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旧笔记]张自忠在1937年7月 -- 苍野
一开始想,此文主角后来成了国家英雄,但本文未必适合发在英雄版;再一想,毕竟这也是英雄“本色”的一个组成部分~
何基沣等《文史资料选辑1卷·七七事变纪实》:
7.9晚七时左右,张自忠以电话询问何基沣前线情况后,对何说,“你们要大打,是愚蠢的。如果打起来,有两方面高兴,一方面是共产党…一方面是国民党,可以借抗战消灭我们”…张…于是就叫军部给何发布命令,严令“只许抵抗,不许出击”。
7.11 宋哲元到天津,此时日军后续部队尚未调集,张克侠订了一个攻击计划报宋获批,但是张自忠赶到天津发表谈话说卢沟桥事变已和平解决,战事不至再起。宋也犹豫,未执行
7.25 宋哲元接到张自忠来北平报告,愕然,说“我叫他留在天津,他来北平干什么?”张到平后,受到汉奸张壁、潘敏桂等的包围,很少与外间接触,忽于28日下午3时见送,并对宋表示:“如果委员长暂时离开北平,大局仍有转圜的希望。”至此,宋已明白了张的意图,于是立即决定离平。
戈定远(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秘书长)《文史资料选辑1卷·29军和冀察政权》中说,宋哲元和张自忠的恩怨,可以一直追溯到1930年东北军通过宋哲元收编张自忠、冯治安、赵登禹、刘汝明等部。当时张是四部中力量最强的,但是资望浅,宋有名望但当时无实际兵权,几年变迁后该集团因缘时会控制了冀察平津地盘,宋一方面对张自忠多方笼络,一方面又培养冯、赵、刘等牵制之;而张慢慢又存了取宋而代之的念头,或者起码效曹锟吴佩孚故事,有这个内部矛盾,汉奸和日军就趁机而入----“七七事变前后,29军战和不定,主要就是因为张自忠掣肘,后来在日军发动全面进攻的紧急情况下,张自忠竟勾结日军逼宋哲元退出北平。”
张俊声(宋部参议)《文史资料选辑54卷·蒋介石派萧振瀛破坏抗战的内幕》:
张自忠从平津逃出,经烟台到达济南,秦德纯和张俊声奉宋哲元和冯治安命去慰问张自忠,“张一见我,极感痛悔,自言:'想不到闹了这么一下,好像被鬼所迷。现在唯愿一死,身边常带安眠药,随时想吃下去'。”
宋景昭 《文史资料选辑122卷·追忆先父宋哲元将军》
26日:“父亲说,奶奶他们都很好的,你娘过几天就会来”
28日:家里小书童宋文祥来见,他大哭失声,说“委员长下午在武衣库同几位高级人员开会,会后都上汽车走了,也不知去哪了。”
《文史资料选辑134卷》刊登了张家子女后来写的一篇辩白的文章,《七七事变后宋哲元将军离平赴保一事的历史真相》,说宋是奉蒋的命令去保定,张也是奉宋命接事,问题是,蒋叫宋去保定的命令是7月中旬就下的,宋如果决心遵奉这个命令,怎么会26日还准备接老婆过来,走得那么仓促,连女儿都顾不上? 事实是宋一直有所瞻顾意图和日本人妥协,直到日本人杀上门来,内部张自忠又在捣鬼,才不得不仓皇出走。
王小二,家有薄田三亩,牛一头,老婆一个,孩子两个,日子过得不算富裕,也不算滋润。一年,鬼子进了村,本来安心当下顺民,反正北洋兵、国民军、红军、山上的三狗……各路的兵走马灯似地过,无非就是要粮要钱,这回换了东洋兵,估计也就那么回事。
不想,一天鬼子来了个扫荡,说是要坚壁清野,结果家里的房子烧了,老婆孩子也给杀了,原来的日子一下就什么都没了。只能一门心思想着报仇,正好遇上一支部队愿意收人,就拿起了枪。
因为作战勇敢,一个人杀了XX个鬼子,发了个XX奖章,还上了XX报纸。
鬼子打跑了,王小二重新结了婚,又有了两个孩子。
后来有人说他不是英雄,因为他没有一开始就意志坚定地打鬼子,王小二不明白了,“我本来就不想当英雄,我只想过我的小日子。但如果我不是英雄,后面拿着笔,(用词不当,省略几个字)要株心的难道是?”
