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那年庐山 (一) -- 史文恭
大教头,吴法宪的东西最多当作旁证,决不能作为主要根据,包括刘、罗。都不说他们和林的关系,就是山头主义来说,他们都比彭总严重,虽然彭总不是没有毛病。
我看还是看看党内比较有口碑的人的东西比如陈外长,或者比较旁观者的徐帅,或者聂帅刘帅都好一点。
吴法宪的东西作为旁证,也是有其他旁证来证明的,不是他一面之辞。
建议您仔细看看那篇回忆彭雪枫的文章。
不过彭总对笔记本的不依不饶却是值得注意的。
最起码,刘亚楼在彭总下台后的兴奋应该是真实的,因此可以反观当时彭总给他的压力之重。
一般地,性急如火的人,不太可能是心胸狭隘的人。如果性急如火,还心胸狭隘,那这人上不了高位了。
所以,我相信,彭总这人,性急如火,可爱;心胸狭隘,不可能!
可能每个人都存在程度不同的“山头主义”吧,
有的少些,有的多些,甚至多到了占自己工作的重要影响因素。
有的隐蔽一些,有的明显一些,也要看个人策略和外界环境。
所以,与其简单的断定某人有山头主义,不如判断其“山头主义”倾向是否严重、是否干扰甚至颠覆了正常工作更为合理些吧。
从河蟹兄转的文看,彭总自己离开了三军团,并且三军团的主要领导大都是一军团过来的,彭总的“山头主义”倾向还是服从了大局需要吧。
至于后来的发火,无论是到达哈达铺之后杀重伤员,还是杀人立威,任何对三军团有感情的人都会愤怒的,彭总的身份和性格决定了他不仅敢怒而且敢言。如果听之任之,那也只是懦弱、逃避责任和大家的期望而已了。
至于后来在志愿军空军战果水分和笔记本事件上,或者缺乏资料或者观点杂乱难断真假,如何用来证实彭总是故意折腾对方而不是秉公处理呢。
对比来看,至少确实发生了笔记本事件等问题,彭总后来得到的那些罪名,例如叛国,又有何证据呢。
但这个可以说明:
1.当时彭威望权力确实较大,对刘这样级别的干部,有相当的决断权力.
2.林总当时对军政参与不多,刘并不峙林而骄,林的山头主义色彩,当时不是很浓.
3.对于跟彭接触不多的军官,被骂后的反弹情绪还是很强的.但有一定接触后,多能自消,如吴自述;另如韩战诸将.
对彭而言,重用黄克诚张爱萍等,不见得就是山头主义;行军打仗,彭总林总点将不同是正常行为.远不同于毛的"组织错误".
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就像两口子过日,吵架并不是离婚的充分条件,也就是说恩怨并不是报复的充分条件,而且当事的人与人之间很容易产生误解,您最好多些局外人的旁证,否则的话,很容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不过没办法,很多旁证都是这么说彭总的。。
那么他对张宗逊的支持,是怎么回事?
什么叫“挑刺挑到国防部”呢?
但对他的自留地,是很护犊子的。(这个林总亦然)---但关键在于彭总的心胸似乎不算宽大,而脾气又太坏。----我们当然不能说,彭总恨刘,罗二十年,毕竟还是革命战友,彭和罗在抗战时还是同事,但彭总得罪人的本事大,修补同事关系的本事却的确很少。
后来,他被批斗,李钟奇少将打他耳光一事,虽然是李的素质也有问题,但他受彭总一方的整人之重也是原因之一。
我这么说是徒增教头的工作强度呐。退一步说,您把旁证和文中的换一下,整篇文章不是更显客观公正吗?
彭山头主义的话为啥当年替红四军守黄洋界?
一、三军团合并,又重建一军团,
他没有要求同时重建三军团,
还同意主要领导由一军团的人来担当,
这还叫“山头主义”?
这句话,和你后面的帖子综合来看,很成问题呀
红一军团的领导开小灶,随意杀人,还说纪律和管理比较好?“而”用的也有问题,有地方一、三写反了?
TG的党史,越钻进去,越寒心。。
您不是唐突,而是看的不够多啊。
所以俺也是很踌躇,有些旁证,都一笔带过了,因为没办法挖掘。
俺举了彭总对刘和罗的打击,但土地革命时期,他曾经把一个师政委给搞掉了。抗日战争时期,百团大战,他派了“监军”到陈赓部,逼着战士们仰攻关家垴,好多刚入伍的新兵,就这样白白送死了,(因为陈赓部有一部分是薄一波的决死队,文化素质较高,刘帅以下,都当做是宝贝。)陈赓气得流着眼泪要自己去冲锋,手下死死抱住才没冲成。----朝鲜战场,180师被歼,他去总结责任,出口就是“你们都是刘伯承教的,我是丘八,不懂战术,刘伯承不是懂战术的吗,怎么教出这样队伍?”---俗话说:“打狗看主人”,彭总这么骂,作为志愿军的总司令,符不符合他的身份?打击面是不是太大?是不是有利于部队总结教训?是不是破坏军队内部团结?----当时二野的部队非常生气,联名致电中央。
所以,不是俺对彭总有成见,而是史料就是这样的。历史是有复数的可能性的,但有时候正如王朔说得,孔雀开屏是漂亮的,但转过身去,就是。。。。。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我是抱着学习的态度一直在看老兄的帖子的,对于这篇文章呢,我是这样想的。
如果吴法宪的看法作为旁证,同时还有其他旁证的话,似乎应该至少把那些旁证稍微连带着做个介绍或者说一下出处,否则以吴法宪个人看法为依据,显得不是很公正。
至于笔记本事件本身呢,我觉得彭总对此事是应该很敏感的,事关军事机密了,这没啥好说的啊,也许反应有些过火吧。
不过我比较感兴趣的是,老兄提出的后面的例子,到底是罗刘在三军团枪杀伤员,还是彭总杀一军团连长呢?我认为这个事情,对于彭总对罗刘二人的态度的定性,是非常关键的。
如果是前者,以彭总一贯以来的嫉恶如仇,同情弱者的性格来说,在事件发生当时就改变了对罗刘二人的看法,并一直延续到后来的岁月,我觉得是很可能的,这恐怕未必是仅仅对这件事情记仇,或者是对罗刘插手三军团而记仇。我觉得因此就说彭总对罗刘二人猜疑了20年,恐怕不是很妥当啊。
至于彭总对粟裕的批示,我是觉得,彭粟二人的矛盾,估计是要重开一个很大的话题来讲的,呵呵,用这个来说明彭总对自留地的私心,恐怕也是不妥。
我是这样想的,如果彭总仅是对罗刘和粟裕采用这样的态度,对其他人都很公正的话,我觉得那是很过的去了,不能因此就说彭搞个人山头或者自留地什么的。
而如果彭总在大多数情况下都喜欢任用自己的老部下,这才能说明些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