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无刺的玫瑰——保加利亚的历史 -- 生命之歌

共:💬76 🌺304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 6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无刺的玫瑰——保加利亚的历史

目录

第一部 保加利亚地理情况

第四章 保加利亚的公路交通和城市

第二部 保加利亚人到来之前的保加利亚

第九章 斯拉夫人进入保加利亚

第十章 阿瓦尔人对保加利亚的进攻

第三部 中世纪的保加利亚

第二十三章 罗斯人的兴起与第一保加利亚帝国的灭亡

第二十四章 西保加利亚帝国的建立及其与拜占庭的战争

第二十五章 拜占庭统治时期的保加利亚

第二十六章 阿森姓氏的来源和第二保加利亚王国的兴起

第二十七章 “希腊人屠夫”及第二王国的鼎盛

第二十八章 “强盛”的第二王国与蒙古人的入侵

第二十九章 第二保加利亚王国的灭亡

第三十章 第二保加利亚王国的社会文化生活

第四部 奥斯曼统治下的保加利亚

第三十一章 奥斯曼人的起源

第三十二章 最后的十字军

第三十三章 分裂的计划和“斯帕西”制度的确立

第三十四章 奥斯曼对保加利亚的宗教改革

第三十五章 起义

第三十六章 “哈伊杜克”运动与奥斯曼的衰败

第三十七章 奥斯曼统治前期的保加利亚文化

第三十八章 领主战争时期的保加利亚

第三十九章 保加利亚的民族觉醒

第四十章 “东方问题”

第四十一章 19世纪上半叶的保加利亚民族解放运动

第四十二章 19世纪上半叶的保加利亚文化

第四十三章 克里米亚战争

第四十四章 支队的出现

第四十五章 保加利亚革命政党的诞生

第四十六章 保加利亚的四月起义

第四十七章 巴塔克大屠杀

第四十八章 欧洲各国对奥斯曼暴行的反应

第四十九章 从《圣斯特法诺条约》到《柏林条约》

第五十章 解放前夕的保加利亚文化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保加利亚小提琴家

关键词(Tags): #历史#东南欧#东正教元宝推荐:张七公子, 通宝推:大眼,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原创】第一章 一个远赴他乡的孩子

第一章 一个远赴他乡的孩子

现在是公元85年,中国正当东汉王朝肃宗章帝刘炟即位的第10年,这一年皇帝做了一件重大的事,那就是去祭拜孔子及其七十二贤人。这件事很重要,这可是在汉王朝一等一的大事。。而同时在5000里之外的地方也举行了祭拜仪式,他们在祭拜他们的神……事情开始于北海边,让我们拉近镜头,我们会看到在苏武曾经牧过羊的地方有一群人,他们自称叫丁零人。这里当时还是一望无边的大草原,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奇怪的场景:我们可以看到有几个把自己的长发辫系在头上的壮汉抬着一头活鹿走到了用帐篷围绕的篝火祭台的边上;与此同时带着面具的巫师则把自己身上涂满白垩,在边上疯狂的又唱又跳。几分钟后,巫师的一声大吼,让大家都静了下来。只听“咚”的一声,鹿被扔到了祭台上,烈火开始包围了这头鹿,开始这头鹿还知道挣扎几下,但终究敌不过火焰的威力,渐渐的平息了挣扎,一股白烟从火堆中升了上去。这时在火堆边上的所有人都立刻跪在了地上,两只手举向天空,大声呼喊着:“阿帕!(即天父)”这是丁零部落联盟打击匈奴前的一次祭天仪式,以保佑他们攻打匈奴人取得胜利。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丁零人的石人像

此时的丁零族已经在中国的史书中出现了近300年。根据今日的考证,他们应该就是商周时代的鬼方,鬼方大概居住在山西、陕西和内蒙的一部分。如果要是真的话,那么他们在中国出现的时间已经超过1000年!最早在商王武丁时代有几篇卜辞曾说到了鬼方(见《殷墟文字甲篇》第3343片与《殷墟文字乙篇》第6684片),那一年是已酉年,卜辞记载那一年鬼方因为不知道的原因大举北迁。据现代人的考证,他们很可能是因为西戎的崛起而北迁的。自从周康王两次打击鬼方之后,鬼方就从中国的史籍中消失了。这时候取而代之的是犬戎、北戎和猃狁等民族。他们去了哪里?我们根据后来的史籍和考古发现了他们北迁的遗迹!从《汉书·苏武传》中我们看到了苏武在北海边牧羊时,“丁零盗武牛羊”;《史记·匈奴列传》在西汉初年,大约是公元前202年左右,“匈奴北服丁零”。各位一定会说了,这是丁零,不是鬼方。那么再来看下一个:在1920年左右,前苏联考古学家在贝加尔湖附近挖掘,发现了公元前13世纪到公元前8世纪左右的遗物。因为最早在卡拉苏克河附近发现,所以叫做“卡拉苏克文化(Karasuk Culture )”。这个文化分为早期和晚期,在晚期文化中我们发现墓葬的结构与商代晚期山西地区的墓葬结构基本相同,而且在墓葬旁边的地区还发现了一些“弓形器”,它们与中国商周时代的“弓形器”一模一样。而此处的青铜刀、青铜斧、青铜矛和陶器更是与中国商代的青铜制造技术一脉相传。所以我们可以肯定——丁零人就是北迁的鬼方。

但是在匈奴人崛起后,丁零人被匈奴人彻底征服,成为了匈奴联盟的一支。开始时匈奴人以兄弟相待,但是后来随着匈奴力量的逐渐强大,渐渐开始奴役各周边民族。特别是南北匈奴分裂后,北匈奴实力已大不如前,但他垂涎于汉朝的富庶。所以为了巩固自己并且再次发起对汉朝的战争,再次开始大量搜刮境内各民族,民族矛盾空前激化。据《魏略·西戎传》说,在匈奴境内的各民族奴隶不堪忍受其统治纷纷外逃,其中迁入河西走廊的“丁零人有二十万之众”。公元85年——也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那一年,丁零联合鲜卑以及西域各民族一起攻打匈奴。据《后汉书·南匈奴列传》说“时北虏耗衰,当众叛离。南部攻其前,丁零寇其后,鲜卑击其左,西域侵其右,不复自立,乃远引而去。”后来,经过汉朝与南匈奴联军的三次大的打击,公元91年,匈奴帝国灭亡,单于西逃康居。之后,“永元中,鲜卑转徙其地”(《后汉书·乌桓鲜卑列传》)。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匈奴骑手

且住!永元一共十六年,北匈奴逃走是在永元元年(89年)和三年(91年),而永元十年左右鲜卑才过去,这中间的十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据我们从史书中了解到,自从那次(85年)以后,鲜卑没再参加任何打击匈奴的战斗,而只是简单的“扰其边”,没有长驱直入,这与游牧民族的习惯是不同的。可知此时已有另一强大民族开始占据匈奴故地,让其它民族无法进入。他们是谁?笔者认为就是丁零人。为什么这么说?让我们再次打开我们身边的历史书。西晋王沈的《魏书》中记载着这样的话:“匈奴与北单于遁逃后,余种十余万落,诣辽东杂处皆自号鲜卑兵。”这样可以知道,这些匈奴兵不是在匈奴故地投降鲜卑的。而是迁出后,再杂处后,才投降鲜卑的。让我们再看看当时丁零的情况。在贾谊的《新书》中记载,丁零人已达三十余万,而《魏略》的时代,康居已经有大量丁零人。这让我们可以想到,此时的丁零人已散居大漠,可能有近百万之众。而当时的匈奴人也才150万人,因此丁零人是唯一可以在匈奴人式微时进入匈奴故地,且能抗拒其他民族的选择。而前面所说的投降鲜卑的十万余落则是被丁零人所赶走的。在南迁的过程中,丁零人分化成东丁零和西丁零。西丁零人迁至巴尔喀什湖到阿尔泰山一线,正好与北匈奴西迁前后脚。在与北匈奴的接触中,西丁零学会了很多先进的技术,开始与匈奴人靠拢,并逐渐融合。东丁零一部分没有南迁被鲜卑人称为北丁零,仍旧住在贝加尔湖附近;而绝大多数东丁零人迁居匈奴故地,他们先与剩余的匈奴人融合,后来又与鲜卑人融合,渐渐形成了一个新民族——高车。此时是公元2世纪初。

下面我们研究一下丁零人使用的语言。据日本百鸟库吉的《匈奴民族考》中可知匈奴人使用的是古蒙古语;而丁零人使用的是古突厥语。他们的语言在很多方面是不相通的。可是在《魏书·高车传》中则称“其语略与匈奴同而时有小异。”现在出现了两种不同的说法,这是为什么?主要原因是他们前者说的是丁零人未迁徙之前的语言;而后者则是说丁零人与匈奴、鲜卑人融合为高车后使用的语言。两者相差几百年,在民族的融合中,语言的融合也不可避免,这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是一样的。但是在东西丁零迁徙之时,使用的还都是古突厥语,西丁零不像东丁零,并没有完全融合,所以西迁的西丁零应该保留了更多的古突厥语。这点完全的被后来的保加尔人所继承,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佐证。

