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战场上的蒲公英(三十三) -- 王外马甲

共:💬262 🌺1580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8
下页 末页
家园 土工作业那段电视有夸张,但也不是完全没有根据

照小说理解 山崎大队固守的是台地环形工事,简单说是不太精确的投弹的比较理想的着陆场。但是从台地上往战壕里扔手榴弹这个准头就不好说了。 起码30-40米,又没有助跑也不可能长时间瞄准(周围土八路瞄着呢),扔到战壕里还要足够数量(日本手榴弹威力也没那么大能摧毁壕沟),这个难度和现代军事五项里的投弹准头大概差不多。

小说里还是给了作业中的八路军一些炮火杀伤的。作用不大。

真正的bug其实是独立团的土工作业能力。那时候连刺刀都配不齐更别提工具了。要想从一个日军大队的火力范围以外短时间土工作业到投弹距离内,除非人人都变身挖掘机或者地形上有可利用的地方。

家园 其实《亮剑》的土工作业是有过一回差不多这样的战例的,

关家垴之战最后陈庚的指挥的七六九团与极大的伤亡代价用土工加手榴弹解决战斗,那一战虽然不能全歼冈崎大队那六百鬼子,但这一战后鬼子也不敢与大队为单位出击了。

在七六九团指挥所,刘伯承拿起望远镜观察了一下前面的攻击地形。忽然,连接关家垴陡崖崖顶与壕坎之间的斜坡上隐隐露出的黄土引起了刘伯承的注意。他随即问道:“壕坎上面的斜坡是土质的吗?”七六九团团长郑国仲回答:“是黄土坎。”刘伯承顿时有了主意:“挖暗道,通上去!”郑国仲一听,茅塞顿开。于是,他一面组织火力佯攻,以吸引日军的注意力,一面组织人员从壕坎下面挖通往关家垴山顶的暗道。这样,七六九团终于找到了解决部队无法向关家垴进攻的办法。

16时整,随着彭德怀一声令下,总部炮兵阵地上的迫击炮连续向关家垴轰去。不一会儿,冲锋号响了,八路军参战各部再次向柳树垴和关家垴之敌发起了攻击。此时,七六九团已成功地挖通了通往关家垴山顶的暗道。发起冲锋后,七六九团再次组织火力对日军进行猛攻,同时派出突击部队攀登上陡崖,其中的一部分从暗道里向关家垴山顶爬去,一部分隐蔽在壕坎下面。关家垴山顶的日军以为八路军又要从斜坡往上攻,正全神贯注地盯着前面的斜坡,没想到屁股后面突然冒出了八路军。一阵手榴弹响过之后,关家垴山顶阵地上的日军顿时陷入混乱之中。隐蔽在壕坎下的七六九团突击部队则趁势迅速冲了上去。双方随即在关家垴山顶展开激战。此后,七六九团后续部队不断攻上关家垴山顶,加入战斗,并最终控制了关家垴的制高点。同时,七七二团和决死第一纵队二十五团、三十六团等部也先后攻上关家垴。经过激烈的肉搏,日军大部被歼,残敌则退到了半山腰村子里的窑洞中,负隅顽抗。

随后,攻上关家垴的八路军各部对据守窑洞的日军继续进行攻击。残敌则依托工事,拼死抵抗,火力仍然很猛。由于八路军缺少重型武器,围歼残敌的战斗进行得也比较缓慢。直至深夜,仍有数十名日军据守在窑洞中,未被歼灭。柳树垴上也有一小股残余日军未被歼灭。

------------------------------------------

其实现实中的那次作战远没有电视的那么浪漫而已。。。。。。。

家园 呵呵
家园 堑壕战一节,很生动。

战前运筹并非能够完全化解战场的千变万化,特别是夜战。

以TG的劣势装备,拼命冲过隔离地带,以期近身肉搏,混战中取胜,是他们从反围剿,打鬼子直到朝鲜战场,一直使用的看家本事。所指望的,就是官兵的不怕牺牲的勇敢和忠诚。

在这次抗震救灾中,已经鸟枪换炮的共军,又一次演绎了这个绝活儿。

关于亮剑中的土工作业,虽然是文学作品,不甘就此断定当年没有此战例。

一则,山崎大队长未必会有小蔡指导员在北平受训,从美军教官那里学到的见识。

二则,八路在开阔地面对日军强大火力展开人海强攻和土工作业相比,恐怕还是土工作业是更实际选择。

就战术战役的比照,那时中国内战的水平,大致上还是一次世界大战,机枪,刺刀,手榴弹作战的模式。与凡尔登和索姆河战役相比,也是勇气和鲜血渗透整个战场,死伤达到惊人的数字。

