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闲谈东北讲武堂堂友之:老速成篇(下) -- 逸云三洲
虽说是公家层面上的上下级关系,于私人层面上面,亦有所谓主仆之谊,当然这个“仆”字未必完全确切,大概齐吧。以后张学良被扣,于学忠就派苑看管张的财产。可见苑凤台与张家的私人关系了。
所以苑凤台打完那一仗,进关去找张学良,还是较合逻辑的。
锦西民团本是苑凤台一手掌握,胡子也是他通过亲戚关系联络来的,所以这一仗(严格说是三仗)能成,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他。并且县城一杖,他也亲自上场调度,只是民间武装,各自为战,谈不到太多指挥协同而已。
古贺部参战人数并不多,一百四十多人。只是在正规军不敢打的情况下,联庄会和绿林挺身出来,打成这样真不容易,战斗中阵亡及后来被日军报复,死了很多人。我若是当时的正规军,真是要找条地缝钻进去。当然,没有怪下面官兵的意思。
李兆麟被派去耿继周部负责过文书工作,时间很短。
民团有热情,但战力低。人数不少,但手里往往没家伙。
郑桂林拉队伍的时候,手下一个旅长还被胡子给缴了械。
他自己接受媒体采访时,都已经承认不抵抗主要在于自己。
但还有附属的一个步兵小队,和一个运输队,加起来一百四十多人。步兵队和运输队的指挥官都被打死了。
我就一头雾水,也没处找来看了。
郑桂林在辽西,是救国会系统五十四路义勇军中发展最快的一路,兵力最多时达到一万四千人,是比较出名的一部了,曾进行过前卫车站、四方台、绥中县城、兴城等一系列战斗。32年底至33年初,日军遂以重兵围剿,包括一个飞行队,前后三次讨伐,郑部伤亡惨重,主力入关,在九门口、义院口、介岭口、大毛山口、冷口、石门寨等地作战。
上面说的这个五十四路是早期的,不包括唐聚五部,唐自成系统,实际上是一个联军,初期下面是十八路,萨提到的孙秀岩、姜中天是第十六路;后来扩大到三十七路,一说最多曾达到五十路,不过兵力和战斗力是极其不平衡的,有些部队甚至是有名无实,孙部是主力之一。唐部在后来的整编里获救国会第三军区的番号,孙秀岩为其第二方面军兼第十六路司令,王凤阁是第三方面军兼第十九路司令。唐部的重要干部,多是驻辽东省军的军官和警官,比如唐本人和孙秀岩是省军的军官,都是团附,唐在事变后由张学良提为团长(原团长投敌),于芷山虽不满,当时也只好接受,限制其实权,故唐实际上只能指挥一营。唐部的警官就更多了,王凤阁、姜中天都是,事实上唐军各部最早主要就是各县举义的警察部队和民团组织起来的,少量的省军则是其中战斗力较强的部分,以后大量其他成份加入,如孙部中,大刀会等的成份就很大了。
这个东东因是讲武堂主线,唐部手下各路诸侯多不在范围,不过也有几员大将是相干的,后面说吧。
通化保卫战中他的部队来增援的时候就是耍大刀的。姜中天是一条关东好汉,我记得他一度随主力入关了,但最终还是回到关外顶着打,最后好像是父子战死在一起,可算一门忠烈。
我是讽刺好不,31年东北军剿什么红军啊
我是讽刺好不,31年东北军剿什么红军啊
对不起了。看来是我误解你了。
主要是我发那贴的时候正好要下班了,赶着走,所以没说的明白
所谓进关,是指进入长城内?离开东北?热河咋算?
说起来常讲进关,大概齐的,从来也没啥问题。可这次在上面回答里用了些地名,原算是进关后战斗的,可一看发现在长城外,自己改了两下,不怎么吃得准了,还是顺口问下,若知道“进关”确切含义,教一教。
郑桂林的事,原贴里又加了点。此人有些意思。跟南京关系很坏,跟宋哲元也干过架,跟中共北方组织则有些来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