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我发现人都有“脑雾”》 -- Ace

共:💬8 🌺64新 💬5 🌺3 待认可4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我发现人都有“脑雾”》

    我发现人都有“脑雾”

    ACE

    大雾弥漫之中你啥也看不见。人脑处在脑海的大雾之中就不知所以。

    人都会进入脑雾状态,外表看着这个人在正常倾听,实际上他的大脑处于云山雾罩之中啥也没有听进去。

    我总结,人的脑雾有三类情况。

    第一类是天生的脑雾,一般是学历不高者。他们的问题是无法长时间聚精会神,他们看似倾听,实际上神游太虚。读书读不进去,考试就不行,学历就不会高。学历低的人绝大部分是严重的第一类脑雾情况,平常时候(吃喝玩乐)他们的反应非常正常,一旦进入工作状态就会脑雾重重,短时间可以聚焦思考和倾听,但坚持不了多久,所以不能对问题进入深度思考,只能做简单的事。这些人平时吹牛还是可以的,简单工作可以交给他们去做,交代工作一定要要求他们记录和通过他们的嘴再次确认,否则会吃大亏。复杂工作就别指望他们了,怎么搞他们都没有独立深度思考工作的能力。

    第二类是价值观脑雾,一般是高学历者。他们的大脑会自动过滤和忽视与他们的价值观不符的谈话内容。这些人占据了高学历者中的大多数,他们最大的问题是只有在自己感兴趣和复合他们价值观的事情上长时间聚焦和深度思考,除此之外的就会被他们忽略,他们只能在某些领域进行深度思考。安排工作时候要特别当心这种人,要求他们进行阶段性工作主动汇报并认真检查核对,他们的状态无非二元状态——要么就做得很好,要么就跟第一类脑雾情况一样的不知所以。

    第三类是认知能力不足产生的脑雾,一般是你遇到能力远超你的高人的时候发生。你的脑袋无法理解超越你认知水平的话。我反复读一些好书,每次重读都能发现一些我之前阅读没有发现的精妙语句,就是这个情况。当你能够看到的时候,这表明你的认知水平已经增长到作者写这句话的水平了。爱因斯坦对着我讲广义相对论一个小时,之后我表示啥也没听到(懂),这个很正常,因为爱因斯坦对此的认知远超我的大脑,我的大脑自动忽略爱因斯坦的话是正常反应。

    从外观上,你根本无法判断人们是否处于脑雾状态。越是年纪大的人越是面色如常,实际上他们脑雾重重,思想云游太虚。

    我们在与人沟通的时候要特别注意。最终只能依靠实践去判断一个人是那种状态的脑雾情况。

    通行的解决手段是有的,那就是强行要求他们做笔记,让他们无论听到什么就记什么。客观的笔记可以保留沟通的全部内容。但这个需要你有权威,否则他们也不做。

    通宝推:方恨少,陈王奋起,普鲁托,胡辣汤,石狼,冬晓,风雪,脑袋,不远攸高,
    • 上帖之待认可回复,花囧定3 / 0
      我来贡献个反向输出脑雾

      向别人解释比较复杂的概念时候需要极为详细的解释很多细节。

      众多细节,一步一步聚集汇总,三变一,再三变一,最终像金字塔一样,事实做材料,逻辑做胶水,才能让对方在不抗拒的前提下听进去,形成复杂概念。

      这时候如果对方接受处理事实和逻辑的能力到达顶点,会快速进入缺氧状态,类似我新冠后看复杂的东西超过一页需要吸氧。自己写的代码基本看不懂,好在思路还在可以ai重写。

      如果对方非常配合,然后我全力输出信息,往往对方会生理性头痛头晕,此人大概率会非常钦佩,以后说啥都信了。

      观察这个用大量信息灌晕对方的过程非常有趣,如果对方是业内人士,往往会很认可我,宽容我的失误和胡说八道,这类人往往年龄学历超过我,我也很喜欢和他们聊天。

      对策

      对第一类脑雾。大部分无药可医;但也有极少人凭借一个“熬”字,通过坚持认(圣人传下来的)死理,坚持N年熬自己之后突破自我天赋限制,最后登堂入室成为大师的。举个例子:曾国藩。最后混了一个“半个圣人”的名声,大家都自叹弗如这厮对自己的狠劲够狠够久,最后熬死了自己。但成就不可小觑,能够让病入膏肓的大清又因他多苟延残喘多了好几十年。

      对第二类脑雾。大部分无药可医。但也有人凭借“南墙”“黄河”的帮助而成功涅盘重生突破过去那个狭隘的自己。

      所有的心理问题都是生理问题

      人类对大脑的开发不到20%,对这点点脑细胞过度使用的结果,是许多高级知识分子老年必然面临的认知障碍。脑力劳动越剧烈,思维活动越深邃,脑细胞消耗磨损就会越严重。大科学家,比如爱因斯坦、钱学森等,通过培养音乐、色彩类的兴趣爱好,来开发出不常用的那部分大脑的功能,来作为脑细胞的总预备队。当原来常用的那部分大脑失去功能了,新开发的那部分就能顶上去,以此来避免老年痴呆。

