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我也分析一下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的敌后/正面战场 -- Alarm

共:💬180 🌺200 🌵2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 家园 ???

            一、面对着日军进攻带来的困难局面

            据迟浩田将军回忆,日军对我根据地扫荡时,八个日本士兵五支步枪、一挺机枪,赶着一个县城的数万军民弃城而逃。

            迟浩田将军感慨,抗战时在他家乡的那个县,七八个日本兵,打着一面太阳旗、扛着一挺机枪和四五条步枪,就“扫荡”了全县,赶着几万人到处“跑反”。

              如果是根据地,怎么可能七八个日本兵就能横行?这叫根据地?

              

            • ???
              家园 呵呵,那就要看你对根据地怎么定义了

              抄一段县志上的记录

              http://www.zhaoyuan.gov.cn/jdsq/ws2.shtml

              1936年

              3月,省政府主席韩复榘派“捕共队”来招远搜捕中共党员,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

              8月,国民党八十一师来招远,抽派数万民工挖战壕,达月余。

              12月,韩复榘派兵炸毁日本人在玲珑金矿的厂房设备。

              1938年

              2月6日,日军第一次侵占招城,旋即撤去。

              4月,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招远县队部在牟疃村成立,张子良任队长。

              同月,招远县抗日游击队第三十二大队成立。

              7月,中共胶东特委在九曲村成立“招远采金管理委员会”。

              8月,中共招远县委员会在九曲村成立,刘儒英任书记。

              9月,中共胶东特委书记王文来招远指导工作,达月余。

              同月,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五支队后方司令部独立二营在招远成立,张怀忠任营长,冯升堂任政委。