另外,我们从他们迁徙的地方挖出来的头骨据仔细考证是部分蒙古人种和高加索人种的混合。最早时期这些人的头骨都有一种奇怪的变形,枕骨部都向后突出。据考证,这种头骨的变形在草原民族很常见,是在这些人刚出生以后用一种压板压成的。而且他们的埋葬技术也显示出这些草原特点:他们最早是用土葬,后来西迁后使用火葬。土葬非常有特点:他们会在人死之后静待10天左右,这段时间大家会挖一个不深的坑。等到10天后,人们把死者坐着放入坑中,之后进行掩埋。这绝对是独一无二的。当然后来的火葬也是绝无仅有的,如果某人死了,则首先把此人放进实现准备好的墓穴中静待10天才能继续下面的事情,而墓穴的上方会有一个搭起的屋顶,就像一间房子一样。在第十天,人们会把他抬出来,然后为他穿上寿衣。亲朋好友们都会赶来,他们会在葬礼上不停的边喝酒边哭泣,甚至有人会醉死。直到焚化完毕后,才一个个的离开。

他们还有一个习俗于后来的保加尔人也是相同的,那就是害怕打雷。伊朗的志费尼曾写过一本《世界征服者史》,里面记载了这样一个习俗:丁零人是逐水草而居的,而且一直是在大草原上。所以在打雷的时候没有地方躲闪,经常会有人被闪电击中。他们只要一有人被击中,就立刻迁走,不再在这个地方游牧。等到次年秋天才会回来,届时他们将会燃起篝火,宰羊祭天,巫师带领大家围着篝火跳舞并对天大吼。其实这是一种对天的崇拜和祭祀仪式(他们把天叫做Tengra即腾格里,后来的保加尔人也是这样叫的),并且缅怀死去者,让上天给他们来年一个好光景,牛羊将会更肥美。连后来的成吉思汗时代这个习俗也没改变,好像他们一直就作为传统发扬光大下去。

在说下面一节的时候我先插一部分内容,其实这应该是第三节的内容,我提前说了,这样后面将不再交待一气呵成了。在丁零人的迁徙中,出现了诸多新部落。这些新产生的部落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以“gu”结尾,如:仆骨(婆呙)、拔野古、多滥葛、流鬼、结骨,以及后来有名的护古(回纥)、蒙古等。其中仆骨(婆呙)、拔野古、多滥葛等在第一次丁零西迁后(第2节将细说这次西迁)到达了中亚地区,带去了一部份突厥礼仪。后来,公元三世纪左右,语音转变,那些部落中的仆骨部被叫做“bulghu”。他们称自己的酋长为可汗,并且使用十二生肖纪年。他们实行一夫多妻制,男性穿着草原民族流行的短衣和肥筒长裤、剃头并在左边留起长辫,女性则戴着面纱。他们采用战争牺牲作为祭祀方式,所以给人们一种彪悍的感觉。正因为如此,他们的主食几乎全是肉类,每天上马则战、下马则牧,从没有固定的居所,一直逐水草而居,但作战却异常勇猛。在将来的岁月里,他们的一支(bulgar)将与中亚地区的匈人西征,经过四次迁徙到达今天的保加利亚,在西迁途中,他们还会产生两个著名的人物Kubrat(库姆拉特,也译作忽必烈)、Bayan(巴颜,也译作伯颜);另一支(Buliat)则留在原地,变成将来的不里亚特蒙古部,因为唐宋时代语言转音,Bul被读成了Buli,Gar读成了ar,所以Bulgar变成了Buliar,t为后缀音,即蒙古语中的“部落”之意。

以上的文字一部分是史籍的记载,另一部分则是笔者的推测。主要依据是《魏略》、《后汉书》、《魏书》、《北史》、《通典》等著作的相关章节资料,以及古代蒙古语的变迁研究,还参考了王钟翰的《中国民族史》、段连勤的《丁零、高车与铁勒》,以及东欧在上世纪考古发现有部分匈人时期的头骨与中亚地区仆骨人的头骨很接近这些历史资料,据此笔者才有了以上的推测。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原创】第二章 保加尔人的第一次西迁

第二章 保加尔人的第一次西迁

据西方学者所言,最早提到保加尔人这个名词的是卡西奥多鲁斯(Flavius Magnus Aurelius Cassiodorus 约485~约580)的《哥特史》(已佚),在此之前则没有记载。我们从他们迁徙的地方挖出来的头骨据仔细考证是部分蒙古人种和高加索人种的混合。最早时期这些人的头骨都有一种奇怪的变形,枕骨部都向后突出。据考证,这种头骨的变形在大草原个民族很常见,是在这些人刚出生以后用一种压板压成的。而且他们的埋葬技术也显示出一种亚洲草原民族的特点。拜占庭学者则认为保加尔人起源于巴尔米拉,因为巴尔米拉层短时间通知过保加尔人所在的地区,之后才逐步迁徙到巴尔干半岛的。而笔者则一直持中国西域迁徙说,并曾经在《今日保加利亚民族构成研究》中提出过保加利亚人的主体很象中国新疆人,应该是从新疆地区迁移过去的。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卡西奥多里斯

西方学者从保加尔人的语言上把他们归为西伯利亚的突厥种族阿尔泰语系的都兰语族(Turanian race)。——据笔者研究,在1-2世纪时候,北匈奴溃败以后曾在此处短暂停留,但仅仅就在不到一年后,就把“羸弱不能去者”扔在了“龟兹北”,而迅速西迁;同时匈奴呼延王则在蒲类海停下,再没有西迁。这说明了在这个地方一定已经有一个强大的民族,是匈奴人不敢进入这个地方。而根据我在前面的分析,他们就是丁零,也就是仆骨和保加尔人的直系祖先。这些人与阿尔泰地区的人说的是同一种话。——与他们所说语言最近的是楚瓦什语。在语言中,我们可以发现各种通古斯语其实最早都是相似的,只是后来越来越分化。从前一段我的叙述也可以看到,保加尔人的很多语言特征和现在蒙古大草原的民族还是基本相似的。另一个问题就是保加尔人使用十二属相,这个最早是中国使用的。还有一格最显著的特征,那就是当保加利亚——斯拉夫王国(史称第一保加利亚王国)建立后的首个都城——普利斯卡(Pliska)的城市规划和今日蒙古草原的冬季营地规划完全一样。我再说一句不相干的话帮助大家理解,我们所说的西伯利亚来源于鲜卑人,西伯利亚就是鲜卑利亚,即鲜卑人的土地。另有一些西方学者根据保加尔人的某些单词发现他们有波斯语的遗存,保加利亚历史学家巴克洛夫(Georgi Bakalov)和迪米特夫(Bozhidar dimitrov)就持这样的观点,但是他们能提供的证据很薄弱。他们认为最早的突厥语应该是波斯——大夏语,所以波斯——大夏语才是保加尔人的正宗语言,除了这个还有就是保加尔人的军事组织有波斯化的特征。从这两点来看,保加尔人应该是大夏人(Balh)的后代。大夏人在公元前就在帕米尔高原游牧,所以当时迁徙的保加尔人应该是他们的一支。但是他们忽略了一点,早期的保加尔人与这些大夏人的酋长之间有二百年的空缺,他们就说某些早期保加尔酋长很长寿,能到达200岁,这就不符合事实了。另外还有一些人说他们是亚美尼亚人,这就更离谱了。其实在1981年,为庆祝保加利亚建国1300周年,保加利亚曾经发行过一本小册子,直言不讳的说自己的祖先来自于中亚,是经过多次迁徙才到达的今天的保加利亚,成为今天的保加利亚人。即使是这样为什么还会出现这些说法呢?笔者经过考证发现保加尔人是经过多次西迁的。第一次西迁是在2世纪,当时是随着匈奴的西迁,从中国西域到帕米尔的广大地区迁到了里海东南岸,当时这里是波斯人的影响范围,保加尔人吸收波斯文化是必然的;第二次西迁是在3-4世纪到达了黑海和里海之间的地方,350年左右在这里碰到了亚美尼亚人,吸收和同化自然是很平常的事情;第三次是随着匈人的进攻欧洲一起迁徙的,他们是作为匈人的主力部队加入的匈人联盟,后来在阿提拉帝国分裂后,在阿提拉幼子的带领下再次回到黑海和里海之间的土地,在这里僵持了上百年;最后一次是由于阿瓦尔人的进攻,有的西迁有的溃散,形成了:伏尔加保加利亚和多瑙河保加利亚,一部分与阿瓦尔人融和,一部分与哈扎尔人融合,一部分与远迁到了意大利融合在伦巴德人之中,这就是为什么有这么多种说法的原因。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普利斯卡的城门

