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中国古代士兵的行军速度 -- 任爱杰

共:💬327 🌺336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2
下页 末页
家园 其实一天走三十几公里

不就是连打了三场高尔夫么,铁杆球迷大多干过这个事情,没什么了不起的。

打高尔夫都不能称作锻炼身体呢。

家园 这里面关键是个速度问题

从前一度负重暴走,背着大约15KG的背包,即使快速行走,一般速度也仅在5公里每小时,我们的实测是走10小时,休息2小时,也就是说总共12小时内完成50公里的行走,再走有可能会脱力,而且脚上容易打泡。

警校朋友说的假若在6小时完成40公里,那么每小时接近7公里了,这个速度比一般快速行走还快,应该是慢跑,所以跑到以后上床难就很可以理解了。

要注意的是以上为平地行走,假若山地,一天能有20公里就很不错了,在负重条件下登山不是闹着玩的。

在第二天尚可行走的状态下,我最长的纪录是一天60公里行走,在14小时内完成,其间2小时休息,吃饭,否则坚持不住。当时的背包装备比较好,所以没有对肩部造成伤痛,但是脚上起泡,大腿第二天就酸痛。而且在全程是匀速前进,那些以此推断速度提高1,2公里来提前1,2小时走完的,都是不现实的,速度一高,就会使体力消耗过快。

下面说打高尔夫行走30多公里,那都是在没有速度要求下完成的,连每小时5公里都不到。

家园 打高尔夫平均时速大约是不到三公里

这算快的了。一般打一场四个半小时,九公里的球道距离,差不多十到十一公里的走路距离。开球车的不算。

家园 这位任先生有点纸上那啥......

正常的行军速度,一定是需要和地形地貌相结合的。

一般在平原地带全装备条件下走40-50公里左右是可能的,但是这个条件用在山地丘陵,连一半都到不了。

上面提到魏国武卒的要求,有句话不能忽略:三日之粮,这样短期的行军,提一下速度是有可能的,而且说的是日中趋百里,并没有说明下午是否就休息了。 如果长期行军,而且还在蜀国这样的山地,就几乎不可能。

行军的高手是有的,但也不是我行5公里他能走10公里,平地的速度大家都接近,主要差异在登山,长期走山路的山民,上山能比我快上一倍,不过下山就未必,毕竟俺也不是新手,而且很可能比他还快。

至于骑马,有这么一个情况也是需要考虑的,就是行军的耐久性,包括人和马。不知道任先生是否经常骑马。 我因为不常骑,所以假若纵马1小时,腿就磨破了。短促行军,人和马都能忍受,但长途行军的话,就完全无法拿纵马速度来说事了。

最后要说的是,对于红军的长征速度,我是相当佩服的,自己走过长途,才体验行路难。 但这里多少也有精神的作用在。

家园 我是有过比较的

有位朋友是高尔夫爱好者,一直想拖我下场。他练习大约半年后,告诉我每次的行走都能轻松应付。但是假若他加入我们一起暴走,尤其山地暴走的话,依然是不行的。

另外,高尔夫的行走是不负重的吧?

家园 看情况了

有个别铁杆高尔夫球迷,坚持自己背包的。十四根杆,一盒球,加上大袋子,还有水呀,衣服呀,好像也不轻呢,十几公斤好像有的。不过大多数人都至少有个带轮子的东西拉着,这就轻松了很多。当然了,雇个球童背着最省心,不过球童就辛苦了。

不求速度,人还真能走很远也不累的,比如逛街,看着弱弱的女士们一连逛街十二三个小时的事情我是见过好几次了,实在佩服得紧。虽然距离不会很远,十几公里也有的吧?估计再强壮的男士也少有这样的耐力。

家园 您对人可不客气。

票姚校尉的说法

我就是步兵,全付武装的情况下(负重约30公斤),我们每天如果走四十公里以内,就可以保持几乎百分之百的战斗力,如果走五十公里以上,战斗力可能会下降三成,超过六十公里,战斗力就只剩下一半了。而且这和天气也有关系。最厉害的一次,36小时连续行军一百公里。看来是比骑兵NB多了。

这个速度和我的实践是一致的,但是这个速度是在平地或者坦途完成的!!!

注意,你要理解其后的条件,短期突击是可以提速的,但是多日行军,每天速度超过40公里是不现实的;而且这和你跑步的速度几乎无关,在负重下长途行军,跑步是不行的。

挑山工的情况,我已在上面的帖子说明,他在平地上赶路可能和您也差不了太多。

老布什的行走,首先他是短途练习,而且不负重,对身体是没有负担的,我上面说过,短期提速的完全可以做到的,但别想当然长途行军的每一里地都能靠这样的提速来完成。

实践出真知,您不能以为行军就是万米接力跑,每一段都能找到不顾条件的高速度例子来组合起来。

家园 最应该佩服的,

是女士们还穿着高跟鞋,这个是最不可思议的地方,她们对装备无要求啊。

家园 还有过河

沟壑很多的地方,对行军速度的影响是很大的,特别是携带装备的情况下。

家园 这也很正常啊,

男女搭配嘛,再说楼上是警察,有不是士兵,体力差点也正常。

家园 对您推己及人的态度实在无语了

一般在平原地带全装备条件下走40-50公里左右是可能的,但是这个条件用在山地丘陵,连一半都到不了。

呵呵,老兄推己及人,认为我在纸上那啥,咱也没办法。不过下面司马懿征孟达的例子正是通过山地的。另外那个征公孙的例子,一路上地形更复杂。您认为司马也是纸上谈兵?

