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香港恐怖片《饺子》(2004) -- 翼德

  • 共: 💬 22 🌺 64
  • 香港恐怖片《饺子》(2004)

    点看全图

    香港电影《饺子》(2004)是一部令人生厌的恐怖片。故事的情节是为恐怖而制造恐怖。拍成电影是为了女演员杨千桦的表演转型。为了票房号召,男主用的是梁家辉。女配角是最出彩的,导演用了在大陆极有争议的白灵。她也因为这个角色而分别在台湾香港获得奖项。

    点看全图

    电影的主线是女人因为吃早产的死胎而变得年轻。这个说法是作者李碧华虚构的。她是个混蛋。从《霸王别姬》开始,我就知道她是个抹黑祖国宝贵文化遗产的混蛋。早胎的补益作用我没有见过文字记载。胎盘倒是在中药收录。2015年开始胎盘已经不再收录进国家中药大典了。我知道江苏南京那里流行鸡的早胎 - 活珠子。我猜李碧华是从这个角度发挥的。

    点看全图

    但是她也很狡猾。在电影中她特别安排一段,让女配角和男主讨论中国吃人的历史并说服了男主。这些历史倒是有文字为证。但一个具有正常的发展历史观和现代伦理观的人不会认为中国历史上的吃人现象是合理的且值得遵循的。作为一个现代文明世界中的香港人,她如此作,只能是抹黑的目的。

    点看全图

    作者对于大陆人有偏见,表现在将女配角的身份塑造成一个北方来港的女性,是文革中的小将,有过3次婚姻。白灵不负导演重望,塑造了一个柔媚又有几分粗俗的老妖精,表现出双性恋的倾向。她最后勾搭上男主,正是女主所担心男主移情别恋而来到她这里的原因。对女主而言,这简直是引狼入室。白灵的表演成功塑造了令香港人厌恶的北姑。

    点看全图

    杨千嬅认为这个电影是文艺片,讲述的是男女关系,“片中描述更多的,其实是一个女人对男人的失望。为了理解片中的情感,我特意去找一些阿姨聊天,看她们的想法,结果我发现十个女人有九个都没法避免面对男人变心、有外遇的问题。“

    她这个说法也对。但是承载这个说法的载体错了。不是北方人的饺子。实际上广东地区对各种动植物的补益说法和实践,远远超过北方。我只能重申李碧华真是一个混蛋。

    通宝推:多余6688,普鲁托,
    • 全名是《三更之饺子》吧

      那几年香港拍了不少恐怖片

      三更之回家

      三更之饺子

      双瞳

      等等

      总体来看,内涵比较平庸

      还没有林正英僵尸道长系列好看

      • 恐怖电影《三更》(2002)和《三更2》(2004)

        Applause Pictures是2000年在香港成立的制片公司,发起人是导演陈可辛,公司的目的是拍摄泛亚洲文化的电影。

        2002年推出恐怖电影《三更》,包括《回憶》,由韓國導演金知雲執導,以韓語對白演出;《輪迴》,由泰國導演朗斯.尼美畢達執導,以泰語對白演出;陈可辛自己的《回家》,以粵語對白演出。《回家》在泰国上映后大受市场欢迎,被抽出独立推广,改名为《三更之回家》。主演黎明因此获得金马奖最近男主。

        2004年,Applause Pictures与日本制片商合作,推出《三更2》。此次更有日本韩国著名的导演三池崇史(杀手阿一)和朴赞郁(老男孩)加盟。两个外国人的片子我没有看。只看了这部陈果的。所以香港市场有把电影全名叫《三更二之一:餃子》的。《饺子》比较常见些。

    • 导演陈果的成名之作《香港制造》(2004)

      2005年香港电影金像奖协会为纪念华语电影100周年而推选了最佳华语电影100部,其中香港制作45部,台湾制作15部,大陆作品12部,剩余都是民国时期作品。这45部香港作品中,导演陈果有两部:《榴槤飄飄》(2000),《香港制造》(2004)。

      《榴莲飘飘》的问题一是人物多而未能揭示主题,二是香港导演试图表现非香港的事件时能力缺失。譬如许鞍华大卖的《投奔怒海》(1982)所讲述的越南故事,和《姨妈的后现代生活》(2006)所表现的上海,看起来都令人没有感觉。《榴莲飘飘》所欲表现的牡丹江也是如此。其实他们没有必要涉及非香港的事情。

      点看全图

      陈果的独立小投资电影《香港制造》则表现出他作为本土导演的敏锐目光。刘德华对这部电影很感兴趣,投资并担任监制。

      点看全图

      这部电影讲的是四个青春期男女的悲剧故事。这四人都居住于沙田公屋区,这暗示了他们所处的社会地位。男主阿秋中学毕业后无所事事,成了黑帮的马仔。在收账时结识了病入膏肓的阿屏。阿秋庇护下的弱智儿阿龙被家庭抛弃,被穿制服的学生虐待时,阿秋总是出手教训那些学生。阿秋和阿屏的家庭都缺乏父亲的角色。阿秋的父亲离家包二奶,又去深圳包三奶。阿屏的父亲借债不换,不敢归家,导致催账者上门。