              10月,刘儒英病休,董华民任中共招远县委书记。

              同月,胶东抗日游击队第六大队在招远成立,李春成任队长,王一民任政委。

              12月,张子良任中共招远县委书记。

              1939年

              2月27日,日军少川支队和伪军刘桂堂(刘黑七)部侵占招城,次日占领玲珑。

              2月,冯升堂任中共招远县委书记。

              3月7日,八路军五支队攻打招城,消灭日伪军百余人。

              5月6日,伪军刘桂堂部到灵山盛家烧毁房屋千余间,烧死村民3人。

              6月,胶东抗日游击队第六大队改为招远县大队,王德安任大队长,王檐雨任政委。

              7月,八路军五支队在大郝家村西公路伏击日军,炸毁汽车3辆,毙俘敌30余名,获轻机枪1挺。

              7月3]日,招远县第一次妇女代表大会召开,成立妇女抗日救国委员会。

              8月,中共招远县党员代表会议在芝下村召开。

              10月,张子良任中共招远县委书记。

              12月9日,驻道头日军下乡扫荡,在下林庄村残杀百姓29人。

              12月30日,八路军五支队在招远县大队配合下,在隋家一带打垮了破坏抗日的国民党第四十梯队司令焦慎卿部。

              冬,日军在北李家庄强拆民宅,筑起县内第一座炮楼。

              1940年

              1月,招远县行政委员会在上旺庄成立,王德安任主任。

              2月22日,三、四、五区自卫团配合八路军五支队,在犁儿埠一带击溃了国民党别动总队第四十八支队司令徐叔明部,摧垮了国民党县政府。

              2月25日,县抗日民主政府在陡崖曹家村成立,王德安任县长。

              4月5日,县参议会在史家村(今臧述庄村)成立,选举李桂甫为参议长。

              5月,抗日军政大学胶东分校在招远六区成立。

              同月,胶东“青联”首届抗战体育运动会在招远举行,运动员200余名,观众万余人。

              6月6日,八路军十四团两个连在灵山被日军包围,政委张咨明牺牲。

              7月,中共胶东区党委青年部长林江兼任中共招远县委书记。

              同月,招远保安第一团团长孙务本,带两个营投降招城日军。

              9月,八路军十三团在半壁店伏击日军,炸毁汽车2辆,毙伤敌40余人。

              10月,全县第一个榨油生产合作社在后路家村成立。

              秋,招远县抗日民主政府在徐家村创办公费鲁迅小学,在东沟子村创办模范小学,吸收“抗属”及孤贫儿童入学。

              1941年

              1月1日,招远划为两个县,县城以南称招远县,县委书记张子良,县长王德安;县城以北称招北县,县委书记贾君知,行署主任董华民,两县均属西海区。

              2月,西海专署在毕郭镇创办招远师范,1943年2月解散。

              3月,招远、招北县分别成立各界抗日救国联合会。

              同月,招远县“大众剧团”成立,宣传抗日。

              7月,郭锐任中共招北县委书记。

              是年,招远县在杨格庄村创办了地下医务所,对外称“广生堂”。1944年改为“招远县医院”。

              是年,新城等35个村划归掖县,后地、黑山等8个村划归黄县,马家店、刘家庄村划归栖霞;掖县马埠胡家村、栖霞小官里庄村划归招远。

              1942年

              3月29日,八路军五旅政委高锦纯指挥十三团两个营和青年营,在仰望顶与日伪军激战,毙伤日伪军210余人。

              4月25日晨,八路军某部在槐树庄伏击日伪军,炸毁敌汽车8辆,毙敌40余名。

              5月31日,招北行署机关在牟家村遭日伪军袭击,武装科长王少华及10余名战士牺牲。

              7月21日,八路军五旅十四团在沙埠村炸毁日伪军汽车6辆,毙俘敌49名。

              同月,招北县为减轻人民负担,开展生产自给活动,渔业队捕鱼3个月,获利87000元(北海币)。

              秋,中共招远、招北县委开展党内整风运动。

              冬,招远、招北县开展“减租减息增加工资”运动。

              12月21日,日伪军“拉网扫荡”,在松岚子村杀害抗日军民108人。

              是年,招远、招北县分别成立战时邮局。

              1943年

              2月,张干任中共招远县委书记。

              3月,徐咏之任招远县县长。

              9月25日,赵家沟村民兵赵书策,为保卫驻该村的八路军兵工厂、北海银行而牺牲。1945年招远、招北县政府授予其“民族英雄’’称号,并将赵家沟村改名“赵书策村”。

              10月,为打开龙(口)招(北)路日伪军封锁线,中共北海地委和军分区派武工队长刘香之率员来招北县开展对敌斗争。

              1944年

              1月12日,招远县政府召开全县士绅名流50余入座谈会,谈当前形势,给政府工作提意见和建议。

              4月19日,八路军某部在地方武装和民兵配合下,炸毁薄家日军炮楼,毙俘日伪军50余名。

              5月,李砚农任中共招北县委书记。

              7月,招远、招北县战时邮局内设新华书店。

              9月,驻北洼子据点伪军中队长郭荟南率伪军60余人,携械反正。

              同月,招北行政公署召开士绅名流座谈会,67人出席。