      做不到这点的大多数人们,拒绝使劲的动脑子也算是人体自我保护机制,不可强求。套用一句犹太人的话:救了一个脑细胞,就是救了所有的脑细胞。

      解决的办法还是要找到办法,来如何开发出大脑的使用比例,使之提升到50%以上,不应该再强求大家集体过度使用自己的大脑了。

    • 家园 我就属于第一类脑雾患者

      第一类脑雾患者有两种情况,一是大脑只能兴奋较短时间,20分钟后效率明显下降,二是瞬时和短期记忆能力弱,导致长程记忆容易过载,学东西学不进去。

      很不幸,我是上述两种情况全有。

      幸运的是,我经过摸索和训练,充分利用前20分钟的高效学习,把硬骨头啃完。然后把较大的知识点分拆成小的知识点,继续用前20分钟高效的优势,化整为零,蚂蚁搬家,解决问题。

      可以跟河友报告的是,我现在可以在1~2天内学完一门本科课程,考试可以超过85分。当然,学完后几个月,我会忘记得干干净净,仅仅记得几个结论。

      实践证明,弱智也可以成为天才,只要你坚持。

    • 家园 好文。俺来简化一下,不对之处大伙纠正。

      第一呢,就是常说的天生笨蛋,咋学都不会。有人会比较幸运找到自己的天生强项;

      第二呢,就是固执。能跳出自己旧观念的人不多;

      第三呢,就普通人了,这是与天才的区别。这种脑雾不用担心,更别去用力改变,否则心力交瘁对身体不好。

    • 家园 抄笔记没用,个人体会

      我在大学里的体会,凡是课上能够充分理解的,都是不大需要抄笔记的,譬如复变函数,教授讲得非常清楚,当堂就能理解清楚。

      而生物类,还有旁听过一节生物化学,那就是学生拼命抄笔记,但是我啥也没学会。回头看笔记,质量极低,毫无帮助。

      爱因斯坦相对论讲不清楚,我讲一小时你肯定能懂,不是因为我有啥能耐,而是一个世纪的数学工具进步了。

      毛主席讲哲学通俗易懂,黑格尔晦涩,这是人家的风格,他并无甚意愿讲得清楚,你爱听不听。

      • 上帖之待认可回复,花囧定1 / 0
        补充我的看法

        对第一类脑雾。大部分无药可医;但也有极少人凭借一个“熬”字,通过坚持认(圣人传下来的)死理,坚持N年熬自己之后突破自我天赋限制,最后登堂入室成为大师的。举个例子:曾国藩。最后混了一个“半个圣人”的名声,大家都自叹弗如这厮对自己的狠劲够狠够久,最后熬死了自己。但成就不可小觑,能够让病入膏肓的大清又因他多苟延残喘多了好几十年。

        对第二类脑雾。大部分无药可医。但也有人凭借“南墙”“黄河”的帮助而成功涅盘重生突破过去那个狭隘的自己(南墙撞的你头破血流,痛到死,痛到自己那颗狭隘的心死掉;不到黄河心不死,死掉的是你那颗偏执狭隘的小心脏,死后涅槃重生的是一颗真正有格局的大心脏),在你多次体验濒死挣扎的痛苦之后大彻大悟,然后成为大师。

        对第三类脑雾。大部分无药可医。但也有人依靠锲而不舍的反复努力而突破自己——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古人把这归纳为,格物致知,坚持格物,最终争取在死之前把自己格成大师。天赋极高者无非是CPU厉害,但32位CPU也不是说干不了64位CPU或者量子处理器能干的事,无非你得有愚公移山的精神,争取死前把题解算成功而已。

        第一类脑雾和第三类脑雾的确是可以合并同类项,但我认为还是应该区分开。第一类脑雾重点在天赋区别,第三类脑雾重点在提醒那些已经得道的高人“天外有天”,需要始终有颗敬畏之心。

    • 家园 【讨论|俗云:小孩子生病后感觉一下子长大好多

      大人也有这种情况。

      将近三十岁一场病,十分虚弱,从此认真背会了《心经》,得益匪浅。

      应该是趁机消除了一部分脑雾

      有机会为自己消除一点脑雾已经很难得.想影响别人难度极高,做好筛选.因势利导量材使用罢了

    • 家园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可能读完一百遍的时候,水平提高了,能明白了,更大的可能是,先记住,再反刍,渐渐就消化了。Learn to listen,learn to learn。

    • 家园 好的,我经常2,碰到机会就3
    • 家园 我遇到出现第三类脑雾

      就是左耳朵进去,右耳朵出来

      这样的话,第一类和第三类脑雾简化下是不是可以直接合并同类项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