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猎杀非洲豹 一 -- 萨苏
老萨家里忙,就不多打搅他,直接发了。
PDF版本文件保存于此。
(1)原文1~17节发于西西河,18~23节登载于老萨的博客上,此次整理将两部分全部收录。
(2)原文部分图片因原链接失效而断链,且老萨未曾留底。此次整理对照萨文中的说明,自网上将图片重新收集纳入。
[SIZE=3](3)特别声明——
本人为收集本文中散佚的图片,除花费大量时间在网络上搜索比对外,还曾多方联系原链接网站,费劲心机方将图片敛齐,付出了大量的劳动,因此,希望此PDF版本仅在西西河范围内共享,请勿外传转载!先行致谢!
[/SIZE]
送花支持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推荐成功!
1915年的春天,柯尼斯堡号上的鲁夫舰长嗅到空气中一丝危险的信号。
黑手党岛上的英国飞机又增加了,封锁柯尼斯堡号的舰只增多到二十艘,然而,却看不出英国人有什么大的行动。
这种平静有点儿异样,因为英德两军此时在陆地上的战争正如火如荼。
此时,在非洲的英国人和德国人通过学习十三大文件在思想上达成了空前的一致。他们都认为非洲战场对于整个大战来说无关紧要,无论在非洲打得多热闹,最后战争的胜负只会受欧洲战局的左右。然而,这个前提之下双方的行动完全不同。
英国绅士认为既然是这样,双方在这里的战斗只是一个面子问题。由英国吞并德国在此的殖民地,德国人应该合作,不要你打我,我打你的。咱们共同努力,防止土著暴动,维持白人在非洲的地位才是正理。如果大英帝国战败了,我们自然会把殖民地交还你们,如果你们战败了,那抵抗岂不是多此一举?
德国容克认为既然是这样,你们不打过来我们也要打过去!这里的胜负的确不能左右战局,但是我们可以逼迫你们这些英国人留在非洲,甚至还可以逼你们把别处的兵力调动过来。不然的话你们肯定跑到欧洲打我们德国人去了。。。
德累斯萨拉姆的沃尔贝克司令官不但这样想,而且这样做的,他指挥的德国-土著混合部队频频发动主动进攻,不断给英国人找麻烦。反过来恼羞成怒的英国人也不再顾及绅士风度,重兵压境,节节进逼。
非洲德军中的土著士兵
1915年的春天,双方围绕着德属东非展开了一系列的战斗。
英国人的打法是一力降十慧,充分利用自己的国力优势,以泰山压顶之势边修铁路边前进,大有“修路修到德累斯萨拉姆,活捉沃尔贝克大老虎”的意思。
英国军队装备精良,这是他们在进军中使用的辛巴号装甲列车
反之,面对优势敌军,沃尔贝克司令官充分利用非洲广阔土地提供的巨大回旋空间,指挥德军展开了以迂回和偷袭为主的游击战。
这一手对付英国人可说正打在软肋上,英国人当年在布尔战争中就吃过游击战的大亏,但并没引起重视,只是把红色的军装换成绿色的了。现在,德国人找方抓药,又一次让大英帝国的官兵们头疼万分。
在游击战中被德军用地雷击毁的辛巴号装甲列车
在德军花样翻新的袭击面前,英军最终失去了前进的动力,4月,双方的战斗重新归于沉寂。
事实上双方的做法都有道理。沃尔贝克司令官的确迫使在非洲的英军在整个战争期间不能北上赴援,牵制了英国大量军力。但是他的辉煌战绩由于德国在欧洲的战败而变得毫无意义。
这期间,海上双方始终没有发生什么像样的战斗,难道英国人把柯尼斯堡号封锁在拉斐济河口里面就算满意了?
这显然是不大可能的,后来英国人统计过,为了围困柯尼斯堡号,单是煤炭就消耗了三万八千吨,是柯尼斯堡号排水量的十几倍。何况当地舰艇上所有现代化的备件和消耗品都需要从英国或印度运来,这样巨大的损耗,即便大英帝国也承担得太辛苦。更何况这条非洲豹尽管暂时被逼上了屋顶,一旦被它弄到了煤,柯尼斯堡号依然有可能咸鱼翻身,重新成为英国远洋航线的巨大威胁。
看起来,英国人更像在等待什么。
英国人在等待什么鲁夫舰长一无所知,但那种类似野兽对危险的天然感觉让他无法掉以轻心。鲁夫舰长唯一可以做的就是请沃尔贝克司令官将打捞上来的所有105毫米炮弹都送到柯尼斯堡号上来,德国水兵紧张地进行炮术训练,被逼上房顶的非洲豹磨亮了自己的爪牙,想要活捉它的猎人得冒付出半条命的风险。
英国人确实在等待。
六月三日,两艘奇形怪状的军舰抵达了黑手党岛,这就是英国人要等待的。
来的是英国皇家海军塞文号和莫西号两艘姊妹舰,两舰的排水量1,260吨,航速12节,与在这里围堵柯尼斯堡号的其他军舰相比并不起眼,但如果看它的装备,就会让人刮目相看。这两艘战舰,每艘都有两座装备152毫米重炮的旋转炮塔,这两个庞然大物在干舷低矮的甲板上显得十分突兀。
1,260吨,只是一艘护卫舰的吨位,而152毫米大炮,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轻巡洋舰的主炮,放在一起有点儿不大协调。
它们此外还装备有120毫米副炮两门,40毫米3磅炮5门。
想想排水量将近其三倍的柯尼斯堡号,主炮口径只有105毫米,这两艘军舰的火力显然强大得有些过分。
塞文号和莫西号属于今天海军舰艇中已经绝迹了的一个舰种 – 浅水重炮舰。
早在1914年10月,金豪尔中将提出了一个作战设想 – 调两条浅水重炮舰来,干掉柯尼斯堡号。1915年3月,塞文号和莫西号从马耳他出发,前往拉斐济三角洲向金豪尔中将报道。这两艘战舰,本来是维克斯公司为巴西海军生产的,巴西海军订购它们来进行海岸防御和亚马逊内河水上防卫。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这两艘军舰被它的制造国英国征用。
所谓浅水重炮舰,起源于美国南北战争中北军开发的装甲舰莫尼特号。
莫尼特号设计图
由于南北实力的差距,这场战争开始后不久,南军的港口就遭到北方海军的封锁。为了打破这种封锁,南军改造了一艘威力强大的蒸汽装甲舰弗吉尼亚号。1862年3月8日,弗吉尼亚号在汉普顿锚地突袭了北军的封锁舰队,接连击沉重创康博兰号,康格里斯号和明尼苏达号三艘优秀的木制帆舰。一时舆论大哗。第二天,弗吉尼亚号再次出击,却发现北军舰队中一艘奇怪的小军舰立马横刀而来,正是北方优秀工程师埃利克森设计的新式战舰 – 莫尼特号。
两舰立即厮杀在了一起。
说来两舰的实力颇有差距,弗吉尼亚号排水量3,200吨,装备大炮12门,莫尼特号只有968吨,装备大炮2门。
可是,莫尼特号硬是和弗吉尼亚号斗了个旗鼓相当!
