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三鹿事件,后面有黄雀 -- 老马丁
- -- 系统屏蔽 --。
在2004年(合资以前)安徽大头奶粉事件中就曾经劣质奶粉榜上有名了,经公关后被拿下。这次结石事件3月份起就有投诉报告,8月份还在生产毒奶粉,9月份正式曝光后,到现在的解释还是避重就轻,其轻视消费者权益的逻辑作风是一贯,发生问题是可以说历史的必然,即使外国控股资金都不能使之改变。
这样的“民族”企业,倒了还是倒了吧。
愚蠢、贪婪、没有信仰,到哪里都没有生存下去的理由。
- -- 系统屏蔽 --。
不要把老外想象得如何强大,资本确实非常厉害,但不是万能的。
还是那句古话:“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一个人只要如是去做,一定有出头之日,如果一个团队也如是去做,那么就让那些资本大鳄去发抖吧!
哪当年苏丹红事件难道是庆丰包子给洋快餐使得绊?
不过不是阴谋论并不意味着没有暗流而已。
看了大家对黄雀一文的回复,回复的有好几位对奶制品市场的了解非常深入。这是我所期望的,不说抛砖引玉,至少是小帖钓大鱼。下面我对一些问题说明一下。
1.我没说三鹿事件是外资的阴谋,我也没说三鹿事件不是外资的阴谋,我只是说,三鹿事件后,笑得最后的是进口奶粉和外国品牌奶粉及相关奶制品。这已经被证实了。
2.渠道对快消品非常重要,重要性大过品牌。渠道的重要不仅体现在一个个店面,货架和货流中心,更体现在一队队了解产品,了解市场,了解消费心理的销售人员。渠道的目标是在有限的货架上实现产品大类的利润最大化(所有的奶粉销售),而不是具体品牌(比如三鹿奶粉)的利润最大化,所以渠道对于新品牌有本能的抗拒心理。对外来户来说,控制住渠道的重要性可知。
3.在今天的中国,不是说国产品牌没有价值,而是犯三鹿这种作风错误的国产品牌没有价值。
4.今天的中国,产能不是问题:有需就有量。外方控股后还是用三鹿这帮奶农,工人,设备,厂房,但是换经理,换品牌,换广告,下面这个公式
这难道不是任何一家实业外资入股的最终期望的吗?
5.“穷人”的奶粉怎么办?
可能性之零:短期:穷人调整消费观念,改变家庭开支,减少其他生活开支,保证对外资奶粉的消费。长期:不要孩子或者少要孩子(这是华夏民族的噩梦,如果这个可能性有1%是真的,我真想kao某些人的niang)
可能性之一:外资也不放过:启用新的或者收购现有的国产品牌打农村市场。
可能性之二:国产品牌龟缩到那里苟延残喘。
可能性之三:渠道出手,用渠道品牌的信用代替厂家信用:沃尔玛牛奶传递的质量信息比三鹿之流高多了。
最后指出一点,三鹿事件真相如何,我们都不清楚,也许永远都弄不清楚。黄雀一文没有分析内幕,也没有猜测动机,只是根据营销理论指出后三鹿事件 事态和市场最有可能的发展方向。这就是黄雀一文的目的:以三鹿为鉴,当每一个有责任在身的人清楚自己行为的后果,也许他就能真正的负起责任来。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我始终想不明白怎么在液体的牛奶里面加微溶于水的三聚氰胺,只能或者在大豆蛋白粉里面加,或者在奶粉里面加。况且有在宠物饲料里面加这东东的先例,算是“成熟技术”。
不过看帖子还真有人言之却却的说是在原奶里面加“蛋白精”(三聚氰胺),不知道是不是三鹿的托。
即使奶粉里面添加植物蛋白粉,你要保证质量,采购环节和质量控制环节也需要更多的开销。以三鹿奶粉事件来说,如果成本控制没有那么苛刻,就可以踢开不可靠的原料供应商,就可以采取更严格的检测措施(把可能出现在产品里面的非国标检测项目加上),也许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事件了。
出各种各样的事情都是正常的。
就是自己控制奶源供应,其产品的品种虽然不太丰富、产品的创新和变化也比较少,但是在北京市场的占有率还是很高。主要原因还是质量因素,价格上没有丝毫优势,以酸奶为例、比别的国产品牌都要浓得多。
尽管一再辩称不是。不然也不会有最后一段的发问了。
上眼药,使绊子...等等,商业手段,不足为奇。
不过你要拿人命开玩笑,这可就没人陪你玩了。
再说了,身正不怕影子斜,不需要那么怕阴谋论吧!
整些工业原料给穷人家的娃娃吃,这TMD也太丧良心了。
数十年来,农民已经生活在最底层了,不管人家死活也就罢了,还要让人家断子绝孙,这不是逼上梁山吗?
大好几千亿买XX国的垃圾,给人家舔...
难道中国农民不是人类?
我靠...
本帖(曾)被判违规,
从三鹿的对危机的反应看,那个外资恐怕是根本没有参与日常管理的,“世界级超级奶制品公司控股40%以上的一个知名企业能出现如此严重的质量或管理问题”根本是个伪命题……
不过,某个大人物说的好,我们不撒谎,我们误导,这个才有技术含量……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有意无意给三鹿辩护的,似乎很多既不是三鹿的消费者,也不是在大陆养小孩子的……恩,我这个是故意的阴谋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