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细说西藏--历史上第一位转世活佛 -- 雪个
我对印度佛教很少了解,仅仅从步云禅师的著作窥一点皮毛,有机会的话,愿闻其详
革去达赖名号,并护送班禅主持藏务就好了,也就避免耀邦同志的失误了
居然还有一个宝
恭喜:你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惊喜:所有在本帖先送花者得【通宝】一枚
恭喜:你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XZ的历史知识·上部
作者:十一郎
一、藏族的起源
从其本民族传说来看,是猕猴父亲与罗刹女母亲的后代,此说只能当作神话。从人种学上来看,藏族与古代中国西部的羌族比较接近;另,鲜卑的一支“吐谷浑”曾融入藏族,其人种来源还包括少量的尼泊尔人、汉人和印度人——但,印度人,本身又是一个来源非常混杂的概称:四大种姓以及诸多细分的分支,这个枝节可就说不清楚了。
生活在雪域高原的本地藏人,也根据地区分为几个不同的亚群体:粗的有中部卫藏四翼(今拉萨、山南、日喀则、那曲部分地区)、下部青藏六岗、上部阿里三围(今阿里、那曲部分地区),细的还有康巴、安多、嘉绒等。在历史的进程中,他们之间也不断地融合,才最终形成了现在的藏族。
这一点,汉族亦不例外,在3千年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中,有许多来自东南西北的各个少数民族,融入了汉族。反过来,也有古汉族分化出去,成为今天的少数民族的。
西藏另有门巴族和珞巴族,主要生活在林芝地区的大山里,这个从略。
二、语言
藏语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是一种拼音语言。因此,我们不难发现,藏族同胞学英语,要比汉族同胞快的多。
这个语支还包括门巴族。
三、现代人的出现
从现有的考古发现得知,距今大约4000-5000年前,青藏高原分散存在着一些文明,主要属于旧石器阶段和新石器阶段,最多不超过铁石并用阶段,包括尼洋文明、卡若文化等。
四、最早的氏族
赛、穆、顿、东、惹、柱,六大氏族。在传说中,前4个具有神的血统。相信它们是当时生产力比较先进的氏族。
五、缺乏信史的悉补野部落世系(前31世)
在传到松赞干布之前(松赞干布属于这个世系),传说有31世,但无法得到实际证据的证实或证伪。
据《红史》认为,从聂赤赞普到松赞干布出生为810年。但笔者认为,即使以西藏解放前的平均寿命为底子,每位部落首领平均在位时间能达到15年,就很了不起了。照此推算,松赞干布生于公元617年,也就是说悉补野部落世系的传说历史,最多可以上溯470年、到公元150年。此时是东汉恒帝和平元年,距张骞、李广、卫青、霍去病西征匈奴晚了近300年。
悉补野部落,是卫藏地区的部落之一,主要聚居在雅鲁藏布江支流的雅砻河流域(今山南地区乃东县),是一个半农半牧的部落。
到这个阶段,还没有成系统的文字,信仰原始的多神崇拜——苯教。
六、吐蕃王朝和赞普世系的建立(公元七世纪中)
吐蕃,就是现在Tibet的词音与词义来源。“bod”,为古代藏族自称。
悉补野部落传到松赞干布父亲的时候,已经是附近诸部落联盟的首领,大致统辖了今山南和拉萨交界的区域,相当有势力。但象雄(在今阿里)和牦牛苏毗等距离较远一些小邦或部落联盟,则并未臣服于悉补野部落率领的联盟。
