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人气顶天的技术大拿,官宣了 -- 漂浮游

共:💬409 🌺2837 🌵31新 💬31 🌺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8
下页 末页
        • 家园 确实如此

          张的中学和本科都是顶尖的。他是瑞安中学的高材生,当年温州最好的高中是温州中学和瑞安中学,瑞安是除温州市区以外温州文教水平最高的地方。他本科考取上海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在当时的浙江,录取分数线比清华北大低,和复旦上海交大类似,可能略高于浙大。他本科毕业那时候考研还很不流行,他一个外地学生能直接去华山医院工作,那绝对是第一选择。

          • 家园 直到上世纪末

            我在北医的同学,本科毕业也是在大医院工作优先于考研。

            这可能是医学院校的特殊情况。如果是本校保研就优于直接工作。因为保研的将来毕业留下工作概率很高,而考的不那么高。能在大医院长期跟着某个大牛工作,出头概率就很高了。

            • 家园 现代医学没了工业基础到了古代等于零蛋,这句话说的对吗?

              这种说法有些绝对,但也有一定的道理。

              现代医学依赖工业基础来生产药品、医疗器械等,比如先进的影像设备、高精度的手术器械、各种特效药物等,没有工业支持,这些都无法实现。而且工业基础也为医学研究提供了先进的技术和工具,推动医学发展。从这个角度看,没有工业基础,现代医学确实会受到极大限制。

              然而,现代医学不仅仅依靠工业,还包括医学理论、临床经验、研究方法等知识体系。即使在古代没有现代工业基础,医生也可以凭借医学知识和经验,运用简单的工具和自然药物进行疾病诊断、治疗和预防,比如通过观察症状判断病情、利用草药等进行治疗。所以说现代医学到了古代完全等于零是不准确的。

              ——豆包AI

              • 家园 我不知道你这个贴目的是什么

                这是类似如果人没有手,电脑还有没有用的愚蠢问题。没有意义的假设。

                现代医学依赖现代科学,现代技术,这是事实。这有什么不好么?

                • 家园 大家常说凌冬将至,AI已至很久了

                  我对某个判断没有十足的把握的时候会抛出来集思广益一下,看看有没有不同意见,遇到的问题有: 河友人数不够,可能知识面不足,还有内心阴暗故意误导你的,但是豆包不会,知识面足够,AI不会骗人真不会的就会回复不知道。

                  这我对来说是一个重大发现,之前下载了豆包一直在玩图,直到九边网友讲到那个“提问能力”,我才想起来“世事不明可问谁”了。

                  至于我这个贴的目的,我问了豆包

                  手机的记事本不好用,请问有什么其他办法便于随手记录吗?

                  你是新人,大家对于我的这个毛病习以为常了,随手记录。就像回假日归客那个贴也是如此,不用回复。

                  最后,你那个红色字体加粗的帖子实在是太闷了,就回这里了。

                  设想东大的穷人要卖血,场景是“明天就是交学费的日子了,爸爸还是没有借到钱,他一晚上抽了十根烟,很早就出门了,然后拿着钱回来了,胳膊上有一个针眼……”这是实在没辙的时候一年甚至一辈子才卖这一次,小红书对账前我觉得美国底层差不多也是这样的吧,万万没想到,他们懂科学,两天就恢复,算起来一年最多能卖365除以二次,这跟上班有什么区别,于是卖血可以当一个职业了,血液跟他的银行卡余额一样随时取现,三和大神再穷的时候都没有动过这个心思,中国人一百个里99个都震惊你竟然不震惊。

                  • 家园 我们对事实认定还是有分歧的

                    关于AI,我和gpt一样好,或者和gpt一样坏里提了两个例子。我认为目前的大语言模型生成式AI会“骗人”。当然这是拟人化的说法,正确的说法是他们用让我们看起来很自信的语言陈述错误。我没用过豆包,gpt和DS对于我的问题都说会。当然据说有捣蛋的故意问政治问题,大概人家为了服务器安全只能说不会了。

                    另:gpt等大语言模型出现后,我国相关就业是增加了,而不是减少了。比如原来不雇佣相关人员,认为太奢侈的小企业,开始会雇人用AI辅助做任务。某个新闻节目看到的,记不得来源了。

                    标题对应你最后一段。我认为美国群众,包括底层群众,如果是在我看来基本的消费需求,比如公立大中小学的学杂费,平时的居住、食物、衣服等等,无需卖血就可以解决。卖血解决的是奢侈需求。当然,为了孩子吃一块他喜欢的蛋糕,或者攒钱嫖娼,去卖血值不值得,是价值观问题。美国很自由,允许你有自己的价值观,但是很难让纳税人为这个买单。前面swell等几个在美国生活的网友,提出的和我的认识基本一致。

                    我从你的言论中看,你似乎认为前面我提及的基本消费需求,也需要卖血支持。这个和我的认识是不同的。你有没有什么来源,支持你的观点?

