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中国现在孩子的数学比国外的甩掉几条街而不自知罢了 -- forger

  • 共: 💬 87 🌺 418 🌵 17
  • 中国现在孩子的数学比国外的甩掉几条街而不自知罢了

    国外的分流,至少是我们看到的,是在4-5岁开始,各种测试来看天赋,没有那个天赋和智商的,直接不管了,简而言之,gift program是小学一二年级就分完了的。

    这个时候还没有上九九表啥的呢,但可以说,普查智商之后,重点培养1-2%就够了,真能出来,以后用得上这种难度数学的人,不需要太多的。

    这部分重点的资源远远比国内一般的好的多。

    国内应该是到小学高年级以后,用奥赛的方式来选拔,但奥赛辅导刷题的太多,所以真正有潜力的天赋型选手,未必能出的来,因为太多被拔的苗占了好苗子的空间。

    你有天赋,不刷题的,被资质平平,但是刷题刷的多,给比下去了,结果就是江浙湖北的牲口,取代了其他地区牛蛙的机会。

    不过,中国牛在人够多,好苗子70%被耽误了,但不代表总人数会少,985大学招生人数大概占2%,扣掉一半文科生,也是1%的比例啦。实际上,和国外最终上gift program的比例3%相比更低,但总数还是够多的。

    国外的问题,是公立系统,gift program的孩子太早性教育启蒙了,再来几个忽悠的lgptq,让孩子在性上迷失,再大麻合法,各种药物优先给gift的小孩,结果成批的被毁掉,(尤其是华裔,自我否定和迷茫的重灾区。)家长只看考分不管的别的,回头出问题的不少。

    但高价的私校还是很不错的,这是物有所值的。当然,华人或者印度人搞的,以骗人钱为目的所谓私校不在其列。

    2024的IMO,总分第一的还是美国不是中国,为什么被美华砍翻了?因为一样的智商下,前1%在中国要受很多罪,而在国外会好的多,自由度,资源等等,不可同日而语的。

    2013以后,中国教育上,孩子的自由空间越来越少的,所以未来IMO等等上,基本上,国内的等着被海外华人二代安在地上反复摩擦吧。

    自由的思考空间是很重要的,每天花时间背“学习强国”之类狗屁,被禁锢思维的国内孩子,未来10年看吧,越来越差的根本原因在这里的。

    中国未来最大的失败,是10年左右出生的这一代,国内最有钱和最聪明的富裕中产二代,在国外接受教育之后,极其反感国内的教育和体制,根本没法用到这一批人才,拱手送给西方啦。

    孩子暑假回国,碰到一个在迪拜精英中学(DAA?)的同龄美籍大美女,奥数一样牛,还能说中,阿,英,西四语,但她们在一起说西班牙语……然后一起学uncle roger的口音来逗国内小盆友说英语。

    政权的失败是人民和国家的胜利,国民党被阿扁搞下去了,可是有很多人回台湾报效国家的,比如李远哲,国民党请不动,阿扁就能请他回来的。

    • 李远哲,哈哈,搞垮湾湾大学的教改第一人吧。

      且不说当时共党就请了他来,还是厦大客座。

    • 你这样筛选,只能筛出小聪明的黄蓉

      筛不出大智慧的郭靖

    • 【讨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你不在国内经历过鸡娃,你可能对现在的中小学选拔机制和底层逻辑不了解。我在国内,孩子还在上中学,我根据自己的真实观察跟你简单描述一下,然后你再下结论。