王小二是一介小民,只想过自己的日子无可厚非,尽管如此,如果他今天敢在河里嚷嚷一句:
照样会被唾沫淹死。
张自忠是手握重兵的高级将领,他对异族侵略者的态度不能以自家的个人遭遇为基础,简单的说,哪怕侵略者许之以高官厚禄,他也有责任不让王小二这样的小民被迫面对东洋兵,被迫等到家破人亡后才觉悟。
这也太株心了,历史是复杂的,因为人是复杂的。
人家这个帖子,资料很扎实,如果你对人家的资料没有异议,就得接受张自忠曾经有过的复杂面目,
这当然有损他的整体形象,但无损于他后来抗战时表现出的忠勇。
以前的事,就象他自己说的
张被鬼所迷那一下,在当时的混乱中,无法具体评价造成的损失,但总之是并不显著,不同于吴三桂的开门揖盗,所以他才能有机会后来在作战中重新为自己正名。而他在台儿庄立下的殊勋,却是无比显著的。
中国人讲盖棺论定,功过相较,张将军的人生树起了丰碑,赢得了尊重。
而尊重他,与尊重历史并不矛盾。
如果我们不满足于旧评书中的英雄观和历史观,
就需要了解和面对真实的历史
苍野兄这样帖子就值得我们欢迎并深思,而不是扭曲加嘲讽。
没这个意思,如果我的文字让人有这样的理解,立马改正。
张自忠也好,王小二也好,抛去他们的身份,其实都是普通人,只是在那样的日子里,做了自己认为应该做的事,而正因为他们做的这些事让他们成了英雄。没什么必要神化一些人,也没有必要替他们来掩盖什么。
在5.12地震中,有一部分志愿者一腔热血进到了受灾最严重的地区,开始做了些帮助别人的事,后来也做了些偷鸡摸狗见不得人的事。我们是不是也要还原事实真现也拿出来晒晒?
事实真的很重要?
至少我认为有些真现说出来对任何人都没什么好处,就算只是为亡者讳,为什么不可以选择性失明?
苍野兄的资料都来自文史资料选辑
的事如实地记载下来,不怕细小,不必成系统,也不必加评价和分析,只有存真,作为正史的参考和补充。
这个思想,后来,产生了意想不到的结果。你的问题去问总理吧,或许你可以想想,他会给你什么答案。
选择性失明比失明可怕百倍---一个盲人可以倚靠自己的其他感觉,如履薄冰地尽力求得平安,而一个选择性失明的,只看见花,看不见刺,只看见峰,看不见谷,却自以为看见了一切的,后果可想而知。
很多人,即使不是多数,也是比例不少的人,无法正确的看待英雄们的英雄事迹和平常事迹之间的关系,无法正确的认识英雄身上的普通一面。这些人往往会因为英雄身上远没有其正面事迹重要的一些小的负面影响,而否定整个英雄。
这才是选择性失明,在现在这个阶段存在的必要性。
而实际上,我认为无论是这种对英雄在道德拔高的描述和要求,对英雄在这个层面上的曲解,还是因此而产生的选择性失明,都是不合适的。
而且,我觉得在西西河这样一个水平较高,理性宽容的论坛,再来选择性失明,恐怕低估了河友的水平吧。
不同角度观察到的不同现象吧。
我呢,一方面赞成某些时候选择性失明有其必要性,另一方面,我觉得归根到底这还是不好的。
哈哈,和稀泥喽~~~
二十九军诸公不知在九泉之下脸红不
当时国共双方都作了很多过分的宣传
河里说过的不少
平型关,大刀队。。。。。
不是下面的部队可以反对的,相反还要配合
张自忠在1937年7月的表现,如果我有说错了,拿资料出来反驳就是,扯5.12干什么?
5.12地震,所谓部分志愿者后来“偷鸡摸狗”的事情,时间,地点,人物,信息或者报道来源? 是你自己随便放鬼火,还是怎样?
但有人以张自忠将军是英雄为由而要遮盖其历史上的不妥行为(如果其为实的话),
这也不值得夸耀肯定。
只有联系一个人的历史去看才能得到正确的结论.
(1)何基沣作为一个中级军官,上层的事恐怕更多是道听途说.
