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安德烈的丑小鸭(一)(完) -- 晨枫

共:💬52 🌺45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就是说外观设计上要有个性

            不能泯然于车流之中...

            说到这个不能不提一提Nissan -- 之所以能跟雷诺合伙,除了财会方面的原因,其设计理念也甚有相合之处。Nissan Maxima的设计师声称,车屁股的设计一定要独特 -- 否则无以给那些被你超车的司机们一个清晰的印象...

            从这一点上看Nissan的设计部门跟法国佬倒是有些臭味相投呵...

      • 家园 一不注意,就写了这么多。

        加精来迟了,不好意思!

      • 家园 要说我,怎么还是喜欢XM

        XM的锲形造型实在是怎么看怎么舒服,无论从哪个角度都是完美的。虽说俺的车是老富康,但除了尾巴比XM短点,其他部分简直就是XM的翻版。因此虽然很多人都说我傻,不应该在这个年代还买富康,但我就是怎么看都觉得舒服。

        当然,如果当初买车的时候再多个几万块,能买个赛纳那是最诚心不过了的,呵呵。

      • 家园 我体验雪铁龙是在八七年,

        和下面这个有些相象, 对它的悬挂系统印象深刻.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 家园 【原创】安德烈的丑小鸭(三)

      在米其林的门下,雪铁龙汽车公司继承老安德烈的思想,继续在“人道的技术”的道路上勇于进取。在30年代,工程师Andre Lefebvre和设计师Flaminio Bertoni(也是雪铁龙亲自招募的)携手,设计了又一个里程碑:雪铁龙2CV。样车在37年就出来了,但是二战推迟了2CV的投产,直到48年才在巴黎车展上推出,49年才投放市场。这是一辆简单、可靠、结实、便宜的汽车,设计要求是要能够装载农民的一家四口,外加一包50磅的土豆,还要能够载运大小农具、家具、杂物,容易清洗。所以2CV没有车顶,只有两条导轨框架,好在车顶上装东西。为了遮风避雨,导轨框架之间加了可收放的帆布篷,这个完全是功能性的设计,在今天却成为很酷的时尚。车内没有豪华的地毯和皮、木内饰,就是人造革、塑料和金属构件,弄脏了,把水龙头伸进去,直接冲洗就是了。2CV的简朴的美和可靠的性能,使2CV获得了空前的成功,成为欧洲汽车史上和大众“甲壳虫”、奥斯汀“迷你”齐名的老少咸宜、贫富均爱、富于时代的象征性的汽车,2CV刚投产时,有的顾客竟然要等待7年之久,才能拿到车!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Andre Lefebvre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Flaminio Bernoti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雪铁龙2CV及其帆布篷顶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不管是在凯旋门前还是农舍后或者在湍急的河水里趟水,雪铁龙2CV一样举措自如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对于多少法国家庭,开着汽车举家出游就是这样一个图景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年青人嘛,不找点乐子还是年青人吗?一点荒唐事是可以原谅的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80年代小资化的2CV,已经从早先的简单、实用的农民汽车变成时尚了

      进入50年代,雪铁龙不满足于2CV的成功,要继承Traction Avant的传统,重新向大型豪华汽车市场冲击,立志要制造出最先进、最优美的汽车。Lefebvre和Bertoni再次合作,在55年巴黎车展上推出了划时代的DS系列。即使以50年后的眼光看,DS仍然是非常时尚的,或者可以说是古典式的未来派风格(retro-futurism)。就像保时捷911为保时捷划定造形的方向一样,DS的外形在某种程度上划定了雪铁龙的造形的方向,任何其他造形都不顺眼,不够法国,不够雪铁龙。雪铁龙DS一反常规,为了最大限度的流线型,取消了当时所有汽车公司引为品牌形象象征的前格栅,而是采用 “光额头”前脸。这在50年代是匪夷所思的,在今天对重视传统的汽车公司也是不可思议的,能够想象没有“双腰子”前脸的宝马、没有帕底农神庙前脸的罗尔斯•罗伊斯吗?DS整车高度流线型,由前向后像清瀑流泻一样,在车尾优美又恰到好处地收拢。弧线形的前风挡玻璃和细巧的门柱使车内向外的视野极其良好,铝制的发动机盖和大量采用塑料件的车顶降低了车重。但是雪铁龙要是只知道在款式上翻花样,那就不是雪铁龙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巴黎车展展台上的雪铁龙DS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雪铁龙DS

