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玩玉的一些小体验(一)什么是玉? -- 请我吃饭
首先向各位关注此帖的道个歉, 地震过后,一直找不到当初写帖的心情了, 更新少了很多。不过大家对此帖的支持会让我继续写下去的。
这一节是根据王小海网友的提问开始写的:
ghostmaster的回复:
通常新的和田的挂件,应该隔着衣服配戴,时常用干净水和毛刷子清洁一下。
这里就通常的盘玉说说我的看法。
所谓“盘玉”,是赏玩玉石的一种方法,通过盘玉,玉石的颜色会发生一定的变化, 会显得更润泽,尤其是带皮的部位, 会盘的更鲜艳。盘玉就像茶道一样,讲的是功夫。 通常就是用手在玉石上反复不停地摩擦,停一会儿,对玉石欣赏一阵,再重复开始上述动作,一直持续下去。不少玩玉的人, 手上会因为盘玉而长老茧。
我接触到的玩古的人不少, 他们对盘玉的做法都是比较夸张的。 除了通常在手上不停地搓的盘法,还有的拿在额头上蹭, 有的拿在鼻翼上蹭。 这两个部位都是油脂分泌相对旺盛的区域。通常搓了半天后, 玉件上有的部位都布满了黑垢,然后再用清水肥皂洗一下, 接着盘。相信不少买家看到了卖家的盘玉过程后, 就都不敢再带那块玉了。
还有一个更夸张的, 是个玉匠。 他做完了玉, 会把玉浸在油里, 放到微波炉里转一会儿。 他还得意地把这称为他的独门秘方, 在一次喝酒的时候透露给我们的。
用人体盘玉的话, 个人认为的确可以快速的产生包浆。 王小海网友提到的现象, 说实话我从未在和田玉上见过, 尽管我遇到的大部分玩友是以我上述的“夸张式”来盘玉的。 所以我个人推测是否王网友的那块玉当初被漂白过, 带久了又有返色现象?这个纯属个人推测。希望懂得的朋友不啬赐教。
ghostmaster网友说的盘玉方式我的确听说过, 那是一个台湾老玩家说的, 他专玩新的和田高档料,通常用布来盘, 反对用手盘玩。个人认为这也是一种很好的玩玉方式, 尤其对于新料来说, 包浆问题不重要, 料本身的油性和白度才是关键。
绿的部分可以拿去镶戒面或做耳环。八十年代两千块,如果是在正规渠道买的应该是很好的东西!可惜了。
不过据我所知,现在即使用挖掘机也挖不出多少了。
你当时答应我要上你买的东西的。
大英博物馆翡翠玉石专区就统称jade
先花再问。
2002年秋天在喀什一个玉店买了块玉佛,佛头的一侧带有一点黄皮。偶尔带。
今年拿出来一看,那块黄皮变浅了很多,变小了很多。
难道黄皮有可能是染的么?
皮有染的, 真的皮是不会褪色的, 只会越戴越鲜艳。 染玉的燃料通常是有毒的,建议不要再带了。
和田玉由于它特征性的油润感,让拥有者情不自禁的盘玩抚摸。但是这种盘玩,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盘玉。传统意义的盘玉,是特制对“土古”玉器光泽的恢复。近代“盘玩”被玉器爱好者引申到新玉器之上。在这里借请吃兄的帖子稍稍解释一下。
古时由于条件所限,坚硬的玉器的完成面依然是一种被石英质的“解玉沙”破坏过的较粗糙表面。古人很快发现,经过较长时间人为和自然的作用,玉器表面会形成一种致密氧化膜,俗称“包浆”。经过包浆对光线的漫反射左右,白玉器会发出一种独特的柔和光泽。这种光泽温润不苍白,典雅不张扬。很符合中国儒家文化的特征。俗称“宝光”,“蛤蜊光”。没经验的读者可以想像一下蛤蜊壳内壁的光泽。
为了追求这种效果,盘玉出现了“文盘”和“武盘”之分。文盘顾名思义。武盘,是一些玩家雇佣劳力,用白棉布反复摩擦玉器表面,也就是精抛光的过程。这种抛光抛出的光泽,被玩家称之为“和尚光”,也叫“贼光”,和宝光是有很大区别的。至于请吃兄所提到的几种“恶心”盘法,实在是一种舍本逐末的行为。
