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从德意志利刃到奥斯曼的弯刀--戈本号战列巡洋舰 -- 萨苏

共:💬82 🌺36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家园 猜一下, 是费大爹的浅水重炮舰?
家园 自沉的那一刻一定很悲壮。
家园 持续顶!
家园 九。巴勒斯坦海岸的恶战 - 从李鸿章谈起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题图:与拉格兰勋爵号同级的浅水重炮舰罗伯茨号

哈勃特少将面对的,正是Aircobra提到的, -- 两艘英国皇家海军“莫尼特”式浅水重炮舰。

这是一种怎样的武器呢?我觉得要从李鸿章谈起。

李鸿章?

对。

中国海军刚刚开始创办的时候,经过赫德介绍,李鸿章买回来四条英国的铁甲军舰 - 飞霆,策电,龙骧,虎威,名字很好听,但是形状怪异,他们一色的短粗胖身材,速度很慢却在船头安装一门口径超大的280毫米前膛大炮,在英国这叫伦道尔炮舰,在中国被称作蚊子炮船。李鸿章很快就发现这几艘军舰并不适合航海,船体小,速度慢,炮太大,一放船舷上就震得掉漆皮 -- 但是威力相当惊人,象日本吉野这样的巡洋舰虽然大它五六倍,还没有这样大的炮。中堂后来评价,这种船呐,海战是不能指望了,留着守港口倒是好东西。后来北洋水师又买了六艘,就是北洋六镇(镇南,镇北,镇东,镇西,镇中,镇边)了,其中的策电号用了六十多年,相当的长寿。

所谓莫尼特浅水重炮舰,就是这种军舰。它们的特点是肚大(吃水浅),腿短(速度慢),胖屁股(舰体长宽比小),脸皮薄(没有装甲)大嘴巴(装备一门或者两门超重型大炮)。

哈勃特少将碰上的,就是这样两条和李鸿章蚊子炮船一脉相承的英国战舰 -- 英国皇家海军浅水重炮舰拉格兰勋爵号和M-28号,连同辅助它们的两条驱逐舰。

当然,时代在进步,英国海军的浅水重炮舰早已不是李中堂的蚊子船可比,以拉格兰号为例,它的排水量9,150吨,比北洋水师的旗舰定远舰还大,装备双联装356毫米重炮一座,还配备有水上飞机呢!不过它的动力很糟糕,只有7000马力。7000马力,您要是查查,就会发现正常情况下也就是一艘1000吨级护卫舰的马力,所以拉格兰勋爵号最快只能跑14节,还比不上邓大人的致远号。M28号比它稍小,4,450吨,装备两门279毫米大炮。

这两艘战舰当时属于萨德勒尔少将的爱琴海分舰队,停泊在巴勒斯坦的伊姆布罗斯港。英国人在达达尼尔海峡吃了亏,赌气要在中东其他地方找回来,各处的阿拉伯人可就糟了殃。1916年,英国人攻占土耳其人盘踞的赛得港,1917年进军伊拉克(怎么这些人一有气就打伊拉克人?),取得美索不达米亚大捷,多少赢回些面子。拉格兰勋爵号参加了炮击赛得的战斗,此后就编入第二警戒舰队,奉命监视亚沃士号,“严防死守”土耳其舰队于达达尼尔海峡之内。

可是当亚沃士号和米蒂里号真的从海平面上猛扑过来,拉格兰勋爵号上的士兵却都傻了眼。第一,土耳其人已经两年多没出来了,英国兵也是久备而无新防,根本没想到老虎真的会出来;第二,1918年1月20日是星期天阿!大星期天早晨,上帝规定的休息日,不列颠的水手们正要美美的享受早茶呢,你。。。你。。。你德国人讲不讲规矩啦?!