到了第32代老大松赞干布手上,他东征西讨、合纵连横,先征服了位于东北部的苏毗国(属于今昌都地区);然后迁居于更加富饶和开阔的拉萨河谷,建立吐蕃王朝;随即出兵象雄、破象雄王李弥夏之政权,受象雄一切疆域(今阿里地区一部、那曲地区)和人民于治下;接着,攻打东南部的白兰羌和绛地(南诏),获得许多财物和土地;拥有这样的基础之后,松赞干布一方面整理内政,一方面出击北方,纳吐谷浑属地(青海南部)于治下,抢了吐谷浑的大量赀畜,迫使吐谷浑北迁;最后与大唐交锋,先胜后败,在青海一线维持僵局。
连年征战,可见当时吐蕃军队强大的战斗力。然而,与大唐的战争,也使吐蕃遇到了拓展疆域的极限。
松赞干布除了建立吐蕃王朝,还做了几件很牛的事:
1、命人制订藏文字——以梵语为主要参考,结合自有语言的语法,统一了各种版本的语言符号。
2、重视外来的佛教,并在佛教与苯教的竞争中,站在了佛教一边——确立不那么激烈的佛教为国教。
佛教在“前传期”的入藏,有3个流传途径——印度、西域和中土。
3、大搞政治婚姻——先后迎娶了“芒”妃墀嘉、“象雄”妃勒托曼、“木雅茹央”妃嘉姆增、“尼泊尔”墀尊公主、“大唐”文成公主等为妻。
在文成公主进藏一事上,还有个民间传说,指迎娶的大臣私下与文成公主有了“那个”——路上走走停停有一年多——还生了个小孩。但松赞干布并未计较此事,还重赏了迎亲大臣,可见他懂得政治利益至高才是王者的思维。同时,这位大臣,也可能掌握着相当雄厚的政治资本,松赞干布需有所顾及。
4、与周边最强盛的大唐结为“战略伙伴关系”。
松赞干布时期,也是唐王朝最强盛的时期——唐太宗与唐高宗在位。吐蕃军队打仗,突进和抢东西很厉害,但占领疆域则不成,一城一池的阵地战干不过唐军。于是,几场征战下来,双方选择了长期的“和为贵”,唐高宗曾“提升”松赞干布为“附巴都尉”职位、“西海郡王”王位。不过这些封赏,也并不能代表太多的实际意义。松赞干布之后,吐蕃对唐的态度是:时反、时贡。
5、遣使往大唐和印度,学习各种先进的知识和技术——吐蕃的第一部历法,即起源于中原。十二生肖的排序,至今尤见于藏历纪年。
6、建立了一系列的治国规范。
从松赞干布起,建立了吐蕃王国的赞普世系。赞普是“强大男人”的意思。吐蕃的政制架构,主要借鉴自唐朝,国王是赞普,下设大相、副相各一人,总管全国政事。其下又设都护一人,主持管理属部、军事征讨等事务。设内大相、内副相、内下相各一人,主管王朝内部政事。主管王朝司法事务的官员是刑部尚书、整事大相、副整事、小整事各一人。
虽有这样的架构,吐蕃的治国“规则”依然是分封的贵族政治。自赞普及以下三部分组成的统治机构,藏语称“尚论掣逋突瞿”,意思是由王室和贵族掌握着的吐蕃全部政权。
赞普与群臣“每年举行一次小盟、三年举行一次大盟”——这个频率,让俺联想起前些年广州“一年一小变、三年一大变”的口号。始作俑者,难道在这儿?呵呵,跑题了——吐蕃王朝,通过盟誓、保证臣下世代无条件效忠王室这一点,与中原的大一统集权,完全不一样,要留意。
七、吐蕃王朝与大唐的互动
公元700~704年,赞普“都松芒波杰”出兵唐境的松州、洮州等地,并又一次占领南诏,最后卒于该地。此时,正是中国唯一的女皇“武周圣神皇帝”武曌(则天)美女在中原当政——不过生于624年的她,已是风烛残年,应无暇顾及西陲战事——705年,宰相张柬之乘武则天年老病危,拥立中宗复位,尊武氏为“则天大圣皇帝”。同年冬,薨。
