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国内航空制造水平的个人经历 -- 老五道口

共:💬126 🌺258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 家园 模具这方面应该是没问题得~

      03年我指导教官到中国参观了一圈,带回来个昂达得mp3(实际是魅族代工),指着后面装电池的那块开合的板子说,就看这里,中国现在基本上什么都能做的出来了(您别跟我抬杠说造个宝马试试).

      ps,昂达音质还真好,把在座的日本小孩震了一下~

      • 家园 一般的电子产品模具应该没什么问题了。航空领域

        的模具工装大多厂子自己做,但是太忙了就拿出去做,虽然也要修修改改调试,但是大体还可以,能做到这点的小企业不少。所以假以时日,水平定能提高上去。

    • 家园 哈哈,化石级别的老河友啊,花
    • 家园 给传说中的人物送多花
      • 家园 嗯?我什么时候成传说中的人物了?嘿嘿
      • 家园 这个问题问得好,正好让我显摆一下儿

        加工中的成本分材料和加工部分。但是加工部分又可以分为劳动力成本和辅助成本。劳动力成本是小时数乘以每小时的劳力成本。由于使用的设备大同小异,小时数大体差不多,差距就在每小时的劳力成本了,也就是开机器的人的费用。相比之下,技术要求越高的加工过程,对劳动力水平的要求越高,其费用也相应更高。在美国,普通机加车间的工人的工资肯定比不上航空工业的机加工人的工资。但在国内,就没那么大差别,这样中美一比较,单从每小时的劳力成本上就拉开了距离。同时,航空业的加工过程要求工时长,这里面包括了检验等烦琐的程序,所以这又使劳动力成本(RATE X HOURS)继续加大。相对而言,中美的差距也继续拉大。

        但是这还没完,最大的成本上的差异其实并不真正在劳动力,而是在OVERHEAD(经常开支) 这一项上面。举例,一个小总成美国制造的全部费用越12000美元。其中劳动力成本为1800左右,但是OVERHEAD要大约4200美元。拿到中国做,劳动力上省约400美元,但是OVERHEAD上能省2500到3000美元。假设一套总成能在劳力和经常开支上省3200美元,那10套呢?就是32000,如果我有50个零件号,每个都做10套呢?这只是一个机型。如果我有10个机型呢,每个机型有50个零件号,每个零件号都做10套呢?如果象国内的采购员那样黑心从桌子下面在供货商吃回扣3%,那我要多长时间可以实现我盖个豪宅?我要求不高,有2个密林的水平就够。嘿嘿

        • 家园 向老五兄问好

          还在回忆老五兄介绍的遛鸡蛋的味道呢

          对overhead的算法有点小意见。overhead似乎是固定成本的俗称。固定成本(overhead)在一定产量范围内是不变的。所以似乎不可说我国在一套总成上比老美低$3200,那么10套就省低32000,100套就低320,000。不过老五的意思大家还是明白的。也许航空件都是专用件,批量本来就小,overhead的影响还是挺大的。

          我一直在说现在有两种行业有前途:一种是把货物从中国倒到美国,另一种是把资金从美国倒到中国,千万不可反过来。

          望常来河里看看。。

          • 家园 忘记了另一个要命的就是设计费用,美国巨贵。
          • 家园 你说得不错,我没在国内学过会计,中文的词

            还真说不好。但是你说的航空业批量小是关键。我这个计算基本是一个真实案例。我们计算下来每件就是能省出那么多。当然是在算出500件平均的OVERHEAD后出来的3200数字。这个我没讲清楚。我要求报价都是两项,一是材料,二是劳力,OVERHEAD,利润等项之和。当然对方也是平均后在每个单项上加个均值的OVERHEAD。这样便于分析和比较。我就能一眼看到每个总成上我能省多少了。反正能比美国便宜不少。量越大,我们省得越多,尽管我们自己的成本也下来了,但是比起国内厂家下的幅度还是小多了。这个事情目前方兴未艾,我个人感到还能干些年。汽车就难度大了。不像那些年了。竞争太多,而且门槛儿低,谁都能进。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