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满汉”弟兄为何会伤感情和56个娃他爹的苦恼! -- 散仙在飞

共:💬38 🌺38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现在来看毛,红朝太祖名至实归啊。
家园 我认为"乱邦"应该是需要被确认的,事实吗.而且最后无论

汉还是少,都没讨到什么好.那些藏族人得到什么好了?小胡镇压的时候邪恶的很呢...

家园 呵呵,还有一句呢...

“你多分糖吃可以,你打俺脸可以,可是不准你侮辱咱祖宗...”

傻大个儿这句话您可能也要留意一下,

好像听谁说起过,汉民族的文化中很核心的一条是祖先崇拜...

这个帖子就是想把您提到的那个问题【不知道为什么就跟满族人较上劲了?】好好掰扯、掰扯...

也算身为布衣草民的大伙儿,替中华民族多操一份闲心...

家园 很不厚道地说一句:

是他打开了那个“潘多拉盒子”,

品德上是个好人,

但很傻很天真!

家园 饱暖思淫欲

以前吃不饱饭,也没网络交流,民族当然不大。现在领美金的,对社会不满的,喜欢标新立异的都不愁吃穿了,恰好网络又给了地方大放厥词,自然这些问题就出来了。

政府怎么还不关了这些网站呢

家园 这个问题很关键!

政府怎么还不关了这些网站呢

[FLY]WHY?[/FLY]

家园 因为有些人为了给人扣“皇汉”、“大汉族主义”帽子做了捆绑

譬如人批满清,那么就先把满清和现在的满族捆绑上,于是可以开始派发帽子了;然后若是觉得不够声势,那么继续扩大捆绑面,将满族和其他“非汉族”捆绑成一个虚拟的“少数民族”。

无论人批评什么现实或者历史现象,都有人在不断地做这种捆绑。可笑的是汉网等一部分人激情上脑,也就顺势上当,将原先很正当的批判自觉扩大化为批满族、维族、藏族甚至批“少数民族”。

家园 视角:转贴一篇“一道闪电”的文章

穷途末路的民族国家理论-“多元一体”说

作者:一道闪电

  不能曲解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是费孝通88年在香港中文大学讲演中提出的,被官方视为从族际政治的角度对中国内部族际关系的一种历史描述、现状分析和未来图示。

  经过这些年的发展演变,这种理论认为:“公共品的外部性使政府成为必需,这意味着多民族国家及其政府在任何时候,都不应迷失其中立的立场并沦为为某一特定民族的利益代表者去下场比赛,而要求国家利益至上的各种爱国主义因固化公共物品的拥挤点而在事实上隐含着或预设了代表强势民族利益主张的观念,这不仅使得多民族国家背离了它所特有的“把冲突保持在‘秩序’的范围以内”的政治整合功能,而且也失去了作为“从社会中产生但又自居于社会之上并且日益与社会相脱离”的政治合法性”

  “族际整合在多民族国家内部的实现,归根结底还有赖于多民族国家及其政府在国内各个民族利益整合方面的公正性和由此而来的合法性。”

  毫无疑问这种主张把主体民族和各个非少数民族放在平均位置,不论是物质还是文化,要取得各方平均必须将主体民族弱化之。

  靠弱化主体民族的意识来实现各民族争夺公共品的暂时平衡,这就是当前国家政策,当前主流舆论“抑汉扬少”、高调《狼图腾》、“清文化节”以及一大批歌颂蒙元、满清影视剧,拒绝宣传岳飞、郑成功的由来。

  他们的理论依据是“在合法性的视野里,谁拥有正义或许并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冲突各方的利益如何被尊重”,“合法性指对被认作为是正确和公正的对于政治秩序的判断存在着健康的讨论:一种合法性秩序应当被认可,合法性意味着一种值得认可的政治秩序”。所以他们更看重的是各种冲突的利益是如何以及怎样在一个政治系统当中被调和并被冲突各方所接受的问题:合法性与政治统治的等值对应是现代政治学研究理念当中的一个主要预设,“到目前为止,我们都是假定某个政治共同体、政权和权威人物的合法性是等值的”。

  于是我们看到中国人的历史观、是非观、道德观从来没有象今天一样的分歧和混乱。谁要想取得发言权,唯一的办法就是能闹事。

  但是一个没有正义感的国家和民族是没有力量的。正义、道义如果都能做交易而牺牲的话,那么这个国家在国际上无法以正义的形象出现,也没有理由要求日本等国反省“军国主义暴行”。

