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中国饭碗,华国锋,袁隆平,李振声和中科院院士 -- 海纳
中国人解决吃饭问题没有多长时间,我们曾经被告知是邓大人让我们吃饱了饭。可进入二十一世纪后,袁隆平的出现让我们心生疑问:80年代的时候,为什么没有人提起过袁隆平?当我们真正了解袁隆平的时候,更多的疑问产生了。
其中一个最大的疑问:袁隆平为什么不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的回答是作为育种专家,他只能入工学院。可另外一个小麦育种专家李振声为什么就是科学院院士?难道“大米”没有“小麦”高贵。
翻开新中国农学史,会发现在文革时期中国农学波澜壮阔,出现了众多农学大家,引爆了世界粮食生产的种子革命。其中两位农学大家成为这场种子革命的代表,农学界称之为“南袁北李”,分别是杂交水稻专家袁隆平,和杂交小麦专家李振声。“南袁北李”的科研历程,就是一部壮阔的“文革”、“改革”科研卷。将这两人进行一场比赛,会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
袁隆平大家耳熟能详,出身小资家庭,带着“田园牧歌”的小资情调进入农学院。而李振声是与袁隆平相反的另一极,出身贫寒,亲友资助下高二毕业,饥饿难耐时被山东农学院管饭的政策所吸引入农学。
毕业后,辛苦的农业劳作打碎了袁隆平的小资梦,开始变得消极,成为50年代的颓废愤青。李振声贫苦出身,解决粮食问题的决心从来不曾反复。60年代初的三年灾害饥饿时期,对于李振声来说只是一场毛毛雨,但对袁隆平的振动很大,从此袁隆平一改颓唐,立志投身于育种工作。一场南方水稻杂交和北方小麦杂交的比赛开始了。
1956年李振声在陕西开始小麦杂交育种工作,1960年袁隆平才立志。1964年李振声的部分育种成果已经开始大面积试种,袁隆平才刚刚找到6株雄性不育的植株。这场比赛从起跑线上袁隆平就落后一步,看样子这场比赛水稻要输了。但一方面李振声选择的远缘杂交方式本身就比袁隆平的复杂,另一方面一个人的出现改变了这场比赛。
这个人就是华国锋。
华国锋山西人,建国后一直在湖南工作。60年华国锋担任湖南省委书记后,一直负责农业工作。袁隆平的言谈录中,曾经提到文革初期华国锋保护他和植株不受红卫兵冲击的往事。华国锋不仅仅是保护了袁隆平,他还为袁隆平作了大量的实际支持工作。在华国锋的支持下,袁隆平的研究不局限在湖南,几乎走遍了南方各地,遍寻合适的植株,终于在6年后于1970年11月23日在海南岛发现一株雄花败育株,这件事情成为杂交水稻研究中的标志性事件。
华国锋不仅支持了袁隆平的研究,在湖南期间主持修建了韶山灌区工程、欧阳海灌区工程等水利工程。由于在农业建设的突出贡献,71年2月,毛泽东亲自提名华国锋到中央,担任国务院业务组副组长,主管全国农业、财政、商业工作,并兼任湖南第一书记。
71年8月25日,毛泽东对华国锋说:“你是满脑子的农业,我是满脑子的路线斗争。”这个满脑子农业的华国锋在中央都干了什么呢?1972年,农业部把杂交稻列为全国重点科研项目,组成了全国范围的攻关协作网。1973年,广大科技人员选用1000多个品种进行测交筛选,找到了1000多个具有恢复能力的品种。1973年10月,袁隆平发表了题为《利用野败选育三系的进展》的论文,正式宣告我国籼型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他和同事们又相继攻克了杂种“优势关”和“制种关”,为水稻杂种优势利用铺平了道路。1975年全国杂交水稻推广大会在湖南召开,杂交水稻开始在全国铺开种植。
华国锋领导袁隆平为首的农学家们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这是毛泽东都无法解决的问题,在旧社会这就是万家生佛,他不是接班人谁是接班人?1975年华国锋成为国务院副总理,兼管公安部。
70年代中国农学绝对不是只有一个袁隆平。借着袁隆平的成功,华国锋的全国推广,陕西李振声于1978年成功的进行了小麦杂交育种改良,山东出现了日后创造夏玉米产量世界纪录的中国杂交玉米之父--李登海,这位李登海更离奇,是位工农兵学员。还有千万个默默努力着的基层研究人员。
袁隆平的荣誉也接踵而至,1979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1981年获新中国建国以来第一个国家特等发明奖。但他的国内荣誉至此为止了,1981年华国锋不再担任中央主席,袁隆平中科院院士落选,当时叫学部委员。
赵紫阳曾经说华国锋不过是个农业副部长,可讽刺的是他却将这个农业部长的功绩,毫不脸红的占为己有,宣传“要吃粮,找紫阳,要吃米,找万里”。
随后中国进入了“科学十年春”,大批平反的笔杆子科学家把持着科学院,占有着有限的科研资源,而基层作实事的科研单位渐渐凋零。提起那10年袁隆平不禁嘘嘘,大批的学生流走海外,研究所几乎停滞。中国农学界迎来科学十年春,料峭北风寒。
1987年,李振声面对不断下滑的中国农业发出大声疾呼,扭转了农业生产局面。李振声由于小麦杂交方面的成就,也由于他的成绩出在1978年,沾了三中全会的边,顺利成为中科院院士,高就中科院副院长。袁隆平如果明白,是不是会觉得成绩出的不是时候?