(2)戈定远其人,货真价实的汉奸.他的评论有几分可信?请参考外链出处
(3)关于张将军被污为汉奸,事情既简单又复杂。请参考一下文章:张自忠与29军在华北———张自忠殉国60周年纪念 by 张皓(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 100875)(北京社会科学 2000年第4期,责任编辑:齐大芝).外链出处.
以只言片语作判断? hoho,作为一手史料的文史资料选辑和存稿,关于张自忠、宋哲元在1937年7月作为的东西我基本都看过了,只看张33、38年的作为,对于有多人旁证的37年7月的作为故意无视又算什么呢?
·《七七事变纪实》是何基沣、邓哲熙、戈定远、王式九、吴锡祺五人的集体创作,其中何基沣直接处理卢沟桥事件的110旅旅长,张自忠和他7月9日打的那通电话,是标准的第一手亲闻、亲历史料,这条记录直接反应出37年7月张自忠反共、对蒋介石的提防、对下级抗战的限制的态度。邓、王、吴等人当时分别担任冀察政务委员会的委员、秘书长、谘仪等要职,其中邓哲熙和宋哲元在七七期间过从甚密,这篇文章综合了他们这些当事人员的三亲见闻,尤其是何-张那通记录摆在那里,张家后人80年代发表辩白文的时候,只敢就宋哲元离平去保一事进行辩白,对于何基沣的电话么:2000年中国文史出版社重印文史资料选辑,把第一篇连它和其他张自忠不利的话通通删除~ 何、戈、王、吴四家的后人愤而联名把出版社告上法庭,连续两审都被法院以“没有改变全文主旨,没有歪曲、篡改该文的基本内容、基本观点,故亦不构成对作品完整权的侵犯。”云云的狗屁理由不予支持,公然践踏文史资料选辑中秉笔直书的要求~
·戈定远对于29军系统成立、派系渊源和矛盾的描述,和29军37师副师长许长林《文史资料存稿选编19·宋哲元二十九军的形形色色》是可以互相印证的。你引的(2)链接才是问题多多,里面把《七七事变纪实》也说成是戈定远两文之一,《七七》第一作者,110旅旅长何基沣,第二作者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抗战胜利后任河北省高级法院院长惩处汉奸的邓哲熙怎么就不敢提了?
且平津报纸彼时都称张逆自忠.
窃以为后来张上将血洒疆场,是早已怀了必死之心以雪前耻的.
你的原文对张有两个指控:一是七七事变时张对二十九军下级官兵的抗日行动有掣肘行为,二是张出于争权夺利的目的勾结日寇逼走宋哲元.我对第一点无异议,也不会怀疑何的证言;这是张的历史污点,张的儿女也没有发文否认.至于再版时删去此细节,不管是谁主导,不管为什么目的(为英雄讳?),都不是对待历史的正确态度.这一点你批评的对.但是你的第二点指控其实要比第一点严重的多,如果坐实,张离汉奸就不远了.这是张家子女要发文澄清为父辩白的最大动机.第二点指控有很大的逻辑缺陷,下面简单分析一下.
如果说张的目的是取宋而代之的话,请问他除了得到代理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冀察绥靖公署主任兼北平市市长的头衔之外,张又得到了什么?那些平级的同僚(如冯治安)会听他指挥吗?29军的军权要转移到他手上吗?连他的基本部队38师都远在天津,受宋的控制.当时局势糜烂,29军已无力独自守卫华北而且已经撤军,难道他想当汉奸?如果他真想当汉奸,又为什么没几天就偷偷南归?传统的解释,即张是留下给29军和宋擦屁股,是站得住脚的.