海战打出这样一个结果,可说与莫尼特号的设计颇有关系。
与此前的军舰相比,莫尼特号在设计上非常有特色,体现出了很多先进的地方。
第一, 它虽然只有两门炮,每门炮的口径却达到279毫米(为了满足开炮时的稳定需要,莫尼特号不得不把船体设计得短而肥,牺牲了航速),而弗吉尼亚号的12门炮中,最大的只有178毫米。所以,交战中莫尼特号的火炮威力更大。
第二, 它的大炮安装在一个旋转的炮塔中,而弗吉尼亚号的火炮按照常规安装在两舷的炮廊中,只能朝固定的方位发射。所以,交战中莫尼特号无论与对手的相对位置如何,都可以用自己的两门炮对敌人开火,而弗吉尼亚号的炮手因为炮口指向的角度不对,往往只能对着大海干瞪眼。
第三, 它的干舷很低,减小了火炮发射时后坐力对舰体的影响,同时受弹面积小,作战中大多数弗吉尼亚号的炮弹都掠过其甲板落入水中,很难打中莫尼特号。
第四, 它的吃水浅,所以可以在靠近海岸的水区灵活机动,在和吃水深,行动笨拙的弗吉尼亚号交手时占了不少便宜。
虽然由于引信和风帽的问题,当时的炮弹无法穿透双方坚固的装甲,但战斗打了两个小时以后,炮弹造成的震动还是使弗吉尼亚号底舱开始漏水,被迫率先撤离战场。统计下来莫尼特号所中炮弹要少得多。
这场战斗使莫尼特号名声大躁,也使它代表的这型军舰吸引了海军专家的注意。这种舰小,炮重,肥短,浅吃水,低干舷的浅水重炮舰,被认为代表了海军舰只发展的一个方向。在十九世纪后期到二十世纪前期,曾有大量的浅水重炮舰活跃在各场战争之中。也正因为莫尼特号是这种军舰的鼻祖,所以列国海军中的浅水重炮舰,也被统称为“莫尼特舰”。
说起来,只需要不大的舰体就可以拥有足以摧毁敌人巨舰的火力,这种设计理念无论对海军军官还是对财政官员都是极大的诱惑。
不过,很快人们就发现浅水重炮舰虽然有许多优点,缺点也很明显 – 首先,它的干舷比较低,又装着巨大的炮塔头重脚轻,因此,在风浪较大的开阔海面根本没法使用,连航行都是危险的事情。事实上莫尼特号自己就在建成的当年因遇到风暴沉没,寿命不过几个月。其次,随着海军火炮威力的不断增加,航速慢而且船体较小的莫尼特舰和大舰进行海战的时候往往被轻易击沉。
这两个缺点注定莫尼特舰无法成为海军的主力舰只的发展主流。然而,它强大的打击力和低廉的造价对任何一个海军造船设计师来说都有着难以抵挡的吸引力。所以,从它诞生之日起,就不断被设计师们绞尽脑汁加入各式各样的设计理念,意图使它们扬长避短,发挥最大的作战能力。
一直到19世纪晚期美西战争之前,美国的主要战舰几乎都是浅水重炮舰,这一方面反映了美国人对莫尼特号的偏爱,另一方面也说明当时的美国还没有称雄世界的雄心,因为这些战舰都只适合海岸防卫,是无法到远洋作战的。
对于金豪尔海军中将来说,他追猎柯尼斯堡号需要的军舰,必须具备火力强大和吃水浅,可以上溯拉斐济河的特点,倒不需要远洋的作战能力 – 如果鲁夫舰长试图到开阔水面上来场肉搏的话,黑手党岛周围的二十艘英国战舰会像群狼一样扑上去要它的命。塞文号和莫西号这样的浅水重炮舰,恰好特别适合深入内河的作战,所以调它们来攻击柯尼斯堡号可谓发挥专长。
大多数浅水重炮舰舰体中央只有一个炮塔,但是塞文号和莫西号比较特别,它们在舰体前后各有一座152毫米重炮炮塔,这使得它相对来说平衡性稍好一些。、
对比一下这艘意大利同时期的浅水重炮舰布鲁诺号,就可以理解为何塞文号和莫西号被派到非洲海域了。
想象如果一个热带风暴下来,大约布鲁诺号这样的就要变成新的礁石了。
塞文号和莫西号可说是英国制造浅水重炮舰,在当时最高水平的代表。而英国能够发展出塞文号和莫西号这样的浅水重炮舰,应该说还和一个中国人有点儿关系。
这个中国人,就是大清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李鸿章中堂。
[待续]
十九
二十
二十一
二十二
二十三
本帖一共被 5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十八
美国内战中莫尼特号和弗吉尼亚号的这次战斗,给英国有一个叫做伦道尔的设计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867年,仅仅在这场战斗之后五年,在英国,一艘新型军舰诞生了。
这条名叫师丹号的小军舰其貌不扬,排水量只有200吨,没有装甲,航速缓慢,却在舰船设计史上留下了自己的印记。这是因为,这条师丹号炮舰,居然装备了一门188毫米的前膛重炮。要知道即便是二战后的中国海军巡洋舰,七千余吨的重庆号主炮口径也仅有152毫米,师丹号的设计可算达到了小船装大炮的极限。
终伦道尔的一生,他似乎都在思索怎样给更小的船装上更大的炮,从他手中诞生了一系列这种思路下的作品,被统称为“伦道尔炮艇”,与他同时代的英国设计师阿姆斯特朗评价说:“每一艘都很男人”。
看看伦道尔设计的军舰,不禁对阿姆斯特朗的比喻忍俊不禁。
师丹号是G.W.伦道尔的开山之作,英国浅水重炮舰的鼻祖。
不过,伦道尔的炮艇问世后,并没有迅速得到英国海军部门的采用,他们对这种古怪的军舰虽然重视,却抱着相当怀疑的态度,所以并未大量投资供其研制改进。假如不是一个中国人的介入,也许伦道尔根本没有机会造出那样多“很男人”的炮舰来。
这个人,就是李鸿章,中国洋务运动的主将之一。他这时正通过两个海军外行赫德和金登干在欧洲采购军舰呢。
听说有这样一种虽然便宜却能够击毁大型铁甲舰的军舰存在,两个外行喜出望外,立刻介绍了给李鸿章。李对西洋军舰更是一窍不通,于是很快下了订单。而且一下再下,先后从伦道尔手中买了十艘这种炮艇回去。这就是曾在中国海军中服役很久的“蚊子船”,包括北洋水师的镇南,镇北,镇东,镇西,镇中,镇边,南洋水师的龙骧,虎威,飞霆,策电,此外,中国还自制和购买了类似的军舰海东云,金鸥,福胜,建胜等。
北洋水师的蚊子船 – 镇字号炮舰,主要装备就是一门不能转动的大口径前膛炮
实际上,这种军舰存在很大的缺陷,就是不能进行远洋作战,只能扼守海口,这一点,无论中国人还是英国人,都要在用了之后才能注意到。
这笔订单,极大地增强了伦道尔式炮艇的说服力,所谓墙里开花墙外香,英国人认为中国人购买这样多“很男人”的军舰,这东西一定有道理。李鸿章的订单成了英国浅水重炮舰研究的催化剂。在这之后英国的浅水重炮舰发展达到了一个小高潮,英国海军先后订购了约三十艘伦道尔式炮艇。
后来李鸿章对伦道尔式炮艇很不满意,认为这种只会守着家门口的“男人”并不是自己想要的海军战舰。实战中伦道尔式炮艇在中国也没有什么出奇表现,算是中国海军发展中走的一段弯路。不过,要说英国人是故意欺骗李中堂也不能一概而论,因为英国人自己买得更多,只能说这是对一种不成熟舰型的探索中,大家一起摸着伦道尔的石头掉进了大坑。
伦道尔认识到自己设计的局限之后,曾为中国海军设计了两艘改进型“蚊子船”战舰。这两艘改进型的蚊子船因为吨位增加,当时已经被列入巡洋舰的级别,但是没有装甲,称为“无防护巡洋舰”。