下面我们开始说保加尔人的第一次西迁。这第一次西迁是随着北匈奴的西迁而一起西迁的。北匈奴为何西迁?动力是什么?事情要从再次从丁零人说起。当公元87年鲜卑人攻打北匈奴的时候,只攻打了东部和南部,西部和北部并未攻打。如果按照西汉时的理论,北匈奴人完全可以躲到“西北蛮荒之地,隐匿多年”,待到时机成熟再次攻打回来占据自己的故地。但他们却没这么做,而是直接向西逃窜,到达了中亚地区。为什么向西逃窜?原因就是北方一定有一个强大的民族在当着他的退路。从《魏书》中我们可以看到“丁零袭其后”,这就解释了这个问题。丁零人在匈奴北方崛起,当鲜卑诸族攻打北匈奴的时候他们从北方夹击,让北匈奴人腹背受敌,再加上当时的记载“匈奴十万余皆东去投靠先辈,自号曰鲜卑人”。他们不是被鲜卑人所征服,而是被赶过去的。这又说明了什么?唯一的解释就是丁零人在公元87年已经进入了匈奴故地,依靠强大的军事实力赶走北匈奴。而西方没有阻拦,北匈奴唯一的逃脱地就是西方。这就是西迁的原因。据考证,当时的丁零人分为两部分,都是处在原始家长制时代,并未进入奴隶社会。在鲜卑到达后,因为自身无奴隶的概念,就与鲜卑人迅速融合。东部渐渐消失于历史之中,而西部则西迁至西域地区,再次到达北匈奴人的边境地区。当时还没有出现我们所说的仆骨等民族。这些西部丁零人一部分与匈奴人融合,另一部分则继续攻打北匈奴。此时北匈奴只好第一次西迁,他们从中亚地区到了里海的东岸,随同而来的也有一部分丁零人,他们也在里海的东南部安定下来。

这就是第一次西迁,尽管这次西迁并不是保加尔人的主体西迁,但他却掀开了一波又一波的亚洲民族西迁的浪潮。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第一眼就看晃了

现在是公元1985年。东汉皇帝即位?

家园 【原创】第三章 大进攻序曲

第三章 大进攻序曲

公元2世纪中叶,蒙古草原上鲜卑族开始崛起,以檀石槐(?~181 )为中心的鲜卑部落联盟迅速强盛起来。经过数年征战,在东汉桓帝时(146—167年)鲜卑已占有“东西万二千余里,南北七千余里,网罗山川、水泽、盐池甚广”。为了维护自己的统帅,他把鲜卑人分为三部,即东部、中部和西部,各部统兵10万,威震南北。由于鲜卑的逐渐强大,原本残留在草原西部的一小部分北匈奴也被迫西迁,到达了悦般国。但悦般国离乌孙较近,在乌孙的打压下,匈奴人再次西迁,此时是公元2世纪末。在这些年中,匈奴人与丁零人以及当地民族已经逐渐融合。尽管还有匈奴人的称呼,但是大部分已经是混血种了。其中最主要的是西丁零的后代,也就是我们前面所说的那些民族,他们构成了2世纪末西迁的匈奴人的主力。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檀石槐时代的鲜卑山

无疑,这部分西迁的人有更大的能量。他们拥有更先进的技术作为后盾,无可辩驳的成为以后数世纪的强者。这批中亚的匈奴人已经不能再称之为匈奴人,而应该称之为匈人,因为他们已经不再是匈奴人为主体的联盟了,而是丁零人或者就是丁零仆骨人作为主体的部落联盟西迁。这次仅用了几十年的工夫,他们就到达了粟特国。当然,笔者现在的说法只能算是猜测,并没有完全的证据说明。而且根据《魏书》所云:“魏晋之际,种族瓜分,去来沙漠之陲,窥扰鄣塞之际,尤皆东胡之余绪,冒顿之枝叶。”简单看好像说出了这些人的来龙去脉,其实实际上还是一笔糊涂帐。可是从考古证据中却发现了另一些问题!这些发现如果聚合在一起,细心的人绝对可以发现笔者说的不是神话,而是确实的历史。

那就是:“假匈人(既西丁零人)西迁”造成了欧洲的“民族大迁徙”!

我知道会有很多人说证据不足,而且会批判笔者的推测。会说笔者是借用《草原帝国》中“阿瓦尔人是假柔然人”的说法编造的。究其主要原因是在迁徙途中,大量的民族混合,造成根本就没有一个没有争论的遗体存在。另一个原因就是这些人的物质水平过于低下,造成根本就看不到自己民族制造的物品,反倒是留下了一大堆到处劫掠到的或者是其他民族供奉的物品。我们在里海、黑海沿岸发现了大量他们的遗迹,还从墓葬中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与战马。其青铜器制造比较粗糙,但与匈奴人如出一辙,可是上面却没有匈奴人普遍雕刻的动物图案,很显然要比匈奴人的文化落后。他们的战马盔甲也是一样制作粗糙,但是确是纯金打造,一看就不是匈奴人或鲜卑人的作品,而更像是中亚或波斯的物品。最重要的是中国北方的匈奴人经常使用的造像、短剑等居然从未从那些墓葬里发现。另外,从古罗马人的记载中我们可以发现:这些西迁的人虽然以帐篷作为世代居住的地方,但是外人进入时却不用像匈奴人一样以墨黥面,结盟时不喝马血酒,父兄死后子弟不能娶母亲或嫂子……这些都与中国北方的匈奴人大相径庭。另外在语言考证上也有发现,在现存的史料中,我们发现这些西迁的人说的近似于古突厥语,并不是古匈奴语。我虽然用这些证据自圆其说,但论据终究是不足。因为古代北方游牧民族借用其他临近民族的语言和各种技术的情况非常普遍,所以单靠这些也不能充分说明笔者的猜测。可是却也从一个侧面表现出欧洲的匈人并不是我们史籍中所载的匈奴人。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草原帝国》封面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阿瓦尔人

那么再说一个证据。《北史》引《魏书·西域传》中说:“粟特国,在葱岭之西,古之奄蔡,一名温那沙……先是,匈奴杀其王而有其国。至王忽倪已三世矣。”一般人从这里都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即西迁的是北匈奴人。但是我们要看到另一点,就是粟特国在咸海边上而不是在里海边上!我们的可爱的五千北匈奴骑兵能打下来这个从公元前5世纪就存在的强盛的国家吗?不过此时离这里最近的且最强的民族是谁?当然是西丁零人,为了得到更多的战利品以及更先进的文化,当然粟特国就是丁零的目标了。哈,像不像“天方夜谭”?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粟特人的生活

我知道还有一个证据会被反对者用来反驳笔者,那就是敦煌的粟特文献。上面记载“Hun”这个民族曾经打入了当时中国的首都洛阳,无疑这是匈奴灭西晋的战争。所以“Hun”就是匈奴人,也就是西迁引起民族大迁徙的那些人。但是这个证据的反面大家是否注意到了?公元2世纪,即笔者所言的第一次西迁,当时已经到达了里海,进入了东欧地区。在波斯和古罗马史籍中都有记载,他们管这些真正的匈奴人叫做“Chonitae”。其实“Hun”是拉丁语“Hunni”的缩写,代表的是草原的部落联盟,在各个时代代表不同的民族。西方的古代史学家不会糊涂到把这两个名词混为一谈。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阿兰人的粟特国地图

所以,综上所述,西迁的主体是讲古突厥语的西丁零人,他们与匈奴有着很大区别。他们在2世纪末至3世纪初到达咸海附近区域,灭亡了阿兰人建立的粟特国,并在这片土地上休养生息了几十年。公元4世纪,亚洲北方与东欧地区突然寒冷下来。他们的牲畜大量冻死,食物匮乏。因此只好继续西进,而到达了里海附近,与阿兰人相遇,经过20多年的战争,消灭了阿兰人,使其也成为了匈人联盟的一员。自此以后,一个改变整个欧洲命运的事件开始了。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花等下文
家园 【原创】第四章 大保加利亚汗国

