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论史不可势利兼谈郭沫若 -- 丁坎

共:💬366 🌺3005 🌵34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5
下页 末页
家园 继续送花,不露头也不行啊,^_^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家园 送花送宝。

惊喜:所有在本帖先送花者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家园 看来文人只有做个独立的知识分子

保持冷静客观的姿态与批判的态度,才能占据了道德制高点,才有终极意义,才能最大限度赢得后世的好评。

家园 花.痛快淋漓
家园 【都刀笔吏了品自然不在考虑的范畴之中了】

历史的原貌并不像大多数人从历史教科书中所看见的那几条干瘪的提纲式的结论。历史人物在他们所处的那个时代除了现在能看到的著作之外,还有很多可以归结为表演范畴的行为。这些“表演”,无论优良还是拙劣都为这些演员的人生、人品和人性添加着注脚。研究他们也不应该把他们或他们的某件事从整部戏里切割出来。如果那样希特勒也只不过是个小丑而非恶魔了。

为人辩护本身没有问题,但为什么人辩护则很有问题。前一段不是还有人为秦桧、慈禧辩护吗。如果你觉得公鲨是在指责辩护这件事本身,那只说明要么这个刀笔吏级别或品味太低,要么是理解有偏差。

具体到郭沫若,替历史人物辩护、为历史暴君翻案也是由他起头吧,以49年为界。按他的理论,太白遗风说明民间喜欢李白,那京剧里白脸曹操是不是也说明民间(起码戏剧界)不喜欢曹操啊?

57年和大跃进中积极的的确不止郭自己,他充其量也就是宣传鼓动方面的一杆旗,舞旗的不是他。但公众看见的往往只是旗而非舞旗的那只手臂。反省这种事当然只能要求文化人去做。信阳的那个地委路书记、吴之浦、张仲良和李井泉也没看见有何反省。而且即便是文化人反省通常也是在遇到重大挫折后才发生的。郭在文革中失去了二个儿子,如果连如此重大的打击都对他无所触动的话,显然也是不客观的。

我们后来的人不仅没看见郭在66-76年咬过谁,也没见过他为谁说话,包括他自己的儿子。不能不说这是个悲剧。其实郭沫若自己就是个悲剧,但是在出演这出悲剧的过程中,他老把悲剧演成闹剧,显得轻薄,也冲淡了他本身的悲剧色彩,让人们为他感叹时总忍不住要笑出声,显得不够尊重。

既然毛是太祖,称郭为弄臣不过分吧?而且这个位置也是他自己争取来的

主席的书法洒脱,连误写的那个别字都很自然

文盲也可以是甲骨文盲啊,眼下又有几个人不是呢?刀笔吏也分部级、司局级、处级,估计公鲨这种(如果是)也就是个不入流的,无品级!既然是无品无级,评论起他人来也自然就不讲刀法了

乱砍乱剁。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郭是悲情人物

所谓千年未有之变局,在社会,政治,变革,时代激荡中,人性的变幻,妥协,扭曲,怎么可以用简单的几个字了结。

看看扭曲的程度,到了多么惊心的程度。

     《题毛主席在飞机中工作的摄影》

                

       在一万公尺的高空,

       在图―104的飞机之上,

       难怪阳光是加倍地明亮,

       机内和机外有着两个太阳!

       不倦的精神啊,崇高的思想,

       凝成了交响曲的乐章,

       象静穆的丛山峻岭,

       也象浩渺无际的重洋!

  郭沫若:《献给在座的江青同志》节选:

          

       亲爱的江青同志,

       你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你善于活学活用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

       你奋不顾身地在文化战线上陷阵冲锋

       使中国舞台充满了工农兵的英雄形象。

     《水调歌头庆祝无产阶级文化大革 命十周年 》

       郭沫若1976年5月12日

        

       四海《通知》遍

       文革卷风云

       阶级斗争纲举

       打倒刘和林

       十载春风化雨

       喜见山花烂漫

       莺梭织锦勤

       茁茁新苗壮

       天下凯歌声

        

       走资派

       奋螳臂

       邓小平

       妄图倒退

       奈“翻案不得人心”

       “三项为纲”批透

       复辟罪行怒讨

       动地走雷霆

       主席挥巨手

       团结大进军

      《水调歌头粉碎四 人帮 》

        郭沫若1976年10月21日

        

       大快人心事

       揪出四人帮

       政治流氓文痞

       狗头军师张

       还有精生白骨

       自比则天武后

       铁帚扫而光

       篡党夺权者

       一枕梦黄梁

        

       野心大

       阴谋毒

       诡计狂

       真是罪该万死

       迫害红太阳

       接班人是俊杰

       遗志继承果断

       功绩何辉煌

       拥护华主席

       拥护党中央

家园 上花!
家园 郭就是太相信"党"和"人民"

自己的儿子都在文革中死于非命,却又不去培养几个弟子,等到去世以后,被人如此糟蹋,叹一声.