      雪铁龙的技术革命没有从通常的发动机或传动系统入手,而是从悬挂技术上入手。汽车悬挂有两个基本要求:一是在转弯、起步、刹车时保持平稳,二是在路面不平的时候减少颠簸。多少年来,悬挂技术跳不出各种各样的弹簧、连杆和液压减震筒的圈子。雪铁龙打破常规,别出心裁地采用液气悬挂。这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在各轮悬挂用空气弹簧取代传统的钢弹簧,就好像让汽车“坐”在四个气球上一样,空气的可压缩性正好可以用作 弹簧,吸收路面的颠簸。第二部分是液压系统,将4个轮子的“液压伸缩筒”连接起来,由中心高压液压泵统一加压。这样4个轮子在路面不平的时候,连通的液压管路像水床一样,遇坑伸腿,遇包缩腿,不光使整个汽车保持水平,也使汽车离地高度保持恒定。具体的工作当然要复杂得多,但大体就是这么个原理。液气悬挂的行驶平顺性是惊人的,好像浮在“魔毯”上一样,至今仍然是悬挂技术的极致。但液气悬挂的重量大、结构复杂,可靠性不好,除了雪铁龙外,轿车上很少采用,近年才在奔驰、Range Rover(号称英国女王自用车)上用的也是电液控制的简化版,但是在军用的装甲车辆上应用很多,极大地提高了越野性能。液气悬挂也使汽车底盘离地高度可以调节,对适应不同路面或拖车很有用处。液气悬挂的高压系统同时为液压助力的转向和盘式刹车提供压力,动力转向和盘式刹车在当时是超时代的先进技术,即使在顶级豪华轿车上也是闻所未闻的,美洲豹(Jaguar)是在62年大出风头的24小时勒芒(Le Mans)大赛中的赛车上才使用这个技术。DS的另一项革命性的技术是无离合器的手动变速器,这是今天风头正健的法拉利F1变速器的“精神之父”,其他厂商也开始跟进。DS还将前大灯和方向盘联动,在转弯时自动偏转光照的方向,这个功能宝马直到21世纪才推出,比DS晚了整整50年。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液气悬挂和动力转向示意图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DS的方向盘

      雪铁龙DS是戴高乐和法国政要的最爱,一列乌黑锃亮的DS停在古典式大厦面前等候要员,是50-60年代巴黎典型的景象。1962年法国军方极端分子刺杀戴高乐未遂事件中,就是一辆雪铁龙DS救了戴高乐 的命,两个轮胎被子弹打爆后,依靠液气悬挂继续保持车身的平衡,依然高速驶离现场,抵达安全地点。这段故事在Fredrick Forsyth的成名小说《豺狼的日子》里有很好的描述,根据小说改编的电影也很出名。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戴高乐和他的雪铁龙DS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是50-60年代巴黎官府门前常见的景象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英国女王访问巴黎,接待的汽车当然是……雪铁龙DS

      雪铁龙也积极参加赛车运动,DS在蒙的卡罗拉力赛、摩纳哥拉力赛等中曾建功立业。

      雪铁龙DS的出色的性能和平稳性,使它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垄断了法国救护车的市场。DS的可调底盘高度使它十分适于拖带宿营拖车和作有限越野,成为法国有钱人家郊游的最爱。DS宽敞的车身和舒适的性能,使DS成为法国出租汽车的首选。雪铁龙DS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象征着法国的高级轿车。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法国公司门前的典型景象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是50-60年代法国中产阶级心目中的理想境界