  如果说当时提出“多元一体”论是为了维持现状,维护统一。而现在却有人用它来搞分裂,煽动民族自立和对立。有些地方则有意利用“少数民族历史”树立地方意识。

  2007年3月28日,台湾教育部长杜正胜批评说:“搞”是中国大陆的用语,「搞」是中国大陆用语,不是台湾的习惯用语,不要再乱搞,不要再搞来搞去!。台湾当局大搞“去中国化”,谁都清楚这是为“台独”铺路。所谓的“去中国化”是什么呢?就是去掉中国的历史文化,特别是去“汉化”,去“汉化”的同时生造一个台湾民族。按自己的“语言”重新编排历史和文化,之后就可以根据民族国家理论,名正言顺地建国了。

  “台湾族”根本不是一个民族,是去台湾的闽南人后代。从来没听说过中国有个闽南族。但是台湾当局愣是根据语音的不同,强化台湾文化同大陆文化绝不相同,大力发掘台湾人的文化历史,生造出这么一个民族来。就台湾人目前的态度,认同自己是台湾人不是中国人的已经占了绝大多数。如果不是大陆武力威慑,早就公投独立了。

  台湾人和大陆汉人有着共同的血缘,共同的文字,尚且人为强化不同的文化历史,冒出一个台湾民族。就当前的官方民族理论广泛宣传的血缘融合、多元一体、民族融合,又有什么效力?有什么影响力?

  台湾现在搞的“去中国化”,大陆民族理论学家是哑口无言无法批判的。因为在他们那里,中华文化不是汉族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共同组成,中国境内所有的文化都是中华文化,中国是“文化联合国”。所以即便以后西藏、新疆也搞“去中国化”,也不可能去的了的。那么搞以闽南文化为基础的台湾文化更不能说是“去中国化”了。

  现在这类事情,不光台湾发生,在大陆各地也被各级政府鼓励。从没有过的民族文化都能生造,何况原来就有的呢?

  比如沈阳搞“清文化节”,拍电视连续剧《紫气东来》、清文化专题片、筹建清文化专题博物馆、兴建清文化典型题材的城市雕塑、成立清文化研究中心等等。沈阳市政府要通过一系列活动,真正把沈阳文化内涵挖掘出来。宣称“清文化非沈阳莫属”。同时有帮闲者欢呼:“清文化节品牌是一个创举”(阎崇年语),要“深入发掘清文化”。于是沈阳在皇寺路雕塑了满清十二帝铜像,在北陵公园雕塑了皇太极,还要在东陵公园雕塑努尔哈赤、八旗兵群雕。现在他们也开始搞正名,把沈阳银行改为“盛京银行”。

  接着有人又提出“努尔哈赤像雕塑在沈阳市人民经常活动的广场、将努尔哈赤群雕建立在我市‘南北金廊’中心交会点”上,并且“希望以此来激劢沈阳人珍视历史,加速振兴的脚步”,“我们的祖先为这座城市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作为子孙后代应该永远记住这段历史,用他们的精神激励后人。”。在某些人看来,满洲八旗已经不被当作满洲人一家的,而是被认为是远东各个民族的联合体,这真与台独意识有异曲同工之妙。

  在努尔哈赤、皇太极时代,搞的就是“去中国化”,辽东汉人三百万基本杀光,自造语言文字,自创世纪历史,说“朱果发祥”女真人从天上来。明朝人敢越境者杀,迫使明朝政府承认满洲一直是独立的。以后满清统一中国了,但是他们仍然不承认明代中国包括满洲,修史者为此连丢性命,他们的中国意识是逐步建立的。当满清被推翻后,满清后裔又搞独立了,溥仪等满贵说“满洲是满洲人的满洲,不是中国人的满洲”。今天沈阳等地搞这些名堂是在搞清朝意识还是满洲意识?

  现在又有媒体开始宣传起“壮族祖先布洛陀”来,还声称找到了考古学上的证据,并且说这个民族遍布整个东南亚,接着又声明中华文明是炎黄蚩再加布洛陀组成的。

  石器和新石器时代的人类竟然作为民族存在的考证有语言吗?有文化吗?有DNA测定吗?其实这和朝鲜人宣传的檀君没有什么区别,所有这些都是通过人造历史来凝聚民族意识,生造新的民族国家认同。

  用安德森话说,这是一种共同的旅程,形成的是新的民族-“想象的共同体”。这些人有意利用“民族文化”搞地方主义,所以才会高调宣传地方民族政权。他们把自己人和其他中国人之间划了一个圈,所谓是非、善恶。首先要根据是圈内还是圈外。所谓“民族团结”、“反对分裂”种种托词不过是他们维护圈内团结,宣扬地方意识的借口罢了。一旦有一天,他们把这个圈凌驾到中国这个大圈之上,形成独立意识之共识。那么反分裂的内战就必不可免。

  “多元一体”中的“一体”很粗很浅,不管是否有统一的思想,法律、文化,只要国土统一了,供奉唯一的君主就被称为“一体”。现在什么事一旦套用上“统一”,官方舆论就说这是中国意识,民族融合,伟大光荣的爱国主义。却不去管“分裂”也好“统一”也好只是分裂势力在不同阶段的表现罢了。有人就指出“东突”的本质不是“分裂中国”而是要先站住脚跟后“绿化中国”,一旦机会得当,就会像满清入关一样来“统一中国”。如果他们真成功了,难道他们就是统一中国的大功臣了?

