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张天师的兴起与没落(夕阳篇) -- dreamflyer

共:💬673 🌺2410 🌵2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5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张天师的兴起与没落(夕阳篇)8

      明成祖朱棣大修武当道观的原因,和张三丰和相当大的关系。

        

         明成祖崇拜的是道教大神真武大帝,仰慕的是世外高人张三丰先生。他为了见张先生一面,曾经谦卑地写了一封信,信中说:“皇帝敬奉书真仙张三丰先生足下:朕久仰真仙,渴思亲承仪范,常遣使致香奉书,遍诣名山虔请……朕才质疏庸,德行菲薄,而至诚愿见之心,夙夜不忘。”

         面子是给足了。但不知道是当时邮政系统落后的原因呢,还是张大仙人架子太大?总之,等了好久,皇帝失望地发现,张三丰先生既没有回信,更没有回见。朱棣先生本来是个耐性极差的人,这一次却出奇地宽宏大量。他一点儿都没有责怪张三丰先生,反而对他更加崇敬。这也难怪,从陶弘景到陈抟,道教的世外高人很是不少。但任由皇帝左请右请,始终躲在山里不出来的,张三丰先生怕是有史以来第一位。

        

         朱棣先生于是琢磨,能不能做点什么,来表示对张先生的崇敬呢?他想起张三丰先生当年在武当山峰顶的预言:“此山,异日必大兴。”朱棣先生决定,用自己的手中的权力,让这个预言得以实现。因此,后来便出现了几十万军民大修武当道观的壮观场面。

        

         整件事情就这样形成了一个怪圈:张三丰先生能前知五百年,所以他预言,武当山“异日会必大兴”,的确如此,武当山不久大兴了;但,大兴的缘由,恰恰就是因为这句著名的预言。换句话来说,如果没有他的预言,武当山可能根本就不会“大兴”。这就像科幻小说中的故事一样,一个未来世界的人,乘坐时光机器回到过去,和一个女子相爱,生了个孩子。结果,那个孩子长大后,却成为了这位时光旅客的父亲。

         哪件事情是因?哪件事情是果?恐怕请张三丰先生自己来,也是说不清楚。“玄而又玄,众妙之门”,道教的奇特之处,也许就在于这种说不清楚的“玄妙”吧?

        

         此时,千里之外的龙虎山,另一个道士怀着复杂的心态看着武当山上发生的这一切。多么的不公平啊!当年太祖朱元璋时,龙虎山上清宫年久失修,张家到处化缘修整。——老实说,凭张家此时的财力,自个儿掏钱出来是绰绰有余的。但化缘这件事,有一举两得的作用:一来免得自己出钱,二来还可以趁机扩大影响。

         果然,最终让皇帝朱元璋知道了,他大加赞赏,然后掏出钱来。——多少呢?区区五千贯!

        

         朱元璋这厮穷棒子出身,向来作风小气。张家从他上次赏赐十二镒银子开始,就对他不抱什么希望了。好容易盼来了一位喜欢道教的明成祖,张家上下一片欢喜。赶紧上书说,龙虎山上清宫又年久失修了,希望皇帝老爷意思意思则个!

         据史书说,朱棣先生对整修上清宫一事极为关心,但给了多少钱呢?书上不好意思提具体数目,只说是“赐缗钱”。按,中国历来史家都有一个不老实的传统:为尊者讳。“尊者”如果做了一件令大家都不好意思的事情,要不曲笔回避,要不就略过不提。如果朱棣先生出手大方,一家伙便赐钱一千万缗,道士们肯定会大书而特书的。这里只说“赐缗钱”,可见数目有点不足与人道也。

        

         所以,著名道士张宇初先生奉旨出去找著名道士张三丰先生,心中肯定是一百个不乐意。从他和刘渊然的关系来看,这位天师并不是一个能够放得开的人。虽然我们不得不承认,他在道教的历史中,算得上是一个真正的高人。——从某个角度来说,还可以算是道教历史中,最后一位真正的高人。

         张宇初先生和张三丰先生虽然各属于不同的门派,为人处事的方式各不相同,如果有机会见面的话,说不定还会吵起来。但如果我们退后一步,便会发现这哥俩真可以凑成奇妙的一对:张宇初是道教在人间的代表,张三丰是道教在世外的楷模。一个明,一个暗;一个阳,一个阴。张宇初基本上可以算是道教最后一个高人,张三丰呢,基本上可以算是道教最后一个异人。

         ——道教的人才优势,恰好就在他们二人身后,戛然而止!