公元710年,唐玄宗李隆基把金城公主嫁给赞普“墀德祖赞”为偏妃,汉传佛教在此期间,荣光过一阵。另,金城公主还带去了汉地的丝织品、各种技工和龟兹的器乐,大大带动了吐蕃生产和文化的发展。
八卦一下:金城公主入藏,本为嫁与吐蕃王子“善擦拉温”,岂知王子迎亲途中,奔驰坠马,命丧黄泉。本来有望当王子妃,并终成王后的她,只好嫁与公公为偏室。金城公主在藏期间,多次参与政事,为弥合汉藏间隔,所做尤多。
八卦二下:野史传闻,墀德祖赞的王位继承人“墀松德赞”,原为金城公主所生,但被大妃抢夺。金城公主为此不梳不洗历时一年有余,经过诸多磨难,公主方与儿子团聚。此故事,很像市井中人的想当然,当不得真。
不过,金城公主一女子远嫁高原,在故国与夫国之间,操心劳神、郁郁30载而殁,可为一叹。
公元762年,赞普“墀松德赞”发兵10万,攻战了唐朝都城长安,唐代宗李豫出逃陕州,吐蕃军“哄抢”长安15日后撤出。
“墀松德赞”在位期间,印传佛教(渐门派)和汉传佛教(顿门派)两大僧侣团产生不可调和的矛盾,双方都拿起刀子、准备“开练”。“墀松德赞”分隔两派,并主持双方高僧的大辩论,最终他宣布:渐门派胜出。他下令说:“从今以后,在吐蕃不准推行顿门派的教法,蕃人‘见’应依龙树的宗规,‘行’当依六波罗密多。”汉来高僧撤出,本地顿派个别信徒自杀、其余别改宗“渐门”。此举,表面上是佛教派别之争,实则有赞普的政治用心——毕竟,大唐是吐蕃最近、且最大的威胁。汉传佛教从此脱离藏地。
“墀松德赞”55岁退位,立王子牟尼为赞普,当时是公元796年,唐穆宗李恒刚刚继位1年。牟尼赞普在超荐故王“墀松德赞”的事情上,遇到佛、苯之间矛盾的尖锐爆发,最后还是佛教胜出。
牟尼王子之弟、赞普“墀德松赞”在位期间,积极寻求与大唐的和解、共存。公元823年,在拉萨大昭寺前面刻立了《甥舅和盟碑》:“圣神赞普墀德松赞心思深鸿被,晓明政权之事,以慈愍之恩情,无有内外之分,普及八方,亦会晤四方诸王而和谈,与汉地联姻友好,亲如一家,协和社稷如一,甥舅二方相在同心,与唐王文武孝德皇帝会晤和谈,明解旧有怨仇,互派使者,互致书信。经常互送礼品,然和谈大盟尚未成就,甥舅和谈亦未究竟,成为憾事……”基本结束了唐蕃之间长期以来大小规模的战争。此时,大唐在位的皇帝应为唐穆宗李恒。距唐亡,尚有84年;距吐蕃崩溃,则仅剩20多年。
吐蕃与大唐的关系,时战时和。究其规律,类似于:你拳头大时,认你当老大;你拳头小时,抢你没商量。
八、吐蕃王朝的倒闭和赞普世系的崩溃(公元九世纪中)
到了公元九世纪中,从松赞干布绵延10位赞普,传到了朗达玛(生于公元815年)手上。
朗达玛干了两件大事:废除佛法;使吐蕃王朝倒闭。
按照“文科同学”的思维定式,总会认为:是因为朗达玛灭佛,才造成吐蕃玩完的。
其实,不然。
一个王朝之所以会衰败,在没有外敌入侵的情况下,一般是财政和管理上出了大问题。朗达玛灭佛,只是想解决这些问题,但没成想积重难返、事情反而“搞大了”!
佛教徒,总倾向于认为这个朗达玛是个不正常的“二杆子”,无理取闹地扶植苯教、打击佛教。其实呢,在朗达玛即位前后,吐蕃就已经出现了财政上的严重问题,比如边远地区的军队得不到足够的粮饷。
而来自古印度的佛教,有个特别大的问题——过度集中社会财富于寺庙,不仅制约生产力,也给当政的老大出难题——寺庙所属百姓,无需对政府缴税——他婶子的,这还了得!