  面对这种局面,有识之士束手无策,而混入宣传部门的民族主义分子则有持无恐,央视十套尤其严重。阎崇年公然以满洲人的立场“正说清史”,没人阻止,也没人能回答这样的诘问“中国是汉族一家的吗?”。满独网站欢欣鼓舞,竟然宣称“阎老师可以做我们以后国家的首任文化部长,在此,我们要向阎先生致以热烈的祝贺和衷心的祝愿!”

  这类事只会越来越多,面对这类事件,大陆官方学者不会批判,只会鼓励,能做的不过是继续把中国是56民族融合来的所谓“多元一体”理论再念三遍,把中国是“中华民族联合国”的新观念传遍世界。但是世界已经有了一个大联合国,台湾人、其他民族为什么偏偏要加入你这个小联合国,这真是缘木求鱼!

  实际上多元论者自己也承认:“爱国主义的族际整合功效往往不足以抵御那些对多民族国家合法性的争议。”

  “多元一体理论”的根本错误在于把民族和民族意识固定化了,并由此出发考虑所有的社会、文化、政治问题。这只会把民族问题越放越大,同时带来民族自我意识和排他心理,带来一系列历史、文化问题以及是非道德伦理等等社会问题。按“多元论者”所说:“多民族国家内部族际之间对公共品的竞争是一种利益驱动的客观现实,不光是物质还包括精神文化的产品趋向。但由于政府提供的公共品的稀缺,国家只能在各民族之间做平衡。”其结果是:在一些民族还不满意的同时,另一部分民族又感到不公平。这种不满意、不公平的民族心理在不断地积聚,到一定时候终将爆发。

  所以,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思路不能用“多元一体”而在于“现代化”,在各方面“现代化”的同时把“民族问题”从人们头脑中抹去。

  民族意识最重要的认同是“政治认同”、“血缘认同”和“文化认同”。我们可以在社会发展这个框架下实现“政治认同”,淡化和批驳“血缘认同”。“文化认同”对于民族心理影响更深远。但是随着生产方式的变化并由此带来的生活方式的变化以及文化的交流,使得传统的民族文化心理发生不可逆转的改变。旧的民俗旧的民族传统受到现代文明的冲击,难以维持其作为共同的民族文化和生活习惯的存在。尤其对于国内少数民族,其文化内涵少,更难以独存。古代少数民族融合于汉族就是先例。

  其二、分辨、提炼和弘扬优秀民族文化是实现民族大一统的关键。自古以来,只有华夏文明源远流长,有众多营养可以提供,有优秀文化可以弘扬光大再生成为新文化,完全可以经过扬弃后成为全民性的文化继承,作为现代中国人的民族特征。

  当今的世界国力竞争越来越侧重民族文化品质的竞争,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有更深刻的意义。而那些不合于时代的糟粕则是应该当作垃圾抛弃的。成吉思汗、努尔哈赤等以屠杀抢掠出名的所谓“英雄”,他们所谓的“勇敢”“英雄”对于现代社会毫无正面意义,而是反人类反文明的暴行。从这点出发我们就完全批判之、抛弃之。

外链出处

家园 这个“乱”邦是不会给出说法滴。已经这样了,明说太敏感了

老胡的问题是单纯,不像毛和邓那么老谋深算。人还是好人。可惜89时为他热血的大学生。如果他们能看到现在的情况,估计支持他的不会多。

还好胡家里还有个小胡,老邓慧眼啊,就是很多问题积重难返,不知最后能到什么程度,天佑中华吧

家园 老伎俩了。现在不是父债子还的时代,但有些人灵魂上和他祖先

是一个人。所以我们批评一群死人,有人也要跳出来。起点上看到一个无耻的评论,多尔衮这些人死了,按法律讲,已经过了追溯期,无论如何都是无罪。

家园 批作为中国历史朝代的清朝没问题

对不对都是学术问题。

把清朝说成侵略和殖民,那就是政治问题了。

家园 该文作者没有搞清一个问题

切断国家属性和民族属性的纽带,本来就是我国宪法体制下的必然结果,而且从社会影响的角度,也没有什么真正强烈的反对意见。

家园 不是已经说过了,大家假装互相看不见?还要我说几遍?
家园 视角:转帖佚名好事者之 《阎崇年语录来源》

有好事者,搜罗阎老教授文章,并列明出处,竟得一集。俺转帖之。不代表俺同意该文立场,唯以之呈现另一视角而已...