                    另外,假设用卖血来支持奢侈消费,在你看来是西医的罪过:

                    万没想到,他们懂科学,两天就恢复,算起来一年最多能卖365除以二次,这跟上班有什么区别,于是卖血可以当一个职业了,血液跟他的银行卡余额一样随时取现

                    我觉得这是美国自由的体现:你有愚蠢的权力。我不认为美国医生建议连续一年每两天献(卖)一次血,若按我们常见的一次200-400ml算的话。稀疏的单次献血后,两天恢复;和连续每两天献血,坚持一年无碍,是两个不同的判断。把这个混淆起来是你的错误,不是西医的错误。

                    • 家园 东大有一个专门词来形容:清澈的愚蠢
                    • 家园 美国卖血解决的是”奢侈需求“?还是让美国数据来说话吧

                      以下是美国科罗拉多大学金融消费者金融决策研究中心助理教授Emily Gallagher,2024年写的调查:

                      More than two-thirds of plasma donors do so to pay for day-to-day essentials and emergencies, according to a national survey the researchers helped conduct in 2018 and 2019. Donors tend to have less access to credit cards or personal loans and are more likely than non-donors to take out high-interest loans from non-bank lenders.

                      根据研究人员在 2018 年和 2019 年协助进行的一项全国性调查,超过三分之二的血浆捐献者这样做是为了支付日常必需品和紧急情况。捐献者往往较少能申请到信用卡或个人贷款;与非卖血者相比,他们更有可能不得不向非银行机构借高利贷。

                      除了疫情那两年(怕感染),美国卖血数据这十几年来一路走高(该图没有收录过去三年数据)

                      点看全图

                      知乎上有一个在美国的中国博士留学生(硕士是佐治亚理工,博士在俄亥俄州立),2023年写了为什么要卖血:

                      自从今年年初开始读博之后,面对着菲薄的GRA薪资,以及高昂的房租,我产生了极其严重的焦虑心理。工资低、攒不下来什么钱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这样的生活还要持续六年。瞬间就变得爱财如命。

                      该留学生卖血3次,每次500毫升,获得400美元(含学生5元优惠,以及每月前5次卖血优惠)。卖血过程中,给他震撼的是那种“超粗”的针头(16毫米),因此感慨:

                      尽管献了三次,我每次依然很紧张很害怕。那个针头粗到什么地步呢,我现在过去两个月了,依然能看到淡淡的痕迹。真的不知道那些一月献8次的达人胳膊上还有没有一块好肉。

                      作者观察到的卖血者大多是是什么阶层呢:

                      在我旁边献血浆的人,看起来都很穷很crazy的样子。看起来最让人不害怕的是一些明显是大学生的人,脸上还带着许多孩子气。穷白人看起来也不是很吓人。因为体重和酬劳挂钩的原因,这里很多胖子。他们并不管纹身之类的,只要不是新鲜的纹身。我第一次去的时候,对面的一个黑人男性,看起来很欢乐,纹身多到头上都是。

                      在这里也算是看尽人间疾苦吧。第一次去的时候,边上是一个染了紫色头发的胖胖的白人小姐姐。她还挺supportive的,跟我聊了一小会,然后她很高兴地说她弟弟在门口排队呢,让我看她弟弟。不一会她弟弟也进来卖血浆了。

                      通宝推:李根,潜望镜,rentg,
                      • 家园 15毫米?!如果不是笔误那就看出那文章的真假了。卖血为紧急

                        需要偶尔会有的。但为了所谓“日常必需”那就很不可靠了。问卷调查能填我去卖白粉福寿膏逍遥草吗。卖肾为iphone曾经不几年前也被某些人当必需呀。我多次在食品店看到有人拿着食品卷卖吃的,但是那手机,包包,鞋子,穿戴啥的可比我的都好。吃的可以申请食品卷。这其他的“必需”大概就要靠出血了。

                      • 家园 留学生卖血绝对是极少的情况

                        不知道他家庭情况,但正常来说,RA的工资让他生存下去是没有问题的。

                        我很多年前在小城市,消费欲望不高,我还有周围的人过的算是比较滋润。

                        也有在外打工的,有人因为种种原因没有了奖学金,有人就是喜欢赚钱,一般是中餐馆。这种“非法”打工的机会,还是比较多的。

                        通宝推:斯特拉斯堡,
                      • 家园 “超粗”的针头(16毫米)

                        1.6mm吧?