      DS赢得工业美术设计奖,成为多个工业设计博物馆的收藏。雪铁龙在促销DS时,也动员了当时世界上最杰出的摄影师拍摄广告,如Henri Cartier-Bresson、Robert Doisneau、Helmut Newton等。50年后的今天,雪铁龙DS已经成为法国文化的象征之一。即使在今天,好莱坞电影中需要一点异国情调时,还是不时出现DS的身影,像《回到未来2》(Back To The Future 2)、Gattaca(乌玛•瑟曼出演)和Catch Me If You Can(靠Titanic成名的Leonardo DeCaprio出演)。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雪铁龙DS的广告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原创】安德烈的丑小鸭(二)

      受凡尔纳笔下的英雄的影响,雪铁龙热衷于汽车探险活动。从20年代开始雪铁龙用雪铁龙履带式汽车先后组织过几次影响重大的汽车探险。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法国一直意欲在法属北非和东非之间建立陆地走廊,雪铁龙当仁不让,在1922-23年之交的冬季这个比较凉爽的季节,组织汽车探险队,由Georges-Marie Haardt和Louis Andoin-Dubreuil领队,从阿尔及利亚横穿撒哈拉大沙漠,历时20天,抵达苏丹。在大沙漠中,有一次先导车和后卫车失去联系,先导车向空中发射了一枚信号弹,没成想信号弹落地后,在沙漠的干枯低矮的树丛中引起大火。探险队员力图扑灭大火无果,只得跳上汽车落荒而去。这时,一个奇迹发生了:看似荒芜、了无生机的沙漠里,冒出了成千上万的大小动物、飞鸟,形成了浩浩荡荡的大逃亡,简直就像传奇史诗或动画片里的情景。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穿越撒哈拉之旅的纪念碑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雪铁龙的半履带车,左为Andoin

      在撒哈拉探险成功和法国总统Gaston Dumergue和雪铁龙之间一次“不经意”的私下谈话的推动下,雪铁龙又在1934-25年之交的冬季,组织了纵穿非洲的“黑色旅程”,仍然由Haardt和Andoin领队,从阿尔及利亚出发,途经尼日尔、乍得、比属刚果(今扎伊尔),最后到达马达加斯加,目的是建立法属北非和同样是法国殖民地的马达加斯加之间的陆上通道。法国人和英国人的思路就是不一样,法国人在大陆的海岸之间寻找陆地走廊,雪铁龙在非洲的汽车探险就是受此驱使;英国人在大陆中间寻找水上通道,英国人在加拿大北部的探险基本上是受传说中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西北通道”(Northwest Passage)的驱使,不过这是题外话了。为了在比属刚果茂密的丛林中开辟一条700公里长的道路,比属刚果当局欺骗当地土著说Boule-Matari又来了,结果4万土著义务劳动,建成了这一丛林中的奇迹。Boule-Matari是土著给英国探险家亨利•斯坦利(Henry Stanley)的尊称,土著把这个相貌奇怪的白人奉为天神。探险队在沙漠里还遇到一个土王,随队的电影摄影师对拍摄土王的后宫(harem)很感兴趣,结果土王欣然同意,只有一个条件:帮他把人家送给他的一辆汽车发动起来。探险队的机械师把汽车仔细打量了几个回合,把发动机摇把(还记得老式汽车是怎么发动的吗?)使劲一摇,汽车就发动起来了,原来土王不知道怎么发动汽车!于是西方文明第一次看到土王后宫里100粉黛佳丽的生活、起居,并用电影记录下来。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Haardt的非洲之旅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1973年雪铁龙车队再访非洲,这次用的是2CV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在《国家地理杂志》上的“黑色之旅”的故事