阎崇年语录来源:

  2008年04月24日《新京报》的报导

  http://www.dahe.cn/xwzx/zt/gnzt/ ... 0080424_1293845.htm

  《满学专家破解清史“疑案”》2005年10月20日兰州晚报

  外链出处

  《阎崇年:我赞成修改历史教科书》2006年11月05日晶报

外链出处

  

  阎崇年说,我从未开过搏客。

  这是他的博客,外链出处

虽然里面清空了任何内容,但是“开过”却是事实。在新浪开名人博客,如果不是名人自己,新浪不会保留这么长时间吧?

  另外一个佐证:外链出处

这是百度贴吧的一篇文章,《从阎崇年关闭博客说起》,时间是2007年7月22日。就是说,在这天之前的一段时间,阎是开过博客的。但在这里,他却说是“从来没开过”。

  

  以下是转贴阎语录6处:

  

   一、原文:

   记者:雍正大兴“文字狱”是不是影响了社会的发展?

   阎:大兴“文字狱”是不好,受到了激烈的批评。但是,雍正的这一做法对于清王朝国家的统 一、减弱诋毁政权还是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出处:《兰州晚报》05年10月20日A27版。

  联接:外链出处

  

语录:文字狱对清王朝国家的统一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原文: 

   第十,决策迁都沈阳。清朝的最初的首都在赫图阿拉,1621年迁到辽阳,1625年迁到沈阳。努尔哈赤决定由辽阳迁都沈阳的时候,贝勒大臣不同意,一致反对。努尔哈赤跟他们讲道理,迁到沈阳政治的好处,经济的好处,交通的好处,文化的好处,民族的好处等等,诸贝勒大臣还是反对。努尔哈赤生气了,你们不迁我迁,带几个人就到了沈阳,这贝勒大臣看不行啊,跟着走吧,到沈阳了,定都沈阳。这件事情不得了,努尔哈赤迁都沈阳,有利于辽河流域的开发,后来沈阳变成整个东北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经始者是谁?清太祖努尔哈赤。我有一次在沈阳做一次报告,我说整个你们沈阳人,都应该感谢清太祖努尔哈赤。今天沈阳故宫评成世界文化遗产,要感谢谁?我说首先感谢清太祖努尔哈赤。我们想想看,如果他都城在原来赫图阿拉,沈阳有什么发展?当然了,上面我说了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十大贡献,人无完人,他也有错误,也有缺点,晚年也犯了很多的错误,譬如说强行从辽西迁民到辽东,譬如说屠杀了一些汉族的儒生,譬如说占了汉人些房子,譬如说实行“计丁授田”,占了些汉人的地等等,但是我们要历史地看这些事情,既看到努尔哈赤有错误的一面,也要看到努尔哈赤有功绩的一面,因为今天我重点讲努尔哈赤的贡献,其他的问题以后有机会再讲,这是第二个问题。下一讲我讲努尔哈赤的人生四合。

  出处:清十二帝疑案 努尔哈赤(上)(4)

  联接:http://military.china.com/zh_cn/ ... 608/12381510_3.html

  

语录:努尔哈赤人无完人,也犯了很多错误,譬如说屠杀了一些汉族的儒生,譬如说占了汉人些房子,占了些汉人的地等等。

  

三、 原文:

   晶报:您说过明亡清兴这60年是个天崩地解、山谷陵替、格局剧变、悲欢离合的年代。袁崇焕冤死、李自成进京、吴三桂降清、多尔衮入关,一幕幕惨烈的场景令人目不暇接。如果把这60年比作一场大戏,您认为它在历史上是悲剧还是喜剧?