虽然我已经在主帖里给了链接。但这里还是全文帖一遍吧:

也来举一个司马懿的例子 [ 任爱杰 ] 于:2008-01-18 21:07:08

虎兄说

曹睿派司马懿征讨辽东公孙康,问,需多少时日?司马回答:去百日,战百日,归百日,其间休息六十日——需一年时间。

先纠正一个虎兄的小笔误,司马懿讨伐的不是公孙康而是公孙渊。

司马懿这一仗的确打的时间不短。不过司马用兵并无定规。跑起来飞快的也不少。

先抄一段书:

《晋书.帝纪第一.宣帝》

太和元年六月,天子诏帝屯于宛,加督荆、豫二州诸军事。

初,蜀将孟达之降也,魏朝遇之甚厚。帝以达言行倾巧,不可任,骤谏,不见听,乃以达领新城太守,封侯,假节。达于是连吴固蜀,潜图中国。蜀相诸葛亮恶其反覆,又虑其为患。达与魏兴太守申仪有隙,亮欲促其事,乃遣郭模诈降,过仪,因漏泄其谋。达闻其谋漏泄,将举兵。

帝恐达速发,以书喻之曰:“将军昔弃刘备,讬身国家,国家委将军以疆埸之任,任将军以图蜀之事,可谓心贯白日。蜀人愚智,莫不切齿于将军。诸葛亮欲相破,惟苦无路耳。模之所言,非小事也,亮岂轻之而令宣露,此殆易知耳。”

达得书大喜,犹与不决。帝乃潜军进讨。诸将言达与二贼交构,宜观望而后动。

帝曰:“达无信义,此其相疑之时也,当及其未定促决之。”

乃倍道兼行,八日到其城下。

吴蜀各遣其将向西城安桥、木阑塞以救达,帝分诸将距之。

初,达与亮书曰:“宛去洛八百里,去吾一千二百里,闻吾举事,当表上天子,比相反覆,一月间也,则吾城已固,诸军足办。则吾所在深险,司马公必不自来;诸将来,吾无患矣。”及兵到,达又告亮曰:“吾举事,八日而兵至城下,何其神速也!”

抄书完毕。

这里说的是司马懿讨伐孟达。孟达认为他盘踞的上庸离开司马懿屯驻的宛城(今河南南阳)有一千二百里,所以不方在心上。结果司马懿领兵八天就赶到了。

从宛(今河南南阳)到上庸(今湖北竹山县西南)直线距离约252公里,合500华里。汉尺短,一汉里约合416米。故252公里约合605汉里。由于道路不可能是直线,加上各种地形因素,实际距离应以两到三倍来算。孟达说的“去吾一千二百里”正合两倍,应是实际行军距离。换算成华里也就是1000华里。

以八天行军1000华里,每天平均行军 125 华里。

当然,书里说司马懿是“倍道兼行”。即使如此,则不“倍道”的速度是这个速度的一半,也有62-63华里一天。

回到虎兄举的例子上来。

公孙盘踞襄平(今辽阳)。辽阳距离洛阳直线1265公里。由于这条直线穿过渤海,司马懿更可能走的路线是今天的洛阳-北京-辽阳。

洛阳至北京直线约660公里,北京至辽阳695公里,共计1355公里。合2710华里。以两倍计算,合5420华里。所以按司马懿自己的估算,“行百日”,一天也要平均走54华里。

家园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您对人可不客气。[别处 于:2008-04-05 14:51:12

呵呵,有人对我说话语气不善,我对他客气什么?何况,我对此人已经相当客气了。我可每说他“不知道在胡说什么”,也没主观臆断得说“有点纸上那个啥”。不过指出这人的身体较弱,拉练就走不动了,不如很多人而已。您老兄是不是找错了对象?

家园 嗬嗬,村长,马甲是认为你平均一天开1500公里呀

而且,你那个写法,连我也以为你是在一次长途旅行中,平均一天就1500公里了。

家园 只开了一天

一天开了1500,平均也就是1500么。

我有个朋友,单程六七百公里的距离,一天一个往返,到了地方还要办事情,有一段时间几乎每周都要跑一两次。想着就吓人。

家园 有本捷克人出的书《非洲:梦想于现实》

俩捷克人50年代开着一辆他特拉(鬼知道什么企业的产品)在非洲乱转。。。。。。

一个星期可开不了你一天的数,哈哈。

我看了你的贴,以为你是从南非开到了东非呢。我下意识感觉你开了6000多公里,过了赤道。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