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痰缸和酱汤 -- 读《绝版李鸿章》 -- 萨苏

共:💬131 🌺505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家园 赞精彩比喻

如果你愿意,更可以把之后的辛亥革命到TG建国看作一个更大规模更长时期的换人过程,到今天为止,局面确乎是好很多了。 http://www.ccthere.com/thread/1959531/4

并献花一朵

家园 我觉得吧

说到底就是1,中国社会发展到清朝,中央政府的国家动员能力已经弱化到一定程度了(见王国斌《转变的中国——历史变迁与欧洲经验的局限》);2,清朝作为异族政权,对主体民族底层运动始终持高度戒备心理,不敢采用召天下勤王之兵打全民战持久战的策略。

家园 换人如何?不如何,换不好接着换。

马关条约自然是丧权辱国,我这里的意思仅是认为若换成别人去谈判,难道就会得来一个扭转乾坤的结果?

恭亲王奕訢去如何?

军机大臣孙毓汶,徐用仪去如何?

换人又如何?不如何,换不好接着换。一个不行换一个,中堂无能就接着换,直到把慈禧也换掉,接着换宣统,宣统不成换民国,民国无能再换共产党,中国的历史就是这样一步一步换过来的,哪儿来那么多的如何。

一套系统如果某个零件总是找不到合适的材料——这通常是系统的设计出了问题。

李中堂无能,无能在不敢为了中华民族的利益把大清国的架子给拆了——这样的事儿,他的恩师曾国藩都干过,和他同一时代甚至更晚一些的人就不要提了,比如孙中山什么的。

无能。十足的无能。

家园 狗官什么时候变成狼了?如此滴犀利。

还是那句话:家天下,只要能保持住自己滴统治,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又有何不可?无论是满清还是蒋雄奇皆是一丘之貉。打?项羽能做到破釜沉舟,台湾岛上又有几人能放弃转进至美日而负隅顽抗滴?无他,无骨之人而已,不知人无刚骨不自立。

家园 蒋呢?倒是被迫坚持到底鸟,可又是个片面抗战,视民如草芥。
家园 当时朝廷的衮衮诸公要么尸位素餐

要么无应变外交之才,都是些只会做八股,读书读傻掉的腐儒。李鸿章属于矮子里的高个吧。

家园 这个问题要看从什么角度去评论

若是刑部认为可有一比,那麽对於岛上的台独基本教义派成天宣扬马政府与中共领导任何可能的和平协议都是"卖台"的说法,如何看待?

从他们的立场而言,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从我的角度而言,不厚道地说,看他们唉声叹气也是我的乐趣之一。认定事实不需要立场,评论的时候,可就五花八门了。

日方的资料,有时间我一定蒸包子。北宸你的观点有些我不赞成,那是难得让我双手赞成的一篇。求同存异,统一战线。

家园 签订《中俄密约》时俄行贿李受贿一事后来在沙俄被曝光

酿成丑闻,日方的资料都有记载。如果我没记错,《中俄密约》签订时俄方有言在先,逐步支付,条件全部兑现后李才会拿到全额的300万卢布。这对沙俄并不困难。至于这个,

据《我所知道的李经方——北洋杂闻录》记载,由于没有得到俄方许诺的全额款项,李鸿章的儿子李经方曾抱怨说:‘俄国人花小钱办大事,最不讲信义,老爷子为了他们挨了多少骂,最后跟打发要饭的差不多’。” (见林治波文章《历史上的李鸿章》)

沙俄本来就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李经方真以为他们对李氏父子有多么尊敬?想想身后的袁世凯和二十一条,

二十一条的背景是袁世凯为达到称帝目的,寻求日本支持,出卖国家主权而达到个人野心。滑稽的是,当二十一条签订后因为预计到称帝将引发中国政局动荡,不符合列强利益,反过来“以日本为首”联合英美法等列强对袁世凯进行“劝阻”。袁世凯称帝后不出所料,各地反袁运动蜂起,袁世凯立刻被列强抛弃,83天之后内外交困之中被迫取消帝制,不久后忧郁病死。

真不愧是袁世凯的老首长。袁世凯出卖国家利益最后一无所获众叛亲离,自己也一命归西,还不如个要饭的。李经方能当个要饭的,已经很不容易了。

家园 关键出在李鸿章之流的指导思想上

李归根到底是军阀出身。所以对外作战想到的不是如何彻底打败敌人而是保存实力。中法战争中国在战场上大胜,却在谈判桌上大败,不但完全丧失对越南的宗主权,而且将本土西南的门户洞开,为法国发展势力开了方便之门。

为何如此?关键在于柄国的李鸿章之流害怕战争最后成为持久战,和法国打下去,他的北洋会被逐渐拼光。所以对于法国的无理要求一再让步。

到了甲午战争,同样的情况再次上演。淮军是李鸿章的老本。北洋水师更类似李鸿章的私军。所以陆军在朝鲜稍一受挫就龟缩不出。海军在大东沟稍一受挫就龟缩在军港内。这样光挨打不还手,结果反而全军覆没。

