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备战经济学兼为毛泽东时代辩护(一) -- 达雅

共:💬784 🌺1738 🌵103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 53
下页 末页
家园 备战经济学兼为毛泽东时代辩护(一)

写这个帖子的最初原因,是不满陈经在《官办经济》里宣称毛泽东不懂经济。而直接原因则是,唵啊吽今天在青史微言的帖子《谈谈文革经济和改革开放经济的区别》,以及周师傅的鼓励和胡一刀的质疑。这里先向这几位表示感谢。另外声明,这个坑有些大,填起来可能时间比较长。

一、毛泽东时代的经济是备战经济

所谓“备战经济”,是针对“和平经济”和“战时经济”而言的。“和平经济”就是最常见的也是中国目前正在经历的经济,此时国家在可预见的一段时期内,没有大规模战争的危险。而“战时经济”,则是大规模战争已经打响以后的经济。与这两者不同,“备战经济”则是,在可以预见的将来,有一个相当大但是不等于1的概率,遭到攻击被迫卷入大规模战争。

这里有几个地方需要澄清。第一,准备小规模战争,甚至小规模战争已经发生的,不算“备战经济”,而是“和平经济”。因为对于国家来说(这里的国家不包括那种有警察没军队的),和平时期也是要搞战备的,军队要训练,军工生产不能停。对于大国来说,这种和平时期的备战,或者略微升级一下,就足以应付小规模的战争了。因此,当前的美国,“两山轮战”时期的中国,都属于“和平经济”。前几年的中国,领导常常号召要“准备打赢高技术局部战争”,也是“和平经济”。

第二,“备战经济”强调“被迫卷入”,换句话说,是否卷入战争基本上不是自己能决定的。因此,纳粹德国那种扩军备战备好了就去战的情况,不在本文讨论之列。

第三,“备战经济”有可能犯错误搞砸。这又分两种情况。一是战争危险很大却不备战,结果敌人入侵遭到惨重损失。另一种是,战争危险本来不大,但是判断错误搞“备战经济”,最后有大炮没黄油人民很生气后果很严重,例如1980年的苏联。这种情况的麻烦在于,你说不清它搞的是“和平经济”还是“备战经济”。说它是“和平经济”吧,它备战得比别人“备战经济”还猛;说它是“备战经济”吧,人家和平年代都这么过。我承认,这种地方概念比较模糊,需要进一步考虑。

按照上面的标准,毛泽东时代,从1949到1976,广义一下到1979,大部分是备战经济(抗美援朝之前一年和之后几年可能不是,存异)。这一时期,国家处在全面战争的危险之中,国家的整个经济政策也确实以备战为主要目标,而如果全面战争中国也是被迫卷入的,因此是标准的“备战经济”。

同样,现在的朝鲜也是“备战经济”。


本帖一共被 1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送花,期待下文

小平搞改革开放,转为和平经济就是判断出中国被入侵的可能性不大。现在讲21世纪前20年是战略机遇期,也包含这个判断。2020往后呢,不知道了。

中国的周边形势在建国初期可以说是异常恶劣。搞正常的经济学,也就是和平时期的市场经济,国家的安全也是一个隐含的前提,抗美援朝和备战经济最大的遗产是让中国能够用上这些经济学。经济学的应用范围,在经济学之外,诚哉斯言!

家园 花,期待
家园 捧个人场先

兄台在庐山和饭岛处皆有不俗表现

此篇应该也会有让人意外的东西吧?

家园 花达兄新年第一贴。这是个有意义的话题。

现在有许多人开口就是毛不懂经济,或者毛不懂经济“学“,一副指点江山的架势倒是挺有毛泽东当年的气派,就是不知道有没有毛泽东当年的牛逼,也许就是些“毛孩子”吧,呵呵。

家园 就是,当年中苏紧张的时候我老豆在兰州晚上睡觉都是人不离枪

老毛不懂经济学,那小邓还懂了?笑~

家园 简言之

投资国家安全的回报率

是否计算?

怎么计算?

家园 俺们这旮就这规矩:敢说饭店做菜不好吃,你得是特级厨师

一进门一行大字:

非特级厨师不得说菜不好吃

嫌俺店里菜不好吃?你得能亲自下厨给整一个,

俺们后厨还有一行字:

非本店人员不得入内

你咋DI?

就是只能夸奖,不能批评

家园 提供点小道消息。

苏联时期一架米-24的出厂价相当于7吨牛肉。苏联人是这么算的。在扣除原料成本后,把一架米-24的生产过程分解成工时。然后按工人每工时消耗的体力精力需要吃多少牛肉来补充一并计算。最后得出7吨的结果。

家园 你还真信“治大国若烹小鲜”啊。说这话的人还真是没治过国。
家园 找敌人比找朋友容易:如果愿意现在也可以与所有人为敌

原子弹没什么了不起 中国有7亿人,死一半不过3亿

家园 你这个回复,

一般人很容易想到这么“回击”我上面的帖子,但是,如果你细细想想,你的那个美食/厨师的比喻运用在这里是有问题的...

