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公共服务产业化 -- 常乐

共:💬35 🌺66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根本解决养老金问题需要人口平稳

短期内主要办法只能是调整利益分配,包括跨收入阶层和跨代调整。政治制度刚性如能消除,养老金眼下的困难就好办多了。

但根本解决养老金问题需要人口平稳。人口下降问题下其实没法根本解决养老金问题。年轻时不生少生,年老后相对生活水平下降也是应该的。还有别的更好的方式吗?从总体上是没有的。

靠设立基金来投资的办法来养老,其实并不能够把风险从政府移开。法律上是没有义务了,但实际上不可能。比如说股市一跌,因为里面好多是养老金,政府的压力大得不得了。中国政府敢让股市跌下3/4,真要到了股市里大量都是养老金时,谁敢?

家园 应该靠政治过程解决的问题是不能回避的。

至少现在看来,中国推迟退休应该不是很难。只要经济能较快增长,增税亦可。西方在增长较快时,对高税率似也较易接受。

如果考虑到政府其实并不能摆脱风险,尤其是如果基本生活需要必须依靠补充养老时,个人养老的政治成本甚大。尤其是成本的不确定性极大。

家园 养老靠自己,自己又能作什么呢?

即使存点钱,遇到大通胀不也是白搭?

您说的养老金只够买咖啡可能是极端情况,如果剔除极端情况,个人工薪可操作的办法又有哪些?

记得以前看过一篇文章,说咱们国家的养老制度是劫贫济富,不知道是不是这样,以您的观点,咱们国家的养老制度有哪些缺陷,哪些国家的养老制度更合理些。

家园 谚语:活到老,学到老,做到老。

人类有退休制度只不过100年历史,退休不工作不是一个好的生理行为。

人类个体应该连续工作,但可以随着年龄变化而改变专业和工作强度。对失去工作能力的个体社会应该全面负担其生活。

养蜂时注意到老年工蜂很少死于峰巢内,都是死于工作途中。

家园 【文摘】郑永年:中国必须进行一场社会改革的攻坚战

联合早报1月7日/ 这些年来,中国的社会改革往往是雷声大、雨点小。医疗卫生改革已经争论了很多年,但还是没有一个让各方都能普遍接受的好方案。社会保障制度有了一些进展,但远离社会的客观需求。教育改革也缺乏一个好的方向。环保恶化到了不可忍受的程度。尽管国家税收能力大大提高,但收入分配和社会分化继续恶化。另一方面,社会群体事件的频繁发生,加上国际经济环境的恶化,表明社会的不稳定因素还会遽然增加。

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社会改革和社会制度的建设已经刻不容缓。但是,各方面的利益一直在这些问题上争论不休。在很多领域,一会儿集权,一会儿分权。尽管谁都说改革很重要,但就是解决不了谁来改革的问题。这背后无非是既得利益在抵制改革。外链出处

家园 你的想法很有趣

但不好操作,人到了60以后,除了少数有专业技能的人以外,再找工作应该很困难,而且对于大多数体力劳动者来说,能不再为生计发愁,告别枯燥繁重的工作,顺利退休是件令人羡慕的事。

人老了以后,收入越来越少,而生活成本越来越高。

以前的人寿命短,还有劳动能力的时候人就挂了,在加上儿女多,所以养老可能还不是大问题,现在人的寿命普遍延长,但人到75以后,不用说工作,就连上下楼,买菜做饭生活自理都成问题,必需要有人照顾,这就增加了很大一块成本,现在请个保姆管吃管住要1000元,总成本至少在一千四五,随着要照顾的老人越来越多,天知道会涨到什么程度。养老院最低也要800-900,而且一床难求。而现在企业的养老金也就1000元。

以前的家庭儿女多,总能找出个闲人照顾老人,而不增加成本,现在的家庭都是独生子,要照顾双方的老人很吃力,而且现在的年轻人大多在异地就业,不要说大学生,就连四川的农民工也要到东莞打工,因为工作的机会都在城市,儿女想照顾老人,就是有这个心也没这个力。

这还不包括生病看病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养老金再出问题,那岂不是很麻烦?