第四章 大保加利亚汗国

在第八章我们已经详细的说了哥特人与匈人在保加利亚驰骋的时代,所以现在就不再赘述了。下面让我们从阿提拉死后的匈人后代迁徙接着说。公元453年夏,久经考验的政治家、军事家,有着多年领导才能的匈人杰出领袖阿提拉,因心血管突然迸裂,在多瑙河平原医治无效而亡。葬礼毕后,匈人帝国发生内讧,从此陷入内乱之中。由于阿提拉的暴死,所以并没有留下遗嘱,也可能根本就没想留遗嘱,因此造成其长子埃拉克的王位并不稳固。他的弟弟们对他的领导权持怀疑态度,以埃尔纳克为首的诸弟们认为埃拉克应该按照游牧民族的风俗,各自占有一部分土地,平均分配阿提拉帝国。埃拉克害怕自己王位不保,所以只好暂时和弟弟们妥协,各自占有一部分土地,但他的弟弟们要尊他为王。不过日耳曼等诸多被征服的民族可不这样想,他们认为匈人帝国的分裂恰好给了他们一个复国的机会,所以以格皮德族国王阿尔达里克为首的日耳曼诸族秘密协商,准备利用阿提拉儿子们之间的矛盾找时机进行暴动。仅仅一年,这个计划就实现了。454年底,埃尔纳克与弟弟邓吉茨克在争夺权力过程中被埃拉克打败,只得率领自己的部族东逃,而埃拉克害怕他们东山再起,则亲自追赶过了黑海,把弟弟们驱逐到了黑海和里海之间的地方。但是正当埃拉克凯旋班师的时候出了一件足以改变后来历史进程的事情,那就是在黑海沿岸的某地,他们受到了一支日耳曼联军的阻截。具体情况我们已经无法查考了,只能从《尼伯龙人之歌》中寻找历史了。我们推测这场战役是在黑海沿海低地进行的,四处都是沼泽地,还有荆棘丛生。这种战场无疑是对匈人不利的,匈人骑兵和弓兵根本派不上用场,反倒被占领了有利地势的日耳曼步兵冲散了,再加上自己队伍中的部分叛变者,让战斗呈现一边倒的局势。仅用了不长时间,埃拉克的3万人马就被彻底消灭。日耳曼人再次成为东欧之中欧的主人。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阿提拉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尼伯龙人之歌

丢开这些不管,让我们继续追踪埃尔纳克的踪迹。埃尔纳克逃到了伏尔加河附近,在这里他聚集了他的部族,并追阿提拉为“阿维奥托霍尔汗”,保加利亚人自己的历史开始了。伏尔加河原名保加利亚河,后来由于斯拉夫人把“B”读作“V”,所以便成为了现在的伏尔加河。此时的保加尔人已经分成了多个部族,在卡西奥多鲁斯(Flavius Magnus Aurelius Cassiodorus 约485~约580)的《哥特史》中记载其中较大的有喔古尔、欧诺古尔(Onogurs)、库特古尔(Kutrigurs)、乌提古尔(Utigurs)、萨里古尔等部落。在古突厥语中“古尔”的原意是“母亲”,其实就是“姓氏”的意思。从语言上我们可以得知:喔古尔是“十姓”的意思,即回鹘(维吾尔);欧诺古尔是“第十姓”,即马扎尔人(建立匈牙利的那个民族);库特古尔是“九姓”;乌提古尔是“三十姓”;萨里古尔是“黄姓”,即黄头回鹘,也就是现在的裕固族。据保加利亚汗王表记载阿提拉和埃尔纳克都姓“杜罗”有可能就是杜佑在《通典》中记载的“咄陆”。在这里埃尔纳克好像复兴了匈人帝国。

但是好景不长,仅仅6年后的460年,从东方又迁来了一个强大的民族——阿瓦尔人(及柔然人)。他们多路出击,几年时间就把保加利亚人赶出了里海和黑海之间的肥沃土地,保加利亚人被击溃。同时在多瑙河下游的邓吉茨克想要再兴匈人帝国,因此渐渐和君士坦丁堡交恶,在469年的大战中失去了生命。埃尔纳克发现势头不对,就转变作风,向君士坦丁堡称臣,并允诺为罗马人提供雇佣军,自此以后开始了保加利亚人的幸福生活。

6世纪中期,又一批阿瓦尔人从东方来到保加利亚人的土地上。近代西方的很多学者都认为这些人与第一批来到东欧的阿瓦尔人一样,也是柔然人的后代。但根据近些年的发掘,发现他们与柔然人并不一样,而且也从一个侧面证实了《草原帝国》的假设,这些人的确不是柔然人。那么他们到底是谁?跟据近些年在中亚地区阿瓦尔人聚居地挖出的骨骸,发现他们混合了多种民族的血统,但唯独没有柔然人的血统,所以我们可以十分肯定地说他们不是柔然人。据近年来中国学者研究他们并不是从蒙古草原西奔的,而是原本就在咸海附近的匈奴悦般人。由于6世纪中叶突厥汗国的突然崛起,悦般人在突厥压迫下过得并不愉快,所以举族西迁。又盗用曾经震动东欧的阿瓦尔人的名字,对东欧进行远征。另外还有一种解释,就是认为他们是乌孙人,在柔然统治时代乌孙还在,但等到突厥兴起后,那里就变成乌孙故地了,所以也可能是他们借用“阿瓦尔”的名字西迁。总之这些阿瓦尔人在555年左右,进入保加利亚人统治地区,仅用了5年时间就把保加利亚国家灭亡了,保加利亚人再次退回到各部落各自为战的时期。其中以扎伯干为首的库提古尔在阿瓦尔人的强迫下,联合斯拉夫人一起进攻拜占庭帝国。从559年开始多次进攻巴尔干腹地,虽然势头相当猛,但最后还是被拜占庭军队所打败,被迫撤回多瑙河下游平原地区。在这里他们成为了斯拉夫人的奴隶,开始与斯拉夫人融合,并最终消亡,而剩下的绝大多数的保加利亚人还是居住在黑海和里海之间的肥沃草原上,他们也受到阿瓦尔人的统治。与此同时在这些保加利亚人中,也诞生了一位著名人物,他就是奥尔加诺酋长(Organa,?-630)。在小时候,他曾经作为保加利亚给阿瓦尔人的人质在阿瓦尔的监视下度过了童年,但也使他养成了一种坚韧的意志,因此可以顺利地当上保加利亚的酋长。同时他也是第一个到过君士坦丁堡的保加利亚人,而正是他和他的外甥科夫拉特可汗(有时也译作“库布拉特”,Kovrat,584-642,635-642为老大保加利亚可汗)一起缔造了第二个保加利亚国家——老大保加利亚(或叫古代大保加利亚,635-642)。

6-7世纪,拜占庭帝国苦于与阿瓦尔人的战争,想要在阿瓦尔人内部造成事端,以削弱他们的力量,因此就看上了保加利亚人。认为这些在阿瓦尔人大后方的民族正是可以让阿瓦尔人帝国图崩瓦解的定时炸弹。因此,拜占庭皇帝伊拉克略一世(Herakleios I,610-641)派人越过黑海请求保加利亚酋长奥尔加诺到君士坦丁堡商议国事。能得到这样的礼遇当然是受宠若惊,因此奥尔加诺带着他的外甥克拉夫特一起到达了君士坦丁堡。据拜占庭尼基乌城主教记载:在君士坦丁堡,东正教大教长塞尔吉乌斯(Sergios,610-638)欢迎了他们。并带领他们在圣索非亚大教堂接受了洗礼,拜占庭皇帝伊拉克略一世还成为了他们的教父。自此以后,部分改信东正教的保加利亚人与拜占庭人结婚,并且往来密切。大量的金银珠宝、纺织品以及各种宗教礼仪都流到了保加利亚人手里,部分保加利亚贵族甚至拥有了“罗马帝国的贵族”的称号。这些事件从此彻底改变了他们的生活,加速了保加利亚人封建化的过程。拜占庭人认为:他们(保加利亚人)接受了洗礼,被重新赋予了生命,这可以改变和美化他们的教化,让他们彻底脱离那些野蛮人。其实最主要的原因是拜占庭人想要让他们来抵御北方阿瓦尔人的进攻,从而减小自己的压力。虽然公元601年阿瓦尔人的大部已经被拜占庭将军普里斯克斯干掉,但这些人仍旧是巴尔干北部地区的首要边患。甚至于这些阿瓦尔人还在619年差点俘虏了伊拉克略一世。所以伊拉克略一世就想到策反欧诺古尔人在阿尔瓦人的内部分化他们,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630年,奥尔加诺去世,科夫拉特成为新的汗王。科夫拉特一当上汗王,就开始积极准备脱离阿瓦尔人,以求得再次独立。他处心积虑,经过了周密安排,利用阿瓦尔人衰微的机会,在635年联合匈人余部以及斯拉夫人发动了反阿瓦尔人的起义,一举成功。从而建立了一个庞大的保加利亚人国家——老大保加利亚。国土东达库班河,西接第聂伯河,北抵顿涅茨河,南达亚速海和黑海,都城在塔曼半岛的法纳戈里亚(今捷姆留克附近)。自这以后,两国一直处于友好融洽的关系,在科拉夫特的统治下,北方游牧民族没再发生大规模的侵袭。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大保加利亚汗国地图

在奥尔加诺和科夫拉特统治时期,顾及是受到拜占庭的影响,保加利亚人的生活发生了根本改变。据考古证据和文献资料显示,此时的保加利亚人已经脱离了游牧生活,开始定居制造房屋。虽然房屋还是用刚刚砍下的原木垒成,但已经出现了专门的锯,这是游牧时代根本不可能有的东西。在房屋群落中我们还看到了养殖家畜的栏笼,可以知道他们的生活开始富裕,有了大量的剩余产品。另外在他们居住地不远,还发现了大片的农田,可以证实此时的保加利亚人已经过渡到农耕社会。据推测,此时的保加利亚人使用斯拉夫人奴隶耕种土地,土地上主要种植粟和小麦,会自己制作面包和麦茶。但他们手工业和贸易很不发达,仍旧处于以物易物的时代,最多是牲畜作为中介。虽然农业有了发展,可是他们的政治和社会生活却没有大的改变,还是以家长作为部落议事会的主要成员,整个部落的重大决定都出自他们的讨论结果。武器也很原始,还是是用马刀、长绳、吹箭、毒矢、手斧等,而且不穿盔甲。由此看来,他们的社会发展水平还是比较低。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我认识一个保加利亚的小提琴家