        

         难道道教的人才就此而绝了么?熟悉道教的人可能会凑出这么一些名字:陆西星、卓晚春、伍守阳、王常月、张清夜、娄敬垣、李西月、易心莹……从明朝到民国,好像每个朝代都有这么几个。怎么可以说从此就人才凋零了呢?

         《宋诗选注》中,钱钟书嘲讽江湖派的那群诗人时,引用了杜甫《白小》诗中的两句:“白小群分命,天然二寸鱼”。钱钟书解释说,白小这东西,是山溪中的一种二寸长的小鱼。因为实在是太小了,所以得大伙儿凑在一起,才勉强算得上一条“命”。钱钟书认为,宋朝江湖派的诗人名声很大,但实际水平却不怎么样,所以只能算是“白小”。几个人加在一起,勉强才可以抵挡半个苏东坡或者黄山谷。

         上面提到的那些道教人才,比起陶弘景、陆修静、葛洪、张继先、王重阳等大鱼们,基本上只能是一群“白小”了。要说是人才,大概也只能是乡镇级别的,送到省城都会觉得有点不好意思。历经三朝而人才寥寥,这多少算是道教的悲哀吧?不过,更让人悲哀的事情还在后头。

        

         请大家注意一个事实:道教的“高人”和“异人”,自张宇初、张三丰之后,的确基本上宣告绝迹了。但,道教的“名人”,却还可以络绎不绝地排上半条街道。只是这些“名人”们的名声,几乎统统都不怎么光彩。大家都知道,人要出名的方式不外乎两种:流芳千古,遗臭万年。明清两朝,尤其是明朝的道教名人们,大多喜欢采用第二种方式。

         张天师领导下的正一派,便为这种另类的道教“名人录”贡献了不少名字。其中不少人将在下文中陆续提到。其中,除了外姓弟子外,张家的嫡系弟子也不甘人后。明宣宗宣德十年正月初九日,一位著名的天师宣告诞生了。这位天师在道教理论上的贡献乏善可陈,但他在有明一朝的名气,恐怕不见得会比张宇初先生来得小。

         这位天师便是第四十六代天师张元吉先生。据道教的史书记载,就在张元吉先生出世的那一天,张家发生了一件奇异的事情:在上清宫大殿东边的柱子底部,居然长出了一株灵芝!

        

         张家上下惊喜若狂!灵芝者,仙家之灵物也!平时翻山越岭,花十天半个月的时间,不见得就可以挖到一株。众所周知,白素贞小姐为了救许仙先生,偷灵芝草的时候,差点把一条小命给送掉了。现在不用这么麻烦了,灵芝草居然出现在张家的大殿之中。不用说,这是个难得的佳兆,元吉这孩子来历不凡,说不定是张继先第二也未可知。今后兴家旺业,光宗耀祖,那肯定是铁板钉钉的事情了。

         ——如果张家人看过周星驰演的那部《济公》,恐怕就不会这么乐观了。在这部电影中,济公活佛出世后,他家的大厅之中——不只是东边那一根,四根柱子条条都长满了灵芝!而且还多得不像话,家里的用人们都提着篮子采个不停。济公活佛父母一开始的看法和张家一样:这孩子今后光宗耀祖是肯定的。可惜济公家的下场却让人们大跌眼镜:这济颠长大之后,到处闯祸。结果惹了一个恶人,家中的一切家什被砸个粉碎。父母亲又急又气,双双一命呜呼!

        

         所以说,事物之反常谓之妖。张家在不久的将来,便会慢慢地明白这个道理了。

      • 家园 道教凋零的同时佛教是不是也一样?