超勇号的后主炮,其造型依然“很男人”
这两艘战舰就是英国阿姆斯特朗公司1880年为中国建造的超勇号和扬威号巡洋舰,他们在实战中的表现比早期伦道尔式炮艇好得多,两舰均在1894年的甲午海战中壮烈殉国。
看起来,这型战舰竟然与塞文号和莫西号惊人的相似。
他们都有一根烟囱,排水量都在1300吨上下,都没有防护装甲,都有很低的干舷,而且,都在舰首舰尾各装备一门可以旋转的大口径后膛炮。唯一不同的是超勇,扬威两舰的大炮是安放在固定式的炮房之中,从炮房前方和两侧的窗口伸出去射击,而塞文号和莫西号则使用旋转炮塔。
超勇舰线图,实际上它也是一种扩大了的浅水重炮舰,只不过不像伦道尔其他作品那样变态而已
这么说吧,在非洲和柯尼斯堡号大战的这两条四不象军舰是中国巡洋舰超勇和扬威的表弟。
塞文和莫西两舰的设计,很可能参考了超勇级的蓝图,但是它们的建造,则是在英国浅水重炮舰发展的第二次高潮之中。
英国浅水重炮舰的第一个发展高潮在19世纪后期趋于平淡,伦道尔式炮艇对于中国人不适用,对主要在远洋作战的英国海军来说更不适合。但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英国又迎来了浅水重炮舰的第二个发展高潮。
浅水重炮舰在英国的复兴,第一是因为冒出来一位海军上将费希尔。此人多年担任英国海军部长,是无畏舰的教父,海军史上与德国铁比茨齐名,可称一代名将。无奈此人也继承了伦道尔“很男人”的性格特点,偏爱在军舰上装变态大炮。他曾经主持设计了光荣,勇敢,暴怒三艘没有装甲,却装备381 - 457毫米重炮的大型巡洋舰,准备用它们偷袭德国在波罗的海的舰队,甚至还曾设计过装备超级大炮的潜水艇。大型巡洋舰被证明在远距离射击时无法准确击中目标,装备超级大炮的潜水艇被发现只能打一炮无法装填,这些很失败的设计却都是被英国海军造出来以后才证明没有价值。
想想那时候的英国人真是财大气粗啊。于是,这个怪癖的费希尔爵士大造“很男人”的浅水重炮舰,实在是件正常的事情。
这时英国海军中出现大量浅水重炮舰还有一个原因,无畏舰问世后大量老式战舰被淘汰,它们上面的大炮怎么处理呢?拆了可惜,干脆装到一些小型军舰甚至商船上作为浅水重炮舰吧。不能打军舰还能打商船,不能打商船还能吓唬人不是?
实际上这些形象怪异的军舰后来被发现变成了抢手货。它们在海战中无所建树,却很适合轰击陆上目标,它们的大口径炮弹比陆军的轻便火炮威力大多了,在登陆作战中攻击敌军的海岸目标用处很大,所以这个舰种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长盛不衰。有趣的是重视内河作战的苏联也有大量浅水重炮舰,其中最著名的一艘,却是用中国人的名字命名的,叫做 – 孙逸仙号。只有到飞机的轰炸可以取代它们的作用,浅水重炮舰才慢慢走进了博物馆。
二战时英国的浅水重炮舰
不过塞万和莫西号并不是粗制滥造的二手货,的确是为了出口营造的新军舰。正是因为浅水重炮舰在登陆战中太有价值了,所以全英国的浅水重炮舰当时都被集中到了达达尼尔,偏偏土耳其人就像不死小强一样怎么打都照样死守阵地,于是金豪尔要求弄两条浅水重炮舰去打柯尼斯堡号的报告就一直批不下来,直到把这两艘出口军舰扣下来送往非洲为止。
这两艘炮舰一路走一路胆战心惊,风浪稍大一点就怕把军舰掀翻 – 它们本来设计的使用地点亚马逊河可没有这样大的浪。塞万号和莫西号的吃水只有不到5英尺,所以在海浪中很不稳定。偏巧其干舷还低得要命,所以不时出现半条船钻到水里不见了的景象。这种浅水重炮舰走海路总是很危险,当初中国购买的伦道尔军舰都要加装临时的假舰首,让它的前甲板高上一层,才能安然穿越大洋。这一次,英国人派出了一艘维护母舰特伦特号和一艘加煤船,以及四艘拖船,并拆掉了两艘炮舰上的大炮和其他一些上层部件,一路走走停停,才勉强把它们送到了非洲。
这时候金豪尔中将已经快要等疯了 – 为了避开风浪,从马耳他到苏伊士运河这两艘军舰就走了19天(对比蚊子船到中国要走半年的纪录,已经不算慢了)。因为达达尼尔和加里波底的战斗愈演愈烈,英国海军部不得不从他的封锁舰队中抽调两艘巡洋舰前去增援。如果塞万号和莫西号再不来,金豪尔中将担心鲁夫舰长来一次鱼死网破式的突围,靠手头的舰艇,他还真没把握把柯尼斯堡号截下来。
就算到达了,塞万号和莫西号也需要一些时间进行准备,比如重新把大炮装上。
在沙漠中垂死的旅人附近,总会有秃鹫在翱翔,这种不祥之鸟意味着死亡的气息。
1915年7月5日,在柯尼斯堡号的上空,有两架英国飞机像秃鹫一样盘旋。
鲁夫舰长深感这种不祥之兆的意味。
如果说歌利亚号是大鲨鱼,柯尼斯堡号就是小鲨鱼,金豪尔手下那二十艘各种各样的战舰就是一群鲨鱼。
而塞万和莫西号,则是两头大鳄鱼。
在大海中鲨鱼绝不会怕鳄鱼,可是在沼泽地里,可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这些天来,英国人始终在慢条斯理地准备着,他们在塞万和莫西号的甲板上加装了装甲,还在舰桥等关键部位周围堆满了沙袋,不时还进行一次海空协调训练。
英国人用于攻击柯尼斯堡号的高德隆式飞机,这种飞机中国北洋军阀,特别是东北军张学良部曾大量装备
头顶上的飞机是6月18日从英国运来的两架高德隆,两架法曼式飞机里还能飞的两架,另外两架都在训练中坠毁了。
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英国人对柯尼斯堡号势在必得。
他们甚至在7月4日,由辅助巡洋舰劳金提克号掩护一支陆战队对德累斯萨拉姆发动了一次佯攻,来牵制德军陆上兵力,以免他们增援柯尼斯堡号。
鲁夫舰长感到这次柯尼斯堡号恐怕在劫难逃,但他并不准备束手待毙。
清晨五点二十分,塞万号和莫西号进入拉斐济三角洲的基孔加水道,开始深入。
与此同时,坐镇威尔茅斯号的金豪尔中将亲自指挥各舰封锁和严密监视柯尼斯堡号可能突围的各条水道。
六点三十分,英国皇家飞行员瓦金斯中尉朝柯尼斯堡号投下了一颗炸弹。
战斗,开始了。
[待续]
二十
二十一
二十二
二十三
本帖一共被 5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十八
十九
高德隆式飞机三面图
瓦金斯中尉的高德隆式飞机形状怪异,后机身由几根钢管构成,飞行员如果回身观看,大约会感到自己坐在一台塔吊的吊臂上。不过,这种飞机的八十匹马力发动机性能良好,特别是它与这之前的肖特式飞机不同,是一架陆基飞机。陆基飞机的好处是不必要携带水上飞机的浮筒,大大减轻了起飞重量。所以它起飞的时候居然除了飞行员还能带几发炸弹。
然而,那时候扔炸弹这门功夫还不是空军的训练内容。几乎没人知道从空中怎么轰炸地面或水面目标。只有少数飞行员敢于进行投弹攻击,他们的本领来自相互拍砖的练习。
拍砖?