Vasko Vassilev。

保加利亚人,现在是英国皇家歌剧院的艺术总监。

家园 【原创】第五章 第一保加利亚王国的建立

第五章 第一保加利亚王国的建立

642年,科夫拉特汗去世,长子巴特巴颜(Batbayan,642-690)即位,保加利亚各部落再次陷入混乱。拜占庭也由于阿瓦尔人对自己侵略减弱而与保加利亚不再友好。数年后,拜占庭帝国的边界再次拓展到黑海北岸的车绳。因为这里的苦寒以及物质的缺乏,使拜占庭人把这里作为他们的罪犯流放地。公元654年,曾经有一个罗马主教因为谴责“基督一志论”而被拜占庭皇帝流放到这里,他就是马丁一世(St Martin I,?-655)。他在这里记载了一些很重要的事件,让我们知道此时保加利亚的一些情况。6世纪中叶,哈扎尔人进入保加利亚人统治地区,利用各部落的混乱,逐步控制了保加利亚人所在地区,并不断向巴尔干半岛纵深战斗,造成了拜占庭帝国的又一次危机。据现存史料可知,哈扎尔人属于突厥人的一支。他们出现在6世纪,从属于中亚地区的突厥人国家。据称他们与阿瓦尔人西迁的原因一样,是由于突厥人的残酷压榨,而不得不西迁,寻找自己的乐土。在西迁过程中,这些人逐渐壮大力量,实力突飞猛进。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从原始氏族制过渡到奴隶制,吸收了大量的其它民族的居民加入,如:高加索人、斯拉夫人、阿拉伯人、犹太人,甚至还有芬兰乌戈尔人,在多种文化的熏陶下,哈扎尔人建立了国家,都城设在伏尔加河下游的伊提尔城,甚至还建立了一个避暑的夏宫,叫谢缅杰尔,坐落在里海边上。

但是同时的保加利亚人则开始了最后一次迁徙。在哈扎尔人到来之后,巴特巴颜认为只有臣服了这些新来的强悍民族,才能保持保加利亚人的独立,而他的弟弟们则不这样认为,他们凭借着保加利亚人的那种不服输的精神,要求迁徙到更好的地方。为此两方发生了争端,保加利亚各部落迅速分裂,离开了这块活跃了200年的水草肥美的宝地。科夫拉特的几个儿子带领着各自的部族,四处迁徙,从此保加利亚人天各一方,各自发展出强大的国家:长子巴特巴颜带领的部落,一直留在亚速海及其邻近区域,渐渐同化于哈扎尔人;次子科特拉格(Kotrag)率众北迁到伏尔加河流域,建立了伏尔加卡姆保加利亚,都城布加尔,1236年,被蒙古的拔都灭亡了;四子埃姆纳特祖尔(Emnetzur)西迁到了多瑙河附近,后来被阿瓦尔人并吞;幼子巴尔克则率众西迁,一直到达了意大利伦巴德人(Lambards)的国家,与意大利诸民族融合;三子就是我们的主角,第一保加利亚王国的建立者——阿斯巴鲁赫汗(也叫伊斯比里赫,Asparuch,642-701)领导的保加利亚部落,他们西迁到了多瑙河的北面。在这里他们联合了斯拉夫人的“七部落”军事联盟,所以迅速壮大。此时的保加利亚民族已经过渡到农耕社会,迫切需要居留地驻留,一方面为了躲避大草原民族的袭击,另一方面也为了自己民族的再次兴起。

阿斯巴鲁赫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就积极和拜占庭人接洽,要求在色雷斯平原得到一块地方以为民族放牧之用。拜占庭处于多方面考虑,接受了这个条件。但要求保加利亚人以后要为拜占庭人进行多瑙河的防卫,并随时征兵取攻打阿拉伯人。阿斯巴鲁赫当然很同意,就逐步定居在了多瑙河入海口地区。据《保加利亚编年史》记载,阿斯巴鲁赫率领的保加利亚人此时居住在多瑙河到黑海之间的区域,为拜占庭人守边。但因为拜占庭的官员们对他们横征暴敛,并且大肆抢夺财物,感到很不满。开始时小规模的反对,继而发展成了全部落的大抗争。“在阿斯巴鲁赫的率领下,与统率‘斯拉夫七部落联盟’的当地斯拉夫贵族达成了协议。他们共同建立一个斯拉夫——保加利亚国家(即第一保加利亚王国),并为抵抗拜占庭人和其他敌人新的侵袭而采取了措施。”定都瓦尔纳(Varna),后来迁都到普里斯拉夫(Preslav)。拜占庭人不能允许一个独立的保加利亚国家出现在自己的北方威胁自己的统治,所以680年皇帝君士坦丁四世(Constantinw IV,668-685)率领军队御驾亲征,企图把这个新兴国家扼杀在摇篮之中。

君士坦丁四世亲自率领了水陆大军8万人开赴北方前线。一部分是舰队,这支舰队从君士坦丁堡启航,经过黑海,直接到达多瑙河的河口地区;另一部分是步兵,这是从刚刚结束战斗的小亚细亚调集的,这些人都有充分的战斗经验。从这点看来,君士坦丁四世就是势在比夺,想要彻底铲除阿斯巴鲁赫率领的保加利亚人。阿斯巴鲁赫得到了拜占庭人进攻的消息,便与将军们商议如何击退拜占庭人,以求得在此地的生存权。他们知道,这场战争决定的是自己的命运,如果不成功那整个民族就会消亡。在长时间的商议下,保加利亚人指定了周密的计划。他们在拜占庭人来到之前大量砍伐树木,在多瑙河边的沼泽地旁用砍下的一部分木头制作了坚固的堡垒,并在堡垒下挖掘了深达两米多的壕沟。而在堡垒内部,保加利亚人准备了大量的石头和前端削尖的木头、以及少的滚烫的煤油,就等待拜占庭人攻城的时候打击他们。除此之外,在堡垒外围的开阔地区,保加利亚人还挖掘了大量的土坑,让弓箭手藏在里面,另在上面盖上草席,等待拜占庭追兵达到的时候,给他们出其不意的一击。君士坦丁四世根本就没把保加利亚人放在心里,他认为保加利亚人也像过去的历次游牧民族迁徙一样抢完东西就跑,决不会在这里久居,可是他想错了。虽然拜占庭的人数很多,且都是身经百战的士兵,但由于夏季的多雨以及地面的过于泥泞,所以推进很慢。虽然如此,但君士坦丁四世的军队仍然军威浩荡,一点没有混乱的意思。君士坦丁四世的军队到达战场后,就发现了保加利亚人新造的堡垒。君士坦丁四世匆忙搭好凉棚后,就在下面观战。他仗着自己的人多,命令军队在稍事休整后开始进攻保加利亚人的堡垒。他的军队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攻击,在堡垒里面的保加利亚人也一次又一次的用石头和木棒打击进攻的拜占庭人。一天过去了,拜占庭人也没有任何斩获。在第二天,君士坦丁四世要求自己的军队排成阵法用盾防卫保加利亚人的进攻,并采取一切手段攻入保加利亚人的城堡内。保加利亚人也采取了轮流的小组制,每个小组轮流用石头、木棒和煤油扔到拜占庭军队的身上,以逸待劳。与此同时,阿斯巴鲁赫还另派遣了一支骑兵。这支骑兵只有百十来人,但每匹马的马尾上都系着一条柳枝,以便扬起尘土。这支军队偷偷的接近了拜占庭军队的驻地,先用火箭对准帐篷发射,同时迅速的用马尾上的柳枝造成烟尘。君士坦丁四世知道了这个消息后,不知敌兵的多少,就派了1万人去增援。没想到就在增援的同时,保加利亚人已经开始撤退。君士坦丁四世认为自己的进攻起到了功效,就下令追击。这可中了阿斯巴鲁赫的圈套。保加利亚的骑兵把拜占庭人引到了开阔平原之上,这里正是保加利亚人埋伏的地方。先是一部分拜占庭人中了绊马索,一个个跌落马下,被生擒活捉。之后又碰到了藏在西子下面的弓箭手,步兵和骑兵都伤亡惨重。拜占庭军队十分害怕,他们已经毫无战心。君士坦丁四世见自己的军队无法得胜,亲自披挂上阵,要与阿斯巴鲁赫一决高下。可是就在他刚刚参加入战斗,就被保加利亚人的弓箭伤到了大腿,没办法君士坦丁四世只好撤退。保加利亚人乘胜追击,把实力扩展到了瓦尔纳河。君士坦丁四世这次的远征其实并没有消灭敌人,更别提给自己带来荣耀了。相反的,他却帮助敌人可以长驱直入,一直进入拜占庭的腹地。