至于宋是不是奉蒋之命离平赴保定,张是不是奉宋命留下善后,当事人29军副军长秦德纯是这样回忆的(七七卢沟桥事变经过(节录)[URL=]http://www.oklink.net/lszl/ krzz/kr03.html[/URL] 选自台湾《传记文学》第一卷第一期P23—26):
郑亦欣然接受。宋将军即同我们商量,尔后的行动方针, 决定了两个方案:(一)留四个团防守北平,由作者负责指挥。(二)留张自忠师长率所部在平津与日人周旋,宋将军、 冯师长同作者到永定河南岸布防。 正在研究采取何一方案尚未决定时,适奉蒋委员长电令, 命宋将军移驻保定,坐镇指挥。宋将军遂决定将平津防务、政务交张自忠负责, 而于廿八日晚九点, 率同冯师长及德纯等由北平西直门经三家店至长辛店,转赴保定。 到长辛店时,围攻卢沟桥之敌炮兵,集中向长辛店车站射击。 我们到洋旗外面登火车赴保定。
另外,秦德純: 我與張自忠(《傳記文學》雜誌總第2號(1962年))外链出处
戈定远的话不可信,他那天根本不在场,从他的其它言论也可见一斑:
一九六○年版
二十九军和冀察政权 by 戈定远
天津有日本租界,是华北汉奸政客和下台军阀集中之地,这些人想捧张自忠弄点好处。特别是汉奸们知道宋哲元不得日军的欢心,他们就凭藉日本人的势力,包围张自忠,要抬他起来和日本人更妥协地办事。当时张虽有代宋之意,而力量不够,宋还有其他几个师长的拥护,他一个人推不倒宋。汉奸们如潘毓桂(曾任伪政权的天津市长,日本投降后被逮捕入狱)、张璧(已死)、齐燮元(汉奸,已处决)等等,和张的左右亲信互相勾结,打算仿照曹锟、吴佩孚的办法(曹当巡阅使时,诸事不大过问,全由吴孚佩主持,曹不过当傀儡而已),叫宋在名义上当冀察的负责人,而实际上由张自忠主持一切,总揽大权。他们曾经将此办法,由齐燮元、张璧借端向宋试探,宋置之不理。同时,张自忠也知道宋的个性刚强,不是甘于当傀儡的人,因而不敢贸然从事。但张不甘心久居宋下,他明白当时的南京国民党政府管不了宋,只有日本人,宋才有所顾忌,于是他便坠入汉奸的奸计,加紧和日本人联系,并应日本的邀请组织赴日参观团,由张自忠任团长,到日本参观,拜访日本当局。因此,当时天津亲日的空气异常浓厚,特别是在"七七"事变前几个月,那时张自忠已成为日军心目中的华北中心人物了。"七七"事变后,二十九军战和不定,主要就是因为张自忠掣肘。后来在日军发动全面进攻的紧急情况下,张自忠竟勾结日军逼宋哲元退出北平,由张自忠代理冀察政委会委员长。不久,日本人以瓦解二十九军的目的已达到,就踢开张自忠,将平津和冀察直接控制起来,成为向中国内地侵略的后方。
注记: 1. 戈说“宋还有其他几个师长的拥护,他一个人推不倒宋",难道依靠日本人就能推倒宋,掌握军权? 2.是张本人想”打算仿照曹锟、吴佩孚的办法“吗?3.张赴日难道是他自己决定的?4.29军高层除了张留下善后,其他人都跟宋走了,这也叫瓦解了29军?戈其它对张的污蔑根本不值一驳。一个正牌汉奸的话有几分可信?
下面是网上一些相关的史料,相信与否请自作判断:
(1) 卢沟晓月——29军和7*7事变那些事5 外链出处
29日晨3时,宋哲元等抵达保定,随后致电蒋介石:"所有北平军政事宜,统由张师长自忠负责处理。"秦德纯后来在回忆中提到,临行前张自忠含泪对他说:" 你同宋先生成了民族英雄,我怕成了汉奸了。"秦郑重地劝勉:"这是战争的开端,来日方长,必须盖棺才能论定,只要你誓死救国,必有全国谅解的一日,请你好自为之。"不过,何基沣、戈定远、李世军等人对张自忠临危受命有着不同说法。根据何、戈等人《七七事变纪实》一文:7月25日,宋哲元忽然接到张自忠来平的报告,表现愕然,并说:"我叫他留在天津,他来北平干什么?"张到北平后,受到汉奸张璧、潘毓桂等的包围,很少与外间接触,忽于28日下午3时许前往见宋,并对宋表示:"如果委员长暂时离开北平,大局仍有转圆的希望。"