              同月,招、黄两县独立营一日之内摧毁龙招路沿线北洼子、槐树庄、张星、北李家庄等日伪军炮楼。

              12月,中共玲珑金矿工作委员会成立,冯桂江任工委书记。

              1945年

              2月26日,伪县长刘铭章率伪军200余名下乡“扫荡”,仅在纪山纪家村就抢走大牲畜40多头。

              3月1日,招北县七、八、九3个区联合,在丛家村召开万人大会,斗争该村大恶霸庞太康,胶东青救会长鲁纪华出席。

              3月2日,招北县独立营在张星村伏击日伪军,炸毁敌汽车3辆,毙伤敌40余人,获轻机枪1挺,独立营副政委姜石秋牺牲。

              春,招远、招北县分别成立医药合作社。

              4月,为纪念在莱阳万第战役牺牲的战斗英雄臧述,招远县高山区政府将臧述的家乡史家村改名“臧述庄”。

              5月,胶东军区授予冯官令一等战斗模范称号。

              7月,抗日殉国烈士纪念塔在齐山落成。

              8月16日夜,玲珑台上伪军据点副连长刘子欣,率30余伪军携械反正。

              8月21日,日伪军逃往龙口,招远、招北县解放。

              8月22日,招北行署改为招北县政府,县长董华民。

              12月,招远、招北县全面开展反奸诉苦运动。

              同月,中共招远、招北县委组织近百名党员干部去东北开辟工作。

              是年,招北县医院在抬头赵家村成立。

              • 家园 没见到什么时候八路占了县城当根据地。

                一、面对着日军进攻带来的困难局面

                据迟浩田将军回忆,日军对我根据地扫荡时,八个日本士兵五支步枪、一挺机枪,赶着一个县城的数万军民弃城而逃。

                  找到下面这一条,算是占过,但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把县城当做根据地。

                3月7日,八路军五支队攻打招城,消灭日伪军百余人。

                5月6日,伪军刘桂堂部到灵山盛家烧毁房屋千余间,烧死村民3人。

                  迟的回忆应该是指36年2月6日,那时八路军还未到,所以不会是八路军的根据地。

                  

                1938年4月招远县抗日游击队第三十二大队成立。
                此后七八个日本人不可能横行。

                前面的回贴是对你的贴子有些意见,后来看了你其他的贴子发现误解了。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文摘】顺便贴上其中的一则解读,大家可以自行判断

            多谢兄台提醒,溯本清源。我也找到了,该文当是在抗战胜利50周年左右写的。还刊登于2001年《读者》杂志15期。

            不过网上引用的版本千变万化,煞是好玩。

            原文——迟浩田将军感慨,抗战时在他家乡的那个县,七八个日本兵,打着一面太阳

            旗、扛着一挺机枪和四五条步枪,就“扫荡”了全县,赶着几万人到处“跑反”。

            新版本包括——

            迟浩田说,七八个鬼子赶的满县城几万人跑反

            迟浩田曾回忆,在他的家乡两个日本兵挑着膏药旗就扫荡了一个县,赶的数万老百姓到处跑

            迟浩田将军说:7个日本兵撵着根据地几十万人跑反。

            迟浩田副主席讲过一件事,七八个鬼子敢去扫荡三四万人的八路根据地

            迟浩田曾回忆,在他的家乡两个日本兵挑着膏药旗就扫荡了一个县,赶的数万人到处跑,日军对我根据地进行扫荡,八个日军士兵五支步枪,一挺机枪,赶着一个县城数万军民弃城而逃。

            迟浩田曾回忆,一百多个日本兵赶着数万八路到处跑

            总之,慢慢的,“抗战时在他家乡的那个县”=“八路根据地”了,“几万人”这个词演化就更多了,“老百姓”、“军民”或者干脆“八路”。:)

            可是八路在迟浩田家乡-招远县,到底有多少人呢?

            据“招远县志(1991年版)”的记载,

            1933年,招远人口37.3万人,1945年为341897人

            1938年2月6日,日军第一次侵占招城,旋即撤去。

            4月,招远县抗日游击队第三十二大队成立,100多人。7月编入胶东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

            9月,1938年9月,胶东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改编为“五支队后方司令部独立二营”,张怀忠任营长,冯升堂任政委。

            10月,胶东抗日游击队第六大队在招远成立,李春成任队长,王一民任政委。

            1939年 2月27日,日军少川支队和伪军刘桂堂(刘黑七)部侵占招城,次日占领玲珑。

            6月,胶东抗日游击队第六大队改为招远县大队,王德安任大队长,王檐雨任政委。

            之后到抗战结束,这些就是招远的地方武装,按编制大概是两个营(大队),严格说起来,只有县大队一家,因独立2营后随五支队行动。

            至于军区部队进入招远活动过的,前期为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五支队(1942年取消),后期则为胶东军区13、14团。但到40年前这些部队并没有将招远作为驻扎区域。