                        • 匿名 跟文科生就别计较数字了,用手指粗的针头扎

                          起码先要有手指粗的血管才行。除了主动脉弓,一般人真没这么粗的血管。就连抹脖子时“血溅当场”彻底没救的

                          成年男性和女性的总颈动脉直径约为6.5 mm 和 6.1 mm

                          何况献血抽的静脉。

                          文科生写小作文煽情那是一流。但是,第一我就想不通为啥前面说国内的600人民币就比美国1200美元过得日子幸福;第二日子真那么难过,高干子弟为啥要去美国,难道国内研究生他考不上?我只能解释为这是文科生,用屁股不用脑子思考。

                          大概率就是 @何求 网友说的16 gauge needle,外径1.651 ± 0.013 mm,内径1.194 ± 0.038 mm,和你估计的1.6mm基本相当。反正都是文科生写,文科生转载,完全都没数字的概念。但凡受过一点理工科训练,哪怕下过车间的工人,都说不出【就是16毫米,如果是1.6毫米,也就谈不上“震撼”了】这样的话来,何况被质疑的时候。

                        • 家园 至少大学还是有一次义务(强制)献血的吧?

                          哥们儿,我们那会儿都会有一次义务献血的吧?而且班干部,党员等等的都是不能落后(逃跑的)的。

                          这个活动由于组织非常非常的重视,我们那时候没有谁敢躲过去。我觉得当年大家多少还是有一些“迷信”,怕伤了元气,心理上都躲。我们应该是大三搞的,我表弟(小我一岁)跟我同年级,也是大三。我妈给我们认真的补了补。。。做好吃的

                          当时,针头是很震撼的,16mm 应该没有,可是3~4 mm (内径)估计是有了,倍儿粗,一般20来岁小伙子(我们当天中午喝了很多补充水分的饮料啊,还是汤什么的,但学校绝对有所准备的)扎上针,手上要有一个握拳并放开的动作(记不大清了,但应该都是标准的流程)大多数也就15 分钟就完事了。

                          特别逗的是,有些五大三粗的哥们儿,平时挺嚣张的,晕血,让我们好挤兑一顿

                          我一个同班同学,AB 型,还被拉去多献了一些,说是比较少见的血。我的献血证还在家了,什么时候拿出来看看,献了多少(感觉是 250 CC?)。

                          通宝推:方恨少,GWA,方平,qq97,
                          • 家园 这个可当春节乐子

                            @方平 河友明显是小了一点,1.6错成16mm。16mm是什么概念?我们一般家用水管4分管水径也就15,一般煤气管也就10,好的会去到12,3mm。 @renfg 河友就心里放大或者对3-4mm内径没概念。3-4mm是筷子头那么粗的了,手上血管都好象没那么大的内径。

                            通宝推:rentg,方平,
                          • 家园 记忆精准

                            俺们献血大约是在84年前后,学校做了动员,当然也做了科普,俺们班32个人,全部报了名,有两个混小子还吵吵着要用血写决心书。

                            到献血那天,先是全部去校医院验血,然后回宿舍等通知。通知合格的就去校医院抽血,不合格的也没闲着,在班干部的安排下,有的在宿舍照顾献血回来同学,有的在校医院负责搀扶献血后身体不适的同学。就心情来说,没献血的同学心情还郁闷一些,有种被淘汰的感觉,也不知道血有啥问题。

                            rentg兄的记忆是准确的,抽血的针头大约4-5mm粗,一个斜斜的楔形面,中间一个大窟窿,后面连着一个装血的塑料袋,挂在天平上。轮到俺时,还强忍着恐惧跟护士姐姐开了句玩笑,“你们这不是兽医用的吧”,护士姐姐嘴皮子也快,“你这话说得,把自己当猪啊”?

                            抽完血也没啥异样的感觉,就回宿舍呆着,没捞着献血的同学会过来嘘寒问暖,帮着打饭。班足球队的中锋身高1米8,回宿舍后一声不吭,就跑床上躺着,问陪着的同学他这是咋了,回答说他抽血的时候护士姐姐走神了,多抽了几十毫升。那会儿俺们班还轮着写班志,于是班志上多了一个段子,叫“多收了三五斗”。

                            隔不了几天大伙就该干嘛干嘛,上球场上欢蹦乱跳去了。

                            献血有补贴,数记不准了,不是60多就是100,饭票和现金各一半。学校还反复强调这不是卖血的钱,只是营养补贴。俺那时正是荷尔蒙溢出的年纪,食堂有舞会,俺二话不说拿上那几十块钞票就骑车进城,百货公司买了俺人生第一双皮鞋,咖啡色的,系鞋带,26块,这数记得很准。

                            骑车回到宿舍,一开门一屋子热气腾腾,献血的同学正在聚餐,没献血的同学在一旁围观,招呼他们一起来吃,就笑着摆摆手。

                            唉,现在想起来,心里还暖暖的。

                            通宝推:方恨少,和平共处,rentg,方平,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