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文摘+原创】双独家庭不愿生两个,人口学界争论声起 -- 东东山
1,2005年底的人口普查,城市每户居民2。97人,农村每户居民3。27人。
农村每户比城里多0。3人。要说成农村生3个,2个多的是。是没有根据的!
2,根据2005年人口普查,5年内我们出生的人口是1600万/年,他们的父母是70年代生人,是2500万-2700万/年.
每妇女生育率是1.30左右,现在城市人口42%,农村人口58%,城市化的主力又是农村的育龄人口。
城市的只生一个,农村的生育率是1.6。怎么会2个,3个的多的是
3,农村拆了很多学校,辞了不少老师,就是因为小孩一年比一年少
教育部2006年公告:全国小学生3年锐减1300万
http://education.163.com/06/0705/09/2L8OHV7400291MUF.html
----------------------
尹中立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金融市场研究室副主任
http://www.chinanews.com.cn/estate/news/2006/08-21/776842.shtml
我每次回安徽老家时,都要去看望一下初中的老师,这所中学离我的老家只有1公里的路程,是本乡所属的初级中学,所有的学生都来自本乡。记得上世纪80年代初,当我上初中的时候,有三个年级,每个年级有两个班,共约500人。由于条件的限制,教室小而简陋,每个班七八十名学生挤在一起,每当课间休息,教室里总是尘土飞扬。可见当时学校的人气之旺。
但这次返回母校时,眼前的景象让我深感震惊。往日的喧嚣被一片凄凉所替代,当年有500名学生的学校如今只剩下100多名学生。据老师介绍,现在的学生越来越少,两年前,乡政府已经决定把临近的几所初中合在一起,剩下的这100多名学生是最后一届毕业班了,等这届学生毕业之后,该学校就停止招生,我的母校将彻底关门了。往日的铃声将永远成为回忆。
母校的兴衰促使我思考中国的人口结构的变化:和20年前相比,中国中学生占人口的比例在迅速下降,这和人口的计划生育政策是直接相关的。从统计数据看,我国的生育高峰在1965年前后,1962年的出生率是3.71%,1965年的出生率是3.78%,1970年的出生率是3.34%,一直到1978年之前出生率都在3%以上,但1978年的出生率下降到了2%以下。上世纪60、70年代人口高峰期出生的人在80年代正好处于上中学的年龄,因此,才有我上中学时拥挤的场面。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上世纪60、70年代出生人口的下一代比他们的父辈少了一半多。这就是我的母校出现“门前冷落”的最根本原因。
很显然,人口结构的变化导致了学校生源的变化。同样如此,人口结构的变化也会对房地产市场产生深刻的影响。
-----------------------------
http://www.cchere.com/article/993822
最近让秘书统计了下我们下属公司农民工的生育问题,形式真的很不乐观。
现在的计划生育政策真的要反思了,不然全面老化10-20年以后会成为现实的。
除少数民族以外,85%是一个,10%两个,5%3个或以上
http://www.cchere.com/article/993848
这个比例真的吓了我一跳,颠覆了我对整个农村生育的看法。
统计人群包括:
河北、河南、山东、四川、甘肃、安徽、江西、贵州、山西、湖南、湖北、陕西、内蒙、吉林、黑龙江、北京,16个省市自治区;参与人数1736人。
这个结果我已经转送我家老人,老人看后也大为吃惊。在这个调查结果中显示农村千百年来形成的3-5个孩子的生育习惯已经基本消失。
不能不说,这个结果让我震惊!很震动!
在此感谢一直坚持这个观点的老孔和其他朋友,是你们的不断坚持让我搞了这次小范围的调查。希望这个调查结果可以让一些老人看过以后,能有所触动。
当然,这个结果并不能完全反映农村生育现状,但是我认为进行一次认真的生育调查而不是泛泛的人口调查是必需的!
-------------------------
我在苏北农村的见闻
http://www.cchere.com/article/994361
关于计划生育:现在农村的孩子越来越少!我小的时候,我们这里每个村都有一个小学,我上大学的时候,生源减少,几个小学合并成一个,到现在已经是一个乡一个了!那些前几年刚建的校舍还是新的,但是杂草丛生,都已经荒废了。出于私心,我曾经跟我弟弟弟媳讨论生育二胎的事情,他们都不愿意!我是70年代出生的,我的堂弟堂妹们都是80年代出生的,他们都没有亲兄弟姊妹。现在我的那些叔叔们都非常的后悔,也非常的宿命,自己辛苦体验出来的人生智慧和社会经验,没有人可以传承,特别是生了女孩的那些叔叔们。
----------------------
本帖一共被 3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除了一个女的,剩下的全部是4个孩子,有一个还是7个。
最大的孩子15岁,最小的3岁,罚款照交,孩子照生。
客家人的有女不嫁潮州郎,不知现在是怎样解读的。
潮州这个地方我知道,是全国民情最独特(我指计划生育)的一个地方。
但是全国有几个潮州人?
燕兄是哪里人,是不是内地的,有无农村亲戚,问一下现在的农村年轻夫妻怎么想的?(不举中年夫妻的例子)
不谈潮州人了,我们看一下内地的人口大省情况
山西:2005年普查总和生育率为1.45,远远低于更替水平。
http://www.stats.gov.cn/tjfx/dfxx/t20060703_402334463.htm
..................