戈定远甚至说:"七七事变后,29军战和不定,主要就是因为张自忠掣肋。"李世军则在《宋哲元和蒋介石关系始末》一文中指出:宋哲元上午发出愿与北平共存亡的通电,而下午4时张自忠突然跑到北平武衣库宋哲元寓所见宋,宋愕然变色地问:"你来干什么?"张说:"有人说委员长如果离开北平,日本不会再打。"宋面色苍白,便一言不发地写了一张"本人离平,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交由张自忠接替"的手条。秦德纯胞侄秦寄云也在《秦德纯的一生》一文中说:28日,宋在武衣库私宅以电话问秦:"张荩忱来了,你知道么?"秦答:"我不知道,是委员长叫他来的么?"宋答:"不是。"是日下午2时左右,秦先到宋宅,旋张自忠亦到。张向宋说:"只要委员长离开北平,我就有办法维持。"宋闻言,面色刷白,没再说话,即提笔委张代理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兼代北平市市长。秦寄云还说:"宋与秦离开北平,同去保定。到后秦即建议,马上密电驻防天津的38师副师长李文田暂代师长,指挥所部进攻日军,存心使张自忠为难。"
中国文史出版社对《七七事变纪实》一文的删节,系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工作办法》、《文史资料工作若干问题的意见》、周恩来《追念张荩忱上将》、董升堂《张自忠将军生平概述》、马忱冲《在天津市长任上》、张鹤舫《会晤张自忠市长》、张勃川《对张自忠率领的赴日考察团的回忆》、秦德纯《我与张自忠》、张廉云《忠义之志 壮烈之气》、冯玉祥《痛悼张自忠将军》、张克侠《纪念荩公张总司令》、刘健群《银河回忆》、孙湘德、宋景宪主编《宋故上将元将军遗集》、秦孝仪主编《卢沟桥事变史料》(上册)、齐福霖《中国抗日战争大事记》等文章以及其他历史资料中的相关内容而进行的。
在本案审理过程中,戈斌、吴静伟、何瓘、何瑗向法院提交了萧振瀛《华北危局纪实》、尹丕杰《冯治安传》、张克侠《"七七事变"后实况》、李世军《宋哲元和将介石关系的始末》等文章以及1937年7月29日国民党电文一份,作为其主张中国文史出版社所作删节侵犯作者修改权的证据。
(3) 秦德純: 我與張自忠 外链出处
張將軍痛感日閥的蠻橫暴行,為貫澈救國主張,遂用其全付力量在整頓部隊上苦下工夫。他夙夜匪懈的訓練所部,時常集合部隊,大聲疾呼的宣佈日軍侵略罪行,要官兵一致認為日本是我國最大的敵人,必須誓死殺敵救國。又常把軍隊帶到野外作實地演習,改進戰術戰鬥上的細密動作,他這種準備,已非一朝一夕的工夫了。
。。。。。。
廿年九一八日軍侵佔我遼吉黑三省。廿一年侵佔我熱河。廿二年復由熱河南下,企圖突破長城線窺伺我華北。宋哲元將軍所部奉命編為第三軍團,宋任總指揮,我任副總指揮,督率廿九軍由北平近郊向喜峰口、羅文峪兩地馳援。一日夜急行軍一百八十里,軍抵三屯營(喜峰口以南卅里)。適得日軍逼近喜峰口情報,張自忠、馮治安兩將軍所部遂跑步急進。三月九日午刻抵喜峰口時,適我友軍萬福麟所屬五十三軍由熱河退出。日軍尾追跟進,我張馮兩師,即在喜峰口與敵遭遇。展開爭奪戰,各高地山峰,我軍得而復失,失而復得者數次,戰況至為慘烈。血戰三日,敵我已成僵持態勢。我與宋將軍密商,改守勢為攻勢,變被動為主動之擊敵計劃。我即由薊縣總部馳赴喜峰口前線,與張馮兩將軍會商,張馮均極端贊成,張將軍更主張即日實施,立即決定抽調有力部隊由戰線兩翼夜襲敵人側背。遂於當夜(十一日)派趙登禹、王治邦兩旅從喜峰口兩側之董家口潘家口攀越險峻山峰,抄襲日軍側背。是役計殲日軍步兵兩聯隊,騎兵一大隊,並破壞其野砲十八門。從此日寇攻勢頓挫,始終未能越過長城線各隘口,平津賴以安定。我最高統帥蔣公迭電嘉慰,並頒發立功將領以青天白日勳章。全國各界團體及各地僑胞,紛紛馳赴前線慰勞的絡繹於途。此為自九一八日寇侵佔我四省以來,所遭遇的第一次嚴重打擊。事後得承德方面情報,敵在承德舉行追悼陣亡將士大會席上聲稱,認為是日軍侵華以來,所未遭遇的失敗與恥辱。
