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上海地方语言词语解释之一:老甲鱼 -- karman

共:💬23 🌺8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上海地方语言词语解释之一:老甲鱼

甲鱼可不是乌龟。一般中国南北方言都把“乌龟”和“绿帽子”联系起来,可是在上海方言里“老甲鱼”是专门用来骂老而不尊的老男人的。 甲鱼就是鳖,土称王八,样子丑陋而且咬住什么东西就不放,所以是比较是令人鄙视的动物。 记得小时候甲鱼是可以到郊区的河沟了钓的,菜场里没有卖的。 

杀甲鱼要有窍门。因为它的头和四肢都缩在壳里,所以难以下刀。 办法就是用一根竹筷子让甲鱼咬住,有力拉筷子,甲鱼死不松口,头就出来了。然后在甲鱼背上踩上一只脚,手起刀落把甲鱼头切下来。。。刨开甲鱼肚子,这没头的东西往往心脏还在跳动。 后来马俊仁和他的小神鹿们吃甲鱼进补才使得甲鱼全国闻名,从此河沟里不再有甲鱼可钓。

老甲鱼,就是老而不尊的男人。 比如喜欢性骚扰小姑娘的老头,在公共汽车上面带淫笑地在小姑娘屁股上摸一把的老家伙会被骂老甲鱼。 比如蛮横无礼,和邻居同事吵架嗓门很大很凶的老家伙会被骂老甲鱼。 比如自私卑鄙,不肯把私房钱拿出来帮助女儿女婿的老家伙也会被骂老甲鱼。

一般骂起来是“老”字略带拖音,然后“甲”字有力短促,“鱼”字紧跟而上带点下坠的尾音,具有极度鄙视的效果。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家园 老甲鱼是贬义

但是没觉得有性骚扰的隐藏意义,看来俺修为不够.

最近发现:沪语中的猪头三被广东话借用为猪头丙.

家园 【原创】上海地方语言词语解释之二:老棺材

对一个人憎恨,就希望他去死,死了不算数,而且要死透,死透还不算数,还要躺在棺材里盖上盖子--死得透透的。大概这就是骂人“老棺材”的意思。

俗话说“恨之深、爱之切”。 “老棺材”有时候绝对是个呢称。这个和老太太称她的老伴为“杀千刀的”一个道理,“迭只老棺材”在某种场合听上去特别让人舒服。 呵呵。。。

但是大部分“老棺材”的使用是略略带点贬义的,比如车间的青工可以以“老棺材”三字代替车间主任的名字。

不光指老年男人,小孩和年轻人可以被称为“小棺材”,中年人被称为“棺材”,老年人自然是“老棺材”了。

据我观察,不是所有上海人都喜欢使用“棺材”这个词的。 好像某些江苏地区背景的人特别喜欢使用,简直到了象英语中“GUY"的地步,逢人便称“棺材”:“侬迭只棺材刚刚来啊,阿拉等侬半天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图为广西柳州棺材

家园 这是骂人话

凡是令人极度憎恶的老头都叫“老甲鱼”。

家园 【原创】上海地方语言词语解释之三:老油条

老油条,应该是在油锅里炸得太久了的油条。应该是更加脆而香的。 但我觉得这里的意思应该是久经煎熬的引伸。一个人如果在油锅里久经煎熬,皮就更加厚了,心理素质更加稳定,然后就有点玩世不恭,有点随随便便,有点看破红尘,有点满不在乎,有点油腔滑调,有点滚刀肉。。。。。。

这个老油条, 在单位里一般是指男的,资格比较老,技术比较好,头皮比较“峤”,领导比较讨厌但又拿他没办法的人。这种人没有往上爬的欲望,也不是专门和领导作对,只是一种处世方法。 我认为这个词是比较中性的。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家园 【原创】上海地方语言词语解释之四:老屁眼 (儿童不宜)

这个词和老油条的区别就是,老屁眼是贬义的。

我认为这个词是从英语里变异过来的。 英语中Asshole相当于中文的王八蛋。 人的这个地方是出污之处,所以是极度鄙视的。 鸦片战争后上海成了英法等国的殖民地,大量英国人在上海居住,并使用大量中国人为他们服务,所以很多中国人就从英国人那里学了很多洋泾浜英语。 

中国人是向来不缺骂人方面的想象力的,词汇之丰富举世无双, 重要一点就是善于吸收引进。 呵呵。。。

这老屁眼的真正意思是指那些油滑狡诈奸邪的人的,男女老少都可以用。 比如一次在一饭店里吃饭,看见边上一桌子的人向服务员抱怨菜的质量不好,要求换菜,服务员小姑娘一个非常窘迫满脸通红。。。这时大堂经理过来了,也是一个小姑娘,上来珰珰几句就把顾客顶回去了,意思是菜没有问题,这是口味问题,你们可以再点其他菜,这个菜不能换不能退,否则人人都这样饭店没法开下去了。。。。。。等这个经理和服务员走了之后,那桌上的一位中年妇女悠悠地说:“迭只小姑娘看来是老屁眼了,明明是菜弗好,被伊一讲,倒是阿拉吃弗来。。。。所以伊好当经理。” 我当场在心中赞道:“老屁眼这词用得妥贴。”

(因为不雅,所以这次不上图了。)

家园 有时候也作调侃用

俺一直称球场上上年纪的球员老甲鱼.