      雪铁龙最雄心勃勃的汽车探险还要数1931年的丝绸之路探险,从法属中东的贝鲁特到北京,全程3万公里。除了老殖民主义者的狼子野心外,建立凡尔纳笔下的英雄一般的功业是这次探险的主要动力。Haardt和Andoin从1928年就开始准备工作。原计划车队穿越苏联中亚进入中国新疆,但是政治动荡使行程改道帕米尔高原。为了减低风险,车队兵分两路,一路由贝鲁特出发,另一路从天津出发,东西对进。两路人马历经艰险,穿越军阀控制的地区,最后在新疆阿克苏会合,然后再回师北京,受到北京的外交使团的盛大欢迎。Haardt因过度劳累而病倒,不久病逝于香港。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Georges-Marie Haardt,雪铁龙汽车探险史上的英雄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丝绸之路之旅路经中亚大佛(巴米扬大佛?)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翻阅帕米尔高原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1988年的“龙之旅”,雪铁龙车队重访中国

      雪铁龙心目中的先进技术不光要领先,还要独特,要有机器时代的浪漫。从30年代开始,雪铁龙开始了一系列在世界汽车史上的里程碑之作。

      30年代之前,汽车都是发动机前置、后轮驱动的。这有传统上的因素,作为“机器拖动的马车”,汽车的发动机放置在前面是很自然的。再说,后置的发动机在不幸发生车祸撞车的时候,不仅对吸收冲击能量毫无助益,还可能因为发动机安装不够坚固,由于发动机本身重量带来的惯性而冲撞乘客,造成危险。后轮驱动是因为早期技术无法解决前轮同时用作驱动和转向的技术难题。前置后驱结构简单、可靠,但是传动轴使车底离地比较高,重心高,稳定性不好,传动轴也增加车身重量。

      30年代时,发动机是直接固定在车架上的。这样结构简单,但振动大。雪铁龙从克莱斯勒引进“浮动安装发动机”技术,首次在量产汽车上,将发动机安装在减震的“浮筏”上,极大地降低了机械振动,提高了舒适性。

      30年代之前,汽车构造继承马车的传统,采用木制车身,覆以金属(钢、铝等)壳体。当时木材便宜,容易加工,但也有容易腐蚀、开裂、着火的问题。焊接的全钢车身显然在强度、原材料质地的均匀性、生产方式上大大先进于木制车身,但在当时只在少数试验性的汽车上使用。

      雪铁龙不信邪,克服重重技术困难,在量产汽车上率先采用前轮驱动,大大缩小动力和传动系统的体积和重量,降低车身高度,改善操控性能,减轻整车重量。今天,前驱是绝大部分轿车的基本形式。雪铁龙也首创在量产汽车上使用全钢车身和浮动安装的发动机。在雪铁龙亲自招募的天才工程师Andre Lefebvre的领导下,这些技术上的创举首先在Traction Avant上集中体现,使Traction Avant系列成为当时最先进的汽车,最高速度达到130公里/小时,成为当时法国总统的坐车。但超前于时代的先进技术的大量采用大大增加了技术和经营上的风险,Traction Avant遇上严重的质量问题,正好遇上30年代经济大萧条,公司破产,雪铁龙只得在1934年将公司出售给以制造轮胎著名的米其林(Michelin)兄弟。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雪铁龙Traction Avant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战前法国中产阶级心中的理想生活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雪铁龙Traction Avant的分解图,可以清楚地看出其前驱的架构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法国总统专用的Traction Avant敞篷车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雪铁龙Traction 15,最高时速达到130公里/小时,这在30年代是很惊人的速度

      雪铁龙在1935年死于癌症,葬于巴黎的蒙巴纳斯公墓(Cimetiere Montparnasse),和作曲家圣桑、哲学家萨特、波伏娃在天国作伴。雪铁龙没有赶上看到他的丑小鸭变成美丽的白天鹅。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雪铁龙在蒙巴纳斯公墓里的墓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