对,就是拍砖,这时当时空战的一种手段。
一战初期,飞行员的空战还没有形成套路,最初飞行员们在空中还会绅士气地互打招呼 – 是啊,那时候的飞机十分简陋,没有任何武器,除了相互打打招呼以外,大家又能做什么呢?不过有一次打招呼的时候出了岔子 – 一名法国飞行员认为战争是残酷的,容不得这种浪漫,于是抽出手枪向对方的飞机射击。于是,空中的绅士时代结束了,不过,在不断颤抖的飞机上用手枪射击对方,简直和一边跳迪斯科一边画线路图一样不可思议。看到这种手段除了吓唬人以外全无用处,飞行员们开始纷纷琢磨用什么招儿把同行从空中弄下来。
很奇怪结束这个浪漫时代的居然是个法国人,而且用这种毫无价值的方法。。。
拍砖就是早期飞机相互攻击时一种广泛使用的手段 – 飞行员上天的时候在屁股底下垫两块砖头,一旦发现敌机立即攀升,爬到对方的上方,用砖头砸对方的机翼,靠这种办法使敌机失去平衡而坠毁。
这个主意很妙 – 用砖头从上面砸比用手枪命中率高得多,因为用手枪时手腕一抖弹丸就不定飞到哪儿去了,但砖头肯定按照稳定的轨迹下落;当时的飞机机翼不过是帆布加钢丝,中上一砖就算不失去平衡也得破一个大窟窿,足以让对方掉下去。扔手榴弹怎么样?威力倒是大了,但冲击波大概会造成两败俱伤,同归于尽的可怕后果;此外,砖头的重量适中,飞机不会因此飞不起来。
这是名副其实的拍砖,也是最初的轰炸,只不过轰炸的对象居然是飞机,实在有些匪夷所思。
大概因为当时练拍砖的都是欧洲人,没有在北京胡同打群架的经验,所以技术不精。战史上这种战术只迫降过一架飞机,却没有真正击落的纪录。
此外,当时的飞行员还试验过飞刀 – 这个用法不详;试验过抓钩 – 从对方头顶飞过时甩出飞抓,把对方挂下来。不过,效果均不理想。直到法国人发明了带螺旋桨协调器的航空机枪,“空战”才正式开始。
瓦金斯所属的皇家空军第四飞行队就有人练习过“拍砖”。拍砖的战术让一部分飞行员学会了利用目视测距投弹的基本技术。
当然大家都可以想象这种轰炸的准确性,在德军猛烈对空射击的干扰下,瓦金斯投下的炸弹没有一发命中。
不过,他这可以算作圆满完成了任务。因为它投弹的目的在于为两艘浅水重炮舰指示目标。
瓦金斯中尉返航了。
在瓦金斯中尉投弹的时候,塞文号和莫西号用副炮解决了试图用机枪攻击两艘浅水重炮舰的德军地面阵地,并在河中抛锚 – 这是浅水重炮舰作战的标准战术,为了防止巨大的后坐力让军舰倾覆或者搁浅。解放军打万山群岛的时候曾经学习这种战法,弄了一条码头趸船,在它上面架上大炮,拖到战斗位置后抛锚与国民党海军对轰,香港报纸称“共军一艘大舰抛锚大战国军舰队”。
瓦金斯中尉的炸弹虽然没有击中柯尼斯堡号,但大体提供了它的方位。
6点23分,莫西号发炮测距。
6点48分,塞文号向柯尼斯堡号射出了第一排炮弹。
空中,库尔中尉驾驶的一架法曼式飞机在空中盘旋,双方一旦开火,爆炸的炮弹就会弄得这片沼泽地里狼烟四起,那时候谁也分不清对手在哪儿了,英军需要库尔中尉的观察员阿诺德少尉为两艘浅水重炮舰观察弹着情况。
库尔中尉的法曼双翼机
对这第一排齐射,阿诺德少尉发回了两个字母 – L和S。
L的意思是打得太偏左了(Left),S的意思是打得太近了(Short)
对于当时英国飞机上是否安装了无线电装置,很多学者都很感兴趣。由于技术吸收的滞后性和装备的重量原因,英国人并未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飞机上普及无线电系统,甚至军舰上也没有。否则,就不会出现多格尔沙洲海战中,由于旗舰狮号的信号旗被打坏而放跑德国舰队的事情了。
然而,根据当时的记载,在围歼柯尼斯堡号的战斗中,英军的确使用了空地无线电联络。
但是,从库尔中尉发回的只有单个字母来看,英国人可能是使用了一种非常简陋的摩尔斯电码发送装置,不一定是正规的发报机,而且只能从飞机向地面发,飞机上并没有接收设备。
两艘浅水重炮舰随即调整射击方位。它们第二排炮弹开始接近柯尼斯堡号。
对于柯尼斯堡号来说,这时已经上驶到河道颇为狭窄的位置,在这里机动躲避炮弹并不是容易的事情。
鲁夫舰长根本就没有准备机动躲避,他在塞万号开炮后随即下令还击.