我就不多说了,我其实是赞成言论自由的:我赞成你说话的权利,但我并不随便赞成你说出的观点!

家园 备战经济学兼为毛泽东时代辩护(二)

二、新中国备战经济学的特点

经济学研究如何合理配置稀缺资源。

备战经济学研究为了应对高度可能发生的全面战争,如何合理配置稀缺资源。

新中国的备战经济学研究,在1949-1979的新中国,为了应对高度可能发生的全面战争,如何合理配置稀缺资源。

新中国的备战经济学有三个特点:

(1),备战经济学高度耦合着一个工业化经济学。1949-1979的新中国,同时面临着备战和工业化两大任务。这两大任务是高度耦合的。从长期看,备战拉动了工业化,工业化又反过来促进了备战。但是,在具体的资源配置问题上,两者又常常处在尖锐的冲突中。例如,备战要求把宝贵的知识青年分散配置到广大的农村去,以便坚持全面核打击之后的农村游击战。

(2),备战经济学如何“合理”配置资源,是很难说清的。定性来讲,备战少了,敌人打过来 Game over ;备战太多,群众生活改善太慢,那后果也很严重。少了不行多了也不行,这中间“度”的把握,是微妙的。这和“和平经济学”或“战时经济学”都不一样。和平经济学,例如今天的中国,反正全面战争打不起来,你搞个年平均增长8%各大方面基本平衡,不是最优也是次优。战时经济学,有战争需求在,你就围绕这个需求渴着劲儿折腾吧。而备战经济学呢,你备战越多,那战争越打不起来,打不起来你备战的那些东西就成了浪费。理想上最“合理”的事,备战刚刚超过那么一点,敌人就不来打你了。问题是你也不知道备战到什么程度就“刚刚超过那么一点”。只要战争最后没打起来,就永远有扯皮的空间,你说干这件事情是“合理的”“必要的”,人家总可以拿出“解密材料”啥的论证鬼子本来就没打算打过来,你干的根本“不必要”。

(3),备战经济学面临一个如何收场,如何转入“和平经济学”的问题。备战经济是一种长期的经济,要搞好多年,搞久了就会形成惯性,搞完以后就有一个如何平稳转入“和平经济学”的问题。这也是晚了不行早了更不行啥时候不早不晚没人告诉你的事情。这个转换要是搞砸了也Game over,因为这时候就跟换操作系统似的,老的新的很容易不兼容,而人类社会又不能 Reset.

新中国备战经济学的上述特点表明,它是一种“过渡过程经济学”,或者说“自我否定的经济学”,它恰恰要研究如何尽早结束备战经济。因此,我们可以得出:

=====================================================================

辩护一:任何攻击1949-1979新中国经济形态“无法持久”的观点,都是没有意义的。因为该经济形态的任务就是尽早和尽可能代价小地结束自身。

=====================================================================

这个系列的初衷来自对陈经“毛泽东不懂经济”的不满。我认为,不是毛泽东不懂经济,而是陈经不懂毛泽东时代的中国备战经济。陈经由于自身局限,或者是为了迎合西西河当时的口味,没有把自己的“操作主义”坚持到底,才有了上述错误结论,也才有了我发帖表演的机会。

我写这个帖子,主要是为了满足自己的“上纲上线癖”“非也非也欲”,因此希望大家以娱乐的态度,最好是以看小丑跳梁的态度来读。这样你如果看到了什么甚合己心的东西,可以作为意外收获。我保证不以《经济学读书笔记》的严谨性来写作,尽量不使用公式;我同时保证,以大致每个休息日一篇的速度上贴,在保证施工速度的前提下提高质量,如果停工事先公告并按期复工,绝不搞超级无敌无底坑。

本系列的其余部分拟包括以下内容:备战经济的人力资源;农业、工业、科教文卫等各条战线;备战经济的成功终结。

最后,向强国论坛的超级大邪恶数学致敬。在他的引导下,我走上了邪恶的道路,并且本系列的某些想法直接来自于他。鉴于他的帖子后面都有一个放弃版权声明,我如果不能记起具体哪条来自于他,就不说了,能记得的还是要说的。

家园 数学的说法是原子弹经济
家园 说毛不懂经济,只是不懂"西方经济学"所提的经济而已。

我国工业化的基础可是他那个时代打下来的。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 5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