清中期以后,由于皇家的重视和社会财富的积累,玉器制作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出现了亚光抛的玉器,亚光抛的玉器比较好的体现了白玉的温润。今天由于电动工具和高强度研磨剂的使用。玉器的抛光已经非常简单和到位。之所以盘玉依然屡屡被人提及。个人认为这是不良商家为了掩盖青海料及俄料及一些低品质的和田料表面的斑驳感,而故意宣传的。好像品质较差的料子经过人为盘玩,就会变得温润。其实这是一个对和田玉理解的误区。当然,这是一个无可厚非的现象。毕竟高白度的和田玉,现在已经越来越远离普通消费者了。
至于“人养玉,玉养人”的说法,本来是指土古玉性的恢复过程与所有者的互动。现在大家出于善意的引申到所有玉器的范畴,也算见仁见智吧。
个人有幸在一位前辈家见过一件西汉白玉凤“脱胎”,前辈87高龄依然鹤发童颜。那块几经出土的汉玉被他个人盘了近40年,通体宝气四射,呈玛瑙红。我当时就觉得一阵莫名其妙的口干舌燥。那种感觉。。。
后来有一次在维加斯玩牌,发现同桌有一个女的带了一块祖母绿,看了好几眼才想起看人,赫然是偶像林志玲姐姐!那一瞬间的感觉就有点像。
由于文革的原因玩玉玩古在大陆中断了几十年,现在自称玩玉的人对玉器了解可能不少,对古玩玉器在中国文化的传承上,未必就有足够了解了。呵呵。刘文不讳
ghostmaster果然是老玩家!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我干脆把这一节直接回复在你的帖里。
(八) 关于盘玉(下)
玉为什么要盘?
如ghostmaster网友所说,
鲁迅写过一部小说, 大意是一个农村妇女要离婚, 和父亲去中间人家里讲数。 话事人是个大官僚,
说明一下:古时,人死后常用小玉塞在死者的七窍处,据说可以保持尸体长久不烂。塞在肛门的叫“屁塞”。此外常用水银以保尸体不烂,出土殉葬的玉浸染了水银的斑点,叫“水银浸”。
当时看书的时候, 这一段老是搞不懂, 后来才知道, 这就是盘玉。出自于坟墓的古玉器,往往带有土锈和色沁,盘玉就是为了去除土锈,使这些污浊霉气退净。盘过之后,古玉受色之处会愈盘愈艳,还会显露出古玉器特有的那种沉稳温润感来。古人对盘玉的方法,如《玉说》中所介绍:“盘旧玉法,以布袋囊之,杂以麸屑,终日揉搓抚摩,累月经年,将玉之原质盘出为成功。”
除了ghostmaster提到的“文盘”和“武盘”之外, 还有所谓的“意盘”。《古玉辨》中论之曰:“急盘须佩于身边,以人气养之,数月质稍硬,然后用旧布擦之,稍苏,再用新布擦之,带色之布切不可用,以白布粗布为相宜,愈擦则玉愈热,不宜间断,若昼夜擦之,灰土浊气,燥性自然退去,受色之处自能凝结,色愈敛而愈艳,玉可复原,此急盘之法也;缓盘须常系腰中,借人气养之,二三年色微变,再养数年,色即鲜明,佩至十余年后,或可复原,此言秦汉之旧玉,若三代古玉,非六七十年不易奏效,诚以玉入土年愈久,而盘愈难,因其所受地气深入玉骨,非常年佩之,而精光未易露出也,此缓盘之法也;意盘之法,人多不解,必须持在手内,把玩之,珍爱之,时时摩挲,意想玉之美德,足以化我之气质,养我之性情,使我一生纯正而无私欲之蒙蔽,至诚所感,金石为开,而玉自能复原矣,此意盘之法与急盘、缓盘之法不同,面壁工夫,能者鲜矣!” 说实话, 这个意盘我觉得有点扯, 感觉和意淫差不多。
如今的新玩家喜欢搞这种YY,还到处宣扬。
这是实话,也是真话。其实中断从37年日本入侵就开始了。战乱、动乱使得中国的收藏和古迹、古籍遭受了一次又一次的劫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