。。。。。。。
廿五年春,奉中央令張自忠將軍調長天津市,繼將所屬州八師調駐天津一帶。此時我與張將軍,一在北平,一在天津,負撙俎折衝的責任,忍辱含垢與敵周旋,在精神上是很痛苦的。
。。。。。。。。
日方迭施狡計分化廿九軍,陰謀宣傳把張將軍造成親日傀儡,於廿六年春,堅邀張將軍赴日參觀,因此張將軍更成了全國眾失之的。
。。。。。。。。
當蘆溝橋戰爭經過廿餘日,七月廿八日我軍在南苑失利後,宋將軍即遵蔣委員長電令,赴保定坐鎮指揮。當時宋將軍寫了三個手令:一、冀察政務委會委員長由張自忠代理,二、北平綏靖主任由張自忠代理,三、北平市市長由張自忠代理,一面電呈中央核備。立即決定當晚九時由武衣庫宋宅出發。臨行張將軍含淚告我曰:「你同宋先生成了民族英雄,我怕成了漢奸了。」其悲痛情形已達極點。我卻鄭重向其勸勉說:「這是戰爭的開端,來日方長,必須蓋棺才能論定,祇要你誓死救國,必有為全國諒解的一日,請你好自為之。」遂黯然握手作別。
(4)七七事變與宋哲元失責 by 李雲漢外链出处
宋即指派張自忠、齊燮元、陳覺生等與日方繼續商談。齊、陳均為親日份子,自忠當時亦被認為是二十九軍中之主和派,不過據當時任職天津交通銀行的徐柏園所述,張自忠曾於七月八日與二十四日對他說過這樣的話:「對方是有計劃的,弄得不好,會出大亂子。混蛋的日本人,當然耍殺盡他們才痛快;但若仍有一線的希望,日前總以彌患為是。」這兩句話,可以反映張白忠當時的想法。
(5) 外链出处
那个时候,蒋中正给这支军队的训令是,"忍辱负重",不主动打仗,也不放弃华北,与日军做长期周旋。可问题是,这支军队,一直视日军为死敌,比如冯治安师长,一直在找日本人的麻烦,一心想把事情闹大,发泄心中的淤愤。宋哲元也是这么一个人,看着日本人就别扭,根本不想跟他们多说话。所以,在全军高级将领中,惟有张自忠沉默寡言,儒雅周详,他身高1米80,相貌酷似周恩来中将,不仅革命军官兵敬仰他,日本军政也很喜欢他。
于是,在华北危亡的复杂局面中,张自忠被先后任命为察哈尔省主席和天津市长,艰难维系着苦涩的和平,不能得罪日本人,不能丢中国人的脸。对于一个具有高度民族自尊心的人,这种内心痛苦,可想而知。
这一切,在外人看来,完全是另一番图景。
大家只是看到,第29军全军将士对日本人全都横眉立目,惟有张自忠一人,竟与日军保持往来,甚至应邀去日本访问,而且受到欢迎和敬重。于是舆论沸沸扬扬,说张自忠与日本订了"密约",日本人赠其巨款,还送给他一个美人儿。
这种时候,人们会忘记就在几年前,张将军曾担任喜峰口战役的前线总指挥,令大刀队夜袭敌营,砍下数百日军的头颅。为此,还有了《大刀进行曲》这首歌,当年脍炙人口。后来,这首歌被全面修改歌词,变成了歌颂东北义勇军和全国老百姓,殊不知,当年它是献给第29军大刀队的,第2句歌词不是"全国爱国的同胞们 ",而是"二十九军的兄弟们"。
那个时候,张自忠是抗战英雄,但一晃就变成了嫌疑汉奸。
对于张自忠全面的误解,是卢沟桥事变之后。为了保全战斗实力,第29军奉命南撤保定,以取得紧急北上的5个甲种师的支援。与此同时,为了疏散和安置没能随军撤离的军人家眷,为了京津不受重大损失,也为了收殓沙场上的官兵尸体,宋哲元任命张自忠代理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兼北京市长,与敌敷衍,拖延时间。
这一次,沉默寡言的张将军落泪了,他对秦德纯副军长说:"你同宋先生成了民族英雄,我怕成了汉奸了。"
这样的事,历史上是有先例的,而且从无例外。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