进行了一段时间的休养后,第二年保加利亚人再次对拜占庭的北方进行侵扰。他们进入了巴尔干山脉附近,大量的巴尔干地区被蹂躏。君士坦丁四世发现自己已经无法解决这个民族,就与阿斯巴鲁赫订立了合约,要求和平。681年,君士坦丁四世先承认了保加利亚人对这块土地的所有权,接着又许诺每年进贡金币和绸缎给保加利亚人。当时的拜占庭举国一片哗然,认为君士坦丁四世真是丢尽了拜占庭人的脸,这个条约是对拜占庭人的最大侮辱。尽管如此,保加利亚人还是在这块土地上定居下来的。他们迅速征服了附近的斯拉夫七部落联盟以及塞维鲁人,这些部落都成了保加利亚人的附属部落,他们的联合拥有着同一个理由,那就是抗击拜占庭帝国。这场战争改变了东欧的历史,斯拉夫人的国家开始出现在历史舞台上,并在公元9世纪以后逐渐造就了东欧的几个强权国家,自此后,东欧彻底成了斯拉夫人的天下。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关于对丁零与鬼方关系的推测

在1920年左右,前苏联考古学家在贝加尔湖附近挖掘,发现了公元前13世纪到公元前8世纪左右的遗物。因为最早在卡拉苏克河附近发现,所以叫做“卡拉苏克文化(Karasuk Culture )”。这个文化分为早期和晚期,在晚期文化中我们发现墓葬的结构与商代晚期山西地区的墓葬结构基本相同,而且在墓葬旁边的地区还发现了一些“弓形器”,它们与中国商周时代的“弓形器”一模一样。而此处的青铜刀、青铜斧、青铜矛和陶器更是与中国商代的青铜制造技术一脉相传。所以我们可以肯定——丁零人就是北迁的鬼方。

可以这样确定吗?怎么知道这些东西不是其它从中原北迁的民族带去的呢?应该是具有同样明显特色的东西或依存在中原鬼方居住地和北方丁零地区都有发现,并且其时间顺序也符合中原古老而北方较晚的情况才能当成这个规论的证据吧?

很佩服老兄的认真研究,在下对这个问题也无认识。兄台可能有些详细的研究或者证据没有写出来,不过如果单从文章里写到的内容来看,是会让我这样的门外汉提出这样的疑问的,还想恕罪则个。

另外,认为保加尔人起源于丁零人是兄台自己的推测,还是学术界中的一派看法呢?

家园 中原也有保加尔人

拓跋鲜卑中的步六孤氏(也作步鹿孤氏),勋臣八部之一,汉化后改为陆姓或鹿姓。

丁零,狄也。狄历、铁勒、敕勒、高车,都是一回事。

拓跋氏为西部鲜卑,早期(代北拓跋氏和陇西秃发氏分家之前)活动当在蒙古高原中西部,比较接近北部丁零的区域,步六孤部落的一部分,可能较早期就被吸收进拓跋氏集团。

家园 【原创】第六章 第一次保加利亚战争

第六章 第一次保加利亚战争

阿斯巴鲁赫的保加利亚第一王国开创了巴尔干半岛的一个新时代。此后的巴尔干不再是拜占庭人的天堂,它已慢慢变成了斯拉夫人占据的地区。阿斯巴鲁赫建立的保加利亚王国占据着东至黑海,西至多瑙河东岸,南至巴尔干山脉,北至达得涅斯特河的广大地区。也就相当于今日的乌克兰、摩尔多瓦、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国土的总合。普里斯拉夫(Preslav)成为首都,这里进可攻退可守,并可以快速直达君士坦丁堡。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阿斯巴鲁赫采用了民族怀柔政策。他把斯拉夫各部落迁移到了王国的西部和南部,以抵御阿瓦尔人与拜占庭人的进攻,并防止拜占庭的同化,这部分就是后来南斯拉夫各国的雏形;斯科拉文尼人则被迁移到东部,在黑海附近抵御拜占庭人的袭击。同时还把保加利亚人分散居住,以保持国家的稳定。最重要的是根据阿拉伯人的记载:阿斯巴鲁赫曾经沿着南部边境修筑了一道“长城”,其实就是一道荆棘做的篱笆,在每隔一段开一个木窗,用以射击入侵者。正是由于这些,保加利亚成为了当时欧洲国家里唯一能与拜占庭抗衡的国家。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阿斯巴鲁赫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阿斯巴鲁赫的王国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普里斯拉夫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普里斯拉夫城墙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今日瓦尔纳景色

阿斯巴鲁赫建立了保加利亚王国(汗国)以后,200年一直没有再向南扩张,他们主要致力于与斯拉夫人的融合。斯拉夫人本来是被征服者,但是现在却开始扮演起了征服者的角色。可以说简直和俄罗斯人的发展轨迹一模一样。斯拉夫人自从从公元300年左右的时候进入了巴尔干半岛,就一直在拜占庭的影响下逐渐“拜占庭化”。他们抛弃了游牧生活,开始进入定居的时代。每个民族自从定居后就会快速发展,斯拉夫人也不例外。因此他们在这块土地上迅速的发展起来了。不过匈人与阿瓦尔人的进攻打断了他们的进程,让这些人又回到了部落联盟时代。但是他们的经济文化已经使这些民族中最高的了,所以他们会反过来影响他们的征服者,保加利亚人就属于这样一个民族。尽管最初的时候保加利亚统治者自成一体,并且一直保留着自己本民族的显赫姓氏,但是由于斯拉夫人大大超过保加利亚人的数量,而且在各方面都占有绝对优势,因此保加利亚人的上层贵族接受了斯拉夫人的“文明”礼仪,而下层人民也开始抛弃自己的“野蛮”习俗,向斯拉夫人靠拢。他们开始学习斯拉夫语言,因为这种语言通行于巴尔干半岛,如果学会了这种语言就能到处都走得通。最主要的则是保加利亚人向斯拉夫人学会了“耕种技术”,这就为保加利亚人的定居提供条件,并开始逐步演化为近现代保加利亚国家。“这样,今天的保加利亚人就成为了纯粹的斯拉夫人了,除了他们还有少量的匈奴血统以外,他们已经没有任何古代传统了。”自此以后,尽管这个国家的主体是斯拉夫人,可是因为领导者是保加利亚人,所以这个国家被称为保加利亚国家,而在这个国家的人民就被强行称作保加利亚人。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哈扎尔人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哈扎尔汗国及东南欧局势