家园 支持您的说法 把对郭的负面评价概括为势利是相当轻薄的

虽然我不反对其用事实为郭辩护

家园 设身处地理解其不得已和无原则的辩护是不一样的

郭在文革的作为,其实无比清白

至于用势利来概括 更是不妥当

家园 无花可送 露头支持一下
家园 平常心,是非心,一个都不能少。

人从细节处就可以立起来的。

鲁郭茅,巴老曹——民族大义上都没有问题,路线方向也是面向未来趋势的,这才登得上所谓的神坛。反“神坛”可以,但也要客观对待这些人。

鲁迅老成,文章深沉,其实心地倒有一份天真处,年纪不小有地位了还做愤青,——做啥都做得特别认真。他比郭沫若年长。先有“呐喊”,而青年人总要面对世界的招安和镇压的,旧友纷纷或转型或无声,他于是“彷徨”——“两间余一卒,荷戟独彷徨”。

这世界永会有新的年轻人。郭沫若这帮创造社成员,才能与机会不相称的时候,自然会有呐喊和呼声。他们还曾经和胡适交手,胡适以其城府处理此事——鲁迅曾这么评论过几位新青年同仁:“假如将韬略比做一间仓库罢,独秀先生的是外面竖一面大旗,大书道:‘内皆武器,来者小心’但那门却开着的,里面有几支枪,几把刀,一目了然,用不着提防。适之先生的是紧紧的关着门,门上粘一条小纸条道:‘内无武器,请勿疑虑。’这自然可以是真的,但有些----至少是我这样的人----有时总不免要侧着头想一想。半农却是令人不觉其有“武库”的一个人,所以我佩服陈胡,却亲近半农。”(鲁迅评人非常有一套,有眼光且坦诚,真爱八卦的不妨细看。譬如他评论同仁李大钊,“有些儒雅,有些朴质,也有些凡俗,所以既像文士,也像官吏,又有些像商人”)

几个年轻人拿着苏联理论,拿着满腔热情和勇气向旧社会开炮的时候,——自然也会觉得鲁迅已有些暮气。这和今日论坛一样。年纪会有代沟,20多和30多的想法会有差异,——等到自己30多,也就明白了以前也许不理解的人物。这论坛里和自己完全一样的人肯定少有,方向一致的,并不少见。很多事情,不是二人不同,便非得倒下一个的。二桃三士是一种逻辑;和而不同是另一种逻辑。这两人,大方向是一致的。

恰如丁侃兄所指出的,只要认真读过郭沫若几本书的,都知道他自然爱李白,爱德国狂飙派,——这是个性情偏好问题。

与其强调郭沫若建国后身段柔软,我还得指出一件事:郭沫若和周作人关系并不算近;周也未曾“市恩”于他。可是抗战时期,为劝周作人南下,郭沫若写了一篇《国难声中怀知堂》,用过这样的句子,【“如可赎兮,人百其身”,知堂如真的可以飞到南边来,比如就像我这样的人,为了掉换他,就死上几千百个都是不算一回事的。

另有一句,【近年来能够在文化界树一风格,撑得起来,对于国际友人可以分庭抗礼,替我们民族争得几分人格的人,并没有好几个。而我们知堂是这没有好几个中的特出一头地者,虽然年青一代的人不见得尽能了解。】——就这句话便知他此时会如何看视鲁迅了。此时郭沫若已不是毛头小伙儿了。

你当然可以说“肉麻”,——但你也会晓得他的性情,而且这事没做错,他的胸襟亦可见。这时他有声名有地位,然而对待周,却能“低到尘埃里”,这便是他的性情。

他写《女神》时,曾经激动地伏在地上亲吻着泥土。不是这样的人,写不出《女神》和《天狗》的。他热情洋溢,非同一般。现在青年普遍冷静,就会觉得他夸张,——其实也是我们没有这么充沛的情感了。

郭沫若得亦如此,失亦如此。——我反对神坛,同样反对标签化人物。郭沫若离别安娜和孩子的心情,曾诉诸文字,——今日人们见了,也许又会笑,夸张,煽情——这是他的文字风格,可是你得知道,做这件事并不容易。他不是个好老公,也不是个好老爸,安娜和孩子对他怨尤,这是自然之理,——不过他对得起中国。

将他们还原成真实个人,客观对待为好。否则,徒见我们的势利和媚骨。

【附录】

a:国难声中怀知堂

  郭沫若

  古人说:“闻鼙鼓之声则思将帅之臣”,现在在国难严重,飞机大炮的轰击之中,世间的系念虽然也就多是某某司令,某某抗敌将军,某某民族英雄,然而我自回国以来所时时怀念着的,却是北平苦雨斋中的我们的知堂。

  他那娓婉而有内容的文章,近来在《宇宙风》上已有好两期不见了。记得最后一篇文章的末尾,是把苦雨斋记成为“苦住斋”的。苦住在敌人重围中的知堂,目前不知怎样了。

  前天王剑三来看我,他是才从青岛回上海的,我问到他,有没有关于知堂的消息?