      我家小孩因为学区的原因,入读的是区中心小学。因为是公立小学,生源非常充足,一个年级有接近18个班,一个班45个学生,一个年级800个学生,学校有接近5000名小学生。一二年级,基本上都是散养教育,放学没什么作业,学校有下午放学后会有留校写作业的托管课安排,因为下午放学时间早,四点左右就结束正常的课时了,所以安排了两节课的时间,第一节课基本上是在学校写作业,会有老师在教室值班,检查作业等等,第一节课结束后大概在5点左右,这个时候如果家里有人接小孩的话,就可以安排放学家长接走了。第二节课是为了照顾家长下班晚的,会留学生在教室看课外书或者放动画片等,等到6点左右,家长下班了就过来接走了。所以说,小学一二年级看不到所谓的压力啊或者鸡娃这些现象,娃们都是天天眉飞色舞的,曾经一度非常羡慕。到了三年级,开始有一些隐形的选拔了,这个时候会有一些特色班,比如数学突出的,会被学校安排进奥数班;喜欢玩编程的,会被安排进信息班;有喜欢诗词歌赋的,安排进诗歌班;喜欢唱歌跳舞的,安排进艺术班;喜欢英语的会进外语角;喜欢体育运动的,安排进各种体育班,这些一般都是在托管课的第二节课。托管课第一节仍然是写作业。这个时候,基本上每个班有兴趣的孩子有天赋的孩子都分流出来了。奥数班是由级数学组组长带的,其他的特色班都是由级专科老师带队的,不可说不重视。三年级班里一般情况都是大比例进特色班的,有的学生甚至报两个班。家长会参与吗?一般比较少,像我家的,当时让他去信息班学编程,长大了进华为干死美国佬,他死活不干,非要去体育组专练障碍跑(估计是喜欢跑酷),人家自己报名的,我们干预不了。然后,这些进入特色班的学生,会有专业的老师带队,带半年,然后开始考试做筛选。到了4年级,还在特色班的学生就被筛的只剩下50个左右了。这个时候,强度就来了,因为区里会组织统考。一般统考前一个月左右,下午两节托管课都会去特色班进行特训。统考之后会有排名。按学校排,按个人排,都会有。一直持续到六年级上册,这个时候,后知后觉的家长估计都不知道,信息学的学生奥数班的学生还有诗歌班的一部分学生已经被区前三初中惦记上了,初中的招生办会在六年级上册给信息学和奥数班的学生家长联系,签合同,包进重点班,我们说的就是掐尖。虽然教育局明令禁止,但是架不住学校为了好生源也是愿意铤而走险的。因为小升初是只考试不公布成绩,还是按学区择校的,所以小升初的成绩其实并不是初中选择生源的依据,依据的反而是小学时期的特色班。

      那么,我说到这里,你有无看明白?如果我小孩所在的小学有个数学天才,你告诉我他不会在奥数班或者信息学里面吗?他都是天才了还能不被发现?要知道特色班一开始就是根据兴趣进来的,并不看成绩,进了特色班之后也是有很长时间的统一教授的,然后还会进行考试筛选的。一个天才,不会连筛选都过不去吧?所以说,我小孩就读的小学,不会埋没一个数学天才,小学老师在盯着看,初中招生办也在盯着看呢。

      到了初中之后,会进行分班考试。之前签合同的自然也要考试,但是仍会留在重点班。这个时候因为初中的学科比较多,学习任务比较重,初中的特色班比较少,但是又很重要。初中有两个特色班。一个是强基班,重点培养数学尖子,也就是小学时期的信息学班和奥数班出来的孩子,由150人逐步考试缩减到50人,由初中的级数学组长亲自带队,重点培养数学理论知识。这50个人不是固定的,而是一调二调后把不达标的筛选下去然后由班级推荐或者考试级排递补进来的。另一个班是综能班,这个班其实是把各科有能力的汇集在一起,听我小孩说的是基本上都是做题,做各科的题,老师只讲知识点,但是要求分组讨论做题,感觉是互助型的自主学习组,人比较多,100人左右,选拔机制跟强基班类似,但是劝退的几率比较少,可以增加人数。到了初三,市前三大高中已经悄无声息的把强基的五十个人已经瓜分完了。很多家长都不知道具体是怎么操作的,当然他们的成绩也可以进这三个高中,但是区里面的最好的高中抢走了最多的强基生源。综能的学生也会被抢,但是热度是比不上强基的。不过我个人感觉强基的孩子都是天才,我小孩说在强基班上课的时候老师教的是傅里叶级数,我去,初中而已啊。

