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讨论】是不是该回国了? -- 东方射日
QLD南最近温差太大了,白天够热但是晚上很冷,室内又没暖气。
假设就这个数目,没有追加,这个容易玩,就让神码做嘛,他们亏了之后,自然会学聪明的。当然,如果后面有猫腻的话,另议。
5元盗版的笑话客户,我也碰过,以前好脾气,会解释5元盗版软件,根本解决不了他们的问题。
换到现在,我掉头就走,实在不愿意浪费一秒钟在这种客户身上。
至于诚信的问题,唉,我也无话可说。。。。
神码背后的小算盘要复杂的多,这个不解释了。
我们曾经做过一个项目,投了几十个人,折腾了半年, 20w,客户表示是政治任务,必须做。但是二期会给我们补偿。 结果二期大概以200多w的标给了另外一个也是比较有名的公司,做了2年没搞定。
这个项目很长一段时间让我们成为全国同行声讨的标靶,说我们以成本的十分之一去做项目,搞坏了市场。我们这边也是有苦难言,客户为了对市长交待,威逼利诱强制我们接了这个政治任务。还有一个政治任务,不单是白干了一年,而且客户还以同样理由出面把开发人员挖走,你还是得罪不起。
在这之前你们或者你们老板,在这个客户身上直接间接赚了多少钱?
莫非这个客户是税局,或者是工商管理的?
客户开空头支票来套你而已。反正市场上有的是中小公司愿意挤进来。缺乏核心技术,严重同质化,导致市场竞争激烈,后进入的公司和外地公司容易被这些强势客户的利用。
某公司为了拿下一个项目,前期投入了几百万做研发,但是只收取了几十万的开发费用,指望用户认可以后在二期收回成本。用户本来是500强,按道理是不在乎这点钱的,谁想到负责人出神经刀,在二期的时候提出必须进一步降低开发费用,直接导致这家公司破产,老板血本无归,差点上吊。
这些事其实挺多的,商业社会的初级阶段么,大部分人都没有信誉准则。 其实华为的在国内的发展不单纯是因为自主研发,他早期的那种吃透中国社会的市场模式才是关键。
不要说客户了,就算ibm这样的公司,为了拿单也会肆意出卖我们合作伙伴的利益。
刚丢了一个double的机会。
是接的私活,一个同事介绍的,他的一个朋友急着要交货,说好按小时算钱,因为很小的活,我一时大意,没有先报个时间,结算时,我告诉他20小时,结果他告诉我,他报给他的客户是15个小时的活,问我能否收少点钱,让他不亏就行,并且许诺下次有项目,继续找我。看在朋友份上,加上钱不多,也就不计较了。
结果他真的再来找我,他的一个客户某套软件要升级,让我按他给的功能定义报个价,我猜他钱不会宽松,于是报了两个价,一个是用户界面比较专业的,较贵,另外一个是用户界面比较简陋,但功能齐全的,较便宜。
不出所料,他选了便宜那个,结果开发过程,这家伙一点一点的改要求,我改了几次之后,觉得不对路,警告他,再改的话,我就要加钱了。
花了我两个月的业余时间,找他要钱的时候,先是不回我的电邮,再又不回我的电话。几经辛苦找到他之后,居然反咬一口,说我没有按功能定义完工,所以拒付。
幸亏我保留所有往来电邮,把他的功能定义找出来,花了数小时,把软件屏幕拷贝下来,逐一对比,把文档传给他,并且警告如果不给钱,我可要找律师了。
结果他不经吓,马上回电,提出半价解决争议,我算了一下,律师费也不便宜,于是收钱了事。
呵呵,做这行生意,真的不容易,幸运的是,这种客户,我只碰过一个。
多请你请教:)
可以用律师解决问题,我就没办法,打赢官司没问题,但是支付是个大问题。不单是私人,就是公司对公司也难,我记得以前公司和另外一个公司打官司,打赢了,3年了,现在还没拿到钱。而且现在的市场环境,很多客户根本不敢和他们打官司,背后都是政府撑着。
合同和律师是用来对付君子不是小人的,所以讨债公司生意很好,呵呵。
不过说到底也不是什么大事,个人注意一些,做好风险控制就好了。
00年的时候,我参加过一个电讯公司的项目,承包方是一家美国的大软件公司。项目快结束时,电讯公司因当年亏损严重,大砍开支,这个项目不幸受到牵连,被砍。
当时的软件公司主管,极为愤怒,声言要采取法律行动。
散伙之后没有继续联络,没想到06年的时候我居然得知下文。
那时我在另外一家公司打工,得知某个DBA的老公,碰巧是在那电讯公司里,监管项目进展的部门工作,好奇心起,请他帮忙查一下那个项目的结果。
结果是:DBA的老公无权察看那个项目的细节,因为还在法律程序中!
6年的官司,呵呵,大概就是肥了律师。。。
天下乌鸦一般黑。。。。。
熊仔目前在北京,从04年开始进入产业界。做了2年多政府的项目就改做产品了,业余时间也做做网站、培训之类的。一直不怎么管人,挑选职位的时候一般也都在同等薪水中选责任轻的。可能是在培训的过程中找到了足够和人沟通的机会,也可能是对做个尖兵更感兴趣的原因,熊仔也没有转到架构或者管理。做的第一个产品是ERP类的,那时还讲究个UI设计,需要琢磨点东西,需要了解点业务。现在有了完善的设计文档和项目经理,听话就好。
熊仔是从机械转行(大学转系)过来的,一切全凭兴趣。总是对那种号称能处理海量数据、非常安全、非常稳定、有良好架构、“中间”的东西不太有兴趣。可能对google这种最终用户看的到摸得着玩意最感兴趣吧。所以好多这类的公司也就不想再去了。
也曾试着接过点活自己做做,才知自己去接货、做、收钱的艰辛。曾听说某人通过手机运营商卖序列号,一个软件共收款不到三十的事。英语好的可以自己从国外接一些,也可以分享一下别人的想法,体验一下先进技术。
东方射日和他在微软、甲骨文的朋友可能在研究部门(R),那边待遇是比较高,而且研究是可以做失败的。另一个猜想是做顾问咨询的,这跟去四大做IT specialist应该差不多。
熊仔冒昧的认为自己和风北客都是做开发,走的是另一条路。我们的出路在哪里,求教。出去能做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