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迷你图记Stoke-on-Trent英国瓷都(图修正了) -- 悄悄的
的一家小小陶瓷业博物馆
如同中国的唐山或者是景德镇,Stoke-on-Trent 这个城市,是英国的陶瓷之都。它聚集了英国几乎所有的陶瓷产业,从博物馆性质的手工作坊,到现代化的工业大厂,从老百姓日用陶瓷,到皇家专用的器具,还包括设计,经销,甚至进出口贸易,都围绕着陶瓷这个主题。
这里的图说,仅仅是其中的一家博物馆, Gladstone Pottery Museum
这是外观,这个大瓶子是窑,当年的瓷都,有上百个这样的窑呢。其他的窑,都因为环保法律而拆毁了,这家厂却被完整保留下了,成了一个博物馆。英国有很多这种完整保留下的老厂,老店,我甚至见过一家被抱在博物馆建筑里的老烟店,时间在里面凝固了。
仍在运转的瓷土研磨机,不过是空转的。大部分机器经过整修都还可以运作。经过改造以后在开放时间空转着,记录着当时的生产过程。
这个不是空转,正做胚呢。工人是老手艺人,机器却是新的,电动的转轮,早已不是早年脚踩的了。
这个是四分之一成品的胚,(不知道是不是做坏了改的,哈哈)。陶瓷成品,要烧制两次(上釉),所以这个泥胚才是数分之一的成品。
老师教你做瓷花儿,此花儿很精细,看起来很复杂,但是其实人人都能做。说破了也没什么,都是用的很简单的工具,比如梳子。。。
这些是打扮好了的花儿,比比素面朝天的花儿
土鳖辛苦了,铁牛扛上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是红叉..
里面介绍陶瓷的整个生产过程 值得一看的
所以叫做迷你图记么,因为只看了一个博物馆。这个比较偏手工,WW的那个,是不是比较偏工业化?
楼主(MM?)没亲手做一个?:)
由此可见,楼主是蓝的。。。悄悄的下河,打枪地不要。
做好胚子还要预烧,给它烧硬了,然后上釉,颜色上完了还要烧釉,烧来烧去,要烧得花儿,可得等好几天呢,就是这手工,也不是现能做得的,所以,看看就好
GG也可以这么悄悄地、羞答答地呀~
嗯,送花得宝,谢谢~:)
有个小型的陶瓷博物馆
有参观工厂
也有手绘
花花草草 人物什么的....
对了 还有买打折瓷器的店
如果嫌原价品太贵
可以去淘点打折的东东
很实惠
土鳖去休息,咱们继续:
上回讲到素面朝天的花儿,和打扮好的花儿,这种变化,是一次一次在很热很黑的窑里烧出来的,真不容易。
这就是瓷窑内膛的内部了,物件儿都用耐火的陶钵装着,然后码得高高的,在外膛放起火来,里面就红红火火的了。
烧完了要有人去里面把成品搬出来,如果没冷透,被烧烤伤是常事儿。这里的是人偶,不是真人,这个人偶的精神可嘉,堪比咱们的土鳖。
出来透口气,看看设计装饰的工序,工程师和画家差不多,比较麻烦的是,他用的颜色,在烧过以后就会变得完全不同,这配色的讲究可就大了
矿物原料到颜料,看到那么大一块金锭没有?可惜是假的。。。金子用在高温后还是金色,用在玻璃里和釉里,是紫红色的。
比较一下颜色,变化多端。。。
颜料铺子么。这里的颜色都是烧成的,每种颜色除了如何配比之外,还要记录烧制条件,比画家的调色板还复杂。
先到这里吧,土鳖来了。下集看看图案,设计,和成品
继续参观
这是套色的样板,用几种颜色套印出彩色的花纹。每种颜色在烧以前都跟烧后不一样,调色很复杂。
中国的青花?这种风格已经在英国瓷器中应用数百年了,当年从中国进口了青花瓷器后,英国的匠人学习了这种装饰风格,并且有所发展,形成了这种工整(或者死板)的青花风格,这种蓝色装饰瓷器的产量非常大,曾经是标准的厨房器具。由于装饰风格现代化,这种风格渐渐被日用器具淘汰,现在大部分这种纹饰被应用在装饰挂盘上,成为英国装饰挂盘的经典。
这个也是陶瓷烧制的,不过还没有上釉,这仅仅是烧过一次的陶胚。反过来看,它的底下有个洞,原来是用泥浆脱模的方法做出来的
这些就是比较正常的成品了,还是挺漂亮的
讲到英国陶瓷,不能不提骨瓷。细骨瓷(Fine Bone China)是英国陶瓷业的骄傲,即使现在也是英国的大宗出口产品。这张图里,比较了普通瓷土陶瓷和骨瓷的区别,放大看看就知道,原来骨瓷的成分里,真的有骨头的。。。
上传大图片的限制到了,(下下)里,还会有一两张Stoke-on-Trent产品在1851年世界博览会目录的照片。机缘巧合,我手里有一本原版1851年第一届伦敦世博会的产品图录,以后有机会的话,可以蒸个包子。中国也有产品参展哦,不过,这些提到的中国展品,都是由英国代理商提供的,似乎还没有中文的纪录呢。
尤其是那种人像真的很漂亮,不过开价动不动数百镑。国内现在生产的餐具质量已经很不错了,为什么不也做一些人像之类的?
艺术和装饰类,日用品反而很少了。等能上大图片了,我再蒸个包子吧。谢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