        好像在明清也没听说过有什么妇孺皆知的高僧,姚广孝应该不算高僧吧

      • 家园 江山里有一位姓劭的妇幼保健专家号称正一派的,真有其人吗
        • 家园 是有这么一位

          邵元节(1459~1539)为明代著名道士。字仲康、号雪崖。江西贵溪(一说安仁,

          即今江西余江)人。居龙虎山上清宫。师事范文泰、李伯芳、黄太初。不应宁王朱宸濠

          之召,放浪形骸于江湖间。明世宗好鬼神事,日夜斋醮。嘉靖三年(1524)征之入京,

          召对便殿,颇得世宗赏识。使居显灵宫,专司祷祀。嘉靖五年封“秉诚致一真人”,统

          辖朝天、显灵、灵济三宫,总领道教,给玉、金、银、象印各一。因“祷祀”有功,累

          加封赏。嘉靖九年“班二品”,十一年敕建真人府于城西,岁给禄百石,以校尉四十人

          供洒扫,赐庄田三十顷,蠲其租赋。封赠其父母、师文泰,官其孙、曾孙。世宗为祈皇

          嗣,“数命元节建醮”。①嘉靖十年十一月,“建祈嗣醮钦安殿,以礼部尚书夏言充醮

          坛监礼使,侍郎湛若水、顾鼎臣充迎嗣导引官。文武大臣递日进香,上亲行初、终两日

          礼”。②嘉靖十五年十二月,“以皇嗣生,录致一真人邵元节祷祀功,加授礼部尚书,

          给一品服俸,赐白金、文绮、宝冠、法服、貂裘。授其徒邵启为等禄秩有差。”③邵元

          节受世宗宠信十五年,位极人臣,但他谨小慎微,很少干预朝政,专心祷祀。时称“元

          节无他方术,只因帝好斋醮,而元节勤事不懈,遂眷顾不衰”。④死后,“帝为出涕,

          赠少师,赐祭十坛,遣中官锦衣护丧还,有司营葬,用伯爵礼。礼官拟谥荣靖,不称旨,

          再拟文康。帝兼用之,曰文康荣靖”,⑤可见世宗尊崇之深。隆庆初,削去其秩谥。著

          作有《太和文集》。

          有点奇怪他也住龙虎山,跟张天师他们是什么关系?

      • 家园 梦飞兄,这一篇里

        对张宇初为什么是最后一位高人说的不太明白哦。

      • 家园 板凳
      • 家园 沙发并送花!

    • 家园 【原创】张天师的兴起与没落(夕阳篇)7

      二更里,上蒲团

        思念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常发现

        採取先天补后天,三关运转至泥丸

        华池神水频吞咽,水火相交暖下田

        偃月炉中至宝现,三回九转把丹炼

         ——张三丰.《五更道情》

        

         张三丰是个武当内家拳高手,这是确定无疑的。他在清修方面的主张有两点,一是摈弃人欲的“修真炼性”。这是全真道的传统主张。全真道士们认为,人的一生之中,最美好的阶段是婴儿时期。那个时候既没有私念,也没有七情六欲,更没有乱七八糟的名利观念。张三丰声称,如果能通过后天的修炼,回返到婴儿阶段的纯真,那基本上就可以了道登仙了。

        

         具体怎么个修炼法呢?张三丰的第二个主张是练习“内丹功法”。上面引用的那首《五更道情》,就是一个简单的内丹修炼过程。大家如果有空,不妨先去查一查里面涉及的术语名词,然后在半夜三更起来练习一番。坚持不懈的话,说不定几十年后也会成为一个内家高手。张三丰先生乐观地告诉我们,炼成内丹后的境界将是这样的:

         至宝收在丹田里,养就灵根与天齐。

         阳神妙体同太虚,黍珠一粒包天地!

        

         据说后来江湖上神乎其神的气功,就是这么来的。那些炼内丹的人没有成功地登仙,却一不小心练成了武林高手。张三丰因此被奉为内家拳的祖师爷,早在清朝康熙年间,就有“拳勇之技,少林为外家,武当张三丰为内家”的说法。著名的武当派一开始的时候,被称为“三丰派”,又叫“邋遢派”。后一个名字很是不雅,这一点都怪张三丰先生太不讲卫生。当时的人都叫他“张邋遢”。一个人能因为不讲卫生而弄得天下有名,张先生是古今中外的第一人。

        

         不过,张三丰先生在明朝的名声这么响,并不是他发明了太极拳,更不是他不讲卫生,而是由于他那种神龙见首不见尾的作派。在明成祖朱棣之前,洪武爷朱元璋也找过他,那时洪武爷眼看着快不行了。自己心里很着急,他信不过龙虎山张天师的本事,赶紧派人去找张三丰先生。很遗憾,最后还是没有找着。这件事充分说明了张三丰是个很聪明的人,如果他高高兴兴地被人找到,高高兴兴地被送到京城去给垂死的皇帝看病。最终的结局,不外乎是高高兴兴地成功“兵解飞升”罢了!