打仗哪儿有哪么多规矩可讲?日本人偷袭珍珠港也是星期天的早晨阿!英国兵还没有醒过味儿来,米蒂里号的炮火已经劈头盖脑打过来了。拉格兰勋爵号炮塔侧面挂着的肖特166水上飞机当即起火。

舰长约翰.E.罗丹上校知道自己速度慢,逃是没有希望的,匆忙之中他命令电信长埃德华.亨利上尉发电告急,当初萨德勒尔少将说过,一旦交火,他的两艘战列舰纳尔逊号和阿迦门农号一个小时就能赶来,罗丹上校只能巴望他说话算话。 -- 问题是萨德勒尔说这话的时候是全神戒备的状态,现在你都措手不及,凭什么第二线的萨德勒尔少将每天全队整肃的等着支援你呢?实际上到第二天萨德勒尔的两艘战舰也没能露面阿。不管怎样,罗丹明白萨德勒尔赶来之前只能靠自己,他命令港内各舰各自为战,同时指挥本舰水兵匆忙开炮还击。这时,亚沃士号也加入了轰击,炮弹在又肥又大的拉格兰勋爵号上接连开花。

但是英国人的炮弹却打得没谱,简直象喝醉了的公子哥。

当然这种浅水重炮舰是用于轰击岸上炮台的,打海战不在行,不过也不至于篇得太离谱吧?原因是拉格兰勋爵号上的大炮,是两门怪脾气的美国炮。

拉格兰勋爵号上的MK-2 356毫米主炮,是美国伯利恒船厂生产,算是美国人“强卖”给英国的。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德国人和希腊有个合同,为希腊人建造一条叫做“萨拉米斯号”的战列舰,美国佬凑热闹,找希腊人说,船你买德国人的,船上的炮,就买我们的吧,八门炮是吧?买我的给你俩肘子作回扣。希腊人一高兴就答应了。谁知道炮也造好,英国人忽然和德国人开打,德国人自己的军舰还造不过来,哪里还顾得希腊人,于是美国鬼子的买卖也跟着泡汤 -- 没船,人家要炮干什么?美国佬一想,不行,我得找英国人算账去。

这就不讲理了,明明是德国人不履行合同,你怎么能找英国人算帐呢?德国人一开战就打沉了卢西塔尼亚号,淹死美国人二十多,美国人明白阿,他找德国人,那是不讲理的主儿,穷横穷横的。英国人可是一直想拖美国下水,表示友好呢。

我老家人说,这就叫吃不着黄狼,吃鸡。

语文老师说:欺软怕硬。

胡同的大爷说:吃柿子捡软的捏。

这英国人还真就点头哈腰的接待了。丘吉尔亲自接见伯利恒船厂的老板,答应买下这八门炮。其实英国人也没船装它,所以特意为了这八门炮设计了一级浅水重炮舰 -- 叫做M1级,M,就是浅水炮舰的俗称莫尼特的缩写(因为这种军舰最早的祖宗是美国南北战争中的浅水重炮舰莫尼特号而得名)。丘吉尔提议,既然用的美国炮,就用美国的名将来命名它们吧,一号舰叫费拉古特号,二号舰叫格兰特将军号,三号舰叫“石墙”.杰克逊号,四号舰叫罗伯特.李号。

美国老板只要能赚钱,其他的管他呢,当然一口赞成。

结果这件事却在美国引起轩然大波。因为美国当时孤立派势力很强大,坚决主张在世界大战中严守中立。他们抓住此事大做文章,认为是丘吉尔耍阴谋,试图用美国名字的英国军舰激怒德国人,从而拉美国人参战。闹的沸沸扬扬。那丘吉尔也是有民族气节的人,大英帝国虽然衰落,也不至于这样下作吧,一赌气,把四艘军舰的名字都换成了英国历史名人。原来的三号舰“石墙”.杰克逊号就改名了作拉格兰勋爵号。

但是,这个级别的军舰的设计太过仓促,以至于在水池里进行模型试验的时间都没有,使用起来不断出毛病也在所难免。

美国炮也有问题。这MK-2大炮挺有优点,比如它的结构设成三层,最上面是炮塔,下面一层供弹室,最下面才是弹药库,每层之间都有钢甲的隔断以免弹药殉爆。但是它也有缺点,那就是大炮的内外套筒结合不紧,每次都要打上几炮以后,炮筒温度上去了,才能结合得好。当然这几发炮弹也就不知道飞到哪儿去了。

