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我的1976】四五运动 -- 牛铃

共:💬41 🌺37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我的1976】四五运动

前篇:牛铃:【我的1976】总理去世

晨老弟76年的时候肯定没多大,因为他说他从元月到四月都不用上学,[url=http: //www.cchere.net/article/319287]晨枫:【纪事】最难忘的汽车旅行[/url]。1976年已经是文革后期了,经过邓小平74-75年的回潮,工人要上班,农民要下地,学生也是要上课了。寒假过后没多久,清明节来了。

传统上,清明节是祭祖、上坟的季节。我不清楚那时候农村的情况,但城市肯定应该是没有一丝传统的东西残留,都破四旧砸光烧光了。对小学的我来说,清明节就是春游节。每年的清明节前后是各地烈士陵园最繁忙的时候,基本上每个小学、中学都要组织到烈士陵园扫墓。那个年代,家长有门路的学生是老师的宝贝。有的同学家长能帮老师买肉,有的同学家长能帮老师做衣服,有的同学家长能帮老师订牛奶,而有的同学家长就能帮学校联系车送学生去烈士陵园。

扫墓那天的程序一般是这样的,八点到学校集合坐车,乘车一路是要唱歌的,比如"火车向着韶山跑"等等;十点左右到烈士陵园,各学校学生按指定区域坐好(没凳子,盘腿直接坐地上);十一点左右奏国际歌,听老红军讲革命传统。当然不可能是真人来现场做报告,都是用不知道放了多少遍的录音带。老红军的口音极强,再加上音响效果又极差,同一个老红军的报告我从小学听到中学,好多年了,基本上没听懂过完整的句子。不过who cares? 小孩子难得有机会出来玩的,清明节就是我们野餐的时候。现在的小孩子们野餐都带什么?汉堡、三明治、烤鸡、蛋糕?可那时候能有什么好东西?条件差点的窝头咸菜,条件好的油条、肉合或者馒头加肉丝榨菜,极品阔绰的就再多带两个茶鸡蛋,呵呵。

要说孩子们在烈士陵园打牌是肯定木有的,我们玩一种类似跳棋的棋。就是在地上画上5X5的方格,用小树枝和石头做棋子,跳过对方棋子就把它吃了。更多的时候是吹牛,讲转了几百手的"梅花党"之类的故事。说到口干舌燥,矿泉水、有点甜是木有的,简陋点的用军用水壶带白开水,考究点的用塑料水壶(盖子可以当茶杯)带酸梅水或茶水。

清明过后,电视新闻突然报道在天安门发生了反党反毛主席的反革命事件。那时候的新闻主要是播音员念稿子,印象不深刻。不过很快小学生也要学习人民日报的文章,整个一版,粗粗的黑体字。记得最清楚的是说:有个理着小平头的坏分子。。。。。。呵呵,当时小孩子觉得这人一听就不是好人。额们当时真是觉得那些人都是坏人,竟然打解放军战士。。。。。。首都工人民兵(当时很响的牌子)就是应该把这些坏人都抓起来。。。。。。

清明节的时候,我们单位没有公开的祭拜,大概是因为追悼会的事受了批评。当时有很多人到市中心花坛送花圈,念悼诗(那时的文学气氛比现在浓吧?学习小靳庄赛诗的结果是全国人民都会顺口溜了)。当晚市基干民兵受命去收花圈,,结果民兵和护花圈的群众打了起来。天安门事件定性之后,花坛事件也被定性为反革命事件。当然,我们小学生听到的都是一些流氓地痞在打砸抢。

当年出生的孩子,十几年后好象也受过一次类似的教育。历史有时侯有惊人的相似。。。。。。可怕的轮回

四五运动过后,各地大规模地开始了批邓和反击右倾翻案风。我们小学生作文结束语一般也是要"把反击右倾翻案风的运动进行到底",何处是"底"我们当然从来没想过。我当时最喜欢的是上学路上看各单位门口的批邓漫画,星期天溜进单位办公楼看贴满一楼的漫画和大字报。刘少奇一律是大板牙,跟兔子似的,邓小平一律是三寸丁,满头新疆小辫子。最流行的是一个大拳头把他们砸在地上,这个简单到我们的墙报每期都能画。

