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二十七,杀年鸡(上) -- 履虎尾

共:💬99 🌺118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二十七,杀年鸡(上)

    腊月二十七这一天,家家户户都开始宰杀年鸡。宰多少只呢,母鸡一只也不宰,而公鸡则糟糕,除了留下一只,留着它打鸣踩蛋之外,其余的公鸡一只不留,统统刀抹脖子,死啦死啦的有。

    在关东庄稼院里,家家都要养上一群鸡的。开春的时候,每家每户户都抱(孵)上一窝小鸡崽,十几不到二十只的样子。到了夏天六七月份,小鸡崽慢慢长大了,已经能分辨出公母来了。到了八月十五,大一点的小公鸡就够一刀菜的了,贪吃一点儿的人家,在中秋节那天下晚儿,就挑大个的小公鸡宰上一只,打牙祭解馋。到了腊月底呢,所有的公鸡只留一只来,其余的,统统杀掉。

    现在的广东人,专吃嫩母鸡。老广们还给各年龄段的母鸡分别起了名字,尚未开裆下蛋的小母鸡称为“鸡项”,下蛋的老母鸡叫做“鸡乸”。食在广东啊,老广的嘴巴刁钻得很,不吃“鸡公”,不爱吃“鸡乸”,专门要吃“鸡项”;不炖,不烧,专吃白斩嫩母鸡。

    在俺们关东可不能这样,小母鸡还留着开春下蛋的呢。那个时候,生产队里分不了几个钱,一年吃的的油啊盐啊的,都得用鸡蛋来换,都从老母鸡得屁股门里出。俺们关东有句口号说得好:“老太太三桩上心事,闺女、外孙、老母鸡。”母鸡每当下了蛋,“咕咕咕”地叫个不停。老太太下炕出门,颤巍巍地出来拾蛋,家里再困难,也要给刚下完蛋的母鸡抓上一把米吃。

    公鸡就不行喽,斗架,惹事,还不长肉,不长膘,养着它,还不够它吃得多呢,哪有那么多的鸡食来喂它呀,不杀喽咋的?那个时候不像现在,人人都怕胖减肥,爱吃瘦肉。那个时候,人的肚子里没有油水,光想着吃猪肉,而且是肥猪肉,咬一口肥腻腻的,满嘴油,令人回味无穷。而公鸡的肉呢,又柴又干,没一点儿油水,还塞牙。吃公鸡不过是聊胜于无罢了。

    雪个天使会问了,既然不爱吃公鸡,为啥不把它卖掉换钱啊?

    卖掉?说得好听,你知道什么价钱吗?当时关东农村的黑市上,一斤黄豆能卖一块钱,一斤玉米面或者高粱米卖五毛钱,一斤公鸡卖多少钱啊?你猜猜,猜不着吧,告诉你吧,连毛的活公鸡,才卖三毛八分钱一斤!

    不信?你不信俺也没办法,俺们插队青年从生产队买鸡,就是这个价钱。社员们等钱用,把鸡送到供销社,公家的收购价钱也是三毛八一斤。整个台安县城,整个关东的农村,统统都是这个价钱。当然喽,你要是要是把鸡运到了奉天、吉林、鞍山等大城市里,价钱能卖高点儿。可是,当时谁敢啊?那可不叫长途贩运,那叫“投机倒把”啊!投机倒把是犯法的,被捉住了是要游街的,捣腾的东西是要没收的。再者说了,多卖的那俩钱儿,还不够打尖路费的呢,这不成了赔本赚吆喝吗?

    难道,难道公鸡就这么败家,就根本喂不肥吗?答案是肯定的,喂不肥,公鸡怎么喂也喂不肥。履虎尾当年插队时候没喂过鸡,而招工回城后呢,却曾经亲自喂养了两只公鸡,这个体会呀是特别的深刻。

    那一年,文革已经成为强弩之末,上山下乡运动也接近了尾声。最初几茬插队青年基本上都招工回城了,新下乡的中学生不好好干活,就等着走个过场,熬满两年招工回城。这些小年轻啊,下乡前,没好好读过书,光顾着学工学农大批判了;下乡后呢,没有书念了又不愿意干农活,整天“闲得腚疼”。俗话说“下雨天打孩子——这闲着也是闲着”,他们总得没事找事,找点儿活计做吧?那做什么呢?呵呵——于是乎就打架、斗殴、拍婆子、抢军帽,抽烟、喝酒,外加偷鸡摸狗呗!

