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世说新语(1)--王文忠公(王震)轶闻 -- 温相

共:💬90 🌺16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家园 我这是模仿刘义庆的笔法:

世说新语就是这样,有所写,有所不写。你老兄提的几点建议很好,我的《国史?王震列传》中都有提及,适时还请指教一二。谢谢。

家园 谬承老兄夸奖了:

回头我有一个注解跟着,看上去就不含糊了。

家园 大作呀。温相古文这么好,难得。佩服!
家园 老兄客气了:

不敢当啊。

家园 【原创】王文忠公轶闻即王震本人的涉及真实背景介绍-兼复水风

此文也算是注解了。

王震去世以后,政治局在考虑王震家属关于治丧规格的要求的时候,有人提出不应该特别高的规格,而是按照原有的级别即政治局委员级别对待。最后,江泽民、李鹏请示邓小平之后,定位在政治局常委的规格,参照刘伯承的追悼会来搞。邓小平评价王震有这样著名的一段话:“王震

同志是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是优秀的共产党员,是党和国家重要的领导人之一,是中国历史转折时期突出的具有

很大历史贡献的革命家。”

邓朴方最初没有安排工作的时候,是王震主动让邓朴方来中央军委办公厅下属的军人服务部工作,职务是干事。这个履历在邓朴方的简介中很少被提及(只有八九年版本的有),而被打断胳膊的叶剑英次子叶选宁,也是王震提议

调到军委办公厅做军事秘书的。所以,王震在党内关于干部的问题一向发言权很大,连陈云也一样要买帐。

满清自咸丰到宣统,四代皇帝执政时期,一共出了四位谥号为文忠的人,分别是:林则徐、文祥、李鸿章、荣禄。

按照清朝的祖宗家法,文忠、文襄仅次于文正。都是一顶一的大臣才能荣获这样的殊荣,而且,还有一个严格的规定,文忠的文字,一定是出身翰林才可以的。但是,正如

王震以行伍出身居然兼任中共最高学府兼培训总基地(相当于以前的上书房和国子监)--中央党校校长一样。大家可以看一下历任中央党校校长从刘少奇开始,那一届不是文化、思想当面造诣比较深厚的领导人,唯独王震,虽然其他方面还算可以,但是,毕竟在思想文化上有所欠缺

,但是,仍然委以重任,这里面的喻意不是很深刻的吗?

我以上述理由和王震最后享受政治局常委规格的追悼会比之,不知各位高手有何建议?

家园 说的也是,我党我军早期的领导人和将领正规科班出身的能有多少?不过,如此拟谥号有点驴唇不对马嘴的感觉
家园 也就是比喻吧:

自己的看法而已。欢迎指正。

家园 能找到这么多兴趣相投的网友,真是难得!指正谈不上,鸡蛋里面挑骨头而已.
家园 呵呵:

有时候,较较真也挺有意思的。

家园 问几个问题,如果不方便公开回答就回短信好吗。你是哪一年的?现在何处?
家园 小子叹服

此厚恤之意也,合情合理。小子服了。

家园 我也来说两句

中原突围时, 王震所部是北上诸部队损失最小的, 只稍逊于皮旅--当然两个数量级不一样.新疆的汉人至今还怀念王震时代.

不过六四时此公的名言"要江山拿2000万人头来"和"杀20万换20年的安定团结", 也是诸位左爷中最杀气腾腾的.

据说其子王军也有名言, "江山是老子的老子打下来的, 就该老子来坐"

若果如此, 富不过三代

家园 君子之泽,五世而斩:

王家兄弟几人,除了长子王之尚有所作为以外,其他的都不敢恭维。

另外,王震在八九年的讲话原话不是那么说的,王震说的是这样的:“千百万烈士的鲜血换来的江山不能断送到这些暴徒手里,哪怕是采取激烈的手段,也要好不手软的平息暴乱,这样我们也才能对得起子孙后代,对得起先烈。”(王震在1989年5月29日讲话摘录)

家园 不知温相眼中, 谁人当得起"文正"?

我也是听的谣言, 不过听起来比公开发表的讲话更鲜活.

如上, 再给温相出道题, 呵呵

家园 文正:

这个谥号在宋朝开始的时候,比如范仲淹等,既要立身以正,又要相业有称,但是,到了清代,开始偏重官爵,即使如此,也没有泛滥。所以,本朝来讲,如果一定要说文正,李富春、彭真都可以是,任弼时更应该是,但是,任弼时在我的国史中是郡王以上的人物,所以,是礼绝百僚的,不能和臣子一个等级的谥号,文正于他不是荣耀,而是贬低了。

彭真谥文正比李富春来的充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