按照英国人的判断,塞万号和莫西号的射击位置距离柯尼斯堡超过一万一千码 – 这是德舰4.1英寸主炮的最大射程。在这个距离上,他们完全可以不紧不慢地用6英寸主炮将柯尼斯堡号捶成碎片。不幸的是,他们在绘制海图时犯了一个小小的错误,所以两舰与柯尼斯堡号的距离实际要近得多。
柯尼斯堡号的第三排炮弹就险些击中塞万号!
对德国人的炮火如此准确,英国人显然缺乏心理准备,谁在帮助德国军舰校对弹着点?塞万号舰长威尔逊(Wilson)在他回忆录中提到,当时有那心眼不灵光的英国兵已经开始往上看,大概在琢磨是不是库尔中尉叛变了?这天上可就他一架飞机啊!
库尔中尉当然没有叛变,德国人依靠的是在河道岸边的树上布置观察哨,通过观察哨与柯尼斯堡号之间的有线电话随时报告弹着偏差。每发炮弹落点如何,立刻就会反馈回柯尼斯堡号,鲁夫舰长根据这样的报告调整射击角度,所以越打越准。这可比话都说不利落的英国飞机有效多了。
不过,暂时双方都还没有中弹。因为当时的火炮射击精度对这样遥远的目标并不容易轻易命中,和中国队射门的概率差不多。
但是,雪上加霜的是英国人的炮火又开始出问题,开始打得越来越不准。这是由于塞万号和莫西号都在拼命开炮,而这种积极努力的结果就是库尔中尉和阿诺德少尉分不清落下的炮弹属于哪一艘打来的,当两艘舰一艘打得远,一艘打得近,飞机就只能瞎指挥了。
瞎指挥的结果自然就是瞎打。
炮战中,柯尼斯堡号首先命中了目标,莫西号的前主炮被这一弹直接打哑,三名炮手阵亡。几分钟之后德国人的又一发炮弹击中了一艘伴随莫西号作战的英国扫雷艇,当即将其击沉。
7点40分,水线部位又中了一弹的莫西号被迫后退,脱离战斗。
莫西号的后退反而让库尔中尉的工作简单多了。塞万号独斗柯尼斯堡号,炮火反而更加准确,对柯尼斯堡号威胁更大 – 两条船跑了那么远的路,准备了一个月,一交手就让人家干掉一条,这点儿也太背了吧?气疯了的英国水兵也打疯了,战斗力超级大发挥。7点51分,阿诺德少尉发出了又一条电文 – H,T
H,T的含义是“命中(Hit)”
柯尼斯堡号中弹起火。
真不容易啊,这条非洲豹终于流下了第一滴血。
但是,负伤的柯尼斯堡号困兽犹斗,一分钟以后,它的还击同样直接打中了塞万号。几乎与此同时,空中的阿诺德少尉发出了一条新的电文 – WO.
这是一个约定的信号,意思是“我们得走了”。库尔中尉的飞机恰好在这个时刻没油了,不得不离开战场。不过,另一架由布莱克本中尉和巴格尔中士驾驶的高德隆飞机已经起飞来接替它。
没了指示目标的,塞万号扛不住柯尼斯堡号的排炮,也不得不选择后退,等待高德隆飞机到达战场后继续攻击。
这次后退,却带来了意料不到的收获。
塞万号且战且走,威尔逊舰长目光一闪,一边的大树上忽然又什么吸引了他的注意力 -- 嗯,这是个什么玩意儿?
[待续]
二十一
二十二
二十三
本帖一共被 5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十八
十九
二十
威尔逊舰长的眼睛够尖的,柯尼斯堡号设在树杈上的观察哨被发现了!这是一个被称作鸟巢工事的木质箱屋,德国兵从这里用望远镜观察柯尼斯堡号的弹着,然后用有线电话反馈到舰上。可以算是柯尼斯堡号的眼睛。
一阵乱炮把鸟巢工事炸成了飞天的造型。
这回所有的大树都变得可疑了,在英国炮手保持昂着脖子往上找的动作半个小时以后,塞万号顺藤摸瓜,接连干掉了四个柯尼斯堡号设下的观察哨。
柯尼斯堡号的岸上观察哨。不过这个只是摆拍,如果作战的时候真的这个样子,等于是给英国人送去活靶子。柯尼斯堡号的观察哨设在树上,用木头和树枝搭成,形如鸟巢,平时人根本不上下,隐蔽性极好
此时的柯尼斯堡号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战斗开始的时候,柯尼斯堡号的官兵们正在吃早餐,信号兵里特尔回忆道 – “我们正坐在餐桌旁边,警报就忽然响起了 – ‘进入战位,进入战位!’在一分钟里所有的人已经在自己的战位上,并纷纷在猜测今天的敌人是谁。就在我刚刚进入战位的时候,舰上高射炮已经打响了 – 稍后我才知道两名英国飞行员试图轰炸柯尼斯堡号。很快,有信号传来,两艘英军潜水重炮舰正驶进河口。”
元旦的时候鲁夫舰长欢迎英国人随时来访,这回人家真的来了。
双方的炮战随之展开。
柯尼斯堡号所在的位置周围环绕着茂密的丛林,给英国飞机观察弹着点增加了额外的困难。所以最初的战斗德国人占了上风,但观察哨被打掉以后,失去眼睛的柯尼斯堡号,其射击顿时没了准头。
到了打仗的时候德国人都脑子灵活得紧,后来他们琢磨出了不用上树的炮兵指挥所,照样可以指挥柯尼斯堡号完成炮击,不过那是几天以后的事情。
对于威尔逊舰长能够这样准确地在树叶中间发现德国人的观察哨,我一直有个古怪的想法。二战中德国人在汉堡布置的防空阵地采用了科学的迷彩伪装,认为盟军从空中很难辨认,结果却很不理想,被炸得七零八落。认真的德国人审问被击落的英国飞行员才知道,原来英国人为了识别伪装的地面目标,专门用了一批特殊的领航员 – 这些家伙人人都是色盲!本来色盲是没有资格当飞行员的,但既然是色盲,他眼中的世界与常人大不相同,常人眼里可以以假乱真的伪装,在色盲眼里简直不值一晒。
辨色能力在我国是一个很要命的筹码,通常我们高考的时候,或者去考驾驶执照的时候,都会被反复检查这个项目。若是有问题,那些通讯,医疗之类的职业,以及大奔小面,都会与我们无缘。当年我在公司和一个网络天才搭档,此人头脑学问绝对第一流,但每到画彩色线路图都是萨的事儿。有一次我不在,这位画出来的图就神妙得很,竟然谁都不认得了。这才知道此人有辨色的问题,却不知道他是怎样通过重重检查来干这行职业的。前几天回国打听,说此人还在干这一行呢,真是了不起。
辨色问题本来是一种身体缺陷,但特殊的场合却可以在别人没办法时发挥意想不到的作用,《射雕英雄传》中柯瞎子引领众人在大雾中从烟雨楼突围,道理大体也是如此。
威尔逊舰长是不是也是此种另类?