      点看全图

      阿秋本是催账者之一,在另一个催账者肥陈试图搬走阿屏家家具的时候正义感爆棚,和肥陈流血冲突,使其退走。这个勇敢行为赢得阿屏的真爱。阿秋受老大派遣去杀一名大陆商人,但惊慌失措未能下手。肥陈雇佣的与阿秋年近的滑板少年却用刀把阿秋捅成重伤。

      点看全图

      阿秋恢复后知道,阿屏已经病亡。阿龙因丢失老大的毒品,被老大枪杀。于是他用老大给他杀人的枪去杀了老大。并且找到肥陈,与之搏斗中受伤,最终将其杀死,最后跑到阿屏坟墓前自杀。

      点看全图

      还有一位少女阿珊是电影开始即自杀的角色,与其他角色无交流。她留下的两封信被阿龙得到交给阿秋。一封是给她所恋爱的老师,被阿秋转送,该教师将之当众撕碎,阿秋为阿珊不值。一封是给父母的。这封信一直保存在阿秋手里,使得阿秋在读过之后总是梦中想念,导致梦遗。他在信中增添了阿屏的遗言,和自己的遗言后,寄给了阿珊的父母,在结尾处由阿秋读出,非常感人。这是导演安排置影片的完美结构。

      电影的不足处是阿秋的黑帮角色。他在阿屏家收账不成功,也未见老大惩戒。老大或许想安排他杀人,所以放他一马。但是他杀人失败后也未有惩戒。最不合理处是他在此之后,还能直入老大办公室将其枪杀。这些镜头与一般黑帮电影所见的有极大差别。

      点看全图

      ”香港制造”四个字,或许☞这四个年轻男女,或许☞电影所反映的底层社会,与一般意义的”香港制造”的物美价廉的产品印象是大相径庭的。显然导演不以其为骄傲,而是沉痛地如实地通过镜头反映。但是阿秋所表现的善良和勇敢个性,也通过镜头反映出来。演员李灿森也因此获得一个最佳新人奖项。

      • 李灿森拍这电影时

        没告知家人他干嘛去,一有通告就消失数日,回家就无精打采哈欠连天,父母以为他染上毒瘾要带他去灌美沙酮。

        • 我还挺喜欢这个演员的电影

          李灿森和陈冠希的狗咬狗拍的挺精彩

          • 狗咬狗

            在俚语中有着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意思,剧情也是这样,里面充满了各种压力,等待角色来释放,在当年这部电影还是有其内中深意和张力的,比前一年的《三岔口》好。

        • 李灿森的歌……

          估计听的人不多

          • F大师的品味的确与众不同

            想不到是粗口歌王的Fan屎,对你的钦敬有如涛涛江水绵绵不绝。

    • 这片子在电影院看的

      还算有点记忆,杜可风的运镜令人难忘,特别是白灵在屋邨家里和梁那一段,话说梁家辉的三级和徐锦江有得一拼,梁的片子打着文艺旗号,而徐的只能以肉欲为卖点,同人不同命呀。

    • 陈凯歌的电影《霸王别姬》

      也改编自李碧华的小说。

      一些人分不清什么是低级趣味,什么是高级趣味。他们捧着旧社会脏臭烂的东西兴奋不已,以被殖民者的身份,自以为文明,去嘲笑祖宗的文化糟粕和同胞的落后的生产力。这是李碧华和陈果。

      一些人没有民族自尊心,没有自新意识,已经扔到垃圾堆的东西还要翻出来粉饰一下,自诩为有文化懂规矩,实际上头脑空空,屁也不是。这是陈凯歌。

      再别吹捧《霸王别姬》这个烂污电影了。

      通宝推:玉米菜,潜望镜,chuchong,金台夕照,
      • 终于看到说这破电影不值得看的了

        再别吹捧《霸王别姬》这个烂污电影了。

        虽然没看,但我从来就提不起兴趣看这个烂电影,尽管各色人等吹捧得很高

        你对陈的评价我很赞同。如果他水平真高,就不会有《一个馒头的血案》

        • 这是个喜剧电影

          悲剧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撕碎给人看,而喜剧是把无价值的东西撕碎给人看。

          按照这个标准,霸王别姬就是个典型的喜剧。

          其实陈凯歌已经努力改了,原著网上到处都有,结尾更加不堪,一股港漫味。

      • 陈凯歌属于两头投机

        摇身一变拍起了志愿军。

        • 最烂的一版志愿军,看完才知道是他拍的

          陈凯歌因此片获得了37届金鹰奖最佳导演奖……观众眼里他是渣,不影响他在圈内是泰斗,所以说这个圈子实在是很烂。

          陈凯歌用一辈子证明霸王别姬不是他拍的。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