这个问题扯开来说,笔者以为,佛教之所以在其发源地古印度(含今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式微,有两大自身的原因:社会财富过于集中于佛教寺庙;教义经典精微得有些繁文缛节,文化程度低的百姓加深信仰有障碍,结果竞争不过其他的宗教。
于是,对于朗达玛灭佛的深层解释是:取佛教寺庙的财富,为国王所用。这大哥于是就采用霹雳手段:毁寺庙、焚佛经、埋佛像、驱僧尼。当然,还得扶持一个替代品——苯教。
朗达玛这么干,得罪了一大批宗教势力和贵族势力。于是,最终被一位刺客拉隆贝吉多杰刺杀于当堂——这是佛教传入西藏后,第一次采取暴力手段成功干涉政治的开端。
巧合的是,此时正是晚唐的“会昌中兴”,唐武宗也是个灭佛的能人——不仅灭佛,除了道教,佛、景、祆……他谁都灭。
“武宗这次大规模的灭佛,天下一共拆除寺庙4600余所,拆招提、兰若4万余所,僧尼26万余人还俗成为国家的两税户,没收寺院所拥有的膏腴上田数千万顷,没收奴婢为两税户15万人,另外还强制大秦穆护、祆3000余人还俗。武宗灭佛沉重打击了寺院经济,增加了政府的纳税人口,扩大了国家的经济来源。”
武宗与朗达玛的共同之处在于:贵为帝王,兜里没钱,只好打出家人的主意了——谁让你藏富于庙呢?
但武宗至少善始善终、还会同前后任上演了一出“会昌中兴”的好戏,朗达玛则倒霉得很——不仅自己身亡于位,而且两个儿子在两个强大母系贵族各自的支持下互不相让,同根相煎、兄弟阋墙,最终导致平民的大起义,结束了历时两个世纪的吐蕃王朝。唐朝军队,亦趁此机会收复了大片被吐蕃统占的西部边镇。
之后,中原与雪域,各自陷入了一段内乱时期,谁也没有精力顾及对方。
需要说明的是:吐蕃王朝对雪域高原的统治,区域面积时大、时小,上下之间时合、时离,并没有达到完全一统的地步。不能照搬中原的大一统集权方式去对应理解。
九、藏传佛教的前传期(公元6 40-840年)
以朗达玛灭佛为分水岭,藏传佛教有前传期和后宏期两个时期。
前传期的藏传佛教,虽说大部分经典来自印度,但汉地的影响也明显存在——大昭寺供奉的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像,即来自文成公主。
前传期的特征是:
1、佛教与苯教斗争;印度传佛教与汉传佛教竞争;
2、佛法的传入,缺乏系统性的翻译和整理;
3、宗教更多的是政治的附庸,还未形成所谓的“政教合一”——关于后弘期的“政教合一”,是否真的如我们想象的那样“政权与教权完全合二为一”,后文再说;
4、由于佛教要与苯教进行“比拼”以起到收服、震慑的作用,所以特别重视各种咒语和法术(“特异功能”?)的修炼。
5、印度佛教在进入的同时,也适当接纳了苯教和当地的一些神灵、仪轨、法器等——转经筒、风马旗、玛尼石、经幡等,既是例证。
前传期印度来藏的知名大师有:寂护大师、莲花生大师。
寂护大师,是一位精通佛法经典的学者型高僧。他在藏地传教期间,因不擅长与苯教法师斗法所需的“神通”,而极力向赞普墀德祖赞举荐莲花生入藏。
莲花生大师在进藏前,不仅周游印度、学得了高深的佛法,而且据说还在汉地的五台山等地修行过(另有一说,指来汉地的“莲花生”是重名、不同人,存疑)。“见过大世面”的他,更像一位雅俗皆通、脚踩黑白的实干型高僧。
莲花生大师进藏(约750年自印度启程)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收服沿途苯教徒改宗佛教的过程。从种种传说的神奇事迹来看,我相信,他除了精通佛法,更应具备特异功能、魔术、杂技、心理学甚至药理学等多种特长。
公元754年,莲花生大师主持建成了西藏第一座具备“佛法僧”三元素的正规佛教寺庙——桑耶寺。761~774年他和寂护等高僧组织翻译了大批印度佛经,并传授给许多本地僧人,是为藏传佛教前传期的里程碑。他约于804年离藏回印,在达罗毗荼建寺传法达12年之久,以后不知所踪。
莲花生大师,是藏传佛教前传期最出名的西来高僧。而今在西藏,有许多据说是他当年修行过的地方,被当作圣地崇拜。许多神奇故事,以他的名义得到传播,但有多少是张冠李戴、又有多少是穿凿附会?无从证实,亦无法证伪。
前传期,佛教入藏,基本上达到了落地生根的目的,但也几起几伏,并非一帆风顺。到了朗达玛灭佛,则正式告一段落。
吐蕃王朝自松赞干布以下诸赞普,之所以积极采用外来佛教为国教,我以为,或许有以下几种考虑:
1、佛教崇拜的偶像,比苯教简单,信徒间的矛盾不像多神的苯教徒之间那么激烈——您想,如果相邻村子之间,却因为你信的是石头、我信的是白云,而不断发生摩擦,这生产力还如何提高呢?
