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美国经济堰塞湖 -- 井底望天
至少,被严重低估的人民币不能再这么装了,再装,不光敌人不高兴了,伙伴也不高兴了。
呵呵
看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和消费者信贷市场的贷款额变化这两个在实际中怎么看怎么分析?哪里有数据呢??
还是有点不明白这两个跟大坝有啥关系?
根据这个俺用来推算资源市场的价格走向,很重要。跟个人和国内都有关系,算是双赢吧。
谢谢,请一定指教
你可以在网上查一下。
消费者信贷数据,美国联储局网上有资料。
而要让银行顺利贷款出去,恢复货币乘数效应,消费者必须敢于借贷才行。
美联储钱已经撒了不少钱,现在由于流动性不足,都窝在银行里了。加上不景气导致的消费紧缩。
一旦大规模的投资提高了消费预期,直接导致消费意愿和信心上升,那么这个大坝就开始有裂缝。这时候这些钱就要汹涌而出~是这个意思吧。
在继续谈论美国问题时,俺需要对很多读者问的一个问题做一个回答。这个问题就是,在全球经济进入通货紧缩的时候,应该把现金投资到哪里去呢?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就是钱不一定要拿去投资的。因为在通货紧缩的情况下,所有的货都会通缩,所以说现金为王,什么都不要投。你看沙特王子买进花旗银行,以为自己赚了。巴菲特买进高盛,也觉得抄了底。看一看现在的股票价位在那里,就知道还是拿现金好。当然如果大家现金在口袋里,烧得太厉害,一定要往水里扔,那么就悉听尊便吧。
讲到了美国花旗银行,在拿了美国政府的250亿美元之后,好像有挂掉的可能。虽然是决定裁员5万3千人,但是基本上于事无补,只是多活几个星期而已。一个更大的可能,就是美国财政部再出手,象救助美国国际公司和两房那样,或者让另外的银行,如摩根大通来把花旗银行吃掉。本来和其他的大银行,如摩根大通和美国银行相比,花旗银行的存款额度一直就过小。以为可以通过吃掉瓦卡瓦银行的帐号,就可以解决这个软肋,但是高层在收购过程中,犯了个大错,没有把关把好,结果被富国银行虎口夺食,到了嘴边的肉飞了。
这样的话,美国金融界的又一个百年老店,要关门了。同时也证明财政部的7千亿救市计划,似乎失败了。
本来财政部的救助计划,是尽快的让美国银行系统重新恢复正常,但似乎这个目标远远没有达到。从财政部原先希望通过的购买问题债券,到现在的简单注资,并没有改变银行不肯向外借钱的态度。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据银行自己的估计,整个系统估计需要缩水2万8千亿(远远高于俺引用的高盛哈学者的看法),现在被清洗掉的数码还是太少。而且以以前日本的经验来看,许多在资本负责表之外的东东,还有很多没有曝光,不是一年两年可以搞清楚的。
在这种考虑下,大家都知道在金融行业里,未来会是尸横遍野,你现在借出去的钱(前一阵是对短期有点放心,但是对超过3个月还是担心),极有可能就是肉包子打狗,所以最好的办法还是象所有冬眠的动物一样,吃得饱饱的,把粮食存贮足了,准备勒紧裤带过冬。
据老年失了节,前联储主席格林斯潘的看法,现在美国的银行在资本和负债率上只有10%的水平,在现在的处境下,大概是要至少到15%,银行才开始有向外贷款的信心。看来要想叫银行开始复苏,财政部估计还得大量输血。全部7千亿够不够,都还是一个未知的问题。而一旦花旗银行倒了,估计对这些银行贷款的信心,又是一个大的打击。
在雷曼兄弟倒了之后,财政部首先关注的资本市场是为个企业提供短期融资的现金市场和票据市场。经过联储局自己亲自动手,为各企业的票据直接进行融资和信用担保后,这个市场稍微恢复了一点生气。但是现在面临的贷款债券市场,却是一点生气都没有。
什么是贷款债券市场?就是和房屋贷款一样,把主要的消费者贷款,如汽车贷款,信用卡,和学生贷款,包装起来,切条斩块,分成不同级别,然后就用债券方法卖出去。这也是各银行系统,将欠债从资本负债表上移走,绕过国际银行的巴塞尔协定的一个方法。
这个市场到底有多大?以2007年的数据,大概是一个月平均80亿美元,一年就是960亿美元。通常这些银行的包装债券,会由资本市场的投资人收购,从而提供美国消费者比较容易获得的消费贷款。但在今年的10月份,交易量是零。现在的投资人生怕买了你的债券,下个星期,有些压力大的投资者一抛售,自己买的那点债券就成废纸了。
