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警惕荷兰银行在中国的可疑行为 -- 厚积薄发
好的金融机构会对新进人员进行这方面培训,就是“背”,拿张表格,按照顺序问你,等问完了,按照标准答案比对一下,八九不离十。
这个方法来自两方面——传销组织的“上课”和强力机关的“盘问”!
有时在下接到这种电话会等他们问完后,调教,啊,不,是告诉她们(主要是销售小MM),首先我不需要,其次,你们的问题设计没问题,你的问话方式和语气要调整一下……
TMD,当年被人调教的恶气又出了一次!
为便于更多的人看到厚积薄发兄此文,提高对各种打着金融创新旗号、行坑蒙拐骗之实的所谓“理财产品”的警惕,冒昧将此文与后面小河流水河友的补充材料一并制成PDF文档,放在这里,以供收藏保存和流转。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惶恐的是我现在手里没有我亲友签的合同,有些担心我描述的和事实有出入,我只能说我确实口头和亲友核实了。但是还有很多细节需要看着合同逐一确认。而且亲友受了损失之后也很难过,对此事不愿多谈。我只能以后回国的时候看能否当面拜访,取得合同的复印件,再扫描到西西河上来。
谢谢您把文章做成了便于传播的PDF形式,向您鞠躬并花谢。
说之前感慨一下陈郢客mm的那句“你对政府的信心可以耗用几次?”现在网络上,报纸上根本就看不到此事,但是我身边就知道有三家受害者。
去年这个时候,我老姨去邮局存钱。很多居民都到邮局去存钱,因为一来方便,利率又都一样,二来邮局还送个塑料盆什么的。她转存前年的六万块钱,邮局的工作人员就劝说她弄一个什么什么的存款,好像有个“信”字,似乎是个保险公司的名字。说高利息,免利息税,零风险。我老姨以及她那个年岁的人,都不是会抱着那些比针鼻还小的字体看好几万字合同条款的人。(其实如果换作我也懒得去看,我压根就不相信这种事情,除非我的没有利害关系的亲近朋友的话。)我老姨于是就连连追问了她好几遍又没有风险,都说没有,于是就存了。
两周前去取钱,被告知只能取4万。当时我老姨就跟他们急了,指着那个当初给她推荐这个产品的工作人员就开卷了。咱们有理啊,她也就在那干听着,查了一句“上头领导这么跟我说的,我也不知道”。老姨也是去北京告过状的,斗争经验丰富,堵着邮局不让办公,后来110到了劝她,警察说“大姐,你有理,不过这样有理也变没理了”。说了半天,邮局答应退还本金,但是要签协议放弃利息,我老姨没答应,就先回家了。
后来托了一个给局长开车的司机打听了一下,司机劝她把本金先取了,利息就算了,因为这个事情闹得挺大,五号路邮局已经有闹事的了。她上周又去了一次,即使取回本金也要等一个月。其间又托一个在工商局的打听了一下,也这么劝她取本金来着,说“这件事不许上访,不许传播”,言下之意就是不管,因为此事是邮局,工商局,以及那个公司集体运作的。
以下是我的猜测:某集团或者保险公司打算在股市牛的时候来个杠杆经营,公关于工商和邮局,开始销售理财产品,执行的时候采取的是包干方法,默许或者厚利之下导致终端销售者(工作人员)欺骗客户,特别是中老年客户。在今年股市大崩盘的时候资金链坏掉了,造成社会问题。
继续猜想:所谓的不许上访并不是中央的意思,而是他们色厉内荏,胆颤心虚。
作为受害者,做好的方法也就是取出本金,放弃利息,不然这么耗着,那点利息都不够药钱。
天津这种事情出的很少,这都是怎么了????
对政府的信心问题,我只能欲言又止。中国现在政经体制的不足,国内某些人的短视,贪婪,和愚蠢,都让我对中国的前途很悲观。也许我们的时代真会如陈郢客预言的那样,被后人指责为绥靖的时代。
"Apres moi le deluge”。
五花八门 各色人等。希望大家能够谨慎小心。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这种现象不是单纯的个别的。
我家里就有,老人到工商银行存款,4万块,工作人员劝他办一个什么存款,还送一桶油,于是办了,过了一年我才知道,把单子找出来一看,靠,保险,泰康人寿的,仔细阅读完合同条款,得,死了,只有2%的年利息,10%的手续费,你算算能坑你多少钱?现在3、4年过去了,要是提出来的话,只有3.8万,人家还说,嘿,给了你2000的利息呢(本金3.6万,剩下4千变成了手续费)。
把家里老人气得够呛,要去找银行,我说,没戏了,如果过去几个月还有戏,你都过了一两年,找谁去,还得安慰他们。哎!
这个严格说,怪不到政府,之后我看了一篇报道,天津日报的,很多老年人上当,最后zf出面,要银行和保险公司退了本金,但基本上都是签约一两个月的事,签约几年的没地找去。
只能给老人说,以后有啥打算最好和家里人商量一下,希望以后别上当就行了。
为了赚钱啥都敢干啊,唉
也是老人去银行存款,结果变成保险了,最后电视台还有报道,看样子这东西是全国都有的问题了。
拜托了,谢谢
http://www.ccthere.com/topic/1909781/last
说是台湾商人去美国农村,发现有发财的机会就电告回台:钱多,人傻,快来!
我想现在的国外金融机构对国内市场也是这样的反应吧。
其实这倒也不怕,我最怕的是国内的买办里通外国,内外勾结,这就不是我等小民可以应付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