要是拉格兰勋爵号执行设计的轰击海岸炮台任务,这算不得缺点,也就是浪费几发炮弹罢了。问题是这次对亚沃士号之战是海战,这可就成了它致命的缺点。不等它的套筒结合达到理想状态,亚沃士号的279毫米重炮已经把它敲成了哑巴。一发279毫米炮弹穿过拉格兰勋爵号薄薄的外壳,击中356毫米主炮的供弹室,一声巨响该舰的炮塔被掀在一边,炮长J.奈特少校当场阵亡。但是MK-2的三层结构的确出色,弹药库顶板抗住了279毫米炮弹的爆炸,否则拉格兰勋爵号会被炸到天上去。

主炮被毁的拉格兰勋爵号成了没牙的老虎,亚沃士号靠近射击,连连命中,拉格兰勋爵号的电台被毁,电信长埃德华.亨利上尉以下全员阵亡,罗丹舰长勉强把该舰驶到浅滩搁浅,自己也被一炮炸飞。开战仅仅二十二分钟,拉格兰号就被击毁了,舰上人员死亡127人,损失惨重。值得一提的是战斗结束后,英国人前来打捞,还是把受损的356毫米大炮和其他有用设备拆走了。

M-28号试图夺路逃走,被四艘土耳其驱逐舰拦住,亚沃士号掉转炮口,只一个齐射就把它打成了一团火炬。M-28号的炮塔设计不如拉格兰勋爵号,弹药库当即爆炸,该舰四分五裂的沉没了。--也有说这一炮是米蒂里号干的,乱军之中,恐怕是不好判断。。。

只有两艘灵活的驱逐舰底格里斯号,利萨号拼死冲出港口,带着浓烟烈火逃出生天。

哈勃特少将洋洋得意的指挥亚沃士号,对着岸上的英军阵地和港口设施乱炮齐发,然后下令转舵,不等英国人的援军赶到,溜!

好运气也有到头的时候。

[待续]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索罗钦要在德国坐卧不宁喽,咋不是俺在上面指挥腻
家园 后边有他心疼的。。。
家园 贴图---拉格兰号 H.M.S. Raglan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家园 十.哈勃特少将怒使拖刀计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题图:倒霉的米蒂里号巡洋舰。

7点30分,完成了任务的土耳其舰队全速返航。

哈勃特的辉煌甚至没有能够持续一天的时间,他选择“溜”是对的,而且的确没有一艘英国军舰能够追上他,但是倒霉的是这位勇于进攻的少将却把舰队开进了英国人布设的雷区里。

水雷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双方的战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那时军舰的水下结构和损管措施还不完善,比起华而不实的大口径火炮,水雷不起眼,但是造成的损伤是致命的。英军最大的布雷攻势是北海大雷阵,先后布设各种水雷近七万枚,目的是阻击德国潜水艇的出击。但是,因为位置泄漏,结果只炸毁了四艘德国潜艇,成功率很低。有趣的是双方在地中海布设的水雷不算多,却战果辉煌,土耳其人布设的水雷曾经在一天里就炸沉协约国三艘战列舰,不久,英国海军的骄傲俄底修斯号战列巡洋舰也被送入海底。这大概和这里的水面不够开阔,航线比较固定有关。

首先触雷的是米蒂里号,这艘四千四百五十吨的原德国海军布里斯劳号轻巡洋舰一九一五年就挨过一枚俄国水雷歇了好几个月,这一次首当其冲,8点30分,当舰队通过卡法罗角的时候 -- 这时候哈勃特少将正准备在返航途中到里蒙诺斯岛英国人的补给港口再捞一把呢 -- 碰响了一颗水雷,不等其他舰艇发出警报,又碰响了第二颗,接着是第三颗。。。