      显然,初中阶段更不会埋没任何一个数学天才。因为我知道的初中老师问学生有没有兴趣深入去学微积分,可以随时找他,据说有教授过一些浅显的理论,那么,如果真的有天才对数学有兴趣,初中的强基班老师足够给他教授他想学的任何理论知识了,怎么可能会被埋没?因为我们跟强基班老师有过交流,我特意问过,如果小孩想学微积分,会不会很难学透?他说:这个要看天赋,有的学生理论学完了看一些例题就能完成比较深的题,大多数仍需要循序渐进,但是初中时间短任务重,没有必要花太多时间教授微积分。我觉得他是想说天才型学生一学就会,平庸一点的要学很久,就不浪费时间了。

      我在想,我的小孩如果是个数学的天才,他小学应该会去奥数班,然后才华横溢,被级数学组老师看重,一路培养,然后被市最好的初中签走,在强基班半年学透了三角函数微积分,然后初中老师倾囊相授,最后把能教的都教会了,初中还没毕业,然后市最好的高中提前录取,让他呆在跟清华合作的清华班学两年,然后被清华特招,在清华留校当数学教授------这该多好啊。然而我有一天看着他一直都搞不懂热容比,我开始头疼,开始怀疑自己,我小孩到底是不是天才?是天才的话,按他实际的经历,小学初中的老师不可能看不出来啊。不是天才的话,会不会在别的地方有天赋而我没发现?要不我还是花点心思发掘一下他其他的天赋吧。这望子成龙的一天天。

      说了这么多亲身经历,真的很想知道,我小孩经历的小学和中学,到底在哪个环节上会被埋没了天才的人生?该不会是不民主的制度造成的社会环境把他埋没了吧?还是独裁的校长安排他不可以当天才?只要你能说服我让我相信是制度导致的,那我就去造反。只要你能说服我是校长造成的,那我必让这个校长成为我的刀下之魂。毕竟埋没我小孩这么大的事情,不管是谁都必然跟我不共戴天。请说服我,让我转移一下内心的不甘,毕竟 ,我也觉得我小孩应该就是个天才。哈哈。轻松点,我们只谈论一下埋没天才的几率而已。

      通宝推:大眼,白马河东,不如安静,方平,铁手,自由呼吸F0,加东,纳米小洞儿,朴石,达雅,林三,Swell,方恨少,审度,
      • 经过兄能说下你家在哪个城市么?

        我家娃在深圳,老大初中二,老二小学二

        似乎没观察到你描述的这种培养模式

        不知道是不是不同地区的探索?

        还是近期开始的,所以老大没经历过?

        反正深圳南山最近那个期末卷子是上了大分,估计回头要当作“经验和教训”里“教训”那一挂的

      • 人家的意思是不自由的思想会禁锢天才的

        比如即使贵如强基班,教育局安排年度要搞学习强国竞赛,学校想搞几个天才去背背这些参赛那不是手到擒来,结果那几个这年就被耽误了,背了一脑子浆糊,学会了一套主流理论,见识了官样的派头,搞得都不想去弄什么微积分了。哈哈,臆想一点可能性而已。

        • 他说的这个学习强国竞赛是全国性的吗?

          他说的这个学习强国竞赛是全国性的吗?影响面很大吗?普及率很高吗?我咋没感觉呢?

          我家两个小孩,大的初中,小的小学,一线城市,为啥他说的这个竞赛我们都没经历过?而且学校也没见花时间去选拔过?因为这种比赛也好选拔也好班级老师总会在群里通知一下的,我手机就在身边,两个班群都在用,我的一手经历总比道听途说要真实一点吧?

