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一代忽悠王贾似道传奇 (一) -- zzw78
,皆是大智大勇之人.
在鄂州攻防战时,贾似道以木栅环城,一夕而成。忽必烈顾扈从诸臣曰:“吾安得如贾似道者用之?”刘秉忠、张易进曰:“山东王文统,才智之士也,今为李璮幕僚。”廉希宪也赞成。
可见,在忽必烈和他的大臣心目中,对贾似道的评价大约就是:“才智之士”,与王文统类似。
王文统因为刘秉忠、张易、廉希宪等文臣的推荐,以布衣一跃为宰相。王文统才干超群,在中统初年政绩卓越,特别是推行储行钞法的成功,获得了元世祖的宠信。然而王文统言利,与正统儒者姚枢、窦默、许衡等不合,陷入了汉族文臣的派系斗争。后卷入李璮谋反案被杀。王文统最后落了个奸臣的盖棺定论,可谓善于谋国,不善谋身。
贾似道只是在蒙古军主力尽退之后,出动大军把留下殿后的一百七十多名蒙古军给截杀了。他把这一百多具尸体布置成了一个宏大的胜利场面,开始向中央邀功了。
=====================================================
以小胜吹嘘为大胜
甚至杀良冒功
居然还有人视其为“唯一能野战胜过女真”
现在这是什么世道
在搞定了吴潜之后,也就是宋理宗景定二年(1261),贾似道在大宋中央已是一支独大,再也没有其他权势人物能威胁到他了,这是他十七年专权的开端。走到这一步,老贾可以说已经是位极人臣,应该可以松口气了吧?又错了!自古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好不容易获得高位的贾总是深知这个道理的!怎么解决呢?唯有生命不息,战斗不止了!
为了进一步巩固权位,贾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进行了许多的“改革”。首先,他对吏治进行了整顿;当时的太监头子董宋臣、卢允升“窃弄权柄”,经常引荐一些腐败人士占据要职,又常用外戚子弟担当省市(路、州)一级的的长官。朝中的大臣们对他们意见极大,斥之为奸党。对这帮人的整顿,既容易获得大臣们的拥戴,又能够铲除对自己的潜在威胁。(当时贾似道的姐姐贾妃已经病死了,理宗的新宠妃是阎氏,没有了枕边风,贾似道生怕被新的外戚所取代。)因此,贾似道先利用舆论的压力将董、卢驱逐,而后又明文规定外戚不得出任省市地方长官,(他好像忘了自己就是从地方上升上来的!)在这些举措之后,外戚的子弟、门客有所收敛,不敢公然干预朝政。
其后,老贾又提出了“公田法”,说是为了筹集军粮,把拥有田地二百亩以上的农民的田,抽出超出部分的三分之一,由国家买回来做为公田。这个点子不能说不好,如果执行得力的话可以大大减轻百姓负担,增加军粮。但问题是,对于晚期的南宋而言,它并不具备这样的经济实力来完成如此大的变革。中央朝廷一下子要买这么多田地但却没有钱,没办法就只有用官浩(朝廷颁发的虚名分)、度牒(类似免税单)、会子(一种货换卷,又如纸币)来顶替货币,用这样的方法购买的话百姓们等于是失去实产而换了一个纸上的虚名或白条,又怎能不民怨沸腾!再加上贾似道搞公田法的本意是为了以改革为名四处安插亲信,而这些个亲信都是靠擦鞋或贿赂爬上来的,他们能有什么素质?果然,这些经手的官员一上台就大做手脚、大发其财,强迫二百亩以下的小地主卖田,而且随意压低田价,以致民间大扰,“破家者多”。
最后,贾总理还在金融方面有所动作。这个动作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对上述的“公田法”的补助。当时由于政府不断的使用纸币(会子)低价买田,引起了纸币的不断贬值,因此贾总决定发行新的纸币把损失的部分转嫁给农民。再后来,随着纸币的持续贬值,中央又发行了一种更新的纸币,叫“关子”,关子与会子的兑换比例为一比三,目的是为了使纸币增值,但是发行后不但没有增值,反而使纸币更加不值钱。以现代的眼光看来,这种做法是典型的金融盲所为,这同日后国民政府发行法币的方式有异曲同风之处。(老蒋手下的人就没读过历史?)新纸币发行后,不仅没有使纸币增值,反而“诸行百市,物货涌贵”,币值更加低落。通货膨胀,市井萧条,广大百姓和士兵的生活更加艰难。
最终,“公田法”与货币改革在景定五年(1264)受到沉重打击。那一年突然有彗星出现,按古代的天人感应说,皇帝不得不“避殿减膳,下诏责己,求直言,大赦天下”,这时,一位勇敢的年轻人大胆上书,力陈公田法扰民。请大家记住这个年轻人的名字吧,他叫:文天祥!在小文的带动下,朝臣纷纷上书,一时朝议纷纷。贾总理虽然怀恨在心,却也只能上书力辩,声称要引咎辞职。好在理宗依然昏庸,不仅退回了文天祥的奏折,还安慰贾似道说:“礼义不愆,何恤人言”!(再次绝倒!)这样,我们老贾又再次平稳过渡了!
老贾的这些改革总的来说,有好有坏!但是要注意的是,贾似道并不是王安石,他的改革的最终目的并不是为了富国强兵,而是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势,安排亲信,并最终控制朝局。显然,他的最终目的达到了!
待续…………………
一代忽悠王贾似道传奇 (一)
一代忽悠王贾似道传奇 (二)
一代忽悠王贾似道传奇 (三)
一代忽悠王贾似道传奇 (四)
一代忽悠王贾似道传奇 (五)
一代忽悠王贾似道传奇 (六)
本帖一共被 9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古今第一恶心词?
