局观,加以柔和的施政手段便能将这些小小不安拘束在萌芽状态,即使偶尔爆发,也在精心的安排下不至于出现大的波澜,反而成为解决具体问题的成熟机会。此即举重若轻的贤相之所能。曹操手下的股肱之臣荀彧扮演的就是这种角色,以至于有五百年来一贤人之称。而袁绍手下谋臣虽然不少,却没有这样可以在宏观上负责的人。
出于对大局的考虑,袁绍也不希望这样的人诞生。因为从资历来说这样的人必然产生于他若干谋士之中,而一个或一方面的崛起会引发更多的躁动不安因而至于分裂。袁绍素以多士而自矜。倘若骤然引起其谋士群的分裂,无论对河北的局势还是对他的四世三公后裔的身份均是一种伤害。因此还不如以自己的权威将这些潜在矛盾暂时压下。但是他虽能压下矛盾暂不爆发,却不能也没有预防这些矛盾的暗暗升级,而至于不可收拾的境地。
因此后世的批评家们常责以袁绍好谋无断之名。在这个时代里颇有些人物被斥为好谋无断,其中最著名者当属诸葛亮,而提出批评者则是司马懿。相对来说,袁绍还不能算冤枉。的确因为他的犹豫不决而使很多矛盾在发展初期没有得到妥善解决而后乱的一塌糊涂。良医治于未病之时,而袁绍不能算良医。他的犹豫不仅体现在对河北谋士群的姑息还体现在对嗣子的狐疑。他的长子袁谭和少子袁尚为此争夺激烈。一直持续到官渡之战结束还内斗不休,以至于冀州广大的土地在失去袁绍后被曹操分别轻易拿下。倘若袁氏诸子团结抵抗,则曹操的胜利还可能多费周折。
因此当乌巢争夺战打到最关键的时候,在袁绍的命令之下,袁军的精锐张郃高览部直扑曹军大本营。留守的曹洪亦知战事到了紧要关头。曹洪貌似粗鲁无文,喜好财帛女色,生性又小气。以至于日后登基的曹丕一想起当年向他借钱遭拒的窘迫就恨不得杀了他。但曹洪关键时刻却常有异乎寻常的冷静。当初平元年二月曹操追袭董卓的部队遭到徐荣埋伏而几乎溃散时,曹洪将自己的座马让给曹操,而留下“天下可无洪,不可无君”的令人感动的话。建安五年冬十月,曹洪知道自己人生的又一重大考验已经到来。张郃此时已是袁绍阵营中屈指可数的大将,然而曹洪凭借阵地优势死守,以至于张郃在久攻不下之余心生犹豫。
这种犹豫并非毫无原因。与颜良文丑那种猛将不同,张郃在武将中可称颇有智计。早在他和高览的部队尚未派出之时,他已向袁绍陈明自己的意见。
《三国志张郃传》:太祖与袁相距于官渡,绍遣将淳于琼等督运屯鸟巢,太祖自将急击之。郃说绍曰:“曹公兵精,往必破琼等;琼等破,则将军事去矣,宜急引兵救之。”郭图曰:“郃计非也。不如攻其本营,势必还,此为不救而自解也。”郃曰:“曹公营固,攻之必不拔,若琼等见禽,吾属尽为虏矣。”绍但遣轻骑救琼,而以重兵攻太祖营,不能下。太祖果破琼等,绍军溃。图惭,又更谮郃曰:“郃快军败,出言不逊。”郃惧,乃归太祖。
事后证明,张郃的见解是完全正确的。但袁绍却惑于郭图的谗言。郭图的谗言并不高明。当且仅当曹操对乌巢的袭击是佯攻,曹操军粮充足以及曹操大本营空虚易攻三者同时存在时才可能正确。然而曹操此时已经战场征杀十余年,虽然不可谓战而不胜,却也极少败北。寄希望于这样老练的军事家自己犯错,未免幼稚。
反过来说,衡量一下郭图献策的后果。倘若郭图正确,则袁军小可保住乌巢,大可袭取曹营。取得战争胜利。但若郭图错误,则乌巢失陷。乌巢失陷,袁军无粮,则失败可期。不是你死便是我亡。倘若袁曹两军此刻势均力敌,则如此用险的对攻尚不为过。但事实是此刻袁军兵力强盛,粮草充足。继续保持相持的局面对袁军比对曹军无疑更有优势。舍弃得来不易的战略优势而与敌军做你死我活的对攻。郭图真有些枉称谋士了。
在此之前,河北最优秀的谋士田丰、沮授已经相继因劝谏袁绍与曹操的决战而获罪被免权。倘若这两个人在而且能发挥作用,则可与曹操本人在智略上相抗衡。然而可惜的是此时在袁绍身边的已是审配和郭图等人。本年年初,曹操在锐意讨伐袁绍之前先顺手扫掉了盘踞在后方探头探脑的刘备。刘备虽也是一时人杰,但在赤壁之前始终没有良好的时机和地盘可供发展,当然一击即溃。然而田丰就抓住了这个短暂的机会劝袁绍出兵突袭之。袁绍以儿子有病心中不宁为辞拒绝。田丰遗憾之下,举杖击地。
