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由微软的经营战略策略:核心产品来谈开去 -- 铁手
娱乐下还行,真要玩商业运作,那可就不是好弄的了。
我看可以跟别的网站学,搞点商品流通,商业广告之类的,估计还有戏。河友遍布四海,遍及各种行业,也可以弄成商业信息交换平台。这个只能收会员费了。
SAP的长处是ERP,流程管理,标准化,微软要收购,必须从SAP挖人吧,微软除了操作系统,其它的方面都不是很出色。
现在IBM和SAP在合作,我倒是看好这两个公司。
西西河的核心:天时地利之外,最后还是靠人和。
但SAP有问题,而且是“体制问题”。这事儿不好说太多了,有熟人就在其中(中国公司),据它说就是:真没想到欧洲公司比美国公司死板的多教条的多、丢单竟然都不是问题……
但跟SAP公司的人聊下,发现他们也很为中国区的业务做得不好烦恼
其实很多欧洲公司很多方面都是比较死板的
这牵扯到经典的学术问题争论,制度化和创新,无论任何时候,制度化会抑制创新,但是制度化可以保证稳定,微软就是一个好例子啊
但是它的问题,我总感觉是根子上、思路上的。简单举个例子,SAP不提供total solution、只卖套装软件,跟咱们国家大多数客户需求差的越来越远;而且,产品里还是ERP有绝对优势,新产品大多数都很平庸、不能让客户“非他不可”。
价格高、体制僵化、产品平庸、转型慢,真是捏着一把汗。
我在德国总部这里接触的感受是,他们恰恰是提供total solution,而且流程方面非常强调总体效率,非常跟进客户的需求
据说波导手机是上SAP的ERP系统上垮了
我认为问题是,SAP公司不懂得中国的需求,或者他们在当地化方面缺乏人才,缺乏能将SAP的软件和业务方案结合中国情况的人才
我的观察在中国做得比较好的ERP软件是中国的用友和金蝶,财务软件发家,还有一些台湾的公司,也在中国拥有一批客户
也不是很懂得,随便说两句
咔咔,正在酝酿中
好像不是吧?SAP也有咨询部门,还有service部门,如果我没有说错的话,这些部门都是对中国用户服务的。
要说它产品平庸似乎还真是冤枉它了。SAP产品的初始设定就可以满足绝大部分企业需求,但也可以做到数据库字段和代码级别的定制。可以说SAP确实在灵活性和复杂性方面是顶尖的。当然,价格也是顶尖的,呵呵
至于说到客户需求,可以从两方面说。一方面可以说SAP不适合中国国情,二也可以说大多数中国企业的管理水平不能跟国际接轨。就看你愿意相信什么说法了
你说的转型慢,是指什么?
对于社会人文目标,西西河即使是目前也是相当成功了。
对于经济目标,俺觉得西西河有点像IT企业的祖师爷“仙童”公司。或许会哺育不少牛人、牛公司,但自身可能黯然退去。话不中听哈。。。包涵包涵。。。
西河目前还主要是大家有闲时“开阔视野,博采众长”的去处,仙童公司也是准大牛们飞扬思想的地方,但仙童缺乏将飞扬思想变成现实的组织能力和框架,西河俺来的晚,看起来貌似如此(仅对经济目标而言,若是有差,铁手拍砖)。
对于经济目标(当然也会包涵一定的社会文化目标,但经济生存是第一位的), 还是需要企业型的市场定位、紧凑管理、现实运作、还有利益安排。对于经济目标而言,阳春白雪大多数情况下是不行的,特别是向微软看齐的情况下。
维持一个“开阔视野,博采众长”的乐园,但适时分出一个个企业型分部是一个办法。台湾工研院与几大电子企业的关系有些类似的地方。
将乐园工作事业化也是一个办法,毕竟大多数人都需要这么一个乐园,特别是知识经济将越来越多人带入知识圈圈,乐园的基础人群会不断扩大,如果包括其他语种,那就有更多空间了。
第二个比较单纯,第一个比较宽泛。对于第一个,关键就是在交流中,发掘市场空间和利润空间,进而组织实施。其实基本上对于任何经济目标而言,首先就在于市场,在于市场定位了。
。。。才发现,是个老帖啊,都2004了
青史小阁,看这个很郁闷,如今是苹果 狗狗当道的时代。微软老矣,再一看,2004年,哦,那时候丁丁还是首富呢,现在前10看不到
几句话,外语是要学的,但是我们自己的语言也不能不要,叫老外说中文,可以让他们更了解中国文化。
咨询部的确有、但是跟软件销售严格分开,好像合同主体和业务线都是独立的。
了解程度多高、我也不太了解;不过以我们公司(咨询公司)的经验来看,SAP基本上不承担软件销售之外的任何工作,实施什么的都不是主业。
德国的情况俺就更不了解啦,呵呵。不过有人说过德国业务非常灵活、如果有一天中国有德国或者美国的灵活度那以SAP的影响力拿下大半个中国(不仅限于ERP)还是不在话下的。
PS:这个公司很奇怪,中国归亚太(新加坡)管理。不得不说,以我的观察,新加坡管中国的、很少有好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