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讨论】中美民间大对账 -- 121gdi

共:💬423 🌺2074 🌵23新 💬53 🌺7 待认可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9
下页 末页
          • 家园 拿全奖就不能算白手起家了

            大量的福建和温州移民,还有稍早一点的广东移民,他们到美国的时候几乎身无分文,英语完全不懂,绝大部分人没有合法身份,还欠了三万美元(80,90年代)以上的偷渡费,这才是真正的身无分文。但是他们现在的生活水平远超美国本土的黑人和拉丁裔。

        • 家园 那是因为留学的人优秀,在美国比国内好变现

          凭着那些去美国有奖学金留学的人的水平,哪怕出生在美国也一样可以

          躲过了美国糟心的公立中小学,躲过了大学本科的学费和贷款,带着极轻的包袱去念研究生

          我有个上海知青后代同学,他说90年代中期,合肥一中就有高考完去美国读本科的,一年三万多美元奖学金。他们在国内读top2的同学非常羡慕。那时候效益好的江淮厂也就每月千把块人民币,安纺大下岗要生存的游行还上了外国媒体。当然那些人属于家长信息充分,早就盘算好考托福的,还有个他们随便就考满分的类似高考的考试。我们村里的孩子上大学之前连啥是托福都不知道,确实没戏。

          当然,随着人才流动加剧,国内top2的财政支持力度也在加强,这个差价在缩小。特别是姚班、医学院等明星院系,本科期间大部分人基本都有不花自己钱出国交流的机会。

          用个量化指标,高考成绩高出均值三倍方差的人群,在美国兑现这个差距,通常获利比中国多。但是高过太多的,反而回国有利。因为国内不纯是市场定价,政府介入扭曲了价格,最顶尖的人回国会有额外加成。很多美国过气的老教授,来中国有单位给专门盖座楼的,有的还有陈平说的女孩子。

        • 家园 15年以前的绝大部分留学都是读研,靠TA/RA

          这些人的社交圈都很窄,几乎100%是华人

          这些年来美自费读本科的稍微好一些,美高的更好一些,但是社交圈也基本都是华人。

          这个很自然,真正的融入要等2代甚至3代,因为很多华人的教育导致2代也基本上混在华人二代圈子里

          通宝推:秦波仁者,
          • 家园 美国就是按族裔分,各族裔自己玩的

            美国就是按族裔分,各族裔自己玩的。如果有相同的爱好,那也能组一个圈子玩。但是,主要还是族裔内部自己玩。

            别的不说,你的节日别人不过,那一起玩不也挺没劲的。

            • 家园 连杀人都是同族相杀

              基本上,各族裔,杀的多半杀同族,被杀的多半被同族杀。参加

              https://ucr.fbi.gov/crime-in-the-u.s/2019/crime-in-the-u.s.-2019/tables/expanded-homicide-data-table-6.xls

        • 家园 国内也吐槽

          对到中国的留学的外国人的资助太好了。

          美国人花钱资助中国留学生,图什么?

          就图了让更多的中国人接受美国的文化、理念。

        • 家园 折叠北京市中心

          说个地名:留学路。在天安门看过升旗之后,过前门,沿着步行街一路向南到珠市口,路南是个花园,沿着花园向西走不远,在花园西侧向南,进入一条南北向的胡同,就是留学路。在胡同口可以看到简短的历史介绍。一直走进去,看看啥感觉。周围的胡同都转转,看看如何。河里住北京的河友应该不少,不知有几个接触过北京原住民的。走到里面,有个宫门口馒头铺(创始人总店),馒头花卷之类的食品不错,总是排队,可以尝尝。不是带货,确实吃过几次,也犯不着挣这个钱。

          从馒头铺到升旗的旗杆,步行距离2.4千米。

          另外,美国的公立中小学没那么糟心,周围一帮朋友的孩子都是公立学校毕业,大藤小藤的。

          再另外,法拉盛新的condo里面的住户未必不来西西河。

          • 家园 在珠市口往南望

            空荡荡的,有种穿越回到三十年前的感觉

          • 家园 【留学路】真没去过

            南城年轻的时候搞对象转的比较多。后来去得比较少。偶尔去牛街买牛羊肉,附近还有个庙。胡同里有小肠陈等小吃,是过去拉脚穷汉,补充蛋白质的地方。反正不细想,闭眼吃还挺香的。

          • 家园 【原创】巧了,两周前去过留学路还吃了一顿

            巧了,两周前去过留学路还吃了一顿。

            “一直走进去,看看啥感觉。”:所谓的“路”其实很窄,只能步行不通机动车。居民的车老老实实贴支叉小胡同里的墙跟放着。路面打扫的挺干净,路两边的房子似乎全租出去做了商铺,以小吃为主。看到一家面馆生意很好,食客很多,于是进去吃个面。不料十五、六平米的地方硬是摆了三十几只凳子平均一人占地不到1/6平方米包包没处放只能背着;所谓桌子就是贴墙一排窄木条、屋子中间一圈窄木条,且面极硬,没吃完(上一位食客也剩了半碗),浪费了,罪过罪过。然而价格不便宜,面食人均25元,菜肴(似是牛肉)一份10元左右(量不大)。

            “周围的胡同都转转,看看如何。”老百姓日常家居,感觉和南锣鼓巷有些类似,稍嫌杂乱,但不是破败,看得出这几年整治力度不小。往珠市口方向走快出来的时候有个明清兵营的胡同,修成古迹景点,看着挺不错。

            为什么要去哪里:附近有个首都医科大学的“附属友谊医院国际医疗中心”,空腹体检完以后想有个热汤热水填填肚子,这里是个选择。本人不是高华或国际友人,纯粹是北京银行为了拉存款,为储户提供了免费体检,一年一次,不用白不用。老婆道:“北京银行是老北京开的,要不是他们给这个福利,都不知道在胡同里还有这个么高大上的体检中心”。体检的人看着都是年纪比较大的人,也有年轻人。可能有在国外留学的,也许有润到国外回来体检的。

            “润出去的人”:题外话,有个同事的学生被留置(双规的另一种说法),原因是这个学生公司号称高科技(其实是研发土木工程的测量仪器),上了新三板,筹了不少钱,之后先是把导师的股份切割掉,然后老婆成为大股东,最终老婆卷钱跑到国外了,留下老公承担一切后果和责任。可想而知该老婆在国外会发表什么言论。

            点看全图

          • 家园 其实我有点儿不太想回了

            北京有不太好的地方,那华盛顿呢?

            美国有好公立学校,北京也有菜场学校。不过就是中国最菜的中学也不会成批教出来不会加减法的学生。而美国好像有30%的中学生不会加减法。

            中国肯定还做不到处处比美国强,而美国也不是处处比中国弱。从这个角度看,这件事现在就变得说不清了。

            不过我觉得就以美国的下滑速度,这个目标越来越接近了。

            现在中国有几项肯定比美国强,

            第一 中国没有美国那种不可进入的地区,没有治安基本没人管的地方。

            第二 中国的本科生不会因为要交学费而背十几万的贷款。

            第三,中国看病的门槛比较低,无论是费用还是时间的门槛都比较低。现在中国的各大医院都有国际部,费用比美国低很多,也基本不用排队。欢迎在国外的人来体验。

            其实我对在美华人就一点不太满意,就是我挺希望美国能干点正事,比如中国人就挺喜欢马斯克的,因为发火箭造电动车干的漂亮,但是华人在让美国干正事的方面好像没啥贡献。除此之外,在美华人对中国做出很多贡献,真的对中国帮助挺大的。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