家园 送花,说到点子上了。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家园 【文摘】养老保险年内实现省级统筹 3年内全国统筹

21世纪经济报道21日/ 全国建立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制度的步伐正在加快。从2月19日举行的全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工作会议传出消息,实现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就在2009年。接近人保部人士透露,决策层已下定决心,“在本届政府任期内实现养老保险的全国统筹”。

刚刚结束征求意见的《社会保险法》草案明确表示:“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实行省级统筹,逐步实行全国统筹。其他社会保险基金实行省级统筹的时间、步骤,由国务院规定。”外链出处

家园 怎么问题越来越大?

好比我当年政治会考的时候有一题问中国城市经济改革的难点在哪里,怎么解决?我一中学生。。。

养老金最难的问题是时间跨度太长,基本上风险属于无限的那种-少说说,三十年,过去中国/世界三十年都发生了什么,翻天覆地呀!

如果买黄金,遇到大通胀总好过现金吧。可是买黄金也不能保证收益率,再说全世界的养老金总不能都买黄金。

我国的养老制度所谓劫贫济富,大概讲的是广大农村人口(包括民工)实际是为养老制度做了贡献的,却没有享受养老保险-这是事实。早在90年代初或更早的时候政府就开始关注这件事(当时为中国政府提供咨询和调查的是ING)。

家园 主要是我个人对养老问题比较关心

总感觉不踏实,希望多了解一些,但又是外行,提不出像样的问题来,提的问题都比较空泛,见笑。

我和其他河友的看法不同,我是比较反对延长退休年龄的,因为对于大多数体力劳动者来说,退休是一件很令人向往的事,很多人是“盼”着退休,很多没有固定职业的劳动者可以用颠沛流离来形容,退休让他们有盼头,延长退休无疑会使他们的生活更困顿,真正不愿意退休的是公务员,国企领导等,延长退休的政策会更加重两级分化,贫者更贫,富者更富。

至于劫贫济富,是我看到一篇文章说,现在有工作(本来就有保障)--有保险--国家补贴--更有保障,

没工作(需要保障)--没保险---更没保障,现在国家要改革养老金,无非是不堪重负,但即使是现在这些养老金,是不是都用在刀刃上呢?用现在这些钱,能不能达到更好的社会效果呢?我对养老金机制不太清楚,不知道是不是现在交的钱越多将来的养老金就越多,国家补贴就越多,如果是,国家对衣食无忧的人锦上添花是否合适?如果国家按人头只负责基本保障,而单位根据个人贡献提供有差别的养老福利是不是更好。

家园 现在打算在上海试点65岁退休制度

好像是从2011年开始,每过三年退休年限延后一年,最终达到65岁。

没有政府会冒天下之大不韪来增税和延长退休年龄(工会势力越大,越“社会主义”的国家尤甚),我想中国也不例外。

在中国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什么样的和谐事都会发生……

家园 【文摘】住建部副部长牵头调研 中国酝酿二次房改

……一个以住建部副部长齐骥牵头,住房公积金监管司、住房与改革发展司和政策研究中心等相关司局一把手参与的调研小组,已开始调研十年房改的得与失。

“目的在于谋划下一步住房制度该走一个什么样的模式。”住建部一知情人士告诉记者。自此,从去年6月份以来一些专家学者不断提出的“二次房改”,终于引起了高层的注意。此次房改路径将会从住建部调研开始,而后可能会由国务院出面设立住房改革协调小组来统一部署。