有一个搞笑的大字报揭批的是当时单位领导,说他到无锡出差,买酱菜的时候居然要先尝尝。呵呵,是不是上海人买东西都这样(不是地域歧视哈)?俺当时还很愤怒,那谁谁谁他爸平时那么凶,买东西咋这样哩?那时候卖东西的售货员都很厉害,讨价还价是绝对没有的,尝尝是没听说的,换一个绝对是要看售货员心情的。

老牛在学校里批林批邓,批得很起劲。回家老爷子老太太却根本不提这个,老爷子晚上还神神秘秘地抄东西。那么小的一个房间,有什么地方好藏?没多久老牛就发现抄的是一本诗。

欲悲闻鬼叫

我哭豺狼笑

洒泪祭雄杰

扬眉剑出鞘

这首诗老牛是先看了老爷子的手抄本。当时就觉得压韵上口,和平时念的写的"拿起纸笔做刀枪"差不多。后来,<天安门诗抄>出版,老爷子第一时间买了一本。好象第一页或者很前面的位置就是这首诗。搬过N次家,这本书也找不到了。我个人以为这首诗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或许应该有个位置。

十几年后某天,老牛也到过天安门广场。今年四月十三号,老牛到渥太华参加声援奥运谴责藏独大集会,当老牛和朋友们一起高呼"One World, One Dream, One China"的时候,老牛有没有想起当年父母锁了大门,灯下埋头抄诗选呢?当年的父母和老牛现在相仿的年纪,三十二年过去,弹指一挥间。这世界变化太大了,不变的是我们的血液里都有过那份激情。。。

关键词(Tags): #老牛的自说自话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我小时候也看过这本

记得这首诗。

家园 走五道吧

我们玩一种类似跳棋的棋。就是在地上画上5X5的方格,用小树枝和石头做棋子,跳过对方棋子就把它吃了

家园 看你文字就知道,你不大可能比晨枫大,

你对45运动的描述不多,对45运动好像没有什么印象,不大可能比晨枫大。

老牛在学校里批林批邓,批得很起劲

没有“批林批邓”这样的运动名称。

前面是批林批孔、评水浒批宋江,后来才有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的运动。

家园 嗯,瓦斯说的不错

是我笔误了,当时好像就是批邓。评水浒、学法家是前一、两年的事。批林批孔更早了,印象不深刻

四五运动主要是北京的事儿,我就是从报上电视上看的,中央怎么说我就怎么认为,其实没什么可写的。本地的事儿闹得不是很大,抓了十几个人,很快就放了,最长的关了半年。

家园 批林批孔印象不深刻,你还敢说比我大三四岁

更不要称晨枫为老弟了。

除非你假装记忆力差。

家园 果然是记忆很差,很多都是货不对版。。。

天安门事件应该是当天就向全国公开了。。。长篇通讯报道通过广播电台传向全国,晚上十一点是记录速度广播的,以便于全国人民笔录。。。

“欲悲闻鬼叫” 这首诗全国人民都知道,是新闻里公开点名的反诗,还用偷偷摸摸地记吗?把毛爷比着当代秦始皇也是这个报道里告诉全国人民的。

家园 这首诗很有名。。。

俺知道的晚,都80年代了,在庞中华字帖里知道的。。。。

家园 哈哈。。。。
家园 是滴,是滴

俺是先看了电视,然后学习的报纸。因为记不清楚具体是哪一天了(4月5号的可能性大点),所以含含糊糊地说“清明节以后”,嗬嗬,大家目光如炬,骗不过去

老爷子的手抄本里有很多反诗,这首“扬眉剑出鞘”应该是第一首,后来学习人民日报文章也学过,所以印象比较深刻

那个年代学习会议特别多,手抄本也比较多,练字的好机会。庞中华的字也是他开会的时候练出来的。老牛也曾练过他的帖子。

家园 嗯,一帮子人新登记了个ID叫童怀周

把当时的加精的帖子整理起来发了个集子。

还记得有个帖子是酱紫的:

黄浦江上有座桥

江桥腐朽已动摇

江桥姚

请示总理,是拆还是烧?

家园 您这个明显缺了一句

江桥摇,眼看要垮掉,请指示,是拆还是烧?

家园 这不是俺们马社长常干的吗?
家园 老牛又错了,晨枫第二年就上大学了,你第二年才上中学

他曾经劳动过半年,你肯定没有。

考据又被俺批了,可怜。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男人何苦为难男人

他曾经劳动过半年,你肯定没有

猛一看:

他曾经劳过半年,你肯定没有

俺当然木有劳教过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