          学习强国这个事情有没有?有。每年会有一次或者两次网络公开课,抖音上的,学校让家长陪孩子一起看,拍照打卡接龙就可以了。只是一个形式和教育任务,很多都是打开直播,拍照,关掉直播,没人真的话那么多时间去看直播(因为一年这种看直播打卡的有好几次,开学时候有央视的开学了直播打卡,然后有消防地震公共卫生禁毒等教育直播打卡,初中还有心理课打卡,学习强国只是其中的一个),并没有看到说强制性要达到什么目标。至于说学习强国的内容和初衷,因为多少也看过一些片段,也就是一个劝学的观点,并没有灌输什么比较有倾向性的观念,对小孩有多大危害?家国情怀不可以提倡吗?

          影响小孩学习吗?我觉得并没有,最多三五分钟拍完照打卡了就关了。不过其他影响是有影响的,影响家长洗碗拖地,影响孩子玩手机,仅此而已。那个老逼灯拿这个来诋毁国内教育,然后污蔑国内学生,真的是很恶毒。看尼马个视频还能把天才变成供体了?这种人不是老人变坏了,而是坏人变老了,这老东西根上就不是个东西,啥玩意儿啊,活该他过的不如意。

          通宝推:慧诚,
          • 不必太敏感,只是开开玩笑

            这种思想政治学习确实是越来越紧,体制内的肯定能感觉到,半体制内的也是。学校里肯定也是,就看主事的是看重什么了,学生成绩好上清北多是升官途径,搞特色也是途径。不过基数大,有些冒尖就够了,太多精英未必是好事。

          • 【讨论】是全国性的

            我曾经做过一段时间题目,但是你同时可以查询你所在单位党组织,上级党组织中你的排名,或者你所在党委在上一级党委中的排名,至于全国范围内排名,我好像没有注意过。

      • 这个层层提高的方式真是很好,顺便吐槽

        成语拔苗助长有贬义,那是因为拔苗太着急了,就把苗给拔死了。你说的这个方式我感觉极好,能够逐步拔高可以拔高的。小孩子有时候就是需要一些其他小朋友在一起,动力、兴趣就会大一些。

        话说我家小孩,小学2年级通过这面的测试,算是 Gifted and talented,我以为学校,或者学区会有一些特别的课程安排,结果好像也没看到有什么特别对待,最多就是和高年级一点的一起上了一点课。到了初中,也就是上高年级的课,感觉并没有专门成组的进行适当的强化教学。和你说的情况比,我觉得多少是有些浪费了。得有个环境有个氛围,否则就是有压力没动力。

        • 很少见你露面啊

          确实,你说的环境和氛围真的很重要。我小孩现在都还跟强基班的同学玩的很好,他说过他们上课的时候大多数时间老师是鼓励大家小组讨论的。那种相互启发和思维碰撞可能对于他们这个年龄来说真的是一种比较难得的成长际遇。不过国外的教育体系可能只是少了点功利主义吧,不一定能分出高下。

      • F大湿学过遗传算法吗?

        学过就应该知道,初始优选种子极大可能不是最优(次优),迭代很多次以后收敛得到的往往和初始相差很多。不仅仅适用于繁衍,成长也是一个迭代选优过程。😂

        F大湿总是正常不了多久,就要发一点逆天言论😄

        • 他就是车轱辘话来回说

          十年前就是这套言论,从来没变。

          他这辈子都没见过真正优秀的学生(不说人才),全靠臆想。凭着身边夜郎国的小圈子,觉得世界就井口这么大。

      • 我告诉你如何操作的!

        “到了初三,市前三大高中已经悄无声息的把强基的五十个人已经瓜分完了。很多家长都不知道具体是怎么操作的”。

        以北京为例,北京海淀区初三家长现身说法。

        你家孩子到初三上半年五个学期共十次期中期末考试的数学平均分在95以上,学校推荐给四大高中的实验班,中考也参加,不过只是个形式,走个过场。

        孩子不是天才牛娃,数学平均成绩仅仅是90分以上,区重点来签你家孩子,也是实验班。

        在北京的初中生,只要是数学好,区重点起步,绝对是落不下,而且都是提前签,保证不会让中考失常导致进不了好高中的事情发生。

        通宝推:亮子,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