二次房改方向 解决中低收入群体住房

面对不断增长的高房价,相关部门在此之前也曾尝试解决这一问题。2007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简称24号文件),强化了政府的住房保障职能,对一部分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实行保障住房制度,但房价依然我行我素。“23号文件是将住房市场化,而24号文件则是住房双轨制的开始,让解决中低收入群体住房成为可能,但没有时间表也没有制度性的约束。”

二次房改矛头再次指向土地财政。“这些探索未明确地方政府在保障性住房上的投入和责任,要想彻底地进行二次房改,必须改变地方政府依赖土地财政的局面。”李稻葵认为。北京远东新地置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姜炜认为,二次房改的实质就是平衡房价过高和保障房滞后两者之间的关系。

全文:中评社北京10月18日电

家园 【文摘】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否认“二次房改”

……中广网18日引述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陈淮明确表示,不论短期计划还是“十二五”规划中,住房目标仍然是住有所居。当前在住房发展过程中保障体系和市场化之间的结合有进一步的改善和调整的必要,但是这个基本方向中没有“二次房改”。

陈淮指出,上世纪90年代中期日本房地产价格的暴涨暴跌有历史原因,不能简单的以此来谈中国楼市的泡沫。他认为:“中国的房子正在越盖越结实,没有什么泡沫,如果有泡沫那也是为节能而用的空心砖。”

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副会长朱中一则认为,明年只要中国的出口没有根本扭转态势,房地产业仍肩负保增长和保民生两大重任的话,房地产政策就不会有太大调整,但不排除微调的可能性。

中评社北京10月18日电

家园 社会养老本质还是年轻人养老,没有合理的人口机构,什么都是

忽悠。

家园 【文摘】无地民工形成新群体 面临困境或藏不稳定因素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新生代农民工中已经出现一个特殊群体:“无地农民工”。如果这个群体在城市找不到工作,无论滞留城市还是回到农村,都可能面临缺乏基本生活保障的困境,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隐患。基层官员建议,应对“无地农民工”现象未雨绸缪,提前谋划对策。

一部分无地农民是计划外超生人口,他们受计划生育政策影响未能分到集体土地,还有一部分是农村土地30年不动政策实施后的新生儿。“无地农民”长大成人外出务工,就成了“无地农民工”。“无地农民工”的年龄层次基本都是新生代农民工的年龄范围。随着时间推移,这一群体的人数会越来越多。

目前,“无地农民工”数量已经具有一定规模。阜阳市政府劳动部门已经关注到无地农民工现象。据阜阳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汝天彬粗略估计,阜阳市228万外出农民工中有“无地农民工”60万人,估计今后每年有10万没有土地的新增劳动力进入社会。

“无地农民”和失地农民不同。失地农民是在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其丧失土地过程是显性的,失地农民不仅有一大笔土地补偿款,还会被政府纳入城镇职工保障体系,在就业、养老、医疗等方面得到行政力量的照顾。但“无地农民”一直处于隐性状态,游离于政府的目光之外,还无法享受到政府的额外关照和重视。
安徽省社科院研究员王开玉分析,“无地农民工”群体分化为三类:第一类能在城市定居并成为市民,有着医疗、养老等保险。在当前户籍、社保、教育等现有制度不发生改变的情况下,能在城市拥有稳定工作、收入和固定住所并定居城市的,只有极少数人能成为第一类;第二类人在城市工作多年,随着青春消逝,其就业选择范围越来越窄,甚至面临失业,但由于长期在城市生活工作,不愿回农村,仍选择留在城市,成为城市中的赤贫者;第三类将返回农村,耕种父母或亲属的土地,或者租种他人土地,以此为生。后两类人将可能是“无地农民工”群体的主要去向。在社会经济平稳的条件下,当他们丧失劳动力时,不管他们滞留城市还是返回农村,他们的未来生活保障和养老问题都会面临难题;如果遭遇社会经济环境突变,这些无地农民工找不到工作,同时他们在农村没有土地等生产资料来保障基本生活,他们就有可能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消极因素。

全文:《经济参考报》报道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