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北朝志---第四章---其五十四:滑台之战(上) -- 南北朝大蟑螂
北魏对柔然一直没能伤其根本,所以柔然虽然屡屡战败,却总能躲到草原深处休养生息,再等到北魏的危难关头窜出来。
宋文帝北联柔然,南北互动来打击北魏,在大战略上其实是可行的,只是他自己指挥战争太废了。
慕容部附塞很早,又极力汉化,在吸收汉人的先进技术方面可能走得很快,慕容恪在对付冉闵时就排出了连环甲马式的骑兵阵,其水平可见一斑。而拓跋部在这一方面起步较晚。
不过,慕容部战斗力衰退也比较厉害。特别是后燕,慕容垂几乎算是白手起家,所依赖的主要军队来自反前秦起义的乌桓和丁零,兵器甲胄都极度缺乏。随即丁零反叛又绵延多年,直到后燕覆灭还没完,造成很大麻烦。
慕容部本族的主力,实际上被苻坚迁徙到关中地区,这部分人在淝水之战后和苻坚拼杀,基本上耗光了前秦的主力,最后让姚苌捡了个便宜。而在这种伤亡极大的拼杀后,西燕的全部人口还有近30万。
胡夏跟柔然都是属于游牧民族,对于曾为游牧民族的拓跋鲜卑的弱点很清楚,玩得就是游击战,不能简单的贬低它的战斗力,两家后来都在北魏手上遭受了重创,胡夏甚至亡国。另外,北魏的战斗力下降可能跟河北之战也有关,那场大战中固然后燕基本丢失河北,但是在战争期间爆发的疾疫也导致北魏的兵力遭到了严重损耗,保守的估计是损失了五成,这对于本钱小的游牧民族是比较严重的,影响了后来的机动兵力的数量和质量。
一般是不是应该说“南征”?往北才叫“伐”吧?
沃野一镇,镇将僚吏800余人,兵数无记载。但是周边镇户和附从的敕勒高车部族应比较多,可以因战事补充兵力。
北魏末年六镇起义失败后,东迁人数约20余万。
另外,河北之役似乎北魏也就出动了十余万兵力。
即使不算仆从民族的兵力,鲜卑主力也不少,所以那场疾疫对它的打击很严重。另外,狭义的六镇指的是纯鲜卑籍的士兵,高车等其它被征服民族的兵不很可靠。
我把六镇起义时卷入的敕勒算进去了,是一误。
另外,河北之战的兵力记载还是老问题,就是《魏书》所载40万的话是否可靠,我认为魏书是夸大的。
只举一个证据,《晋书慕容宝载记》所载封懿给慕容宝的上奏中称“今魏师十万,天下之勍敌也。百姓虽欲营聚,不足自固,是则聚粮集兵以资强寇,且动众心,示之以弱,阻关距战,计之上也。”
这种亡国关头议军事的奏疏,可能更多地揭露实际情况。
在计算魏国兵力的时候需要注意的是早期的魏军是兵民一体的。魏国计算自己兵力的时候很可能将部落的直属附属子民做了个全盘统计,而在燕国方面看来,诸如贺兰部落之类则很有附庸兵的性质,不做主力计算了。
魏国的这种全民皆兵的组织方式使得魏军在进入中原之后战力大减。因为中原以农耕为主,难以满足魏军掠夺的需要。因此,魏军在早期往往北伐,而这种北伐除了惩罚性质的杀伐之外,对资源的掠夺也是关键。。。只要注意到早期的魏国甚至连官吏都没有薪水就知道了。
这种北方比南方有货的想法或者也正是魏军在北方的军力要远远强于南方的关键了。这种想法一直很有市场,一直到汉化相当彻底的杨坚上台才有所改变---当然,六镇的叛乱也使得这种主流看法元气大伤。不然,以北朝数代的绝对军力,没有理由摆不平南方的那几个小政权的。
但即便把兵民一体全民皆兵考虑进去,北魏南伐出兵40万,这个仅见于《魏书帝纪》的数字和燕臣所知相差如此之大,岂非怪事?
到现在为止,魏书在24史中被认为争议较大、可靠性较低的一部。
我觉得它最重要的缺陷在于,政治立场太过鲜明有时候盖过了史实,似是北魏中宣部出品。当然史书有立场,魏收是北齐臣子,而北齐受东魏禅代,他立场上应该维护北魏,但到了歪曲事实太过明显的地步,就很那个了。
比如,对非北魏政权一律加以贬斥,甚至到了不顾事实的地步:将东晋贬为“僭晋”,对拓跋部曾对东晋、前秦、后燕称臣也加以掩盖;将桓玄、刘裕、齐梁萧氏贬为“岛夷”。对北魏早期历史则一概隐恶扬善,什翼健接收儿媳妇又被出卖给前秦,拓跋圭幼年在前秦做战俘的事情,通通略过。
再举一个具体的例子,参合坡之战后慕容垂突袭平城成功,杀留守的拓跋圭之弟、陈留公拓跋泥,俘三万余人,慕容垂在回军路过参合坡时才死,此事晋书与资治通鉴均载入,人物姓名事迹灼然,不当为假,而魏书中居然踪迹不见,而慕容垂也变成出兵的路上即死。
由此可见《魏书》的可靠性究竟如何,“秽史”之名并非虚传。以我拙见,魏书作为了解北魏发展里程的大纲要看就可以,在具体史实叙述上,作为孤证实在危险,还需更多比对考证。
这算是夸他吗?
。。。
我思维混乱写错了
脸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