2、佛教讲究的“善”和“修来世”,比较利于统治者的管理——高原的环境,生产力发展毕竟有限、群众受教育的水准也不高——人际关系以“善”为本,民众间可以和睦相处;遇到灾难或人祸,现世有困难,还可以“修来世”,算是个精神寄托。
3、佛教修行中讲究的禁欲和苦修,有利于在艰难的生存环境中,鼓励一种“勤俭+内敛”的生活风气。
4、佛教理论,比苯教系统得多。有利于对万事万物做出或‘合理’、或‘不合理但高深’的解释——易于做普及性说服工作。
总之,所有宗教信仰,若能在一方水土得以安营扎寨、生生不息,归根结底:是现实需求在起作用。
若换一个讲打讲杀的宗教,在同一宗教内、不同教派之间互相掏刀子、扔“人体炸弹”,恐怕就足已使人烟稀少的高原,彻底成为“无人区”了。
前传期之后,是一段混乱期,许多佛教徒改回苯教,但也有不少坚定份子逃往远离拉萨的偏远地区“保留火种”,同时把难以带走的佛像、法器、佛经等物埋于地下——到了后弘期挖出的当年佛经等,也叫做“伏藏”。
前传期留下的最大的一个概念是“宁玛派”。宁玛是藏语“古老”、“旧”的意思,以有别于后弘期出现的其他教派。宁玛派,与萨迦、噶举、噶当、觉囊、格鲁等后弘期教派最大的区别在于:
1、宁玛派没有一个统一的、自下而上的金字塔形僧团组织,也就是说没有一个唯一的教派首领。严格意义上,它还不能算是一个完整的教派。
2、宁玛派很注重各种咒语和法术的修行,因此在这些方面也卓有成就。
3、宁玛派是最早的藏传佛教教派。
最后,稍微说说苯教。
苯教也有一个发展的过程。即使在佛教成为主流的期间,苯教也并没有消亡。苯教发展至今,其教义、仪轨、术语、偶像等,通过向佛教借鉴,也得到了系统化的进步。
除了宗教意义上的苯教,藏族的许多生活习惯,也有着深厚的“苯教”烙印。在这方面,已经脱离了宗教的意义,而进入了民俗或社会人类学的范畴,此处暂不展开。
可以说,作为藏族本原信仰的“苯教”,对民族文化和日常生活的影响,依然是“虽不现于肌肤、却深深浸透在每一个毛孔”。
预告:
“中部”将着重说说:
1、后弘期的过程、几大教派的形成;
2、几个相对集中的割据势力的产生、衰败;
3、政教关系的演化;
4、各教派之间的关系;
5、宋、元、明、清各朝,中央政权与西藏地方政权的往来、关系;
6、蒙古部落武装、南部小国进犯对藏地的影响。
“下部”将着重说说:
1、格鲁派的崛起与佛教昌盛对生产力的束缚和制约;
2、大英帝国和沙皇俄国对近代西藏的影响;
4、格鲁派政权“噶厦政府”的架构设置、行政特点;
5、自有达/赖之后的藏民社会;
6、从西姆拉条约到十七条。
神灵只有比苯教更多——苯教有的它全有,苯教没有的它多出来。
噶举派的祖师玛尔巴大师和他那著名的弟子米拉日巴在修法的时候都会穿上白布僧裙,噶举派的僧人也都亲近白色。谁也没料到,就在玛尔巴圆寂几十年后,噶举派里就出现了一个另类人物,他的头上常常戴的却是黑帽。
这就是大名鼎鼎的都松钦巴。
当然,对于都松钦巴戴黑帽,有关的传说是这样的:当时有十万名空行母用头发编织出一顶帽子送给都松钦巴,头发当然是黑色的,从此都松钦巴就常戴这顶有神奇力量的黑帽,而黑帽派的名称也由此而来。不过,其实事实远非如此,这个且待下节再做分解。
都松钦巴幼名格佩,出家后僧名为却吉扎巴。相传他能知晓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藏语里“三世”就是“都松”,而“钦巴”在藏语里的意思是“知晓”,所以后人称他为都松钦巴,意思就是知晓三世的人。