生育模式即育龄妇女分年龄生育数量在全部生育活动中所占的比例。
继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山西省首次进入低生育率时期后,生育率继续保持
下降的态势,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表明,总和生育率为1.45,远
远低于更替水平。“十五”时期山西省的生育率除了生育水平保持在更
替水平以下外,生育模式也发生了根本改变。
------------------------------
山东:妇女总和生育率稳定在1.5以下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6-01/18/content_4069731.htm
“十五”时期,山东省年均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分别约为12‰和6‰,
妇女总和生育率稳定在1.5以下,保持了低生育水平的稳定。
---------------------------------
江苏:妇女总和生育率稳定在1.3左右的较低水平
http://www.jiangsu.gov.cn/gb/zgjs/zpd/tszf/zfld/wz/zyhd/userobject1ai5750.html
从2000年开始,我省已连续四年人口出生率低于10‰,人口自然增
长率保持在2‰左右,妇女总和生育率稳定在1.3左右的较低水平,2003
年全省计划生育率达97.8%%,人口类型已进入“低出生、低死亡、低增
长”的低速稳定增长阶段。
------------------------------------
四川,总和生育率稳定在1.5左右
http://scnews.newssc.org/system/2006/11/03/010177312.shtml
--------------------------
河南 全国人口第一大省2003年生育率1。4
http://www.cpirc.org.cn/yjwx/yjwx_detail.asp?id=3890
全省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已由1990年的18.4‰下降到2003年的5.64‰,妇女总和生育率从
1990年的2.9下降到2003年的1.4左右,10多年间全省共少出生600多万人,使河南人口突
破1亿人的时间推迟了8年。妇女总和生育率稳定在更替水平以下,人口自然增长率连续
13年都在全国平均水平以下,这表明河南已进入全国低生育水平行列.
------------------------
生一个还是给家里老人看的,很多人按着自己的意思一个不要才是最好。
房子的问题,最近50年不会出现你想象的那样的情况,就是出现了,炸了房子变绿地,不是更好么?人口总是在增长的,房子不会那么快空出来的。
农村人不想生二胎?可笑,如果现在开放计划生育政策,你看看有多少人生了二胎、三胎或者N胎?
那些所谓的人口专家,调查来调查去,没几个结果是真实的。
潮州这里还有“有女莫嫁客家门”这样的说法,大意是客家女性辛苦勤劳,家务活干到累垮之类的。
当然,很多地方客潮混居,互相之间通婚是很普遍的。象我二姑姑,自小去丰顺作客家人的童养媳。
尤其是第一胎是男孩的话,更是松了口气,理所当然么,政策就不允许生了,传宗接代也完成义务了,两个不好好养不如一个好好养,打住,也就是从没有听说过如今还有再生第二个的,有两个小男孩的记忆,最近也也是快二十年前,比我小不了多少,当初这爹妈也是为了生个女儿,得个好字,结果两个男孩,苦不堪言,呵呵。
就算第二胎是女孩,政策允许隔四年还是五年六年生第二个,也多有人不愿意的。很多姐姐都十三四岁读初中了,小二才生出来,分明就是抗不过上一代的压力而已。至于老大小二差七八岁(刚好上学去)的,更是多。一到政策允许年限就生孩子的,很少。
我最要好的女朋友,在老家,刚刚生了宝宝。因为她家她是独生女,结婚没有迁户口,理论上钻空子是可以生两个跟两家姓氏的。但是也说不要再生了。当然这个是小两口的意见。我同学她爸爸连发嫁妆被子都觉得是把女儿嫁出门不干,说不定天天水磨功夫到底逼迫小两口再生一个继承女家姓氏,呵呵,好在小两口手艺不错养孩子还是养的起的。
见过本村最后的三个孩子的家庭,孩子们都已经毕业了干活了(不记得确切年龄,不过大姑娘都有男朋友了,肯定小不了)。
冷静下来想,也还是不能理解,四个,甚至七个孩子,怎么养的起?好强的地方!
邻里会帮衬--尤其在罚款生孩子这件事上。
深圳赛格电子市场大部分摊位都是潮州人的,李嘉诚是潮州人,泰国潮汕人占华人大部分,前总理他信就是潮州后裔。
我认识一个,三儿一女,家里在关外买块地,自己起一座6层小楼住。不远处是他哥哥的小楼,三儿两女。他为了给儿子出名,花8万元赞助一个剧组,用小儿子做男一号,因为剧组选俺家帅哥当男二号才知道这些消息的。
只是,那个小朋友的普通话不行,又不像俺家小帅那样自己会创造,结果拍出来一看,嚯,一号的戏只要二号在场,全都被抢了。
都是面黄肌瘦的,哪有你家小帅哥上镜。燕大哥现在人再sz?
屋企小靓仔玩哈
不很富裕的地方,传宗接代仍然是第一要务,放开的话肯定多生。
相对富裕的地方,年轻人愿意多生的就少了,老人的压力相对也轻。
做嘛也哏紧张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