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令人震撼的印度贫民窟(多图) -- daharry

共:💬509 🌺1072 🌵10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4
下页 末页
家园 楼主拍人家住宅内部就有点不厚道了

<栖身之地>里面的小姑娘对镜头眼神还是很清澈的,说明人家还是对生活有自己的理解,对拍摄者还是友好的。对这样的普通人,作为猎奇,作为优越感来拍出来,然后讲印度落后放出来,是不是不太厚道。印度我也去过,我对印度的理解,是不能光看人家的穷。那里讲生灵平等,讲灵魂信仰,这一点比国内要好(不知我们文革前是不是也是这样的穷,但百姓还是有精神寄托的)

家园 美国也有这样的地方,只是规模和程度差一点。
家园 没有好坏,只有适合与否

不知你有没看橡树村写的非洲系列,里面的事更让人叹息。

国家,民族,文化这些东西太复杂,我感觉每个地区的人实际上都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适合这个阶段的制度才是好制度。脱离实际谈民主专制这些东西太肤浅幼稚了,西方主导的国际舆论把世界描述得过于简单了。

从发展的方向来说,种性制度肯定不是“好”的,它扼杀了很多低种姓的才能。可是当你转回人类发展起源的初期,奴隶制度不是“好”的制度,但很可能是最适合当时人类发展的制度。

家园 俺现在盼着印度出了陈胜吴广。

毕竟现在不是奴隶社会了。

家园 贫富倒也罢了,感觉最大差别是混乱无序和缺乏公共设施管理

这两方面政府若是做好了,即使是再穷点,

也不至于看起来这么埋汰。

穷日子穷地方从小咱也见识过不少,

农村是穷,可穷起来也不是这个样子,家里家外都是垃圾。

城镇里埋汰的地方是有,可如此大面积埋汰的,还没见过,确实让人伸腿儿瞪眼,

让俺想起传说中200年前臭气熏天的巴黎。。。

看来好处就是野蛮拆迁肯定是比较少了,

或者说是社会还没到需要野蛮拆迁的时候。

应该让普拉昌达同志那边儿派几个政委过去忽悠忽悠,

培养几个拉杆子的,

要不这么好的革命土壤,不利用利用怪可惜了的。。。。

家园 经济发展这么快

为啥贫民窟的人数也在快速增长?哪位大牛给说说。

家园 幸亏那里不寒冷,他们还能笑一笑。
家园 因为人口在以更快的速度增长。
家园 消除贫穷是全人类共同努力的目标

每个发展中国家都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就说北京,十年前--大兴土木之前,城乡结合部,外来人口聚居的地方,那生存质量也好不到哪儿去。表面繁荣下掩盖的问题如果得不到重视,任其滋生,蔓延,到时候再震惊,震撼就晚了。

haha。留园的连接贴不上。到也没什么新鲜的。该贴主汇集的照片全部来自网络。也算是审视中国这两年民生状况的一个视角吧。

家园 说实话,我们很难从此产生优越感

和印度一样,我们的城乡差距,地域差距,那是相当的巨大。可是印度人可以在自己的国土上自由迁徙,而我们有严格的户口制度。不远的过去,我们还有收容遣送制度。

户籍制度在我国是有悠久传统的。试想如果几十年前,本朝放开了城乡二元制,那么今天的我们还能俯视印度城市里的贫民窟吗?

我不想评论户口制度好不好。我也是既得利益者,也许来这里的绝大多数人都曾是既得利益者。

家园 我怎么感觉像是精神忽悠呢。。。。
家园 中国也算是一直在改吧。。。。。

这些年的进步,通过比较才看的更清楚。

家园 说句很没心肝的话

看到那个蓝衣mm站在蓝色的屋子里,屋子的陈设虽然简陋而并不脏乱,再加上mm的笑容,我居然感到一种很强烈的美感。

是因为照相照的好,还是因为mm太美以至于让贫民窟都变得漂亮了。

家园 应该是照相照的好吧

比如那个抡大锤的很有油画的感觉,而那个修油桶的像一个舞台剧。

家园 对呀

从抡大锤的,到修油桶铺子,到泥碗制作,到九岁小姑娘,到蓝色mm,到一家人。

这六张照片居然都带有不可思议的美感。跟其他的照片里的贫穷脏乱感完全不同。好像从构图到色彩都是经过审视的画。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