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秦汉】中央集权的最终确立 -- 电子赵括

共:💬22 🌺6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任老师的文章有他的意识形态成分在里面

记得以前看尼克松的《领导者》中关于周恩来的部分,很有意思的一段话是说共产党的意识形态使得他们对美国的政治历史有了自己有趣的理解。同样的话也出现在斯诺的《西行漫记》里面。美国的左翼和右翼在这一点上倒是完全一样的。

家园 有人在拉客
家园 评论

一。欧洲的古希腊和古罗马对于统治术还是有自己的一些东西的,古希腊的多元政治和古罗马的罗马法对后世欧洲影响很大,因此似乎很难讲一切都是“直到文艺复兴时期才走上另一条路”。我想其中的一个原因是罗马崩溃前后的蛮族入侵导致的倒退,类似情况在中国也同样出现过,如十六国和蒙古/元朝,当然十六国时期还有一些深受中国文化影响的帝王出现,例如苻坚和石勒,但是蒙古/元朝恐怕就乏善可陈了,我想最多也就是世组和仁宗还好一些,元顺帝时依靠脱脱有些起色,但是元朝的覆亡已经迫近了。

二。王权集中是每个独裁者的爱好,但是能否做到则取决于其实力,法国和英国/德国历史上中央集权程度的不同可为佐证。

家园 向老兵兄继续请教:

你以为今天地方政府对中央政府的软对抗和历史上可有相似之处?美国式的分权方式要能在中国管用需要什么条件?

家园 陶陶是不是该掌老兵的嘴。美国太大,将来找时间慢慢来说我

看到的美国。

家园 回复

指点不敢,我就瞎说一下。

中国和美国的政体以及权力来源完全不同,虽然结构类似。美国是自下而上的权力构成,这里不讨论它是否是充分民主,中央集权的演进是为了适应形势需要(例如南北战争、二战)和经济发展(公司的扩大和托拉斯化),也就是说是需要决定供给,法律决定行为;相比较而言,中国完全是自上而下的权力构成,也就是说,权力决定存在,法律不过是摆设。

这二者的区别所导致的问题就是权力持有者和需要诉求者之间很难有合理而有效的妥协,而经常需要比较僵硬的摩擦或者漫长的等待,或者在中央政府控制力衰弱时期的地方分裂。但是权力的来源和走向意味着分裂出来的地方政府还依然是自上而下的权力构成(除非它细化到具体地方利益集团的程度),只是规模和权力有所削减而已。

从这一点来看,目前中国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的软对抗本质上不过是历代历史的一次重演,而不能够看作是民主的前奏,因为权力来源以及权力持有者与需要诉求者之间的关系并没有改变。只要这两点没有改变,美国式的分权方式要能在中国管用,我认为是不切实际的。

家园 小农经济,集权政体,儒家思想是三位一体的.

小农经济,集权政体,儒家思想是三位一体的.

不大同意沉睡的天空关于小农经济不利于统一,反而容易分裂的说法.小农经济让绝大多数人没有扩张的欲望,因为绝大多数人无法从扩张中获得直接利益,对于他们来说稳定才是最重要的.而中央集权和儒家思想为这种稳定提供了政治体制和理论指导.理论上强大的中央集权可以通过非革命方式进行资产的再分配,达到尽可能的平均主义。中国历史上只因农民起义而被颠覆的强大集权政体也基本上没有。

儒家思想在中国能得到广泛支持,并不仅仅是因为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而是因为这种思想可以说是为了小农经济量身定做的,最保守的说法也应该是,儒家思想是小农经济最适合的意识形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更像是一场形式上的革命,汉武帝改变了法家的政治理论,以儒家的教化作为社会认同的基础。除此之外,韩非想要做的事情,他基本都尝试过,如实施盐铁官卖和均输平准之法以与"商人争利"。

至于风雨声所问的4个问题,第3个问题我是这样想的,一个政体的好坏,并不仅仅取决于政体本身,而是由这个政体所处的经济,文化环境决定的。在中古时代,经济文化都很落后的的情况下,分权体制收益要远远低于集权,风险远远高于集权,而且分权体制的管理成本不是任何一个中古政权能承担的。

至于第4个问题,但但考虑经济和资源恐怕还不够。还要考虑地理,气候,文化的差异,黄仁宇曾经有过一句话“光是治水一事,中国之中央集权,已无法避免。”秦始皇统一后碣石颂秦德,自称“决通川防”。他又改名黄河为“德水”,更称秦为“水德之始”,把治水作为自己的功绩之一。而统一的表意文字也为大一统提供了很多条件,儒家思想更是大一统的理论指导。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