这个破口可能就在中国。到时候各地自己筹集资金,少不得有人从日本美国借那个零利率的便宜钱过来,几个转手,就投入了我们的工程。再来几个FT、高盛、大摩的忽悠,资金立马水漫金山。
这个时候发改委那个普涨工资来一下,那个刺激消费来一下,呵呵,中国的通胀可能先来噢。这一次要轮到中国输出通胀了。
各地政府动不动几千亿上万亿的规划,原来这么回事,高,实在是高
花旗银行面临的问题,就是整个西方金融体系的问题。那就是倒底在资金负债表之外的烂帐,有多大?估计没有人知道。所以大家都是一个猜字。有一点是大家常用的一个数字,就是信用违约对掉合同的总额估计是55万亿(最高时据说到了62万亿),那么到底私人房屋关联的有多少?还有就是美国公司的债券,在经济情况开始恶化之后,相当于次贷的垃圾债券就会开始违约了。那么这个数据又是多大?有的人说大概有20万亿,虽然不是太明确,2位数字是不奇怪的。如果这些债券开始违约的话,对金融系统的打击估计会比现在俺们看到的要大。
倒底是那些金融机构会受到打击呢?以2007年的数据,最大的卖家是银行,占了44%,其次是对冲基金,占了32%,保险公司占了17%,其他的是由退休基金,共同基金等卖出的。本来随着这一块的情况恶化,估计比银行更少资金,杠杆更高的对冲基金,会死得很难看,差不多过半会倒下,尸横遍野。而通常这些对冲基金的对家,就是各大银行,就算是银行不倒的话,本来的好帐也成了坏帐。所以不知这一下冲击,会打跨多少银行,对冲基金和保险公司。
另外一个大家通常不注意的对掉合同,是利率对掉合同。这个合同的总额为多少?以2007年的数据,是393万亿。利率对掉,通常分成同一种货币,或者两种不同的货币,而对掉的利率,是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你就有这样几种不同的合同:同币的浮动对固定,同币的固定对浮动,不同币的浮动对固定,不同币的浮动对浮动,不同币的固定对浮动,和不同币的固定对固定。当然由于这些合同都是零和效应,理论上只是从一家金融机构的口袋,进了另一家金融机构口袋。但是如果一旦利率波动过于厉害,很多做反的方向的机构,比如说两房就会要死掉的危险。而这个可能又是打击金融体系的一个潜在炸弹。
那么在那些情况下,利率会大幅波动呢?以现在的情况来看,唯一在降息的是联储局目标利率,到了1%,但是实际上的交易要低于这个数,大概在0.30左右。如果要把这个数提到目标利率,就必须往里面收水,与增加流动性的目标相违背。而其他的各种利率仍然高企,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美联储继续降目标利率,反而是削掉银行实行获得的利润空间。所以向下走的机会本来就没有太大。
而向上波动的机会,就是看美国国债的拍卖情况如何。如果买家太少,利率自然会上去,而一旦有些国家,手里拿了大把美国国债,因为美国人得罪了他们,损害了他们的国家利益,决定开始抛弃美国国债,那可就大厦轰然一声,就要倒了。
而当鲍尔森决定不再买银行的坏债券,导致了ABX指数(与私人居住房屋贷款有关)的大跌。另一个开始使人担忧的是商业房贷。到目前为止,这个市场的表现还可以,只是最近开始有晃动的趋势。商业房产价格,现在只跌了10%,而按照历史长期趋势线,至少还有25%的空间可以跌。因此很多银行为了减少自己的贷款损失,已经狠狠的在这个市场上做空一大笔。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个市场的指数CMBX又是衡量银行的持货的一个比较重要的因素,所以当银行把它空下来的时候,又会导致更大的清帐(Right Off)。简直就是一个恶性循环,不过银行估计考虑到这个价格反正都要跌,与其让别人去空赚钱,不如自己做可以减少些损失。
现在美国开始热炒的一个议题就是,是否可以马上就让奥巴马政府上马。各个亲奥巴马的媒体最近纷纷有专家表态,如果按原定计划移交政权,恐怕这两个月一耽误,美国就玩完了。结果是一个大火山爆发后的大坑,新政府开没有上台,就结束了,剩下的所有四年就是往外挖出来。
如果奥巴马的新政府没上任之前,就这么被挂了,真是出师未捷身先死了。
俺曾谈到奥巴马受到新闻周刊的扎卡里和纽约时报的佛理德曼的影响很大,正好这个周末在扎卡里的CNN的访谈节目中,佛理德曼担忧如果奥巴马不赶快填补现在美国的领袖真空,那么搞不好,在他上任之前,就被人搞死了。结果在星期一,奥巴马就天天开记者招待会,赶紧把他的经济团队提名公布出来,为美国人的信心打气。