阿斯巴鲁赫的最后岁月是在一场彻底失败中度过的。这这个蒸蒸日上的王国中怎么会出现这种事情呢?让我们回头来再说一下拜占庭。不管怎么说,拜占庭在这个时候仍旧是巴尔干半岛的主宰者,他们还继续占据着最好的地区。而且由于军区制的改革,让拜占庭在各方面实力都迅速提升。在与保加利亚人战争之前,君士坦斯二世(Constans II,641-668)一直在与新兴的阿拉伯国家战斗,耗费了大量的国力,而且在两线同时作战对拜占庭来说是很不利的。因此君士坦斯只得放弃了巴尔干地区。其实这一地区在保加利亚人来到之前就已经被斯拉夫人占领了,但是保加利亚的建国则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事件,它不仅导致了巴尔干全面混乱时代的来临,而且也促生了南斯拉夫帝国的产生。在放弃了这一地区后,君士坦斯二世一心一意对付阿拉伯人,但是不论是阿拉伯人的骆驼兵,还是阿拉伯人的海上舰队拜占庭人都没有干掉,不仅如此,因为阿拉伯人的强烈反击,反而拜占庭人倒是以大败而告终。后来由于阿拉伯人的内讧才险而逃脱彻底失败的厄运,并于659年与阿拉伯人订立了和约。当他腾出手来整理巴尔干秩序的时候发现一切已经无法收拾了。就索性对南部的斯拉夫人进行了清剿,俘虏了大量斯拉夫人让马其顿斯拉夫人承认拜占庭的宗主地位。其实君士坦斯内心中一直想把帝国的首都再次迁到西方去。究其原因主要是君士坦斯的宗教政策的严厉以及用宗教问题迫害自己的兄弟让他四处树敌,甚至连百姓都不依附于他,所以使得他无法在君士坦丁堡立足。君士坦斯二世终究不是泽诺皇帝,他不可能把支离破碎的意大利教会再次统一起来。意大利人也已经习惯了被征服,原本的永恒概念已经永远消失了。拜占庭的领土就像是在伦巴第人的汪洋大海中的小岛,随时都会被攻占,意大利的战争永远不会宁息,拜占庭人不是救世主,而纯粹就是一个让本来就已经很乱的意大利局势乱上加乱的破坏者。君士坦斯二世为了巩固自己的皇权,顺道拜访了罗马这个从帝国开始以后几百年都没有罗马皇帝的首都,并且打算把首都迁往叙拉古。谁都知道这是不可能的,用帝国的钱财来供养这个时刻都会被攻占的小岛,纯粹就是一笔诺大的负担。他已经激起了极大的民愤,所以不久以后的668年,君士坦斯二世被杀死在自己的私人浴池中。继位的君士坦丁四世(Constantine IV,668-685)又在一次的面对了阿拉伯人的入侵。在君士坦斯二世为迁都把帝国闹得一团糟的时候,阿拉伯人的内讧已经平息,他们又开始了每年一次的对拜占庭的进攻。这场战争一直打了十五年,也就是一直打到君士坦丁四世进攻多瑙河的前一年。这场战争两国各有胜负,直到拜占庭人研究出了“希腊火”才彻底打败了阿拉伯人的进攻。这场战争的胜负并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附近各部又重新承认了拜占庭的宗主权,而且拜占庭“因此在东部和西部都享有长久的和平”。君士坦丁四世在胜利以后立刻进攻了保加利亚,但是却尝到了大败。因此只好承认了保加利亚国家的地位。在这以后,他又转向了基督教问题的解决上,他明白只有内部的安定才能让他夺回巴尔干与小亚细亚的领土。因此他主持召开了第六届基督教大公会议,缓和了与西部罗马教会的紧张关系。没过多久,公元685年9月君士坦丁四世去世,他的儿子查士丁尼二世继位(Justinian II,685-695,705-711)。这个孩子的头脑并不聪明,而且也不会耍手腕,并不是一个合适的皇帝,但是他却得到了天赐的好运。他继位后阿拉伯人由于哈里发继承的问题又一次开始内讧,所以与拜占庭再次结好。亚美尼亚不再被进攻;塞浦路斯两国共管;最主要的是阿拉伯人每年还会给拜占庭进贡。东方的和平不能不说是天赐良机,让这位查士丁尼二世皇帝得到了有一展自己才华的机会。688年至689年,他借口他父亲君士坦丁四世允诺的给保加利亚的年贡已经失去效力可以不再履行,想要挑起战争。从688年开始逐步进军打败了斯拉维尼亚人,斯拉维尼亚的领地是保加利亚的南疆,这次打击就是意味着对保加利亚的宣战,而保加利亚人也没能阻止其有效的防御,原因就是阿斯巴鲁赫正在抵御北部哈扎尔人的进攻,根本无暇顾及拜占庭人的疯狂进攻。690年,拜占庭军队彻底打败保加利亚军队,斯拉夫人的一部分附庸到了拜占庭一方,他们被迁到奥普希金军区和比塞尼亚省等地,同化在拜占庭人民中。而保加利亚也没敢于报复反击。公元701年阿斯巴鲁赫在与哈扎尔人的战斗中去世,次年特尔维尔(Tervel,702-718)继承了保加利亚的汗位。在他在位期间,事情又发生了转变,保加利亚再度强大起来,并开始与拜占庭重起战端。他上台后第一件事就是与哈扎尔人签订合约,以后不再相互攻打,并互相承认对方的独立。最主要的是要摒弃前嫌,以前哈扎尔人打击保加利亚人的事情一笔勾销。由于这个政策,保加利亚北部边境自此永远和平下去,数百年哈扎尔人都没有再次进攻。料理完了北方的事宜,这下保加利亚可以全力来对付拜占庭人了。特尔维尔一直在等待一个天赐良机,好让他可以插手拜占庭的事务。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君士坦丁四世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查士丁尼二世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特尔维尔

这个时机终于来了。公元695年,拜占庭发生内乱。查士丁尼被赶下台,阿拉伯人入侵拜占庭。局势处于一片混乱之中。特尔维尔抓住了这次干涉拜占庭内政机会,接纳了逃亡中的查士丁尼,并答应帮助他夺回王位,但条件是拜占庭必须与保加利亚同盟并联姻。查士丁尼二世很爽快地答应了这些条件,并且与特尔维尔可汗歃血立誓。特尔维尔感到很满意,他知道入主君士坦丁堡的愿望就快要实现了。为了遵守誓言,公元705年,特尔维尔的保加利亚——斯拉夫军团攻打到了君士坦丁堡城下。但是由于保加利亚人的武器对于拜占庭来说相对落后很多,所以特尔维尔围城三天都没攻上城墙。查士丁尼用这三天的时间也一再向现任皇帝提比略二世(Tiberius,698-705)要求得到皇位。但他得到的却是嘲笑与讽刺。因此,他用了查士丁尼一世时攻占那波里的方法,攻占了这座城市,那就是在晚上的时候派兵从饮水桥偷偷摸到城中,再里应外合。一切就这么简单,查士丁尼二世又恢复了皇位。而特尔维尔也劫掠了君士坦丁附近的村庄满载而归。查士丁尼为了酬报特尔维尔,特别赐封他为凯撒,并进入君士坦丁城内接受人民的欢呼。其实这时候的凯撒已经不是罗马帝国时期的那种皇帝称号了,只是一种没有实际权力的头衔,尽管它是仅次于皇帝的,也只能表示这是查士丁尼对特尔维尔的一种谢意而已。但这个称号足以说明拜占庭已经承认了保加利亚的合法性以及保加利亚与拜占庭处于一种平等关系之下。尽管特尔维尔没有得到妻子,但他对于他得道的无尽财富和充满了希望的名号也很高兴,就班师回朝了。但是由于这次攻打君士坦丁堡,让特尔维尔对拜占庭的奢华与财富已经在头脑里产生了一种印象,为以后的再次南下提供了精神上的支持。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特尔维尔与查士丁尼二世在拜占庭城下会面

查士丁尼二世天生就是一个残忍的皇帝。在他的第二次统治时期到处都是恐怖,不知是不是因为他被割掉鼻子的原因,刚继位就在君士坦丁堡内进行了一次大清洗活动,而且他对外大肆进攻,只要失败就会严厉惩罚军队。因此他受到了军人兵变的惩罚,自己被杀,幼子提比略也没有幸免。而且他的头颅也被送到了罗马和拉文纳,给那些恨不得生啖其肉的人看。亚美尼亚人腓利皮克斯——巴尔达尼斯(Philippicus-Bardanes,711-713)继承了皇位,但危机却越来越严重。保加利亚人听到了查士丁尼二世被杀的消息,非常高兴。特尔维尔知道这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借口为好友报仇立刻挥师南下,进攻君士坦丁堡。他抢劫了君士坦丁堡的郊区地区,这些地区本来是为了君士坦丁堡中的富贵人家夏日避暑的,但这时却被保加利亚人彻底洗劫,大量战利品落到保加利亚人的腰包。要说真是靠了拜占庭人定期发生的内乱,要不是这些内乱,保加利亚决不会在几十年内做大,最终变为拜占庭人心中永远的痛。拜占庭混乱多年,战争中烧毁大量房屋,到处残破不堪。717年,拜占庭皇帝利奥三世(Leo III,717-741)即位,即位之初就与阿拉伯的苏莱曼开始打仗。经过仔细的斟酌,特尔维尔决定出兵帮助拜占庭人。明里说是为了保证合约的进行,其实是为了得到更多的土地。所以717年特尔维尔命令将军率领大军开赴拜占庭与阿拉伯人战斗得前线,利用阿拉伯人内部不和,积极进取,快速出击,各个击破,最终杀的阿拉伯人大败而归,据记载这次战斗共有2万2千阿拉伯士兵被保加利亚人所杀。而且保加利亚人还很智慧的散步谣言说法兰克人为了保卫基督教世界,正在水陆并进的像这里奔来,将给阿拉伯人一个前后夹击。阿拉伯人对这个遥远的民族的情况并不清楚,因此斗志开始下降,在一年中没有任何建树,因此只得无工而返。可是在通过小亚的路途中,被拜占庭和保加利亚联军用火计焚烧了一个军团,丢盔弃甲的逃回了埃及的亚历山大港。在这次战争中,特尔维尔获得了大量的战利品,并且得到了拜占庭每年提供30磅黄金和兽皮的优厚待遇。从此,保加利亚人控制整个巴尔干半岛的梦想开始实现,多瑙河防线大量富庶地区被保加利亚占领,另外特尔维尔还进行了通商,保加利亚渐渐成为商业文明超过拜占庭的国家。在这次战争中,保加利亚人还得到了近5万平方公里的疆土,今日保加利亚和希腊的疆界罗多彼山成为了当时保加利亚与拜占庭人的天然疆界。在有生之年完成了这些大业,保加利亚的第二代汗王于718年在微笑中生病去世。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腓利皮克斯——巴尔达尼斯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家园 【原创】第一章 保加利亚自然地理情况

不论哪一个国家的历史,都是建筑在他所处的环境上的。就算是我们想要改变环境也要因地制宜,否则就会失败。古代的人更是如此,在生产力极其低下的时代,人们的活动很多都受制于环境的变化。所以我们在说保加利亚历史之前,必须先对其环境进行一下深入的叙述。