公元1110年(这是《青史》的说法,《新旧噶当教史》认为是1113年),都松钦巴出生于康区哲雪地区(今四川甘孜)。从小他就从自己的双亲那儿学习修行,十一岁的时候就可以在禅定中见到吉祥天女,确实是个天赋异禀的神童。十六岁时,都松钦巴出家为僧,法名是却吉达巴。据说就是在他剃发的时候,智慧空行母及其他诸神为其系上有空行者头发制作的黑帽冠冕,又因为他将来能聚集一切诸佛之事业,遂向其献名为噶玛巴(所谓“噶玛巴,其意思大致为“业”,此处指那种从事善业的人)。《贤者喜宴》说,“因见到这种情况,故以后(都松钦巴及其派系)即执黑帽。”
十九岁时他只身来到拉萨(《青史》说都松钦巴在19岁时去卫地,《红史》说是19岁去卫、藏),开始全面修习藏传佛教,“凡流传于西藏之一切经典、秘法均悉加听闻”。这一年他在定中见到了弥勒菩萨。三十岁时他成为塔波拉结的弟子。塔波拉结是米拉日巴大师的弟子,也就是玛尔巴大师的再传弟子。塔波拉结给他灌了顶,并传授了密法。这个灌顶仪式持续了九天,塔波拉结还向都松钦巴展示了喜金刚的光明身形象。据史料记载,都松钦巴修习了密法九天后身体就开始发热,不得不改穿单衣。这样又修行了九个月,尽管仍然是经常大汗淋漓,却一直坚持苦修不止。塔波拉结有八百多名弟子,没一个如他一样坚韧。他们为了试验他的定力,在那九个月里,当都松钦巴入定之后,就往他的手上撒尘土。没想到很多天以后,这些尘土还在原处,一粒也没有撒落,这种禅定的定力没有人能赶得上。
都松钦巴熟悉了各种密法,到后来竟然可以在岩石中畅通无阻地穿越,人们都尊称他是岩上的大师。当然,比起玛尔巴和米拉日巴来说,这其实不算什么。根据传说,他的汗水唾液等都聚为各种颜色的小如芥子的舍利,形态多种多样,有佛塔、用具、字型等等。
六年后,都松钦巴完全证悟了。塔波拉结这时摸着都松钦巴的脑袋说:“你现在永远都不会再入轮回了。所以,你的职责就是把你悟得的告诉其他人。”接著,他对都松钦巴说,康区某某地方某某山上有一块神奇的石头,模样好像初八的新月,在那里建寺最为吉祥,并且他预言都松钦巴将在那里开悟。
公元1147年,都松钦巴不知道有没有衣锦,但他肯定是回到了故乡--康区,在那里修建了著名的噶玛丹萨寺,弟子达七千多人。建这个寺的过程很有传奇性。塔波拉结圆寂后,在一次定中都松钦巴看见塔波拉结出现在空中,于是他想起了塔波拉结的指示,同时又在另一次定中看见那个地方的山神邀他前去。他就做了一个大法会,告诉大家他自己将在八十四岁圆寂。然后他到了康区,找到了那个地方。但当时那一带是本教的地盘,有本教的寺庙。本教的人听说都松钦巴要到山里来修佛寺,就卡住了所有进山的要道,严防死守,决心把都松钦巴挡在山外。结果都松钦巴就用神通把自己幻化为一只狗进了山。后来本教的头领询问把守路径的人是否有人进山,回答说没有人,只有一条狗。头领闻听此言不由得长叹一声:“得,都松钦巴已经进山,这个地方咱们留不住了”,于是带领全教迁往它方。都松钦巴花了三年时间才建成这座噶玛寺。他在那里宣扬自己的佛学观点,形成了噶举派的第一个分支--噶玛噶举派,这是噶举派中势力最强、影响最大的一支派别,同时又是藏传佛教中第一个采取活佛转世制度的宗派,在它的几大活佛转世系统中,黑帽系和红帽系都极其著名。
五十五岁的时候,都松钦巴的了悟超越了时空,知晓了过去、现在和未来。他睡眠的时候会不断出现亮光和羊叫声。又传说是在这个时候,十万空行母用自己的头发编成一顶黑色的金刚宝冠供养给他。
