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行万里路:在印度的日子 -- 风雨声
印度对我来说不只是一道旅游风景线,而是我工作生活过的地方。它的人和事已经显得遥远依稀,让我常有过客匆匆、人生如梦的感觉。以下六个部分记录那段日子留下的零星记忆。
1.月明天竺
2.芸芸众生
3.日落红堡
4.苦海无边
5.天上人间
6.南亚轻歌
本帖一共被 5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去印度的时候走得匆忙,就象平常出差一样。而这一次却一走就是小半年,手里提的还是同样的那两个箱子,装了我全部的行囊,一叠衣服、几本书和一个闹钟。
那是1996年的夏天。
很想沿着拉萨-加德满都-新德里路线走,因航班比较少未能如愿,最后还是从香港转。香港到新德里那一段是个印度航空公司,一登机,印度的感觉就扑面而来。满飞机都是印度人,上的全是伽哩饭。身边是个有些秃顶印度中年人,一张留八字胡须微胖的脸,看到我这个为数极少的中国面孔坐在印度的飞机上,好奇而和我搭话,他在一个大学教书,头衔是READER,我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挺新鲜。READER好象相当于资深的讲师,英国有的大学使用这种头衔。
到达新德里的时候已经晚上。这个世界确实变小了,这一天飞过的路,一千多年前大唐高僧玄奘“冒越宪章,私往天竺”,自长安抵摩揭陀国的那烂陀寺,跋涉五万余里, 走了5年。要是唐僧也坐飞机到印度取经,孩子们就没有机会听“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的故事了。看来一个现代化的社会未必让现代的人们生活地更有意思。新德里机场不大,感觉比北京旧首都机场要新一些。朋友小曹来接我,他厚道诚恳幽默,京腔京韵第一句话就是:“怎么发配到印度来了?”好象我是冲军来了似的,乐得我说:“好歹咱也是来给联合国打工啊。”
我住在一个印度房东的家里,他家是一栋三层的房子,单门独院,外有一个黑色铁门和看门的管家。这社区看起来是个殷实人家居住的地方。我把朋友送走,已夜深人静,偶尔能听到一两声狗吠,抬头看见一轮明月当空,清晰透亮。在以后一百多个日子里,这轮明月陪伴我在异乡的生活。
新德里是在老德里边上扩建发展出来的,不是一个人们平常想象的现代化大都市,街上看不见高楼大厦,一般两三层楼。公路上、街头最神奇的景象是时时看到一头头牛摆着尾巴悠闲地摇来晃去,汽车行人都给它们让路。在印度教里,牛是神圣的。英国疯牛病爆发的时候,印度人自豪地说:我们早就告诉你们,牛是不可以被宰了吃的。
印度的公共汽车在街上看一眼就得乐。一辆挤得满满敦敦的公共汽车,乍一看和中国十几年前天然气驱动的老公共汽车比较象,外面灰尘扑扑。再一看你会揉揉眼睛,以为自己看错了,怎么车顶上也有人?怎么没有车门,挤这么多人哪?汽车飞驰而过,车门旁边的把手上怎么还有两三个人用手拽在上面直晃荡?