家园 员外回来就好,兄弟们不空虚了

送花

家园 战无不胜

有这样的解放军战士,俺倒觉得粟裕没那么神了

家园 53团就是汤景延的汤团吧

汤团有没有啥内幕啊?

47团就是后来出田建明(明建?)那个警卫12团?

家园 关于亮剑那一部分,说几句不同员外的意见,觉得不算败笔

当时李云龙上来的时候,小鬼子已经被围攻了相当一段时间了。居高临下的防守,最有效的显然就是手榴弹,也就是鬼子的手榴弹已经消耗了相当一段时间了。估计小鬼子没多少手榴弹才下土工作业还算正常,对于一个指挥员,判断出这一点应该不算难。

找一个不太合适的例子,两山轮战的时候手榴弹的消耗不是一般的大。

家园 田明建
家园 李家坡战斗是有原型的

记得鬼子占领了一个山顶台地,按说应该守棱线,可鬼子却退守台地中间,八路军一露头就打。

冲锋 冲不过去,手榴弹 够不着,很损失了一些老红军。

后来用土工作业迫近到手榴弹范围内,一顿手榴弹 鬼子就不剩什么了。

以上凭记忆,具体的考证留待达人。以下是推测。

鬼子也打手榴弹 ,八路的手榴弹够不到鬼子,鬼子的手榴弹也够不到八路,双方的手榴弹都能够上了,那就拼人数,一对一的拼掉鬼子,是八路梦寐以求的战绩。

我们是坑道手榴弹不落到坑道里对八路无伤,鬼子是环形防御工事,落到哪里都死伤几个。鬼子还没有弹药补充,打不起这样的消耗战。

由此推论,抗美援朝及其以后战争中大放异彩的反斜面防御战术和鬼子这次的不守棱线都有异曲同工之妙,貌似有渊源。不过不管是美国鬼子还是越南鬼子都没有老八路的拼手榴弹的精神,所以反斜面防御战术才成为解放军的防御法宝。

家园 再次等到!赞马甲
家园 已经推荐马甲去中宣部!明天去报到。
家园 见到不少熟悉的演员,解放后的银幕可都是另一种形象!

看过文革后吴祖光的专访和相关文章,一直不知道他们的历史,怪不得解放后1957年曾被错划为右派,下放北大荒劳动,似乎文革后也是一个“自由派”。从百度简历上看:“1937年,吴祖光任南京国立戏剧专科学校校长室秘书,同年创作抗日话剧《凤凰城》,成为全国戏剧界与日本侵略者进行斗争的有力武器。随后几年间,他创作了《正气歌》、《风雪夜归人》、《林冲夜奔》、《牛郎织女》和《少年游》等剧作声震剧坛,以上作品均收入《吴祖光戏剧选》。1945年,他主编的《新民晚报》副刊率先发表了毛泽东的词作《沁园春·雪》。1946年,他在上海创办《新民晚报》“夜光杯”副刊和《清明》杂志,还创作《捉鬼传》和新剧《嫦娥奔月》,声讨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后受国民党反动派的迫害逃亡香港。1947年,他在香港编导了《国魂》、《莫负青春》、《山河泪》、《春风秋雨》和《风雪夜归人》等电影。”不知道47年是如何转变的,编出这样的党国样板片?抑或这才是本来面目,简历只是解放后的涂脂抹粉?历史真是复杂,那些解放前出演各种“反动剧目”的,解放后如何逃避观众和艺术届“进步人士”的批判?何况后面还有反右,有文革。。。可叹做人真不容易!

家园 至少这里不能说是毛泽东的军事天才,应该是政治天才、组织天才!

正确的组织动员、宣传发动,才有解放军不畏牺牲,一往无前的军魂!不知道为谁而战,就还是一盘散沙!

家园 已调马甲去中宣部主持工作,明日上任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