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范跑跑对中国中小学生的历史性贡献 -- 美人流香
我怎样采写《夏令营中的较量》 孙云晓
…………
采访中,令我感动的是,北京的孩子很有自知之明,坦率地承认自己输了。他们争先恐后地对我说:
"日本孩子动手能力比我们强!"
"他们比我们能吃苦。"
"他们比我们热情,肯主动交朋友!"
"日本孩子敢闯!"
"日本孩子少说多做,中国孩子恰恰相反,多说少做。"
……
当我让同学们试着剖析一下原因,年仅13岁已经身高1.7米的董志宇脱口说道:
"遗传呗!"
"遗传?"我一怔。他抑制不住激动,口若悬河一般倾诉起来。 他说: "做事总是瞻前顾后,三思而后行,权衡到百无一害才去干,中国人自古以来不就是这样吗?至今,姥姥不准我动火。天燃气炉灶又是电子打火,有什么危险?就不准我动!我平时住姥姥家,有什么办法?姥姥不让我干,还说什么不能光会学习,还要会干家务。她让我干什么家务呢?扫地、倒垃圾、洗碗、刷鞋等等,凡电、火、水和刀子一概不许碰。其实,不是中国孩子不能干,而是大人不让干!独生子女嘛,万一出事怎么办?您也许不信吧?我姥姥还是退休的小学教师呢,道理上十分明白,实践起来就是不行。您说,我们怎么会不高分低能呢?
"别看日本人那么得意,与他们在一起,我并不自卑。他们条件好是事实,那是人家干出来的。等我们长大了也去奋斗呗!我就不信,咱们中国人总落在后面。我希望父母和老师多放手多放心,让我们去闯吧,哪怕头破血流,我们也心甘情愿!"
可以说,热血少年董志宇的一席话,入木三分,把我将写的作品主题点透了。很快,我写出了一万多字的报告文学《微笑的挑战》
…………后来他觉得这么写大概不过瘾,于是就:
根据工作的需要,我先在1993年5月出版的《少年儿童研究》发表了《夏令营史上的一场变革》,又写了一万字的报告文学《隐患》,发表在《小溪流》杂志。这两篇作品的命运,与《微笑的挑战者》相差无几。
早在二百年前,一心称霸的拿破仑就说过:"中国是一头沉睡的巨狮,一旦醒来全世界都会震动。因此,还是让他沉睡吧。"
中国已经醒了,可为什么在至关紧要的教育领域,还是睡意沉沉呢?美国人、日本人都宣称中国人不是对手,因为中国的教育不是对手。我们怎能麻木不仁?
1993年3月,广东《黄金时代》一位年轻精干的记者陈锐军约我聊天,我道出了心中的积虑。他约我写一篇3000字文章。我仅用两个小时,便将《夏令营史上的一场变革》缩写成3000字,发表在1993年7月号《黄金时代》。同年11月,又被《读者》全文转载,题目改为《夏令营中的较量》。
感谢指出真相。
一顿狠扁,
忘了是全班学习还是全年级学习了。
无他,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不这样做,连饭都吃不上了,脸面自然就不要紧了。
孙老贼的文章把人害苦了。虽然咱当年才小学,可是那文章出来之后全体学生都是灰头土脸的样子,而且越是平常守规矩听话好好学习的乖娃——比如委员这样的——越好像是万恶的应试教育的重度牺牲品
就象《丑陋的中国人》一样,你可以说它造假,但是意义是明显的,让我们产生某种错觉,因此而去发奋图强,没有比这再好的事情了。
老爹老妈打着教育幌子扔过来的手雷,我都扔回去了。
小时候最喜欢最擅长的就是鄙视+挖苦学习好品德好的好学生了
我们那会美其名曰好孩子才能参加的一个夏令营,每人发个凉席,就在学校睡课桌。当时不觉的,现在想想,那可真是硬啊!
就像周正龙一样,小人物的作用有时还是挺大的
验收团的资料能给一份全面的么?
http://chenyaowen.blshe.com/resserver.php?blogId=943&resource=51004-P1000541.JPG
评估团死亡人数在这张纸的最下面,上面是死难的学生。官员放最后。
您在LK或SC有ID么?为什么会提到中华杨
某杨自己说是在新疆住过,应该可能掌握更详细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