南宋最好的时候人口土地不过是北宋的2/3,却要担负比北宋还要漫长的国防边界,自然吃力。各种税赋上升纸币滥发虽然有权臣胡来的一面,也有负担增加无可奈何的一方面。南宋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方法就是北伐恢复失地,做不到就总有一天会撑不下去。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返回] [关闭]
景定五年(1264年)十月,“多嗜欲,怠于政事”的理宗皇帝终于收到了太祖、太宗皇帝的请柬,呜乎哀哉了,享年60岁,在位40年。理宗这个人,早期重用奸臣史弥远,后期重用贾似道,居然玩了四十年都还没有把江山搞垮,也真算是洪福齐天了。而且“多嗜欲”也能活到六十,简直是人间奇迹。
老皇帝已去,但革命还得继续下去,因此在当年的十月二十六日,贾总理作主,拥立了太子赵禥(也就是藩王荣王之子赵孟启)即位,是为度宗,尊理宗皇后谢氏为太后。这个度宗的出身值得一谈,度宗的生母黄氏是荣王妃陪嫁而来的侍女,地位十分低下,后被荣王看中春风一度怀上了孩子。黄氏十分惧怕此事被曝光后自己性命难保,曾服药物堕胎,但是没有成功。度宗极有可能是在母腹中受药物影响,发育迟缓,很晚才能走路,7岁才会说话,智力也低于正常孩子。《宋史.度宗本纪》对度宗的评价十分有意思:“(度宗)资识内慧,七岁始言,言必合度,理宗奇之”,单从这一段的字面描述看来,度宗应该是一位聪明内敛的大好儿童。但实际上,除了“七岁始言”比较靠谱外,其它都是为尊者讳。正因如此,当年立太子的时候,左丞相吴潜就极力反对,但被理宗驳回;后来赵禥登基后,虽然他已经25岁了,但仍有人上表请求谢太后垂帘听政,终因不合祖宗法度而作罢。大家可能又要奇怪了,如此人物是如何入了理宗法眼让理宗如此坚持的呢?原因说来好笑,是因为一个梦!理宗立太子前曾作了一个很奇怪的梦,他梦到一个神仙指着度宗说:“此十年太平天子也!”天知道理宗为什么会梦到赵禥这个傻瓜,但没办法,老天爷最大嘛!
度宗继位对贾总的影响是什么呢?有好有坏!先说好的吧,度宗咸淳元年(1265)四月,度宗皇帝加封贾似道为“太师”,兼“魏国公”,每逢上朝就连皇帝都要起身答谢,群臣则干脆齐呼他为“周公”;位极人臣啊!这种待遇,只怕当年功高盖世的诸葛亮、王猛都没有享受过。
至于坏的部分嘛:度宗虽然智商不高、孱弱无能,但毕竟是年轻人,新官上任三把火还是要放一放的。因此他即位之初,就出台了一些措施,以示将有所作为。他任命马廷鸾、留梦炎为侍读,李伯玉、陈宗礼、范东叟兼侍讲,何基、徐几兼崇政殿说书,以求能随时听这些大臣讲求治国之道。又下诏要求各级臣僚直言奏事,特别要求先朝旧臣赵葵、谢方叔、程元凤、马光祖、李曾伯等指出朝政中的弊端,以便加以改进。一时中央上下为之一振,一些正直的大臣纷纷上书弹劾贾似道。
在这种局势下,老贾意识到,如果这样下去,自己迟早将会有灭顶之灾。思来想去,他老人家决定再玩一把忽悠。面对一片弹劾声,他先是假意辞职隐居,然后又偷偷授意亲信吕文德从襄樊前线假传边报,说是忽必烈引兵来攻,形势非常紧急。度宗哪里经历过这种事,连忙召集群臣讨论出兵退敌。没想到这帮平时吹牛侃大山时如同生猛海鲜般生猛的大臣们现在个个都如老僧入定,一句话都不敢说。度宗傻眼了,思来想去,唯有去找那位本朝唯一“战胜”过蒙古人的名将了。皇帝和太后于是恭恭敬敬地写了手谕派人去请贾总理出山。我们老贾岂是那么好打发的,让你召之即来,挥之则去,他先是搪塞不出,继而又要度宗大封其官。度宗无奈之下,只好给他节度使的荣誉,并封他为首相(平章军国重事)。这样,在拿足了面子后,老贾才心满意足地出山“为国视事”。
重返中央,我们贾元首当然要有所作为、出兵戡乱咯,于是他当即就向度宗要了节钺仪仗,准备即日出征,把度宗感动得一塌糊涂,也令百官惶愧天地。蒙军南侵的消息本来就是子虚乌有的忽悠,贾似道一出兵,蒙军自然也就“惧而北归”了!于是贾元首到前线逛了一圈后,“胜利”而回!度宗与中央大员们均傻乎乎的额手相庆,为有贾元首这样的“万里长城”而庆幸不已,压根就没有想过要去核实一下吕文德报急的真伪。
为了奖励贾元首,度宗又在靠近西湖的葛岭,赐给贾似道第宅一所,贾似道可以每五天坐船入朝面圣一次,其余公务均由官吏送到他家中签署,朝中的大臣们都成了摆设。当时人们形容这种情况都说:“朝中无宰相,湖上有平章。”
待续…………………
一代忽悠王贾似道传奇 (一)
一代忽悠王贾似道传奇 (二)
一代忽悠王贾似道传奇 (三)
一代忽悠王贾似道传奇 (四)
一代忽悠王贾似道传奇 (五)
一代忽悠王贾似道传奇 (六)
一代忽悠王贾似道传奇 (七)
本帖一共被 8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