另一位在访谈节目里的嘉宾是英国佬,哈佛大学教授弗格森。这位老兄是中美国(Chimerica)概念的创造者,最近在美国保守而且反华的华盛顿邮报里撰文,要求奥巴马在上任的第二天,赶紧和中国召开G-2大会。如果不这样干的话,弗老弟警告说,等中国自己在北京开世界G-1大会的时候,黄花菜就凉了。
奥巴马的财长果然就是和自己年纪一样大的盖斯纳,此兄和奥巴马一样,在外国生活过,比较有国际视野。盖老兄因为老爸是福特基金会亚洲部的官员,所以在很多亚洲国家如印度,中国,日本和泰国住过,他的中学就是在泰国曼谷的国际学校上的。后来回到美国读大学,在达尔茅斯(Dartmouth)学院读亚洲研究和政府管理,并攻读中文和日文,而且到中国做过交换学生。1985年他在霍普金斯大学获得亚洲研究和国际经济的硕士学位,基本上可以算是个亚洲通和中国通。当然不知他的普通话有没有澳洲总理陆克文那么好。
而一直想出任这个职位的前克林顿财长萨缪尔斯只好出任奥巴马的国家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输给了自己原来的副手。再加上他的前任鲁宾也会帮奥巴马出谋划策,看来是美国民主党一系的经济精英,倾巢出动,不知可不可以令美国起死回生。
其实从一开始,俺就不看好鲍尔森的金融救市计划。在金融体系这个癌症没有扩散之前,当然救金融是一个明智之举。但在癌细胞已经扩散,从虚拟经济传到了实体经济,你还在银行体系那里浪费金钱,就是一个愚蠢的做法。
你要么就采取好像中国的做法,把几个主要银行收归国有,然后直接注资进去,用来贷款,完全不要和银行现存的账户情况有关联。要么就是绕过银行体系,由联储局直接一方面介入商业票据市场,提供短期贷款给企业(已经在干了),然后另一方面介入消费者信用贷款市场,提供信用保证给支持消费市场。而这好像是美联储局下一步要做的事。
除了美联储局已经借出去的1.8万亿,和国会批准的7千亿,现在考虑的是奥巴马的经济刺激计划,大概是5千亿到7千亿的金额,和现在准备推出的8千亿。总量已经到了4万亿,估计是真正需要的钱的一半。俺在梦幻泡影第一篇里的推算是8万亿到10万亿,好像现在美国有经济学家推出了7.7万亿,与俺的推算有点接近了。
不过俺还是对这个救市计划的结果不是太看好。因为债务通缩的缘故,退税到了人民的手上,更有可能会被拿去还债,而不是用于刺激消费,就会对实体经济没有什么帮助。其实一个更好的办法,是政府将美国人民消费贷款接过来,然后以债权人的方式,让美国人民停止5年付款,或者是只付最小额度,但就免息,或者以联邦利率的1%计算,而不是以信用卡公司的25%的高利贷利率计算。这样美国人估计可以花一点钱。
在房贷上,大概有6千万用于两房的3万亿房贷中,争取可以让压力大的房主,可以重新协商一个条件好的贷款,使其每月供款在收入的三分之一以下。这样的办法估计是小打小敲,还是无法同时解决房贷断供,和没断供的人节衣缩食,不肯消费的两个问题。
还得有银行愿意放贷,一买一卖都是两方交易啊。
现在的问题是,在信贷毁灭的大前提下,银行找不到足够"愿意借钱而且能够确定还债"的对象。这也是美联储财政部拼命催促银行放贷而没什么效果的原因,银行一般有两种死法,不放贷和放坏账。
不放贷是没了收入,但是美联储为了保银行,不得不给银行多余的准备金付利息,利率在目标利率上下,银行当然乐得存钱给美联储,挣得少,比不赔钱还是合算。
美联储,财政部,奥吹...这么多精英一个一个上台轮番表演,左一个计划又一个计划,钱从哪里来?!
卖国债的话,国债市场能否消化如此规模的倾销呢,老鸨大手笔一出来,国债短期内就增加了一万亿,借钱要付利息,等到每年国民生产总值只够付利息的时候,这个游戏是不是就要结束了。
用于消费的财富从哪里来?印钞机?老想着用绿纸换真金白银,好养肥他的大屁股。
而危机在金融(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之间来回震荡,这种救市,因为美国经济基础长期以来的泡沫化,使得救市的每一步都如履薄冰。如果犯错,影响将被放大并且瞬间影响全世界。虚拟和实体经济两方面的危机峰值可能会逐步趋同,这个时候就是真正的危机来临的时候了。
总数现在已经在4万亿左右,哪怕按照现在的美国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没有10年以上的时间根本无法抹平。
把银行国有化以后等于要彻底改造美国的金融体系和经济结构,这个任务让人不寒而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