家园 【原创】上海地方语言词语解释之五:洋伴、寿头和阿曲西

“洋伴”和“阿曲西”的区别是十分微妙的,在使用上略有不同。 最主要的区别是“洋伴”比较中性,而“阿曲西”略带有贬义。 它们的意思都是指那些土包子、老傻帽、把不会享用好东西、花大价钱买蹩脚货上当受骗之类的人。“寿头”和“样伴”的意思和使用极为接近,都是比较中性,可以用在熟人朋友头上。

“洋伴”这个词我估计又是和殖民时代的洋人有关。 那时他们到了上海居住,雇佣和很多中国人为他们服务,那些中国人在洋人那里看见许许多多新鲜玩艺儿,许许多多新的生活方式,比如用刀叉吃饭、用抽水马桶、穿皮鞋西服和使用各种机械如汽车钟表枪支等等,对于那些土得掉渣大清臣民百姓来说是极为新鲜的。 由于这些人离洋人近,所以接受新事物更多,于是就被称为“洋伴”。 可能是这些“洋伴”在洋人那里常闹笑话,久而久之,这“洋伴”演变成一个广泛使用的词了。 比如上海原来有民族工业(益民食品厂?)生产的“乐口福”,就是西方的巧克力冲泡饮料,解放后改名“麦乳精”,价格便宜,甜甜的有奶香,我小时候常喝。可是改革开放后上海有什么中外合资企业开始生产香港的“高乐高”,完全一样的东西,价格却是“麦乳精”的几倍。 有人赶时髦去买了冲饮,被邻居说“侬迭只洋伴,格个么就是乐口福呀。。。” 

改革开放后这种“洋伴”的事多去了, 比如那时有钱人摆阔到饭店吃饭开一瓶几千块的“人头马”洋酒,却不懂享用,装模作样装高雅。 后来有海外归来的人说这酒也就几十美元的价格,不值几千人民币,而喝过的人背后偷偷说味道象咳嗽药水,于是就被骂“阿曲西”。。。。。。

我觉得真正的“阿曲西”应该是“缺死”,在上海话里发音基本相同。 “缺死”就是“该死”,但是“阿曲西”缺没有该死的意思,只是用比较强烈的词来表达一种鄙视。 我记得某夏日晚上纳凉,大家坐在外面读《新民晚报》,一人读到北京首次开放五星级总统套房给国人,(当时华人与土狗不得入内的五星级饭店、特别是总统套房只容许洋人与洋狗入内),第一位定房居住的是个北京人,一万五钱一晚,(当时国营工资大概三百块一月,)报道说他在第二天早上离去,把饭店提供的早餐中的面包吃了,把鱼子酱下面的衬底的煎鸡蛋吃了,却把鱼子酱留下来了。 大家哄笑,纷纷说“跌只阿曲西。。。”以表达对他的轻蔑并发泄对富人的嫉妒之情。

“寿头”大概有活到头了意思,和“阿缺死”应该是一个意思,但区别是“寿头”是比较中性。“寿头”还有的变异是“寿棺材”,语气比较重一点点,但还算是中性。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乐口福和麦乳精是两种口味

乐口福是巧克力口味,颜色是深褐色;而麦乳精则偏向奶味,颜色也分淡褐与淡灰两种

家园 随着岁月的变迁,很多词的含义已经变化很大了

在俺那个年代,"老甲鱼"已经有了很深的调侃的意味在里边,比如上海任何一所中学的教导主任,只要性别是男性,就必定会被该校男生统称为"老甲鱼",这与其本身素质及人品没有任何联系.

时至今日,恐怕很多孩子连"老甲鱼"三字都难得一闻了

家园 是滴,是滴,俺们上海话贼活络贼活络的啦,损起人来好狠好狠噎
家园 哪家厂做的?是益民嘛?
家园 同意。语言是灵活的,使用场景最重要,往往一句妙语生花
家园 似是"洋盘" ,非"洋伴",发音相同。

阿曲西,直义为"那人去死"?市井流行语中无如此严重的含义,不过是极度蔑视。

北方方言中,"去死"也是极泼辣的说法,并无过分的贬义。在下的LD气急败坏时即如此说。

家园 老油条

不是更加脆而香的,而是油腻而韧,不好吃。这样才有你下面的文章。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