  

  阎崇年:我刚录完的一讲《明亡清兴六十年》里谈到皇太极5次带兵杀入关内。其中有一次就掳掠“人牲97万头”,把中原百姓与牲口放在一起计算。这对于当时新兴的清政权来说当然是喜剧:扩大了影响,为入关增加了经济基础;对中原百姓来说肯定是悲剧: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历史是在多维中发展的,很难说悲,也很难说喜。

  出处:2006年 11月 05日深圳新闻网 原文题目《阎崇年深圳放出话:我赞成修改历史教科书》

  联接:外链出处

  

语录:明亡清兴六十年的历史,很难说悲,也很难说喜。

  

四、原文

  第三,文化融合发展。满洲是牧猎文化;蒙古族是草原文化;汉族中原的农耕文化。蒙古的草原文化和满洲的牧猎文化融合了,但是和汉族的农耕问题有冲突。扬州十日都是这些文化中的表现。康熙朝注意了这个问题,学习儒家的学说,尊重汉族的文化传统,举个例子,康熙南巡到了山东的曲阜,对曲阜孔子的塑像和牌位行三跪九叩大礼。康熙皇帝所有汉人要给他行三跪九叩大礼,康熙皇帝对一个汉人行三跪九叩之礼,还说孔子“开千代之文明,树百王之一范。”

  出处:2008年6月22日,长江美联大讲坛第十二讲——阎崇年“康熙帝的志与学”

活动联接:外链出处

  联接:外链出处

  

语录:扬州十日都是文化冲突的表现。  

五、原文:康熙朝后期社会比较安定,安定到什么程度?我举一个数字给大家说一说。康熙初期的时候全国一年大约杀80人,后来减到60人,后来减到40人,后来减到20人,后来减到10人左右。康熙朝有18个省,大约有一万万人口,一年平均一个省杀的人不到一个。有一次在一个高端会议上我讲了这个数字,一个省一级的政法委书记吃饭的时候跟我说,阎老师,就康熙这一条18个省全国一个省杀平均不到一个人,就这一条就够四个字:康熙盛世。哪个朝代不相信,说一年一个省杀不到一个人,没听说过。所以,我在讲康熙大帝的时候经过反复思索,对康熙朝的评价就是四个字:康熙盛世。康熙的评价四个字“千年一帝”。

  

   出处:2008年6月22日,长江美联大讲坛第十二讲——阎崇年“康熙帝的志与学” 活动

联接:外链出处

   联接:外链出处

  

语录:康熙盛世,一年平均一个省杀不到一个人。

  

  

六,原文摘要:明朝皇帝是汉族人,农耕文化,比较懒,有个西苑就可以了,满洲不是的,……所以以后修了承德避暑山庄,又围猎,又避暑。

  

  视屏联接:外链出处

  

语录:明朝皇帝比较懒,有个西苑就可以了。

外链出处

家园 视角:一个德国汉学家眼中的《狼图腾》

德國漢學家炮轟中國當代文學是垃圾 狼圖騰是法西斯

星島環球網 www.singtaonet.com

顧彬

  在國際漢學界有著一定知名度的德國漢學家顧彬,日前接受德國權威媒體“德國之聲”訪問時,突然以“中國當代文學是垃圾;中國作家相互看不起;中國作家膽子特別小……”等驚人之語,炮轟中國文學。

  據《重慶晨報》報道,在接受訪問時,顧彬的言辭很是激烈。對在國內紅極一時的姜戎小說《狼圖騰》,這位漢學家的評價是:“《狼圖騰》對我們德國人來說是法西斯主義,這本書讓中國丟臉。”而對上世紀末在國內紅極一時的“美女作家”,顧彬認為那“不是文學,是垃圾”。

  但顧彬似乎對中國的當代詩歌比較客氣,他說:“中國詩歌方面還有一些不錯的、了不起的作家,比方說歐陽江河、西川和翟永明等等,還有很多其他的。”而對其他文體的寫作者,顧彬就沒有這麼客氣了,他直言不諱地認為:“德國到處都有作家,他們代表德國,代表德國人說話,所以我們有一個德國的聲音,但是中國的聲音在哪呢?沒有,不存在。中國作家膽子特別小,基本上沒有。魯迅原來很有代表性。現在你給我看看有這麼一個中國作家嗎?沒有。”

  除此之外,對中國作家的外語能力,顧彬也沒有放過發言的機會,“中國作家對外國文學的理解和了解是非常差的,差得很。以前不少作家認為,我們學外語會豐富我們自己的寫作。但是,你問一個(現在的)中國作家為什麼不學外語,他會說,外語只能夠破壞我的母語”。

外链出处

沃尔夫冈·顾彬(WolfgangKubin):汉学家、翻译家、作家、德国翻译家协会及德国作家协会成员。1945年12月17日出生于德国下萨克森州策勒市,1985年起任教于波恩大学东方语言学院中文系,1995年任波恩大学汉学系主任教授。以德文、英文、中文出版专著、译著和编著达50多部,如《中国文学中自然观的演变》、《中国古典诗歌史》等。合编、主编或翻译的作品有《子夜》、《莎菲女士的日记》、《家》及《现代中国小说(1949-1979)》等。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