        

         张三丰先生另有一个旁人所不及的地方:他颇有先见之明的能力。

        

         早年,他带着几个弟子游历到了武当山。和所有的道士一样,张三丰先生喜欢满世界云游,什么龙虎山、青城山、鹤鸣山等等,他全都去过。但要么不满意,要么虽然很满意,例如龙虎山,可惜早就被人给占了。所以一直没有找到自己的栖身之所,最后终于到了武当山。此时的武当山,经过战乱之后,早已是断壁颓垣一片。众弟子们一个个看得直咧嘴。

         是的!如果不故意看那一地的碎砖头烂瓦片,这地方的风景还是不错的:山高林密,崖深壁峭。山腰水气氤氲,峰顶云气蒸腾。最为奇特的是山形怪异,如果你飞到半空中往下一看:整座山的样子,恰似一只摇头摆尾的巨大灵龟!

         一到武当山,张三丰先生便肯定地告诉他的弟子们:不要小看这座山,它以后必然会“大兴”。我们可以确信的是,张三丰先生当时并没有像孙悟空那样,一个唿哨飞上云头往下端详。所以,他到底是凭什么得到这个结论的,至今仍然是个谜。

        

         发布完这个著名的预言之后,张三丰带着弟子们简单地清理了一下山顶的环境。由于人手不够,他们只是拔了拔杂草,砍掉些丛生的荆棘。顺便用砍下来的树枝扎了几把扫把,大略地扫了几下,意思意思而已。

         再后来,他们为了在山顶过夜,还搭了几个临时的窝棚。住不了多久,一行人便实在熬不下去了。你想,住在一个山顶的瓦砾堆里,透风漏雨不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这鬼地方除了柴火有富余外,其它几样什么都严重匮乏。张三丰刚开始时,大概是想筚路蓝缕,在武当山开创一番事业,现在看来,人力不一定在什么时候都是可以胜天的。

         好在道家讲究顺其自然,实在呆不下去就走吧!张三丰一行人一脚蹬翻窝棚,狼狈地下山而去。

        

         相当有趣的是,他们遗弃武当山没多长时间,武当山就真的就迎来了它的兴盛时期。

        

         如果大家看过《笑傲江湖》,应该还记得,令狐冲当尼姑掌门人那天,悄悄跑到山后,和一些正道大佬商量对付左冷禅、东方不败的阴谋诡计。来到山后,令狐冲看到恒山见性峰下,北魏道武帝遣数万士卒开凿的五百里山道时,开口叹曰:“怪乎有这许多人想做皇帝。他只消开一句口,数万兵卒便将阻路的山岭给他凿了开来。”当时在场的还有少林方证大师,武当的冲虚道长。两个人也是跟着摇头晃脑地叹个不停。

         老实说,少林和尚整天关在屋里念经,没有见过大世面,叹息两句,那是情有可原的。但如果武当派的道士也跟着叹来叹去,就显得有点虚伪了。

        

         作为武当山的掌门人,冲虚道长应该不会忘记,当年明成祖朱棣大修武当山的时候,“命工部侍郎郭璡、隆平侯张信等,督丁夫三十余万人,大营武当宫观,费以百万计。”花费的国库银两以百万数,丁夫足足三十多万,前后耗时七年。修建了太和宫、紫霄宫、南岩宫、五龙宫、玉虚宫、遇真宫、净乐宫、复真观、元和观和后来建的迎恩宫等八宫二观,还建有三十六庵堂,七十二岩庙,十二亭和三十九座桥梁等庞大的道教建筑群。\r

         这个规模,估计连当年开凿五百里山道的北魏道武帝听了,都会吓得咬手指头吧?——你道武帝不就是派几万人在山脚修条小路么?有什么值得夸耀的?俺们大明朝有的是钱,硬生生地在山顶上修了一大堆宫殿起来!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