现在,轮到英国人发威了。与此同时,先锋号等英国军舰也开始在河口附近猛烈攻击暴露的德陆军“三角洲部队”阵地。虽然军舰打炮台一向不被兵家所取,但实力相差悬殊的时候显然不在此列。主要依靠机枪和小炮的德军阵地一个一个沉寂下来。
英属澳大利亚海军先锋号巡洋舰,参加了猎杀非洲豹的战斗
然而,经过五个小时的战斗,英国飞行员投下一个信筒向浅水重炮舰报告 – 柯尼斯堡号的桅杆依然耸立。
它的舰体中部看来已经起火,还击的火力逐渐减弱,但至少有一门主炮始终顽强地向着英军方向发炮。
这次英国人很不容易占了上风,可是,他们却开始了退却。两艘浅水重炮舰边打边撤,脱离了战斗。
这一次柯尼斯堡号的运气依然不错,
原来,此时已经到了下午三时,英军在空中的观察机发出了“HL”的信号,这表示“Have to Leave(必须离开了)” – 连续在空中工作八个小时以上,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期简陋的飞机来说近乎于寿命试验。这几架飞机和飞行员的状态都已经无法支撑。而且,从早晨打到这个时候,激动的英国炮手打出了六百多发炮弹,把舰上的弹药库几乎打空了。
此时,德国军舰上最后一门火炮也停止了还击。
英国人认为从德舰炮火逐渐减弱看,柯尼斯堡号应该是负了重伤。
实际上这次战斗结果并不像英国人想的那样理想。就像我们前面说过的那样,由于英国飞机无法区分两艘战舰的炮弹,所以空中指挥进行得并不好。在战斗中柯尼斯堡号只中了四发炮弹,对它的战斗力并没有多大的影响。至于德舰火力的减弱,更不是因为舰上的火炮被英军摧毁 – 这些大炮的命长着呢,有的比参加这次大战的所有人都命长。这是因为鲁夫舰长认为没有观察哨指示目标,盲目的射击白白浪费炮弹,所以下令大多数火炮停火。
豹子和鳄鱼的第一次交手,豹子两眼受伤,被打成熊猫,鳄鱼则被打得鼻歪眼斜,差点儿被拔了牙。双方两败俱伤。
不过,金豪尔中将并不太在乎这次战斗的结果,他知道,自己已经找到了捕捉这条非洲豹的方法。
那就是空中飞机侦察与水上浅水重炮舰的黄金组合。虽然双方的第一次配合有一定的问题,但买个车您也需要磨合不是?
英国人撤走了,谁都知道,这只是暂时的,他们还会回来。
虽然渡过了这一劫,但德国人打到这个地步,已经几乎用尽了所有的招数。几乎所有的人都明白,这一回,柯尼斯堡号的末日,已经屈指可数了。只有德军中的土著士兵对柯尼斯堡号信心十足,因为他们认为既然两根烟囱的英国军舰(飞马座号)打不过三根烟囱的柯尼斯堡号,那一根烟囱的塞万号和莫西号就更别提了。
鲁夫舰长能做的,就是指挥部下尽量设法,把柯尼斯堡号向上游又移动了两英里,希望继续和英国人进行捉迷藏的游戏。此时,柯尼斯堡号已经到达距离拉斐济河口十五英里的地方,此处的河道通行柯尼斯堡号这样的大舰极为勉强,所以一旦再次开始战斗,柯尼斯堡号根本不能通过机动来避开炮弹。但是,这里也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因为水浅,柯尼斯堡号即便被击沉,也不会没顶了,只会坐沉河底。这艘巡洋舰真正成了一艘“不沉之舰”。
同时,鲁夫舰长重新布置了炮兵观察哨,这一次,德国人弄了一个大桶埋在沙滩上,侦察兵藏在桶里,只露出一个头来观察英国人的动向,并通过桶后面拖的电话线和巡洋舰联系。在复杂的植被背景中要搜索出这样的观察哨,威尔逊舰长的眼睛就不够用了。直到战斗结束英国人对德国人的新“眼睛”始终一无所知。
在德国人忙碌的同时,英国人也没有闲着。一方面,塞万号和莫西号都挨了炮弹,需要修理,使用过度的飞机需要维护,战死的水兵需要安葬。。。另一方面,飞机和战舰之间的协调也亟待提高。
拉斐济河口的塞万号,可以看到它的吃水之浅,干舷之低。这样低的干舷使它在海上航行中险象环生,但平静的内河正是它的用武之地 – 甚至,官兵们坐在船舷上就可以洗脚,这可是别的军舰没有的方便
这次战斗中,空中指挥最大的问题是无法分辨在德舰周围爆炸的炮弹来自于哪艘舰,哪门炮。
齐射中怎样分辨不同火炮的弹着点实在是一件复杂的事情。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各国军队依然为此伤脑筋,解决也各有高招。美军是最早配备炮瞄雷达的,日军没有这样先进的技术,打起来却更为壮观。美国飞行员形容日军对空射击时弹道五彩缤纷,仿佛在放礼花。这是因为日军给不同火炮的炮弹中掺杂可以发出不同颜色的曳光弹,于是炮术军官和侦察机可以根据颜色判断空中飞行的炮弹出自哪门炮。这种简单的方法在实战中效果不错。
然而英国人现在即便是这样的改进也很困难。等从欧洲运来不同颜色的曳光弹恐怕又要一两个月,约翰牛的牛脾气上来了,仗着财大气粗制定了一个新的作战计划。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国海军对德国人的水面袭击舰恨之入骨,对每一艘这些袭击舰都投入大量兵力,必欲除之而后快。这是柯尼斯堡号的准姊妹舰埃姆登号,在给英国海军制造了巨大的麻烦之后,终于被悉尼号巡洋舰击沉于科克斯群岛
七月十一日,两艘浅水重炮舰再次驶进拉斐济河口。
最后的战斗,就要打响了。
[待续]
二十二
二十三
本帖一共被 5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十八
十九
二十
二十一
1915年7月11日上午,刷着英国皇家空军酷似荷包蛋形象军徽的飞机始终在柯尼斯堡号上空盘旋,让鲁夫舰长感到了不祥之兆。
柯尼斯堡号向上游移动了两英里以后,很快就被英国飞机发现了。为了迷惑英军,柯舰又向北移动了一段,试图依靠浓荫绿树隐藏自己的身影。此前,柯尼斯堡号一直在英军的压迫下向西,向南移动,而英国的浅水重炮舰则从东北方的辛巴水道开来。德舰这一次悄然向北移动,不退反进,鲁夫舰长的想法可称狡诈。
不幸的是,刚刚完成移动的柯尼斯堡号很快就再次在库尔中尉的侦察机面前原形毕露。
在河床上悄悄地移动几英里,对于柯尼斯堡号而言,要费九牛二虎之力,假如对方靠侦察兵的两条腿来找它,的确会被它的声东击西弄得晕头转向。但对于空中的飞机而言,只不过是一扭头的事情。和柯尼斯堡号打了几个月的交道,库尔中尉已经对它太熟悉了。
拉斐济河中的柯尼斯堡号(上方有煤烟的),在飞机面前无可遁形,昭示着一个新的,由空中控制大海的军事时代即将来临
上午十点二十五分,塞文号和莫西号再次进入拉斐济河口,直指柯尼斯堡号的藏身之处。
实际上此战前英军中曾有一个颇浪漫的争论。在七月四日的战斗中,莫西号的前主炮被柯尼斯堡号击伤,桑给巴尔岛上的英国总督英格尔斯上校建议 – 可以打捞飞马座号上的火炮,来代替这门受伤的大炮,假如用被柯尼斯堡号击沉的飞马座号上的大炮干掉柯尼斯堡号,那不是有点儿复仇的意味么?