这样的机会要到七年以后才会出现,那次曹操动兵攻打北方少数民族,都城空虚,刘备劝刘表出兵突击。刘表同样犹豫,战机同样稍纵即逝。历史并非不会给人机会。只是机会通常要与机遇共存才能发挥效用。田丰和刘备能敏锐的捕捉到战机,却没有相应的发动战争的能力。建安五年,曾经有一个既有敏锐眼光又有能力发动战争的人存在。那就是孙策。有江东狮儿之称的孙策在这一年预谋以精兵攻袭许都。曹操虽然智略出众,但兵力在应付袁绍之余实在不可能有效防守后方。当他后来赢得胜利收兵回来的时候,后方已经只剩荀彧和程昱死守住的三座城池。因此倘若孙策此举成行,甚至有可能改变天下的局势。但他尚未改变天下,命运已经先改变了他。孙策死于许贡家客的偷袭,年仅二十六岁。所以说机遇也是能力的一种。
频繁的判断失误终于使本来的小衅酿成大祸。面对汹涌而来舍死忘生的曹军,淳于琼抵抗不住了。而袁绍派来的作为策应的轻骑也被打出状态来的曹军顺手吃掉。在这一战中,曹操亲自上阵应敌,著名的勇士许褚则时刻不离他身边保护。主将在第一线的战斗无论在建安五年还是一千八百年后同样是有效激励军心的手段。日后当曹操回溯自己波澜壮阔的一生时将会忆起在乌巢的这次血战。虽然此生他经历了无数危难。从青年时易装逃出京城被中牟县令擒住到初平元年徐荣的埋伏到建安二年张绣的反攻到建安十三年赤壁的悲歌……然而仅仅乌巢这次血战是他亲自冒着箭雨身先士卒而最终扭转了整个战局的,因此格外重要和具有纪念意义。
终于第一张多米诺骨牌被推倒了。由乌巢失陷进而引发无数的连锁反应——军粮的损失,河北军的动荡,张郃高览的投降曹操以及袁军最终的全线溃退。这一年从二月到十月袁曹两军断断续续的打了八个月仗,而真正分出胜负的关键只在一天。这也正是好谋无断的袁绍所以失败的原因。这一天日后想起来,实在太平常了。
兵败如山倒,袁绍无力收拾残局,只有和长子袁谭一起仓皇逃遁。对袁绍来说,八个月的战局优势一朝覆灭似乎是很不可思议的事,但是他也忘记了他所以得以威震天下其实大半靠的不是他的瑰玮仪容而是袁氏四世三公的潜在影响。倘若将世事比做一场牌局,则在袁曹对阵之时,袁绍已经比曹操多抓了百余年的牌,因此手中的牌比曹操好是必然的。然而倘若牌局一直继续,则仅靠已抓到的牌并不足以取胜,取胜的关键还要看双方怎样运用手中的牌以及将来还会抓到什么牌。很可惜,这两点都是袁绍的弱项。
曾有典籍记录淳于琼兵溃被俘,并且被押到曹操面前。曹操似乎忆念起故人之情,颇为怜悯,只是因为许攸的建议淳于琼才被处死。但正史的记载则是阵亡。建安五年,时为公元200年。西园八校尉中的袁绍和曹操以河北官渡为战场的争霸中原的战争终于得出结果。曹操获胜,袁绍失败。证据则是西园八校尉中的淳于琼的头颅。本年年末,还没掸清袍袖战火余烬的曹操给献帝呈上一篇奏折,扼要叙述此事。其略如下。
“大将军邺侯袁绍前与冀州牧韩馥立故大司马刘虞,刻作金玺,遣故任长毕瑜诣虞,为说命录之数。又绍与臣书云:‘可都鄄城,当有所立。’擅铸金银印,孝廉计吏,皆往诣绍。从弟济阴太守叙与绍书云:‘今海内丧败,天意实在我家,神应有征,当在尊兄。南兄臣下欲使即位,南兄言,以年则北兄长,以位则北兄重。便欲送玺,会曹操断道。’绍宗族累世受国重恩,而凶逆无道,乃至于此。辄勒兵马,与战官渡,乘圣朝之威,得斩绍大将淳于琼等八人首,遂大破溃。绍与子谭轻身迸走。凡斩首七万余级,辎重财物巨亿。
黄仁宇后,让我们知道了还有大历史这种观点
楼主的文章很有黄仁宇的味道
正是这种大历史的观点,让人对历史很有兴趣读下去
可以作为很好的历史启蒙读物.
逐篇送花的结果就是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希望楼主能尽快发出剩下的文章
三国已经被炒过N遍了,还能写而且又能写的这么好,兄台真可谓是惊涛骇浪中的弄潮儿,花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