这种情况,脑筋好一点儿的赶紧掉头就跑吧,比如土耳其配合作战的四艘驱逐舰,虽然没有看到记载,从他们完好无恙的情况看,人家觉得不妙就不往上凑合了。

可是哈勃特少将没有索罗钦那样谨慎,这个在早晨触雷后依然出击的时候叫做果敢,现在只能叫做鲁莽了,他下令亚沃士号靠近米蒂里号进行救援!那是好去的地方吗?没等他靠近,亚沃士号船身猛然一震,自己也触雷了。

这次一下就碰响两颗 ?C 莫非英国人学了地雷战里的连环雷?饶是亚沃士号坚盔厚甲也招架不住,加上早晨挨的那一颗,亚沃士号底舱进水,顿时倾斜。大惊失色的哈勃特少将只好一面命人堵漏,一面开倒车全速退出雷区。哎,米蒂里号,同甘共苦好几年的小兄弟,大哥只好对不起你了。

米蒂里号也不用他操心了。30分钟之内,该舰又碰响了第四颗和第五颗水雷,9‘00,它带着三百四十八名舰员沉入了海底,地点在北纬40-05, 东经26-02,死亡的人员中只有三十二个是土耳其人,其他三百一十六人都是德国水兵。

考虑到北洋水师7,700吨的旗舰定远号挨了一雷就沉没,这德国人的造船技术还是值得称道的。

亚沃士号自己也支撑不住了,抽水机抽出来的水总是赶不上灌进来的 ?C 中午12‘00,她在靠近达达尼尔海峡的卡纳克湾被迫搁浅以避免沉没的命运。哈勃特少将此时大概心急如焚 ?C 假如英国人再给亚沃士号补上一刀,那几年保存战舰的心血可就算是彻底完蛋了。

问题是英国那边也是麻杆打狼两头害怕。萨德勒尔少将得到不断的报告:

亚沃士号出来了。

亚沃士号打沉了拉格兰勋爵号和M28号。

亚沃士号触雷了。

亚沃士号搁浅了

得到最后一个报告,萨德勒尔少将心花怒放之余又有点儿胆战心惊,水雷的威力他是见识了,土耳其人也是玩水雷的老手,达达尼尔海峡是英国军舰的坟场,不见得这东西光炸德国人不炸我。他可是舍不得拿自己的战列舰去冒险。再说了,亚沃士号搁浅,大炮可没搁浅,和我拚一个鱼死网破还不定谁倒霉呢。

萨德勒尔少将没有命令战舰出动,下令飞机对亚沃士号进行空袭。

英国皇家海军运用飞机这种新技术还是比较积极的,所以他们才有第二次世界大战坎宁安爵士对塔兰托的空袭,一个袖珍的珍珠港。

接到萨德勒尔命令投入空袭的是英国皇家海军的水上飞机母舰皇家方舟号,它可不是后来二战中那条大名鼎鼎的皇家方舟,而是一条烧煤的老式船,用吊杆把水上飞机放到水面上起飞,不过,在那个时代,这也是先进武器了。这条军舰的寿命相当长,二战中改名为飞马座号,熟悉海军历史的朋友可能记得普里恩偷袭斯卡帕夫洛湾,击沉皇家橡树号战列舰那一战,曾经向这条飞马座号也发射过一条鱼雷,可惜没响。。。

皇家方舟号立即派出舰载270航空中队的索普威斯.贝比水上飞机,对亚沃士号进行空袭。

海空战斗相当激烈,亚沃士号上所有能够对空射击的武器全力开火阻击,但是英勇的皇家海军飞行员还是投中了两枚炸弹。可惜,炸弹太轻,对一身厚甲的亚沃士号来说不过是擦破点皮的轻伤,这时候还是一九一八年,英国人的思路有点儿超前,飞机击沉战列舰的时代还没有到来。

接到报告的萨德勒尔少将转而决定使用潜艇进行袭击。

这样一个半浮在水上的庞然大物,当然是潜艇最好的靶子。

但是英国人当时却没有可以使用的潜艇。配属给爱琴海分舰队的三艘潜艇,

E-10号潜艇在停泊的时候,和德国人结盟的奥地利人派飞机来空袭港湾,以当时的瞄准技术,这种袭击也就是一个骚扰,没想到阴差阳错的炸弹正掉进E-10号敞开的舱口里,把它变成了世界上第一艘空袭中被击沉的潜艇。