  他说,有人造他的谣言,说他花了九千块钱包了一架飞机,准备南下。

  其实这“谣言”,我倒希望它要不是谣言才好。九千块钱算得什么,虽然在鼎沸时期要拿出九千块钱的现金未免也夸张得一点,然而,我们如损失了一个知堂,那损失是不可计量的。

  近年来能够在文化界树一风格,撑得起来,对于国际友人可以分庭抗礼,替我们民族争得几分人格的人,并没有好几个。而我们知堂是这没有好几个中的特出一头地者,虽然年青一代的人不见得尽能了解。

  “如可赎兮,人百其身”,知堂如真的可以飞到南边来,比如就像我这样的人,为了掉换他,就死上几千百个都是不算一回事的。

  日本人信仰知堂的比较多,假使得到他飞回南边来,我想,再用不着要他发表什么言论,那行为对于横暴的日本军部,对于失掉人性的自由而举国为军备狂奔的日本人,怕已就是无上的镇静剂吧。

  想写的还多,然而就此切着。

  八月二十三日辰

  原载1937年8月30日《逸经·宇宙风·西风·非常时期联合旬刊》第1期

b:《南腔北调集·〈守常全集〉题记》

鲁迅

 我最初看见守常先生的时候,是在独秀先生邀去商量怎样进行《新青年》的集会上,这样就算认识了。不知道他其时是否已是共产主义者。总之,给我的印象是很好的:诚实,谦和,不多说话。《新青年》的同人中,虽然也很有喜欢明争暗斗,扶植自己势力的人,但他一直到后来,绝对的不是。

  他的模样是颇难形容的,有些儒雅,有些朴质,也有些凡俗。所以既象文士,也象官吏,又有些象商人。这样的商人,我在南边没有看见过,北京却有的是旧书店或笺纸店的掌柜。一九二六年三月十八日,段祺瑞们枪击徒手请愿的学生的那一次,他也在群众中,给一个兵抓住了,问他是何等样人。答说是“做买卖的”。兵道:“那么,到这里来干什么?滚你的罢!”一推,他总算逃得了性命。

  倘说教员,那时是可以死掉的。

  然而到第二年,他终于被张作霖们害死了。

  段将军的屠戮,死了四十二人,其中有几个是我的学生,我实在很觉得一点痛楚;张将军的屠戮,死的好象是十多人,手头没有记录,说不清楚了,但我所认识的只有一个守常先生。在厦门知道了这消息之后,椭圆的脸、细细的眼睛和胡子、蓝布袍、黑马褂,就时时出现在我的眼前,其间还隐约看见绞首台。痛楚是也有些的,但比先前淡漠了。这是我历来的偏见:见同辈之死,总没有象见青年之死的悲伤。

  这回听说在北平公然举行了葬式,计算起来,去被害的时候已经七年了。这是极应该的。我不知道他那时被将军们所编排的罪状,——大概总不外乎“危害民国”罢。然而仅在这短短的七年中,事实就铁铸一般的证明了断送民国的四省的并非李大钊,却是杀戮了他的将军!

  那么,公然下葬的宽典,该是可以取得的了。然而我在报章上,又看见北平当局的禁止路祭和捕拿送葬者的新闻。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但这回恐怕是“妨害治安”了罢。倘其果然,则铁铸一般的反证,实在来得更加神速:看罢,妨害了北平的治安的是日军呢还是人民!

  但革命的先驱者的血,现在已经并不希奇了。单就我自己说罢,七年前为了几个人,就发过不少激昂的空论,后来听惯了电刑,枪毙斩决,暗杀的故事,神经渐渐麻木,毫不吃惊,也无言说了。我想,就是报上所记的“人山人海”去看枭首示众的头颅的人们,恐怕也未必觉得更兴奋于看赛花灯的罢。血是流得太多了。

  不过热血之外,守常先生还有遗文在。不幸对于遗文,我却很难讲什么话。因为所执的业,彼此不同,在《新青年》时代,我虽以他为站在同一战线上的伙伴,却并未留心他的文章,譬如骑兵不必注意于造桥,炮兵无须分神于驭马,那时自以为尚非错误。所以现在所能说的,也不过:一、是他的理论,在现在看起来,当然未必精当的;二、是虽然如此,他的遗文却将永住,因为这是先驱者的遗产,革命史上的丰碑。一切死的和活的骗子的一叠叠的集子,不是已在倒塌下来,连商人也“ 不顾血本”的只收二三折了么?

  以过去和现在的铁铸一般的事实来测将来,洞若观火!

  一九三三年五月二十九夜

关键词(Tags): #解读#鲁迅#郭沫若通宝推:阴霾信仰,楚庄王,
家园 六人的排序应是鲁郭茅,巴老曹。陈MM写成了鲁郭曹,巴老茅

不知是笔误,还是另有深意。

家园 贴标签,挖奸臣,儒家的一贯作风。

贻害千年。

家园 我现在记性直线堕落ing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