    都说兔子不吃窝边草,偷鸡摸狗的这些子坏事,你总得到别得村子里去吧?可是呢?不!这些个没皮没脸的坏小子们啊,专门扒本村的鸡窝,专门偷本村老百姓家里的鸡,把贫下中农们都给偷怕了,每天下晚不等天黑,就把鸡全都轰进屋子里去了,你总不敢破门而入,进人家家里公开去抢吧?

    农村偷不到了怎么办?这帮小子就杀回城来偷。

    城里还有鸡?当然有啦,还不少呢。那个时候啊,是统购统销,计划经济,什么都要票,凭票供应。城市里的居民,每月每人发给半斤鸡蛋票,凭票去副食品商店买半斤鸡蛋。半斤鸡蛋才几个啊,能够吃吗?于是,中小城市里的居民就自己喂养母鸡,每天拣俩蛋吃。那个时候,差不多家家门口窗户底下都砌着鸡窝,都养上几只下蛋的母鸡。天亮了把鸡放出来,让鸡自己在院子里找食吃;天黑了,鸡自己就会回窝上架。家里的剩饭剩菜就不浪费了,另外,每天再买上几斤菜叶子,剁碎了,撒点儿玉米面,搅拌搅拌喂鸡。

    我母亲跟别人家一样,也在窗下垒了个鸡窝,喂养了一大群鸡。俺每次回家,母亲都给俺炒鸡蛋吃。不过不能白吃,吃完了鸡蛋,要给鸡剁菜叶子喂食。

    那一天,履虎尾正在办公室批改学生作业,小弟弟提着两只鸡来找俺了。原来,家里的鸡窝遭到知识青年的洗劫,原来引以骄傲的一大群七八只鸡,一夜之间,只剩下两只公鸡了。母亲怕臭小子们再次光顾,就吩咐小弟说,把鸡送你哥学校里去吧,那里是市中心,没人敢去偷。

    就这样,弟弟从房前屋后拣回几块砖头,在俺宿舍窗下砌起了一座鸡窝,两只公鸡就安置在俺工作的学校里了。由是以往,俺履虎尾也成了养鸡专业户了。

    关键词(Tags): #二十七杀年鸡#投机倒把#鸡蛋票元宝推荐:海天,

    本帖一共被 3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原来好像有句话——“鸡腚眼子是银行”
    • 家园 老太太三桩上心事,闺女、外孙、老母鸡

      这好像也是我们河北老家的说法阿。

      养鸡公肯定可以养肥的,但方法比较古怪 -- 阉了它 -- 其实我们平时经常吃阉猪阉鸡一类的东西,只不过不太注意而已。要是换个名呢?那可能就不一样了。比如 ----------

      太监鸡?

      您看广告效应如何?

    • 家园 哈哈

      你怎么找到天堂电影院那里去了?点你的名字系统说这名字不存在。

      ????

      我奇怪的是那篇文档是隐藏了的啊,你应该看不到的。

      那社区文档是存放转贴别人或自己文字之用,原创都发表在日记里。你若有兴趣可多发几篇。我虽去得少,一定会支持的。

      • 哈哈
        家园 哈,

        没关系的啊。那天我GOO了一下,发现了那篇小文,刚要回复,一点“确定”纽,告诉我“无权进入”,并将俺踢出。俺再想进,已经就进不去了。呵呵——那里很明显没有西西好玩,更没有西西热闹。

        • 哈,
          家园 哈哈,真好玩

          那天我正在收藏呢,要不你就进不去也不会推出来。

          巧,真巧。

          我今天才退出登录就见你回贴,忙忙的又上来。CC河好玩,可恨我没多少时间啊。我差不多一新兵蛋子,还不知道好玩在哪 。那社区是我网上第一个驻足之处,恋旧,一直没退出,但也沉在谷底,不与人交往。年轻人多,比较浮躁稚嫩,我也不大喜欢,呵呵。

          • 家园 西西好玩之处在于坛上的氛围

            坛友们热情,平和,都有一定的生活经验,都有相当的文化素养。在这里,能在游戏中学到知识,到了这里,会有“他乡遇故知”,“知音不难觅”的感觉。

    • 家园 flower again.... I have to wait for 20 second to send another post

    • 家园 【原创】二十七,杀年鸡(下)