印度的总统只是象征性的职位,但总统府却修得宏大气派。总统府前国防部、财政部等各机构大楼分列两旁,建筑全是红砂石。一个巨大的绿草地铺呈在总统府的前面,觉得比天安门广场个头还大,和红砂石的建筑一起映照出印度的风情。广场上的人不多,没有摩肩接踵的拥挤,小石路铺在越绿草之间。一路走来,看到耍蛇的人招呼我看表演。他们的道具挺简单,一个木盘或背篓中几条长蛇,阳光下盘在一起,看得渗得慌,我几乎是落荒而逃。在广场的尽头是一个红石门,有点象凯旋门的样子,中间是一把的长明火。
印度的体制耐人寻味,在某些地方和中国正好相反。印度是民选的政治,却是政府计划主导的经济,是比较开放的社会却是相对封闭的市场。他的新闻消息流通较快,可以看到CNN,BBC,外国电视和报章杂志,但看不到太多外国的进口商品,看不到进口汽车。满大街的印度国产TATA,AMBASSADOR汽车,开了几十年还是老的样子,印度的天气热,一钻进车里,你就明白面包是怎么烤出来的。印度的企业看起来是小作坊比较多,象中国80年代乡镇企业的样子,在固定资产上投资更新比较小,机器有的快掉牙还在吱吱呀呀地一个劲地转。
印度人给外交使团足够的礼遇,大多数使馆坐落在离总统府不太远的绿草如荫的地方。美国使馆和中国大使馆隔邻而座,在多事之秋的那几年,心想这中国和美国怎么就不能象着两栋房子一样相安无事呢。中国驻印度使馆很好看,一个参赞就有一栋小楼,全然不象中国驻美国使馆的寒酸。
联合国机构庞杂的程度,恐怕它的员工能闹明白的也不多,让其他国家官僚机构都相形见拙。联合国派驻印度的机构也有数家,我所在的这个中心人不多,有来自四个国家的雇员,主任是一个德国人,然后是一个俄罗斯人、一个漂亮的德国姑娘、一个德国小伙和我,其余是二十来个印度当地员工。
我每天下完班早回去也没有太多意思,决定开始学开车。在印度学车简单,没有北京驾校装模作样的架式,费用也小,大概相当于人民币五六百块钱。设备还挺先进,先是一台游戏机模拟,象计算机的赛车游戏。两天后就直接上路。印度的朋友曾经声称,如果会在印度开车,在别的国家则可以开飞机了。按照印度的标准,说中国人开车不守规矩应该是说重了一点。第三堂课上路,我一上车就傻了:印度开车是遵循左行规则。踏板车、摩托车、汽车都呼啸而而来、人,还有牛全在一条路上,老司机几乎可以从任何方向上超车,我不知道第一天是怎么过来的,下了车后感觉腿脚发软。
就这么约两三周,每天学完车后,穿过陌生的街道,走过陌生的人和陌生的环境。记忆最清楚的,就是天空那一轮明月,跟着我一路走回住所。
本帖一共被 8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低于professor的头衔.我没在英国上过学,你应该更了解。
1 房东
房东近六十岁,是个精明的印度人,而且把精明清晰地写在脸上。他家两个女儿和一个儿子都已成人。在印度要把女儿嫁出去是一个很麻烦的事情,女方必须准备非常丰盛的嫁妆,让男方家人满意,让邻居羡慕,给家人脸面增光。对女儿多的人家这无疑是个大的负担。房东曾经谈到自己的女儿和准备嫁装的甘苦,对男方家庭的耿耿于怀依然溢于言表。
一次房东夫妇邀请我去一个私人俱乐部去吃晚饭。这种私人俱乐部,通常给会员提供餐厅,客房,高尔夫球场,网球场等服务,是印度上流社会流行的生活方式。富人们要的不只是一个好的餐馆,而是一个其他人进不去的地方吃饭。种姓制度虽然废除了几十年了,印度社会等级意识依然分明。主人邀请的用意也不外是告诉我,他在印度是上等人家, 也顺便做做客户关系。印度人的晚饭真的是晚,晚到10点过才开始,吃完出来已经深夜。
一次不经意的闲谈,说到1962年战争,才发现房东曾经参加过中印战争。看得出来他至今对那场战争仍然心有余悸,我做为听众都能感受到中国军队的余威。
2 访客
工作中很多是和印度、东南亚的小企业打交道, 有机会接触不少对中国感兴趣的印度人上门来。有一次私人小业主GUPTA来办公室坐了一会儿,对话是如此开头的:
GUPTA:“听说你们中国最近二十年发展挺快的?”
我: “还可以。”
GUPTA:“听说都快赶上我们印度了?”
我: “?!”
......