            1940年9月初,八路军十三团团长李绍桥、政委苏晓凤率一营、二营、机炮连、特务连近干人驻西曹家、打油王家一带。

            而日军在招远的兵力不明,所谓早川支队,我估计最多也就是个把中队,但是7、8个人应该不不可能的,因为除县城外,日军还修了一些炮楼据点,也是要人的。

            伪军就不列了,人数倒是有不少。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想起《吕氏春秋》中的《察传》了
              • 家园 我觉得还没到“丁公凿井”那么夸张的地步

                原话中被演变的词汇不是重点,重点在于是否有七、八个鬼子抗着一杆机枪和四、五条抢居然就敢来扫荡这几万人所处的地域,说老实话,我觉得即便这几万人中只有小股地方武装也不至于落到这种地步。

                假定迟确实说了这样的话,迟是44年6月参加工作的,那这样的回忆很可能是基于他老百姓身份时的经历,老百姓“跑反”期间能直接面对鬼子的机会估计也不多,所以我认为迟很可能是从周围的人那里听说的,因此原话更多的是感性的而非理性的(这种级别的扫荡估计也上不了县志之类的所以没法确证),但我认为这句话要传递的意思也比较明确:就是当时的鬼子留给当地老百姓的印象就是很可怕、很嚣张。当然我也不知道有这样感性认识的地方是个例还是有一定代表性的。

                翻一下抗日回忆录,一般只要能敲掉当地的岗楼或是对岗楼有足够的威胁就能明显打击小股日伪军的嚣张气焰,使之不敢轻易出来扰民,那么百团大仗那样的战役应该对消除老百姓这样的印象是有帮助的(即,所谓的“政治正确”),至于这么做对当地的武装力量来说是否得不偿失则是另外一个话题了。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哈哈,本来就是有选择地使用材料哈,难道你还指望全面客观?

          再说了,这句话怎么解读也可以往好的地方去想啊,毕竟土共的武器装备条件要比国军差多了。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仔细再找的话 还会有若干的神话出来

        比如毛泽东亲口感谢日本侵华阿

        比如 游击队专门把鬼子引导到村口 然后消失 以诱导鬼子烧杀阿

        比如 潘汉年与日本大佐谈判 互不侵犯阿

        比如 豫湘桂战役 国军艰苦卓绝 被共产国际间谍所误阿

        隐秘的真相还很多很多咧

        还需努力阿

    • 家园 有比较才有鉴别。

      毛主席说得不错。

      小闹钟好贴!

    • 家园 姑且不论楼主这种把表现最好的共军跟表现最差的国军放在

      一起作对比的做法是否厚道,只说楼主所提到的对比,基本上都是些战术层次上的。

      那我想问一个其他方面的问题,在日本投降之前,把各敌后根据地的高级军政领导人召集到延安进行了长达两年多的“集中学习”,那说明了什么? 

      如果说当时敌后战场的客观需要是不需要这些领导人在岗位上各根据地也能很好地做到积极对日作战的效果的话,那何必在听闻日本投降后匆匆忙忙要让这些人赶回去呢?难道他们不在岗位基层就不能继续“积极地”对日作战么? (当时的日军只肯向国军投降而不肯向共军投降,共军完全有理由可以接着打么。要知道当时的日军奉命就地等国军来缴械,不得随意调动,即便正面战场的日军得到老蒋允许能带械退回(或物资调运)到敌后战场来帮助那些敌后战场的日军抗拒共军也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做到的,即,我们有足够的理由可以推导出:在一段时间内,当时的各根据地完全可以做到在领导人缺岗的情况下,像往常那样继续达到对当面日军“积极”作战的效果。)

      另外,不是常常说消极避战的老蒋摘抗战胜利的果实而相形之下G方就显得干净么?那何必借用美军的飞机把这些人送回去呢?当初怎么来的也就怎么回去嘛,也不用搞得神神秘秘的,生怕老蒋的特务知道了对飞机动手脚。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