而甲午之后,偌大一个中国居然连日本都打不过,更让西方列强看清了清廷的外强中干。随即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而在此危急关头,李鸿章之流不思忍辱负重,励精图治,反而急功近利得妄想拉拢俄国来共同抵御日本。这就是所谓的“以夷制夷”。也就是出卖中国一部分利益来诱使列强狗咬狗。这种策略看似有理,其实不论哪个列强获胜,最终损失的都是中国的利益。而在李鸿章手中,出卖中国的利益更和自己的私利结合起来。结果反过来帮助俄国压迫清廷接受不平等条约,出卖的利益远远超出清廷的底线,气得光绪大骂李鸿章将祖宗之地尽数送人。

李鸿章签完《中俄密约》回国,对黄遵宪说这个条约可保中国二十年和平。然而两年不到德国即强占胶州湾,而庚子国变,俄国更出兵占领东北全境。在此时举国上下应一致对外的时候,李鸿章却在那里搞什么“东南互保”,军阀嘴脸暴露无遗,大做若两宫不测,由自己出任总统“支撑局面”的美梦。

所以我不喜欢老萨以前推荐的那篇《二鬼子李富贵》。那篇文章真是买办洋务派的自供状。掌握了超越时代的实力,却还是不敢打洋鬼子。为了自己的私利,丧权辱国的《北京条约》照签不误。最后的自去帝号,大搞“民主”更是连宪章派都不如的异想天开。或许在异时空里李鸿章成功得坐上大总统的宝座还会比这白痴李富贵干得漂亮点吧。

家园 所以我一直认为

打倒帝国主义和某个帝国主义国家是根本不同的问题。而不打倒帝国主义,中国的振兴没有指望。

这就是所谓的“以夷制夷”。也就是出卖中国一部分利益来诱使列强狗咬狗。这种策略看似有理,其实不论哪个列强获胜,最终损失的都是中国的利益。

家园 窃言几句

一,当时体制内已经没有比李鸿章更优秀的外交人才,为绝大多数河友共识。抗战到底,以迁都抵抗为底线的策略无疑能在增加谈判筹码,但超出李的能力范围。因为大清电报的泄密,底牌被人家一览无遗,纯粹从谈判角度讲,李并无太多过错。

二,跳出战败谈判的圈子,北洋水师和淮军的无能溃败李应该承担相当大的责任,责骂几句合情合理,不骂才叫反常。但话说回来,事实上李在清内部已经算变革图强的代表人物了,但国家因循守旧的力量太大,体制已经坏了。某种角度讲,经过太平天国打击后,大清已经彻底伤了元气,控制力大幅度下降,不具备体制内变革成功的机会了。一剂猛药就会要了大清的命,然后随之而来的天下大乱不是李的所能收拾的。指望李能解决马关条约的危机,就像指望一个人陷在泥沼中通过拔自己头发就能脱身一样。李给自己的定位也不过是一个裱糊匠罢了。

三,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历史责任,李鸿章在他那一代勉强领导了洋务运动,心有余而力不足,跌跌撞撞,但也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了,只不过国内的“先进”拿到国外就是“后进”了。国父,雄奇,太祖还没有登上历史舞台了,你李鸿章都能揽下,还要不要人家登台唱几句风流人物什么的?

有河友说日本当时后勤支持不过三个月,坚持一下就能如何云云。我以为,如果真要评价这段历史,应该仔细研究当时日本的政治经济军事情况,光凭借预言撑不过几个月不足为据。

最后,给出我的观点,谈论李鸿章在马关的表现其实是一个伪问题,不值得争论,在历史的车轮前,只是一个签字的人。

家园 然也,老赵透彻

我在目前写东西的时候,也碰到一个同样的问题在问自己,一个远征军,一个志愿军,都打得不错,可是,抗战的时候,的确不能仅仅用一个敌强我弱就回答一切问题的。

家园 del...
家园 十年前我也津津乐道于军事问题

但说到底,军事是政治的延伸,我记得克劳塞维茨《战争论》中开篇就说战争是迫使对方屈服于本方意志下的暴力手段,而不是目的本身。不看看政治和背后的利益纠纷,军事问题是不会彻底理解的。、

老萨军事文章写了不少了,我也知道你不大喜欢涉及太深的政治问题。不过事到如今,斗胆建议多看看政治外交等“肮脏”的利益勾当。以你的文笔如果能写出来,肯定要比我那些干巴巴的刑部记录生动。

家园 嘿嘿嘿

兄弟还是折腾老照片啥的吧,刚在北京收到一件宝贝,正琢磨怎么处理呢。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