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希腊游散记(一) -- 焓熵

  • 共: 💬 33 🌺 18
  • 【原创】希腊游散记(一)

    希腊游散记(一)

    ================

    焓熵

    多年来,一直想去看看希腊.

    曾有朋友问我:为什么想去希腊?我想了想,真不知道怎么回答。

    许多人说:他们去希腊,是为了伊索寓言、荷马史诗,是为了苏格拉底的演讲、柏拉图的爱,是为了寻找希腊悠久而丰盛的历史和文化。在这一点上我很惭愧:荷马史诗没读过两行,柏拉图的形而上的哲学我是一窍不通,对苏格拉底的了解只是知道他有个河东狮吼的妻子,伊索寓言里只听说过有个吃不到葡萄说葡萄是酸的狐狸,而对希腊的文明和历史的知识仅限於中学课本的碎语片段以及在数学、物理公式中用的alpha,beta,gamma。。。。。等符号。如果真要找向往希腊的原因,我只能说:去希腊,是想看看爱琴海。

    想看爱琴海,是源于许多年前我读过的一本小说。

    记得那是一本爱情小说,讲的是一位落难的知识分子与一位农村妇女的爱。因为生存环境的恶劣以及两个人知识的差异,他们的爱情如梦如幻,充满了悲凉与绝望。男主角深知他们之间的距离,但她对他的无私的爱却是他在那段艰苦日子里离不开的精神食粮。一个冬天的晚上,屋外北风呼啸,他在油灯下读书,她在炕上做针线,,屋内暖和又温馨,平时一贯野性的她崇拜地望着他,美丽又温存。就在那个夜晚,男主角脑海里蓦然响起了拜伦的诗句:

    我要凭那松开的鬈发,

    每阵爱琴海的风都追逐它,

    我要凭那长睫毛的眼睛,

    睫毛直吻着你桃红的面颊,

    我要凭那野鹿似的眼睛誓语,

    你是我的生命,我爱你。

    。。。。。。

    当时被这爱情故事,也被这诗感动了,我擦一擦潮湿的眼睛,将拜伦的这首给雅典

    少女的诗读了好几遍。

    那时的我很年轻,正是做梦的年龄。因为这首诗,我记住了爱琴海,梦中也多了一位被海风吹散了鬈发的青年。

    后来,身边多了伴我同行的他,虽不是鬈发,却常在海上漂泊。从他那里我知道了许多海的故事,而他的故事都会使我想起爱琴海。许多年过去了,生活的油盐酱醋冲走了少时的许多梦,而爱琴海的梦,却从来没有在我心中熄灭过。

    今年六月底,他去希腊开会,我毫不犹豫地买了机票,在他会议完后与他同游希腊。

    在阳光灿烂的初夏,我站在了雅典的中心广场。没有沉重的行李,没有具体的旅行计划,手里拿着的是一本还没有读过的希腊旅游指南。

    大街上车水马龙,广场中的树荫下几个老人在悠闲地聊着天,路边的椅子上一对少男少女相拥亲吻着。太阳虽辣,却不太热,因为有风吹着。而风,是带着海腥味的。

    我知道,这风,是爱琴海的风。

    希腊,我终於来了!

    来了,为的就是吹一吹爱琴海的风

    元宝推荐:宁子,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真是好文呢!花送你到这边吧,期待继续...
    • Good article
    • 我心目中的希腊

      如果说,来自动物的人有了一些理性,有了一些思考,有了一些文明。这都源于希腊。我们现在所处的社会和人性本身有什么美的话,也源于希腊。

      希腊文明,显现了一些欧洲与埃及,两河流域,印度,中国所有古代文明截然不同的特质。相比而言,爱琴海居民似乎生活得更宽松一些。他们热衷于创造舒适和精致的世俗生活,并勇于为之实践。热爱体育音乐等娱乐活动。艺术也与亚洲国家大相径庭,不是用来歌颂统治者或教义,而是用来表现自然和世俗生活,更自由,更开明。虽然后来又经历了无数的磨难,反复,现代的民主制度终于还是在欧洲最先建立起来了。

      也许,这块土地必然要孕育出的那些价值观,像野草一样,中间也许会被无情地毁灭,但是也会一直倔犟地生长下去。

    • 顶上去

      这么好的贴子得让多点人看到。

      希腊一定要去一下。

      还没写完吧?

      • 谢谢,刚从希腊回来时,兴冲冲地写了这3篇,

        但停下来后,后来就再也懒得动笔了。

        希腊确实值得一游。

    • 为梦献花
    • 后面呢

      然后呢?

      • 如果你click“全看”或“树展”,应该还能看到下面的两篇。
    • 花一朵,接着写.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