佛陀曾经预言过几位菩萨在世间的出生,噶玛巴是其中之一。在《三摩地王经》中佛祖是这样预言的:我圆寂二千年后,佛法会在红脸人的地方流传。。。叫“噶玛巴”的会诞生。他具有禅定能力,会降伏当地众生。他将透过见、闻、忆、触的方法,置众生于光明之境。在《楞伽经》中,佛祖这么说道:“穿着僧袍,顶戴黑冠,他将无间断的对众生弘法。”而《文殊菩萨根本续》这样写:名字中“噶”在前,“玛”在后,此人将出世,使佛法大放光彩。
极富传奇色彩的莲花生大师在都松钦巴出世四百年前也曾预言过,在未来会有一位叫做噶玛巴,也就是行佛陀事业的人会出现,那就是大宝法王,大宝法王一共转世二十一世。每一世都叫噶玛巴,但是每一世都有自己的名字,莲花生一一指出了这二十一世大宝法王的名号、重大事件和功德。比方最近的十七世大宝法王,莲花生大士就预言十七世法王的功德将能与获得“大宝法王”尊号的第五世法王相比。莲花生大士具有非凡的能力,他也预言过未来世界将有铁鸟腾空。
当噶玛巴出现时,空行母供养的黑冠据说会戴在每一位噶玛巴的头上,象徵他们对实相的真实了悟。
当时好几位佛界的著名人士都公开承认都松钦巴就是释迦牟尼佛说的“噶玛巴”,是代表一切诸佛慈悲之本质的观音菩萨的化现,并将于未来成佛,名狮子吼如来。
到了晚年,都松钦巴又回到前藏。1187年,都松钦巴路过拉萨以西楚布河上游时,发现一个风水宝地,于是在那里兴建了著名的楚布寺。据说他曾经在一次禅观中悟到楚布寺是胜乐金刚坛城,任何人来到这个地方都可得到胜乐金刚加持。后来他一直在楚布寺,直到1193年元月三日圆寂于此。那天早晨,他最后一次向弟子们说法。说完后全身端坐,双眼凝视虚空,进入禅观中,而在正午时分示寂。一切正如他三十年前的预言指示,此生他将活到八十四岁。
这以后楚布寺也成为了噶玛噶举派在西藏的主寺,黑帽系历代转世活佛均驻锡此寺。当然,此时此刻,活佛转世制度还未面世。我在这里如此详细地叙述都松钦巴的事迹,是因为日后都松钦巴被追认为黑帽系第一世活佛,也就是第一世噶玛巴活佛,也就是与达赖班禅齐名的三大活佛之一--大宝法王。这是西藏转世历史最悠久的活佛。据说,只要见过大宝法王一面,就可以七世不会堕入恶道(地狱、饿鬼、畜生)。
信徒们也都认为楚布寺是藏传佛教的本尊胜乐金刚坛城的中心,所以人们这样歌颂它:
位于楚布河谷上的楚布寺啊
在此南瞻部洲世界中是
无与伦比的
任何看过或朝拜过的人
甚至只观想过一次的人
则其天始劫来的罪业与无明
必可净除
尽管黑帽派在西藏从未掌过地方政权,但它的名声和地位无论谁都不敢轻视。因为有了它发明的活佛转世制度,藏传佛教才披上了神秘主义的面纱,从而明显区别于其它佛教流派,才显得那么玄妙,那么非同寻常,那么具有魅力,那么容易让人信仰。
这就是楚布寺:
楚布寺晒佛:
这就是都松钦巴像:
反正我没见过,我家领导在西宁塔尔寺也没见过。
太傅后来在西藏见过吗?
还有,红教和黄教的这些灌顶仪式,虽说有传承,但是内容是否一致?我好奇的就是,真的有这样学习和继承的吗?
这一支藏传佛教受汉传佛教的影响非常大。
喇嘛真是一代不如一代,一群败家子
实话说也没想过,我是不信藏传佛教的。
他会在去世前把要去的地方,父母名字什么的交代得很清楚,按着这个找就是了。。。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