保加利亚临近于黑海,而黑海又是地中海的属海。在多次的沧海桑田以及漫长的地壳变迁中,非洲板块与亚欧大陆板块的撞击,形成了巴尔干地区丰富多彩、复杂多样的地理情况。而保加利亚的地理则是巴尔干半岛中最有特色的,因为巴尔干半岛的最高山峰和最长河流都在这里,而且巴尔干半岛的得名就是因为保加利亚的巴尔干山。因此保加利亚一向被称为“上帝的后花园”。她有高耸入云的山峰、切入地下的河谷、广阔无际的沼泽、低矮的平原,几乎所有地形她都有了。打个比方来说,如果把保加利亚的土地烫平,几乎可以覆盖半个欧洲。她是通往欧洲、亚洲、非洲的必经之路;是沟通黑海、亚得利亚海、爱琴海的重要枢纽;更是东西方文化的交汇之处,3000年来,这里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国际事件连绵不断。

保加利亚地形西高东低,在地形上好像是拿尺子比着画了四条直线,分为四个区域。它们分别是:多瑙河丘陵平原;巴尔干山区;山地—盆地过渡区;里拉—罗多彼山区。多瑙河丘陵平原又称多瑙河平原,是保加利亚的最大平原。北面以多瑙河为界,南部巴尔干山为界,横亘500余公里,纵向不足100公里,因为多瑙河从上游带来的泥土,让这里成为了保加利亚的粮仓,小麦是这里的主要经济作物。正因为此处的物产丰富,所以在中古保加利亚立国的1000年间,这里一直是主要战场,北方的游牧民族对这里情有独钟。巴尔干山脉也称斯塔拉山脉,它横贯整个保加利亚全境,被保加利亚人戏称为“保加利亚的脊梁”。它长555公里,宽50公里,面积近26万平方公里,占保加利亚领土面积的五分之一。比起“欧洲屋脊”阿尔卑斯山脉它比较平缓,没有那种一览众山小的感觉。但它却是极有名的战略要地,当年的保加利亚与拜占庭战争、俄土战争、巴尔干战争等都是以这里为主要战场的,这里留下了相当多的名胜古迹,有的是让人们欣赏的,有的是使人民凭吊的,特别是很多的保加利亚民歌和神话也是从这里传开的。其实巴尔干山自己本身就是一个神话,它冬夏有着不同的感情,夏天温暖宜人,冬天有厚厚的积雪,能把人刮走的强风,这里有著名的朱米尔峰(2168米)、科姆峰(2016米)、鲍特夫峰(2376米)、大库宾峰(2169米)、斯托列托夫峰(1326米)和保加尔卡峰(1181米)等,著名的拉比沙岩洞、蒂恰河隘口、贝洛格拉齐克峭壁都在这里。另外这里还有拜占庭人建立的9个隘口,以及阿斯巴鲁赫汗建造的城墙。巴尔干山的南边就是下巴尔干平原,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卡尔洛沃平原和卡赞勒克平原(过去都叫谷地)。这两个平原都以盛产玫瑰著称,世界闻名的“玫瑰谷”就在这里。这里的玫瑰种植占到保加利亚全国的3/4,而用这些玫瑰制作的玫瑰精油,一直是世界第一。两平原长130余公里,宽11公里,斯特里马亚河从两平原流过,带来了丰富的养料和有机物质,再加上出奇好的阳光和雨露,这里的玫瑰不世界闻名才怪。每年的5月,雨露滋润玫瑰花,6月就可以采摘。每年6月的第一个星期日,在这里都要举行隆重的“玫瑰节庆典”,位于保加利亚国土正中间的“玫瑰之都”卡赞勒克市时整个节日的中心。如2008年6月8日的玫瑰节,人们穿着民族服装载歌载舞,从早上5点就出发了,小伙子们抬着玫瑰小姐沿路播撒玫瑰花,让所有人都得到愉快的享受。在中午,到达了欢庆的高潮,大家竞选出了玫瑰皇后,让她、玫瑰小姐等和上届的玫瑰皇后一起盛装游行,大家跟在他们的后面继续抛洒花瓣,一直进行到下午。吃过晚饭,大家又继续出来,延续白天的游行,一直到深夜才结束。保加利亚的最南部是里拉山和罗多彼山,保加利亚的最高峰也是巴尔干的最高峰穆萨拉峰(2925米)就在这里,这里分布着广阔的针叶林,山的余脉到达希腊和马其顿。同时这里也是著名的登山和滑雪胜地。

保加利亚的河流都流入黑海(57%)和爱琴海(53%)。保加利亚北部大部分河流汇入多瑙河,如著名的伊斯克尔河长368公里,流域面积近1万平方公里就是汇入多瑙河的。它与扬特拉河、奥格斯塔河、奥瑟姆河、维特河等河流在汇入多瑙河的同时,把保加利亚北部平原切成若干小块,使得北部多瑙河平原土地特别肥沃。卡姆齐亚河是保加利亚流入黑海的最大河流,全长244.5公里,流域面积5000多平方公里,特别是在河口地带,卡姆齐亚河冲击形成了风景如画的隆戈茨森林低地,让保加利亚再添新景。流入爱琴海的最大河流则是马拉查河,它全长321.6公里,流域面积达到2万多平方公里,但它基本不通航。流经保加利亚北部边境的是欧洲第二大长河多瑙河,保加利亚很多大河都汇入其中。多瑙河有季节性,每年4-5月流量最大,9-10月流量最小。在流经保加利亚的一多瑙河中有97个岛屿,其中57个属于保加利亚。在冬季结冰时期,多瑙河的冰厚度足以承载重型汽车,当然,古代的民族大迁徙的人们的脚步就更不在话下了,几乎整个古代都有北方人迁徙到这里。正因为多瑙河的这种特性,使得保加利亚成为了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国家。保加利亚的所有河流都受到季节的影响,每年的流量十分不均,冬春流量大,夏秋流量小。保加利亚湖泊较少,且大部分是咸水湖,所以经济价值并不高。只有里拉山附近的几个冰川湖比较有特色,是去里拉山游玩的人们的必然选择。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原创】第二章 气候与水资源

第二章 气候与水资源

保加利亚北部终年受到中欧大陆气候影响,所以年温差很大。而南部则受到地中海气候影响,温差较小。保加利亚年平均气温为10.5摄氏度,平均降雨量为698毫米。根据地形自北向南可以分为五个气候区,分别是:温带大陆气候区;过渡性大陆气候区;过渡性地中海气候区;黑海气候区以及山地气候区等。但总的来说保加利亚南部以每年的10月至次年的4月为雨季,特别是11月和12月下的雨最大且最多,大约1200毫米;而4月以后则是旱季,7月和8月两个月更是滴水不下。年平均气温为14-15摄氏度,冬季即使最低温度也在零上2-3摄氏度。保加利亚北部则是以大陆性气候为主,一年四季季节分明,以6月和7月降水最多,约为800毫米,但经常伴有冰雹;2月最少,一下雪就很难融化,至少要50-70天才行,高山上甚至雪的厚度可以达到几十米。而且在保加利亚北部经常有生成于黑海的强风,如果在春季出现,会使冰雪迅速融化,造成水灾。

不过保加利亚的地下水资源相当的丰富,甚至比地表水还要充沛,由此而造成了众多的泉水。保加利亚主要有喀斯特泉水、地下冲击物和洪基物含水以及层间水。在保加利亚喀斯特泉水主要分布在罗多彼山、多瑙河盆地、多不罗加地区和黑海沿岸等地。其中最著名的是罗多彼山的德弗尼亚泉,它的出水量是保加利亚最大的。同时,保加利亚的矿泉水也非常著名。在罗马时期,保加利亚的矿泉资源就被充分利用,原因是保加利亚的矿泉资源大部分都是介于30-60摄氏度的温泉和热泉,有着很好的医疗作用。现在保加利亚有至少500处矿泉,其储藏量在欧洲明列前茅。温泉主要分布在:多瑙河平原丘陵及瓦尔纳盆地;维多沙山和流林山;中部山以及周围盆地;里拉山和罗多彼山地区;散丹斯基——佩特里奇平原;前巴尔干山和上色雷斯低地等地区。这些地方的矿泉各有特点,在矿泉附近有众多的疗养胜地和浴场,对疾病有着良好的医疗作用。不过现在保加利亚的矿泉还在开采阶段,其实真正以后会被广泛使用的很可能在洛姆、瓦尔纳和卡赞勒克地区,因为这些地区既是人口聚集地又是旅游胜地。地下冲击物和洪基物含水是保加利亚的重要地下水,它甚至于可以影响到地上河流的水位。据专家估计,保加利亚蕴藏的冲击层地下水至少有47亿立方米,而且其中的一半分布在多瑙河冲击平原。人们用这些地下水来浇灌农作物以及充当生活用水。另外,保加利亚还有很多的层间水,但这些层间水的水质不太好,含大量的盐分和杂质,不适用饮用或灌溉。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