飞马座号就沉没在不到二十米的浅水中,这个工作不太难。
这个建议对金豪尔中将也颇有诱惑。不过,莫西号的主炮损坏不大,经过抢修完全可以参加此后的战斗。莫西号上的官兵并不主张更换火炮,因为飞马座号上的主炮是102毫米的,不但比德国人的炮小,而且会给炮击的指挥带来更多的麻烦。
飞马座号的大炮后来还是被打捞了上来,并改装成陆战火炮参加了在东非的战斗,那已经是一九一六年的事情。
打捞飞马座号的大炮
这一次,英军的战术有点儿变化,莫西号在上一次炮击柯尼斯堡号的阵位上下锚,一副剑拔弩张的架势,只是并不开炮。塞万号却超越莫西号继续向前。
十一点四十分,柯尼斯堡号开始对莫西号开炮,但莫西号并不还击。
莫西号的甲板上摆满了沙袋,今天它的任务就是当一个挨炮弹的傻瓜,假如柯尼斯堡号把炮弹都朝它打过来,就算是功德圆满。
消灭柯尼斯堡号的任务,则由塞万号完成。
塞万号前出到莫西号西侧1000码的河面,水兵们转动152毫米主炮的炮身,抛锚开炮。库尔中尉和观察员阿诺德的法曼式飞机为它指示目标。
柯尼斯堡号最后的战斗,画面上可以看到隐蔽在岸壁下的柯尼斯堡号,远方河道中的塞万号和莫西号,以及空中的法曼式飞机
在这种蓄谋已久的立体化攻势面前,柯尼斯堡号渐渐招架不住。
说起来,活活把英国舰队拖在港口外头钉了半年多,柯尼斯堡号也够本了。
这一次,没有了莫西号炮弹的“干扰”,地空协调明显顺畅,塞万号的炮火准确度大大提高,开火十二分钟之后,塞万号的第一发炮弹命中柯尼斯堡号,击毙一名德国枪炮兵。七次齐射以后,塞万号的炮术军官已经准确地锁定了柯尼斯堡号的位置,下面,就看英国水兵搬炮弹的速度了。
此时,本来在炮击莫西号的柯尼斯堡号也如梦方醒,发现塞万号才是对自己威胁最大的敌人。在鲁夫舰长的指挥下,德国水兵掉转炮口向塞万号射击。在这之前,它的射击也很准确,已经开始夹中(指齐射时炮弹分别在对手舰身两侧爆炸)莫西号。
调转炮口后柯尼斯堡号的射击却变得散乱起来。事后才知道,塞万号无意中的一发炮弹,刚好炸断了德军架在岸边观察哨和柯尼斯堡号之间的电话线。匆忙中德军观察员跑步前往柯尼斯堡号报告弹着情况,却被闷头挨打的莫西号看得清楚。
打那个豹子说我们添乱,打这个报信的咱不犯法吧?
一阵乱炮过去。。。
鲁夫舰长在混乱中找到了问题的源头,下令集中炮火攻击库尔中尉驾驶的法曼式飞机。
约翰.T.库尔中尉
在飞机的指挥下,塞万号的炮火越打越准确,可能因为太激动了,库尔中尉的飞机竟然冲进了德舰炮火的射程。
柯尼斯堡号的一发炮弹打中了它的发动机,当即打坏了两个汽缸。
受伤的法曼式变得不堪操纵。
库尔中尉回忆道 – “我们决定迫降。尽管塞万号离得比较近,我们还是坚持滑向莫西号附近的水面降落,因为不想为此打搅塞万号的炮击。这时候我已经可以看到他们的炮打得相当准确,炮弹接二连三落在柯尼斯堡号首楼的前面。在我们往下栽的过程中,我的观察员阿诺德依然在镇定自若地发报。他发出了一条非常重要的修正指令 – “HT All Forward”,意思是弹着点靠前了。塞万号根据这个指令修正了射击参数,我们最后一眼看柯尼斯堡号的时候,正看到塞万号的炮弹接连命中它的中部。而此时阿诺德正在向地面报告我们被击落了。“
因为受伤太重,法曼式迫降的时候动作很猛,并且拖着被变形操纵杆夹住双脚的库尔中尉一起沉入水下。库尔中尉进行了一番疯狂的努力,甩脱了靴子和裤子,才总算挣脱出来(这个形象似乎略有点儿十八禁)。他浮出水面发现的第一件事就是阿诺德正在拼命向水下扎猛子来寻找自己。
由此可见阿诺德实在是战斗中一个非常可靠的伙伴。
莫西号上的救生艇迅速靠拢过来,把水淋淋的库尔和阿诺德捞了上来。库尔可以看到莫西号正高速向前驶去,并且开始非常快地射击,炮弹发射之快,仿佛舰上中弹起火了一般。
原来莫西号得到了塞文号的信号 – 目标已标定,自由射击!