从1978年到1998年,我国小麦总产增加694亿公斤,超过水稻总产量增加627亿公斤,李振声似乎后来居上,反超了袁隆平。但故事还没有结束,人生比戏剧还要精彩。
80年代袁隆平科研经费严重不足,这十年他的国内成绩也不突出,但中国传统的“墙内开花墙外香”再次上演。美国曾经在东南亚建立了一个超级水稻研究所,袁隆平成功后他们曾经到湖南“偷师”,并取得一定成果,还在西方引起轰动。好在他们没有偷全,不然在西方的媒体强势宣传下,水稻杂交之父就不是袁隆平而是他们了。在袁隆平一位流出海外学生的牵桥下,袁隆平在国外引起了一阵阵的轰动,获得了众多的国际荣誉:
一九八五年获联合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杰出发明家” 金质奖章。
一九八七年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科学奖”。
一九八八年获英国朗克基金会“朗克基金奖”。
一九八九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一九九一年受聘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首席顾问。
国内李振声虽然已经是中科院院士、副院长,可由于某种原因,媒体并没有宣传,成为阴影中的英雄。袁隆平挟国际声誉,成为平民心目中中国解决粮食问题的唯一英雄。但在中南海某双小眼的关注下,他永远不可能进入中科院了。
1995年,在那双眼睛已经无力睁开的时候,面对袁隆平巨大的国际、国内声誉,妥协了一个工程院院士。70年代那场种子革命的领导者,作为一个平民默默地渡过了这一切。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不论如何,尊重每一位科学家。谢谢楼主分享。
flower
Why did "中南海某双小眼" hate 袁隆平?
So far as I know "中科院院士" use mouth more than use their brain. Some of them are even almost nuts. Probably in the future, English could be a standard of 院士: ah, XXX 院士could speak very good English!
“要吃粮,找紫阳,要吃米,找万里”。这句话是说“包产到户”的事儿吧,怎么跟杂交水稻发生关系了?
狭隘,鼠目寸光。
说得好像一包产到户就解决了粮食问题,完全是贪天功据为己有。
事实是水利,种子,化肥三个问题的解决才有粮食问题的解决。
三样都是在邓小平上台之前解决的,所以只好拼命宣传包产到户,否则怎么否定毛泽东和文化大革命呢?
Not good?
做酒精?出口?饲料?
很多人不吃则已,一吃就是五大碗.
袁隆平:关于超级杂交稻得品质问题,大家我讲一下。一般人的心目当中流行了这样一个观点,这个观点比较片面,认为高产就没有优质,优质就没有高产。这是片面的,就水稻来讲,我们完全可以做到高产、优质的统一。我们原来在七八十年代,那个时候主要是解决温饱问题,我们的重点是高产,把品质的改良放在次要地位。现在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他不满足于吃饱,他要吃好。因此我们做了战略调整,高产与优质并重,但是我有一条原则,决不以牺牲产量为代价,来求优质,因为中国有13亿人口。好,能不能做到,首先讲几个实例,99年广东省成海县市委书记到我这里来,他说我们成海市经济很发达,都吃进口泰国米,我们书记不好受,你有没有优质又高产的呢?我说有呀,请你吃完饭,结果他吃了五碗。第三天,港深记者代表团来了十几位记者,他们有五位小姐,很挑剔的哦,他们香港人民的生活水平高。我就把成海市委书记的故事给他们讲,他们不相信,我就请他们吃中饭,一个小姐吃四碗,一个小姐吃三碗。志不在此,再说我们现在800公斤的超级稻,前几天我到天津去了,搞了个分中心,我们请他吃。天津的小站稻是很有名的,你们年轻的不知道,过去小站稻很有名的,不过产量比较低。我跟他们讲,我们要重振小站稻的雄伟呀,我就把我们的超级杂交稻给他们吃,他们镇的党委书记吃了,他说比那个小站稻好。但是小站稻是500公斤,我么是800公斤,在天津肯定是900 公斤,在湖南生长期短一点,一季稻温光还没有天津好。人们吃的天津的,包括我们的农业技术干部在内,没有一个说不好的。中央电视台几位年轻记者,我说你尝尝,他说好的,结果他吃了五大碗呢,吃了没有一个说不好的,你们不信,欢迎你们到湖南来,我请你们吃。(掌声,笑声)
flower. You guys need make more ads, particularly need a scientific evaluation to convince people, and sell it out.
毛泽东对华国锋说的那句话,后面还有:我看你就是缺了线路斗争这根弦。
开始了在提高量的基础上解决质的问题。并分别于2001和2006年再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历史,总是要留给后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