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喜人呀,改良的中国风格民居重新出现 -- 晨枫

共:💬157 🌺139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家园 这样的建筑是好,花创意!

估计干不了高层

只能给有钱人用了

家园 先从低层开始吧,至少这是一个好的开端

民族风格如果只是在公共建筑上,那成不了气候。只有商业建筑和居民建筑上也开始了,才有生命力。

家园 说不定哪天海外的中国城也会有这样的townhosuse
家园 希望的就是这样。

象多伦多的richmondhillu和markham其实有很多小区是以华人为主的。如果这些小区能建设成文中的样式,必为一景--其实好像成本也没那么高。关键是创意。

家园 中国的民族传统建筑也是发展的

四合院、石库门、白墙黑瓦都不是三皇五帝就定下的章法。中国人中间直径还在家里供奉祖宗牌位的我还真没怎么见过,即使在国外房子面积条件好一点的我也没有见到过,没有摆放牌位的空间有什么不中国呢?洋人家里没有供奉耶稣像的地方,是不是也就不“洋人”了呢?

开放空间只是指在室内模糊化房间的划分,在连通的大空间里,用功能区划分而不是用墙和门还划分,和私家花园是两回事。

远亲不如近邻的问题是现代社会的通病,这不是单靠任何建筑形式能解决的。

建筑是社会的反应,而不是社会问题的解决答案。

家园 可惜机会有点失去了

90年代大批香港人涌过来的时候,有形成“中国人小区”的可能,现在不大会了。新移民在数量和财力上都不比那个时候,大多分散在一般性的新区里了。还是看大中国地区吧,大陆、港澳台先动起来……

家园 每次回国看见那些所谓的“洋楼”

心理一直有一种隐隐的不舒服的感觉

一点文化的外延都没有

很高兴看到这样的变化

再谢晨大和大家分享这样的信息

家园 应该谢的是那些在国内干实事的人

他们当然也为了赚钱,但这又什么不好呢?双赢嘛。

从远里说,美国建筑到20世纪之前也是基本模仿欧洲,“国际式”起源于欧洲,但发扬光大在美国,所以称为美国风格也未为不可。这正好也是美国勃兴的时候。

个人以为,民族风格的再现是和民族自信同步的,相信今后会看到越来越多这样的好事情。贝聿铭在近30年前北京香山饭店搞的东西是沙中楼阁,现在这或许没有多少艺术价值什么的,但是扎根大地的,有生命力。

家园 上海现在房子好贵啊

2005年的时候号称要“3-2-1”结构,就是内环3万/平方米,中环2万,外环一万。去年房子又火了一阵子,房产商们已经放风出来要走“5-3-2”路线了,不过幸好这个打算还没有得逞,但是现在内环线的比较新的楼盘还是要2万/平方米左右,中远两湾城这样的超高居住密度小区的房价在今年年初的时候居然也达到了 2万3千元/平方米,真是令人咂舌,现在么,又降回去了。

现在么,房价还没怎么大降

在上海工作的人们压力实在是大,赚的是中国工资,物价却是接近欧洲水平的

家园 不过国内现在的期望生活水平也是欧洲或者美国的水准

好像只有政府还在絮叨发展中国家这一档子事,全国老百姓都不大理会。

家园 是啊,大家都期望更好的生活

可是怎样才能提高收入水平呢,刚毕业的大学生工资和8年前相比,也没见涨。我在上海工作的同学,混得一般的人,这么多年下来,大概月薪5000(税后),夫妻两人加起来1万左右,可是要付房贷,日常生活开销,孩子的费用。。。日子真是紧巴巴。

家园 去成都看看

“国色天香”啊什么的、、、、比广州这个漂亮多了。

家园 漂亮

要是能够把太阳能热水器和屋顶整合成一体,就更好了。

家园 好啊,有这么漂亮我已经很满足了,更漂亮就更棒了
漂亮
家园 现在能源价格高了,这些节能措施会慢慢普及起来的

同时,节能技术的实用化、耐久化、无维修化也会成熟的。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