E-2号,当时正在马耳他修理,不能潜水。他的艇长倒很敢斗,声称马上中断修理,从水面开过去送德国人回老家,但是他的上司认为他拿一艇人性命开玩笑属于脑子有毛病。唯一的选择就是怀特上尉指挥的E-14号了。

问题是E-14当时还在奥特朗托海峡执行封锁任务,通过希腊调过来要一个星期呢!不过,萨德勒尔认为一个星期德国人也跑不了。

遗憾的是英国人显然低估了德国人在机械方面的才能。12月26日,当E-14号千辛万苦赶到卡纳克湾,亚沃士号早就堵好了窟窿,被土耳其的老式战列舰东格里斯号拖走了。恼羞成怒的哈勃特还留下了一条拖刀计。倒霉的怀特上尉立功不成,想上水面透口气,一出来就被预先留下恭候他的土耳其驱逐舰发现,一顿炮火,E-14号又回到了海底 ?C 不过,这条潜艇这次潜航是永恒的,再也浮不上来了。

沮丧的哈勃特少将回到伊斯坦布尔,得到了一个没有想到的好消息,土耳其人通知他,这次他可以有一个足够大的船坞来修理亚沃士号了。

这个船坞在塞瓦斯托波尔。

黑海舰队的基地 ?C 塞瓦斯托波尔。

[待续]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UP

number one

家园 战绩8错。还打沉了一条潜艇!
家园 十一。风萧萧兮易水寒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题图:彩色的亚沃士号

亚沃士号的官兵们宛如梦中 ?C 塞瓦斯托波尔?那不是俄罗斯黑海舰队的基地么?

这并不是梦幻,和亚沃士号缠斗数年之久的宿敌黑海舰队,已经走上了覆亡的边缘。1917年12月,十月革命后的苏维埃政权宣布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1918年2月,莫斯科和柏林签订布列斯特条约,以向德国割让俄罗斯欧洲部分一百多万平方公里土地的代价换取停战。

黑海舰队所在的克里米亚半岛情况尤为复杂。黑海舰队的官兵当时内部矛盾激烈,但是面对土耳其方面敌军的强大压力,舰队上层痛苦的决定放弃对沙俄政府的效忠,转而加入苏维埃海军。然而,当地的乌克兰人宣布独立,建立民族主义政权“拉达”,并邀请德军进驻。到4月,德军占领了除塞瓦斯托波尔港以外的整个克里米亚半岛,德国和奥地利的部队形成了对黑海舰队的合围之势。

勉强堵住漏洞的亚沃士号奉命开进塞瓦斯托波尔港,并命令黑海舰队投降。

五月二日,亚沃士号开进塞瓦斯托波尔港,但是,黑海舰队已经人去船空,高傲的俄国海军难以忍受投降的屈辱,4月29日,在塞瓦斯托波尔陆军决定投降以后,黑海舰队全队驶往诺沃罗西斯克,试图在那里躲过战败的屈辱。

亚沃士号奉命逼近诺沃罗西斯克,6月11日,德国和土耳其命令黑海舰队一周内返回塞瓦斯托波尔,向同盟国投降。

黑海舰队被逼到了绝境。

其实,亚沃士号也是虚张声势,它只是勉强能够出动,战斗力已经大打折扣,而其他的土耳其舰艇不是太陈旧,就是太小。龟缩在诺沃罗西斯克的黑海舰队总共有六艘战列舰,七十余艘其他战舰,因此,虽然粮弹两缺,黑海舰队的水兵们纷纷主张与德军决一死战。

然而,权衡整个战场局面,苏俄方面当时没有能力和德国再开战端,18日,最后通牒的最后一天,苏俄军队最高当局电告黑海舰队:沉毁所有舰船。

黑海舰队复电:服从命令。

悲壮的一幕上演了。

18日上午,亚沃士号上的德军惊讶的发现,黑海舰队各舰开始行动了,然而,他们并没有向德军射击,而是一艘一艘的开向港口航道处,每一艘战舰的桅杆上都悬挂着“宁死不投降”的信号旗。