柯尼斯堡号还击的火力已经越来越弱。
另一架英军的高德隆式飞机,在飞行员瓦特金斯少尉和比绍夫少尉的驾驶下接替了库尔中尉的任务,不过他们发现自己已经没有太多工作可做了。
尽管击落了库尔中尉的飞机,但对柯尼斯堡号来说,这个战果来的已经有些晚。因为英舰已经完成了对射击的校正,开始一波又一波准确的齐射。对德国人来说,击落库尔中尉的唯一作用,就是在自己的猎物榜上增加一个记录而已。
这也是柯尼斯堡号打掉的最后一个猎物。
击沉柯尼斯堡号的最后地点。最右侧图中上方两个标记为塞万号和莫西号,下方为藏在兔子窝中的柯尼斯堡号。
尽管德国水兵奋勇抵抗,但柯尼斯堡号上失去射击校正的105毫米炮终究不是英军浅水重炮舰上152毫米大炮的对手。英军准确的炮弹不断在柯尼斯堡号上爆炸,柯尼斯堡号终究不是定远镇远这种重甲骑士,它在设计上是进行远洋袭击和反击敌军驱逐舰的威胁,而不是和对方的重炮对锤。
在空中的高德隆飞机不时受到气浪的冲击,那是柯尼斯堡号上的弹药发生了爆炸。瓦特金斯少尉看到柯尼斯堡号从头到尾都燃起了大火,一发炮弹击中柯尼斯堡号的二号烟囱,将其连根拔起。
战斗进行到下午一点三十分,柯尼斯堡号的下甲板浓烟弥漫,烈火逼近前弹药库,鲁夫舰长下令弹药库注水。柯尼斯堡号上的最后一门火炮沉寂了。
十分钟后,负伤的鲁夫舰长下令弃舰。
柯尼斯堡号中弹后的惨状
德国水兵们带着伤员爬下船舷。尽管舰上已经燃起大火,官兵们仍然依依不舍。在茫茫的东非林莽中,他们一年来与柯尼斯堡号相依为命。这艘战舰对他们来说,已经超越了家的概念。现在他们不得不向它告别了,离开了它充满硝烟味道的舱室,水兵们前面的路,通向的是与人类文明无关的原始丛林。
大副科齐少校率领几名士兵把两个鱼雷的雷头放下底舱,它们将摧毁柯尼斯堡号的船底。
世界各国海军不成文的规定 – 当战舰无法继续战斗的时候,水兵们会摧毁自己的战舰,以免其落入敌手
鲁夫舰长发出了最后的电文 – “柯尼斯堡号被击沉了,但它没有被征服。”
十四点,随着鱼雷的爆炸,柯尼斯堡号被高高抛起,龙骨折断,落回水面后渐渐倾斜,终于没入水中。在最后的战斗中,有三十三名德国海军的官兵战死,他们的墓地,就在柯尼斯堡号残骸旁边的岸上。
非洲豹和猎人的游戏结束了。
三天后英国飞机看到的柯尼斯堡号,它已经倾斜坐沉在了河岸边,这条让英国人伤透脑筋的非洲豹,终于走完了它短暂而传奇的一生。
一切。。。都结束了么?
[待续]
二十三
本帖一共被 5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十八
十九
二十
二十一
二十二
大海上的柯尼斯堡号,如果说大海是军舰的故乡,这艘战舰最终也没有能够回到故乡的怀抱
柯尼斯堡号虽然沉没了,但是它的故事并没有完全结束。
在柯尼斯堡号被击沉后一个小时,塞万号和莫西号返回海口,德国人则展开了一场近乎疯狂的打捞行动。这当然不是把巡洋舰重新浮起,事实上,他们早已预料到了柯尼斯堡号的结局。所以,取得舰上一切可以利用的设备就成为一件按部就班的事情。
德国人在拆卸柯尼斯堡号上的大炮
柯尼斯堡号上十门105毫米大炮都被打捞了上来,还有前弹药库储存的数百发炮弹。这些大炮被拖到德累斯萨拉姆,并在那里的铁道工厂得到改造。德国工程师给它们配备了炮车和弹药车,使他们摇身一变,成为德属东非部队中的要塞炮和野战炮。
德军在东非的陆军,原来还真没有这样威力强大的重炮。这些大炮让此后的战斗中让英国人吃尽了苦头。
柯尼斯堡号上的主炮,已经被改造成陆战利器
它们中的一部分被安装在德累斯萨拉姆等地的炮台中,另一部分则和柯尼斯堡号上较小的火炮一起,随着雷沃夫司令官的部队在以后的几年中转战非洲。这些大炮性能优良,仅有问题是有些笨重,而且射出的炮弹有时不响 – 作为舰上的大炮,它们在设计的时候就没有想到要被拖来拖去,而本来用于攻击敌舰的穿甲弹,在东非柔软的草地和沼泽作战时引信不能触发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一门在战斗中被毁的德军多管机关炮,也是来自柯尼斯堡号
操纵他们的是鲁夫舰长和柯尼斯堡号上留下的一百八十八名水兵。除了死于战争,热带病和落入英国俘虏营的同伴,到战争结束,他们还剩下十四个人。当他们回到德国的时候,柏林市民为他们举行了一次凯旋的仪式。
鲁夫舰长此后一直供职于海军,并被提升为少将,1922年退役,晚年因为对纳粹的厌恶而受到迫害。1954年9月20日,鲁夫病逝,时间正是柯尼斯堡号击沉飞马座号的四十周年。
1916年
1920年
1924年
1926年
1945年
柯尼斯堡号的残骸,一直躺在拉斐济三角洲的河床上,不时有观光者打破雨林的寂静来瞻仰它的遗迹。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国皇家海军飞马座号前舰长英格尔斯上校购买了柯尼斯堡号残骸的打捞权。但是,由于柯尼斯堡号的位置偏远荒僻,他的打捞只能带走一些小物件,巡洋舰的舰体只能被留在当地。
英国人打捞并保留的柯尼斯堡号舵轮
1966年,当地政府试图清理航道的时候,曾经试图将其打捞,但发现柯尼斯堡号已经深深地陷入了河床的淤泥之中,这项工程遂告罢。看来,这艘战舰还将继续在那个被世界所遗忘的角落中存在下去,直到彻底归于尘土的一天。
1966年拍摄到的柯尼斯堡号残骸 – 露在水面的部分
读这篇文章的读者或许觉得,萨写柯尼斯堡号,到后期速度有所减慢。如果您感到了,那是一个正确的答案。对我这个下笔的人来说,柯尼斯堡号传奇的生涯使我在写作中对它有了感情,以至不愿意写到它的终结。
那种非洲雨林的苍茫
德国水兵的坟墓
柯尼斯堡号88毫米炮上残损的炮管
都在如号角般提醒我们曾经发生在那个遥远地方的一次浪漫战争。
那次战争早已结束,而且对于参与其间的人来说丝毫也没有浪漫可言。但当我们把它作为历史,我们却无法克制用这个词来形容柯尼斯堡号的传奇。
春秋无义战一样的第一次世界大战远去了,反法西斯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也远去了,而世界上依然战火不断。
我们厌恶战争,却又对铿锵的军乐,威武的战舰情有独钟。
据说大多数人的右手之所以比左手灵活,是因为在远古的格斗中男人们习惯用左手遮护心脏。
所以我们心中,都有着原始的对于征战和尚武的情结。
那么,这种征战的传奇,浪漫的历史,或许永远都会吸引我们。
如果这种浪漫,只是存在纸张上或者键盘上,那。。。
那或许是全世界军人最期待的事情,又是最失落的事情吧。
不管怎样,柯尼斯堡号,是走进历史了。也许,只有非洲的土著人,还会在传说中不时怀念起这艘“背着三根管子的巴图鲁”吧。
柯尼斯堡号的一门105毫米主炮,今天依然保留在比勒陀利亚的军事博物馆门前,就在它旁边不远的地方,还有另一门大炮,则是从飞马座号上打捞起来的。两门炮在阿非利加洲的夕阳下,也许还要在这里作伴很多年呢。
[完]
本帖一共被 5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目标!沙发,开花了。
浅水军舰上顶个大炮塔——上面长长粗粗的炮管翘很高——我太邪恶了,18+联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