      鸡真聪明。

      本来俺还在替鸡发愁,这冷丁地从城市郊区迁移到市中心,人(鸡)生地不熟的,它能适应吗?谁成想,还没等过一个礼拜,俺的两只鸡就在学校里扎下了根。这两只鸡呀,鸡窝搭好后,把它们往里塞了一次,就认识家了;同其它的鸡们玩了一会儿,就合群了。每天早晨鸡窝门一开,就自己跑到操场上鸡群里去,直到天黑了才回家睡觉。

      俺的两只鸡都是不太纯种的来杭鸡,一只是白色的,另一只白里透黄,都是公鸡。俺那时候很土气的,也不知道给鸡起个好听的名字例如阿黄阿白什么的,就直截了当的称它们为:白公鸡、黄公鸡。

      学校家属院儿里,每家每户原来也都养的有鸡,不过呢,绝大多数都是母鸡,留下蛋的,而且,都是本地土鸡。这土鸡要是留到今天,就吃香了,可是那个时候中国人还不太懂得土鸡与洋鸡的区别,光知道个儿大就好。

      俗话说“远来的和尚会念经”,俺这两只新来的公鸡,很快就得到了鸡群的认可,得到母鸡们的青睐。学校操场上的鸡群里,虽然也有两三只公鸡,可是,它们长得什么样子呢?肥肥的,圆圆的,脚短短的,个子矮矮的,颜色灰灰的。跟母鸡比起来,虽然漂亮一点儿,但是也有限。而俺的这两只鸡呢,个子高高的,腿长长的,颜色白白的,冠子红红的,脖子昂起来,真有点儿“鹤立鸡群”的味道。于是乎,它们俩就成了母鸡们追星的对象,只要它们两个一出鸡窝,叫上两声,操场上的母鸡们就立即奔跑过来,众星捧月似的围着它们两个转。

      刚开始的时候,原来的土公鸡当然不服气,仗着年长经验丰富,向后来的竞争者发起了攻击。俺的两只公鸡毫不畏缩,沉着应战,几个回合下来,便把土公鸡抓咬得满脸是血,缩着脖子狼狈逃窜。说起来也有趣,俺的黄公鸡白公鸡两个人(呵呵,鸡)从来不自己争斗,也不知道它俩是怎么达成“母鸡分配协议”的,反正一直是相安无事。而对别的公鸡时,它俩抱成一团,打起架来总是两个并肩齐上。

      还没满一个星期,这两只公鸡晚上回窝睡觉的时候,就不单单是自己回来了,总是有一两只母鸡跟着他俩回来。呵呵,头两天,母鸡的主人还以为母鸡是被人偷走了,可是,第二天、第三天喂鸡的时候,却发现晚上不归家的母鸡又跑回来吃食下蛋了。鸡的主人就犯了疑,这母鸡、这两下晚儿跑哪去了?等到天要黑了,鸡的主人就注意观察母鸡的动向,终于发现,自己家的母鸡,跟着黄白两只公鸡走了。于是乎,丢鸡的女老师不答应了,跑到俺的门前大喊大叫起来:

      “春生,恁怎么也不管管恁家的公鸡?又把俺家的母鸡给领走啦——”

      跟来看热闹的几个女老师也随着帮腔瞎起哄,在俺的窗外嘻嘻哈哈笑成一片……

      一个多月过去了,俺的两只公鸡越长越高,可是,光长个子不长肉,这可怎么行?过年还要杀它们吃肉呐。

      一个礼拜天,小弟跑来了,给鸡送来了一大串蚂蚱。这是小弟费了半天的劲,在红薯地里一只一只捉的,用草梗在蚂蚱脖子上穿起来,穿成了一串。不是想着赶紧催肥嘛。

      俺赶紧跑到操场上,嘴里“咕咕”的招呼两只公鸡。黄公鸡的眼睛真尖,一眼就看见了俺手里的蚂蚱,立即向俺冲过来;白公鸡也瞧见蚂蚱了,甩开围在身边的母鸡不管了,“够”着头跟俺跑回了宿舍。

      俺左手拿着蚂蚱串,右手摘下两只蚂蚱,扔在地扳上喂公鸡。

      “蚂蚱之于鸡,犹如大米之于老鼠也。”俺本来以为,两只公鸡见了地上的蚂蚱,会立即啄起来吞下肚去。谁知道这两只公鸡,一左一右站在俺的身旁,对地上的那两只蚂蚱视而不见,偏着脑袋,各用一只眼睛,盯紧了俺左手里举着的蚂蚱串。俺心里纳闷,猛地想起一句成语来,此情此景,真可谓是大奸雄司马懿之异相——“鹰视狼顾”啊。