昏暗的天色中,可以看到俄国水兵在卸下舰上可以拆卸的装备。

午后,黑海舰队各舰官兵全体离舰,以整齐的队形肃穆而悲壮地肃立在码头之上。14时45分,“刻赤”号驱逐舰接连向各舰发射鱼雷 ,在一片爆炸声中,舰船相继沉没。完成任务后,“刻赤”号自己也走上了不归之路,待水兵上岸后,舰长引爆了弹药舱,自毁沉没。

俄罗斯南方的屏障,纳西莫夫海军上将的光荣的黑海舰队,就此灰飞烟灭。

没有资料表明亚沃士号或其他同盟国军舰曾经对黑海舰队的自沉举动进行过干涉。或许,是水兵之间的惺惺相惜,或许,是面对惨淡的西线战局,德国水兵已经预料到自己不久也将走上同样的归宿。

塞瓦斯托波尔虽然有能够容纳亚沃士号的船坞,然而,它的维修还是没能开始。

因为当地的熟练工人都离开了船厂,一切都在混乱之中。亚沃士号在塞瓦斯托波尔根本无法得到彻底的修缮。哈勃特少将向柏林发电,要求派出德国工人来塞瓦斯托波尔。然而他的电报没有得到响应。或许是德国当局担心德国的工人也在这里被“社会主义红色病毒”传染。

然而,德国国内的火种是不需要俄国人来点燃的,1918年10月28日,厌倦战争的德国基尔军港水兵发动起义。

10月30日,早已筋疲力尽的土耳其和协约国签订色佛尔条约,宣布退出战争。

11月2日,萧瑟的秋风中,哈勃特少将等在土耳其生活和战斗了四年之久的德国海军官兵黯然离舰,亚沃士号的水兵全部换成了土耳其人。土耳其人对离去的德国海军官兵尽到了主人宽厚的招待,然而没有人知道他们这时心里更关心的是战舰,还是期待已久的 ?C 回家。

[待续]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看不到图啊,虽然俺好像是第一个顶的.
家园 很悲壮
家园 刚才试验了一下

可以看到,应该是您的防火墙在捣鬼。

家园 十二。尾声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题图: 1960年的亚沃士号,外观几乎和服役的时候一样。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题图:1955年,亚沃士号和美国海军密苏里号战列舰在协同演习。

战败的武士是凄凉的。

按照色佛尔条约,1919年,土耳其政府将亚沃士号作为战争赔偿交给英国,说起来,这已经是亚沃士号第三次更换主人了。但是,因为缺少备件,英国人也一直没有修复它。

好在亚沃士号这种“三姓家奴”的日子并不算长,土耳其的战败引发了这个古老帝国内部的地火,因为财政破产,土耳其苏丹无法为退伍的兵士提供最起码的生活保障。付出了鲜血和生命却一无所获的土耳其士兵暴怒了,他们排着整齐的示威队伍,到苏丹的宫殿前原地踏步,表达自己的失望和愤怒。无能的苏丹采取了最为愚蠢的行为,派出军队去镇压赤手空拳的兄弟。土耳其军队爆发了,古老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象纸房子一样轰然崩塌。

新一代的领导人是被称为现代土耳其的国父的凯木尔,此人精力充沛思想深邃,在土耳其各阶层中极有威望,在他的领导下,土耳其终于走出了中世纪帝国的阴影,走上了现代化的道路。直到今天,土耳其的民主政治和相对的开放文明都是很多中东其他国家所难以比拟的。

英国最初曾经试图干涉土耳其,但是土耳其军队的勇敢令英国人感到,伤害这个骄傲的东方民族的自尊是一件相当危险的事情,1923年,英国政府适时的表示了自己对新兴的土耳其的敬意,宣布将亚沃士号战列巡洋舰无偿归还土耳其。但是,当初德国人离开的时候拿走了所有的火控系统和技术资料,要恢复亚沃士号的战斗力需要一次大修。

土耳其逍遥飘逸的民族性在这个时候得到了体现,怎样修复这条军舰的讨论持续了三年,直到1926年,土耳其政府终于签订了一个古怪的方案来做这件事情。首先,土耳其购买一艘浮船坞用于修理工作,尔后,一家土耳其公司将负责修缮工作,而进行指导的,是一家法国公司。

一家法国公司指导土耳其人来修复一条德国造战列舰?!