3 小贩
不记得新德里有大商场,CONAUGHT PLACE 是新德里的购物中心,典雅的白色的建筑,把一个小广场围成一圈。店铺小巧精致。东西都比较贵一点。小店外面有些游牧的小商贩。一天我看见一个小贩在兜售铜花瓶,黑漆的表面雕刻上花纹,古朴端庄。我看中了一个壶,观察良久,问小贩多少钱。
“一百美元”,小贩说。
“太贵了!”我摇摇头,犹豫了一会儿说:“五十美元。”
“O.K. !”他裂开嘴,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
看他伸手等着数钱的那一刻,我放下铜器说:我不要了。
4 孩子
在新德里买一个大西瓜,刚刚付完钱,一大群孩子们冲了过来,把瓜抬起来举在头上,外围的孩子只能用手指摸着瓜,为你抬到车上。如果你能给每个人一个卢比,大家会高高兴兴地散开。如果是把车开到一个地方,不小心把一个轱轳陷入到敞开的下水道口里,总会有一大群人过来热热闹闹把车帮你推出来。
5 仆人
房东家里有一个从尼泊尔来的年轻男仆。每天早上晚上把饭做好送到我房间来,之后很快推出房间,总是毕恭毕敬。我有时候和他说一会儿话,他的英语加上手势,我们大致可以交流。看我比较友善,也没有印度主人高高在上的架子,他似乎也乐于和我说话。他告诉我他老家在喜马拉雅山中,他给我看他家里的照片,讲他们的习俗。有一个习俗给我印象很深,那里的人哥哥去世后,弟弟继承哥哥的媳妇。
我从他了解到在新德里有一个巨大的喇嘛庙,他曾经有一个女朋友是从西藏来的。五九年达赖叛逃后,印度和瑞士各自收容了大量的达赖的追随者。达鲁撒兰和洛桑成为海外流亡西藏人的大本营。今天超过十万藏人今天生活印度北部喜马拉雅山的南麓的边境小城达鲁撒兰,达赖喇嘛的流亡政府也建立在此。每年在中国大使馆门前都有印度的藏人大规模的游行示威。
6 大使
房东有三套客房,我住在第二层,上面还住着一个人,个子不高,五十来岁,文质彬彬,我们有时在房东的主客厅里碰到面聊聊天。后来房东一次介绍,说他是布基那法索大使,我有些吃惊,Your Excellency是我对他表达的尊称。他却不安地说,叫我Peter好了。他说自己一年顶多有一半时间在印度,主要任务是接受印度每年给该国的粮食援助。他谈到布基那法索对中国大陆和台湾的轮流承认,说政局不稳定,政客们只为短期援助考虑,没有什么长远打算,才导致如此混乱。虽然他个人理解中国大陆崛起的重要性,但在那个遥远动荡的国家没有人在乎。
后来从房东那里才知道,他的政府因为动荡可能被推翻,近期没有钱汇过来,已经拖欠了两个月的房租了。房东竭力描绘了PETER的穷酸。想赶他走可以理解,如此背后损人让我有点难受。大使做到这个份上,还不如不做。
本帖一共被 8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我也不知道他在想什么。
我这已经深夜,得回家了,新年好!
英制大学中一般同一学校同一研究领域只有一名professor,其他有实力评教授但受名额限制的人就叫READER。READER的科研实力有可能比professor还牛,只是因为没有professor的位置,而不得不做READER。大致就是这样吧。其实,我也不太清楚,道听途说而已。呵呵
资深讲师是Senior lecturer。英制大学教职序列为 Professors, Reader, Senior Lecturer,Lecturer,Associate Lecturer。
Reader:一般对应美制大学的full或Associate Professors。
我刚查了我们系的STAFF DETAIL, 居然有7个PROFESSIOR,3 个 SENIOR LECTURER,7个普通 LECTURER,就是没有READER。
我在拉萨的时候,西藏朋友就劝我坐飞机去一趟加德满都,说是世界上14座8000米以上的雪山,这一趟行程就能看见8座。景色之壮观不可言喻。
听得人无限神往。
但我当时没带护照,只能望雪山兴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