      《三国演义》里的司马懿,生具异相,罗贯中在第九十一回是这样写的:

      太尉华歆奏曰:“先时太祖武皇帝尝谓臣曰:司马懿‘鹰视狼顾’,不可付以兵权,久必为国家大祸。今日反情已萌,可速诛之。”

      《三国演义》是小说家言,难以为准,在正史《晋书》中,提起到司马懿的相貌,却是仅说了“狼顾”,未曾提起“鹰视”二字,《晋书•高祖宣帝本纪》中描写道:

      “帝(司马懿)内忌而外宽,猜忌多权变。魏武察帝有雄豪志,闻有‘狼顾’相。欲验之。乃召使前行,令反顾,面正向后而身不动。”

      《晋书》中的司马懿仅仅是有“狼顾”之相,所谓狼顾,就是“面正向后而身不动”,是说司马懿在身体与肩膀一动不动的前提下,能够把脑袋向后方旋转一百八十度也。

      “鹰视”的本领,司马懿并不具备,那是几百年后另一位著名奸臣的异相。

      据《新五代史·唐明宗家人传》中记载,后唐时期的奸臣“秦王(李)从荣,其为人轻隽而鹰视”。

      “鹰视”又是什么样子呢?我们知道,走兽的两只眼睛是生在头部的正前方的,而鸟类呢,眼睛却是生在头部的两侧的,一边一个。鸟在天上飞,四下打量的时候,两只眼睛能够全方位三百六十度地观察。可是距离近了,鸟类就无法用两只眼睛观看一个目标,它只能侧着脑袋,用一只眼睛进行观测。

      “鹰视”与“狼顾”连在一起,这个成语用来形容胸怀野心,不露声色,准备突然扑上,置对手于死地的意思,即“窥视而欲有所攫取”者也。而今天俺的两只鸡,居然对扔给它们的蚂蚱不理不睬,如此这般“鹰视狼顾”地注视着俺,注视着俺手中的蚂蚱串,俺不由得大惑不解:

      “看什么呀?不给你们给谁呀?这一串不都是给你们俩吃的吗?快吃地上的,等吃完了,俺再给——”

      突然之间,黄公鸡猛地跳将起来,用它的尖嘴来啄俺的左手。俺吃了一惊,手一抖,蚂蚱串向下掉去。还没等落到地上,白公鸡伸嘴一接,将一串蚂蚱叼在口中。白公鸡一转身,向门外窜去。黄公鸡紧随其后,也逃出了俺的宿舍。

      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更是令俺莫名其妙。俺愣了一下,和弟弟急忙追了出去看个究竟。

      操场之上,白公鸡衔着蚂蚱串,昂首挺立在那里——

      黄公鸡站在它身边,嘴里学着母鸡的声音,“咕咕咕”地叫着——

      一大群老母鸡听见黄公鸡的叫声,争先恐后地飞奔而来——

      白公鸡一低头,把蚂蚱串放在地下,用它的爪子把串在一起的蚂蚱分开——

      母鸡们一声不响,只顾低头啄食——

      俺的黄白二公鸡,嘴里继续“咕咕”地叫着,居然一口也不去吃……

      俺气急败坏,操起一把大扫帚,朝着黄白二公鸡狠狠地打去:

      “你这败家的鸡!你这吃里扒外的鸡……”

      关键词(Tags): #鹰视#狼顾#司马懿#李从荣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写的这个好呀,冷不丁还以为是那啥

        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后面的看了一段,前面的又看了一段,太多,太好,哪篇都不能跳过。告诉俺您在那儿,俺让国内同学的孩子去您哪儿跟您学一招儿。

        又,理科和文科还是有区别的。

      • 家园 有情有意的鸡啊~~

        虎老师写得真有趣儿~~

        不过,这就完了?不“杀”了?

      • 家园 鸡挺凶残的,我记忆中好像什么都吃,荤素不拒

        什么鱼的内脏之类的血呼拉兹的照样一口 。现在的鸡没味。国外的更差。以前在国内的时候就已经找不到农村草棵里蹦的家伙了。

        都是洋鸡不好吃。

        记得以前家里炖只鸡起码得两个小时。味儿鲜啊。半幢楼都是浓郁的香味。

        后来回国被忽悠了一趟。出去旅游一只鸡80块。号称草鸡结果端上来肉都散的。只有鸡精的味儿。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