天知道这里面有多少猫腻。

1927年,亚沃士号的名字再次成了土耳其报纸的头条。但是这次它的名字却和“丑闻”两个字搅在了一起。土耳其人惊讶的发现,讨论了三年买来的浮船坞居然不够大!贿赂和交易的细节越来越被公众所知晓,土耳其海军部部长被迫辞职,愤怒的凯木尔总统干脆下令:解散海军部!

和平时期能迫使一个国家解散海军部,亚沃士号的确是一条神奇的军舰。

在东方国家里,往往只有第一把手亲自关心了,事情才会跑得快。凯木尔下令把亚沃士号的修复摆到优先的位置,因为土耳其和潜在的敌国希腊正在达达尼尔海峡对峙,只靠陆军土耳其就是一个瘸腿的武士。

按照凯木尔的要求,亚沃士号将成为重建的土耳其海军的核心,亚沃士号大修开始的同时,土耳其又订购了四艘新式驱逐舰和三艘潜艇。

1930年,亚沃士号修复 ?C 船体的窟窿里带着木头榍子,在海里泡上十几年没人管,修好了照样威风凛凛,你不佩服德国人的机械水平。

一回首已是百年身,人们忽然发现,这时的世界上只剩下了一条德国的战列巡洋舰了 ?C 亚沃士号的兄弟们不是葬身大洋,就是在斯卡帕夫洛含恨自尽了。只有它,依然在大洋上忠实的巡航着。

1938年,亚沃士号再次成为人们注目的中心,它承担了一项悲伤的任务 ?C 运送土耳其的国父凯木尔元帅前往他的墓地。同年,该舰进行了第二次现代化改装。

亚沃士号走过了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经执行过多次护侨和演习任务,但是,它没有再参加新的战斗。土耳其在这场更大的战争中严守中立,亚沃士号的感觉,或许正像一个满身伤疤的老战士,从电视画面上看《拯救大兵瑞恩》。

1952年,土耳其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亚沃士号在北约的舰艇编号是370。1955年,亚沃士号和美国海军密苏里号战列舰合作进行封锁黑海的联合军事演习。这艘高龄老舰依然动作灵活,宝刀不老。

然而,年岁不饶人,进入五十年代以后,亚沃士号的老态越来越明显,最致命的问题是它依然是一艘烧煤的战列巡洋舰,而整个北约的后勤系统都是为烧油的战舰服务的。在土耳其的海军序列里,实际上从1954年,就把亚沃士号列入预备役了,但是每当局势紧张,都要把它重新征召入伍,没办法,“老廉颇”是土耳其海军的象征咧。

1966年,亚沃士号正式退役。土耳其方面接洽德国,提出将亚沃士号赠送德国,作为纪念舰永远保存。

对于这个慷慨的举动,德国方面非常感激和兴奋。

然而,苏联却坚决的提出了反对。俄罗斯人不能忘记当年亚沃士号给黑海舰队带来的耻辱,也无法原谅它老掉牙了依然在达达尼尔海峡立马横刀。苏联人的理由很清楚:按照德国战败的条约,德国不得保存任何大型武器作为战争纪念物。

这是个非常好的理由。德国方面只好宣布放弃。

1971年,M.K.E.造船公司购买了亚沃士号。1976年2月,亚沃士号的残躯被拆解成废钢出售。

世界上最后一艘战列巡洋舰永远的消逝了,只有它六十二年漫长的故事留给后人凭吊和缅怀。

别了,永远的亚沃士号。

[完]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