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汤杯印象 -- 雪个
直接杀球.这种技术对选手的身材,手腕的爆发力要求很高.
他在最颠峰的时候,得了一场大病.以后,虽然重出江湖,但是稳定性差了一些,成绩也不如扬阳.不过,赵剑华的杀球动作观赏性是无与伦比的.
记得是杨阳,弗罗斯特,苏吉亚托和赵剑华。按说我这个年纪应该看全过他们四个人打球,可惜以前一直对羽毛球不感兴趣,等到自己打的时候,只剩下赵剑华还在驰骋赛场。
被称为末代天王的赵剑华是当时所有选手中技术最好的,可惜一场肝炎使得他体力极差(他本来体力也不怎么样)。看他打球关键就是第二局,因为第一局铁定是他赢,而一旦要打第三局,则肯定是他输。
打羽毛球对体力要求极大(肯定高于网球),在一个小小的场子不停地来回变速跑,时不时地还要跳起劈杀。还有就是身体柔韧性要好,看高手网前逗小球真是享受。
他们认识了一个从八一体工队下来的哥们,成天研究步法啊什么的。
那时每周去大学生体育馆订一块场地,我也跟着起哄。
一打球就发现,对体力的要求真是巨大啊。我还好,男生真有打到坐地上起不来的。
我的看法:就欠练到左胳膊了。
1992年汤姆斯杯半决赛被马来西亚淘汰其实和二人关系不大.1990年杨阳已经开始走下坡路,连逢杨必败的苏吉亚托都赢了他两回.而看看赵剑华也在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上连四强都没进然后一蹶不振,1992年他的失利看来并不偶然.熊国宝似乎也是那时退役.这样的巨变当然会令中国队伤筋动骨,从此中国羽毛球走入低谷.韩健杨阳到了马来西亚后执教,那时的马来西亚不过是拉西德克打头阵,他算老几?如果不是中国队自身实力的下降,如果中国队当时拥有一批能够接替杨阳熊国宝的新人,马来西亚击败中国根本是休想.马来西亚虽然一举掀翻中国,但此后真正的霸主是印尼,这时正好有阿迪佐戈阿尔比等新人崛起.中国队的吴文凯刘军虽然被吹捧过一番,两个人加在一起不过拿了个全英冠军,完全不是一个量级的.
另外,韩健杨阳也没有什么"反动言论",应该属于正常的交流.不过遗憾的是,中国队的队员中新秀不少,但象拉尔森那样30岁后才老树新花的实在太少了.赵剑华28岁退役,此后虽然曾经客串混双.想想看朴柱奉为了帮助韩国卫冕苏迪曼杯而于28岁复出兼任男双混双,男双是老伙伴金文秀,而混双则是和一个初出茅庐的小丫头配对.即使如此五场团体赛中出场10次也无一败绩,赵剑华也只能甘拜下风.
据说他的技术是古往今来的第一人,就是体力太差。他手腕上的假动作尤其值得称道。我喜欢羽毛球就是从看他的比赛开始的,后来他每况愈下,我也就逐渐不看羽毛球比赛了。
两天没上网,忽然发现心爱的话题!先顶啊!
跟叶兄一样,兄弟我也是特别喜欢赵剑华,可惜开始打球的时候他已经退役了。传说他曾经1比14的时候追上来的那场球,简直神乎其技....,那位高手能够转述一下当年的盛况?如今夏宣则,吉新鹏等等完全没有这种让人荡气回肠的感觉....
老爸教我打球时,特别强调的就是节奏变化和一致性,说起这两点,必提赵剑华,说他技术全面,没有任何缺点,而且非常有天赋,完全是用脑子打球。看他打球的时候真是享受阿――调动对方,无论是劈杀劈掉高远扣杀,全是一个动作,出手之前对方根本无法判断,真是神人也。就是体力不够好。不禁感叹世间真无完美啊.....
中国始终没有安排好运动员(尤其是明星运动员)退役后的出路。
这也是为什么中国运动员运动生命比外国选手短很多的一个原因吧。总得考虑一下将来,不为自己,也要为家庭。
对,外国运动员其实也没有国家安排的出路,但是他们有成熟的体育市场能保证他们退役后的收入和社会地位。可中国却没有这样的市场机制,尤其是象羽毛球这样的运动。
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的比赛里,他曾经有过两局分别是9比14和8比14落后又追平的情况,而且出现在同一场球里。结果是一胜一负,输了那场球。那时他世界排名第一。
那是中国羽毛球队的最低谷。
1比14追上来没听说过,太玄乎了。
很想好好观摩一番。
中国第一次参加汤姆斯杯比赛,当时比赛还是九盘五胜制,分两天进行。印尼队为确保王座,重招八获全英赛男单冠军的梁海亮出征,加上天皇巨星林水镜,阵容之盛,一时无两,堪称羽坛梦之队。
两强兵不血刃杀入决赛,首日四场交锋,印尼对先声夺人,竟然
三比一领先。几乎所有人都认为中国想要夺冠,恐怕要再练三年
了。
然而视羽毛球为国球的印尼人做梦也没想到,第二天中国人竟然
能够翻盘。栾劲挑落梁海亮,第二局曾杀的老将扑到在地,狼狈
不堪。韩健再度战胜林水镜,陈昌杰击溃刘邦高。赛前被认为根
本没有取胜机会的双打组合孙志安和姚喜明士气高昂,大爆冷门
一举擒获印尼的头号双打 (卡托诺和赫尔扬托?) 最后一局印尼
人只得了不到五分 (15:3好象) 。最后一球印尼人杀球出界,记
不清是孙还是姚,眼看球儿飘落线外,抬手将球拍抛向脑后,仰
天长啸......中国队连下四城,首次登顶,结束了无冕之王的历
史。
中国的羽毛球原本几乎是一片空白。五十年代以后,王文教、汤仙虎、侯加昌、陈玉娘等人从印尼回国,他们的努力使新中国的羽毛
球水平有了极大的飞跃。但直到七十末期,中国印尼仍分
属长期分立的两大羽毛球组织,一直无缘在正式比赛中交手。否
则这些人早就成就一番霸业了。
印象中侯加昌退役之前曾经击败崭露头角的林水镜。
七十年代末,中印两强终于有了对抗的机会,大概是在新加坡吧
中国队担纲的已经换成了韩健等一批土生土长的年轻人,而印尼
对的主将是正值盛年如日中天的林水镜。天生扁平足的韩健一战
成名,从此也拉开了中印争霸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