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三中猜想 -- 达闻奇

共:💬903 🌺3241 🌵76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1
下页 末页
          • 家园 开会前有新闻,上半年财政收入同比下降

            据说是自一九六七年以来首次。

            但是支出同比上升,并且上升的幅度大于收入下降的幅度。

            从上半年支出增加的情况来看,不管中央是否主动推动,事实是走在财政扩张的路上。但是我国财政向来秉持量入为出的原则,从收入下降的情况来看,恐怕不足以支持继续扩张的信心。

            两难啊

            • 家园 原来我把他们想得太好了

              我以为拼命鼓吹赤字发钱消费拉动减税,只是想多吸血而已,如果你说的是真,那他们是要命的呀。

              国际货币基金世界银行准备了好多美刀了吧?19年说2万亿美刀屯在香港准备北上。

          • 家园 财政不可能不困难

            但窃认为这句话不是应对财政困难而说,

            必须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

            而是针对“消费拉动经济”而说。

            鼓动消费拉动经济的,提出一个前置条件:提高社会福利,包括直升飞机撒钱。他们说社会福利到位了,屁民们的钱包就不用捂那么紧,可以学美国一样花钱花到许多人拿不出500块钱。

            之前一直鼓吹小政府,大量购买社会服务,大幅度减税,用金融和房地产逼死大量农工商业导致税基减少(非公大企业的税收率比中小企业少)。

            添个足:某些人很善于制造问题,然后当好人来解决问题。

            拿个冷僻的事来讨论一下:目前公务表格化,是管理手段的升级还是进一步小政府的伏笔?小政府——购买社会服务——有编人员没事做——(没撤编的单位)填表——效率低——购买社会服务。 @从来 河友,请问存在这种可能性吗?

        • 家园 我看到的,是他想留下的身后名

          这个会议,大家期待的是一份未来的纲领,但看起来更像是过往的总结。

          除了“人民”这个万能的词汇之外,出现频率最高的是“改革”,在公报发布前一两天,新华社也有发文,把他塑造成一个“改革家”的形象,改革或者改革家,就是他希望留给自己的身后名。

          既是改革,难免有对有错,有褒有贬,类似王安石这样,但改革总体上还是一个褒奖的词语,他想留下的,是一个对中国的改开进程“二次改革”、“二次设计”的仅次于邓的定论。至于过程中的错误,在“改革”的旗帜之下,都是可以被原谅的。

          对应的,是万丈雄心的退去,是无法尽在掌握的疲倦,他已经在虑退了。

          可能,就是15年?

          • 家园 我一直说一尊是墙头草变色龙

            re: 在公报发布前一两天,新华社也有发文,把他塑造成一个“改革家”的形象,改革或者改革家,就是他希望留给自己的身后名。

            ---------

            西西河最有意思的地方,就是当年吹嘘他“理直气壮做大做强国企”的颂圣派们,突然都不见了。

          • 家园 “赢得生前身后名”是绝大多数从政者的追求,这一点无可厚非。

            毕竟没有几个从政者是真正不求留名、无所畏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这个会议,大家期待的是一份未来的纲领,但看起来更像是过往的总结。

            不知道铅笔兄(不知这样称呼您是否合适,请勿见怪)有没有感觉到2022年底突然放开的疫情过后,大家的精神状态都有些过劳疲软、无力散漫甚至萎靡不振,到现在都快变成“毫无期待的平静空气”了,用网友的话来说就是“眼神空洞、目光呆滞、两眼无神”。

            他想留下的,是一个对中国的改开进程“二次改革”、“二次设计”的仅次于邓的定论。

            他的雄心壮志想要的未必是仅次于邓天尊的定论,而是开创如毛主席、邓天尊那样的伟业(在不论毛主席的无产阶级立场、邓天尊的官僚资产阶级立场和他的权贵资产阶级立场的前提下),提起来的时候可以齐名为“毛邓习”,实际上在破旧立新上他也配这么说(“新时代”的三共是在他当政时期开创的)。

            虽然我坚决反颂圣,但我认为他的确是“一个想做事的人”,至于想做什么样的事、怎样去做好事那就只能见仁见智了。

            按照历史周期律的进度条来看,现在已经快进到“保江山”的阶段,那么,“接下来,怎么办”可能才是应该考虑的,中华大地真的再也经不起任何瞎折腾了。

            通宝推:青青的蓝,ccceee,秦波仁者,
            • 家园 这两年你都是闭着眼睛脑补中国的?

              不知道铅笔兄(不知这样称呼您是否合适,请勿见怪)有没有感觉到2022年底突然放开的疫情过后,大家的精神状态都有些过劳疲软、无力散漫甚至萎靡不振,到现在都快变成“毫无期待的平静空气”了,用网友的话来说就是“眼神空洞、目光呆滞、两眼无神”。

              从C919完成首个商业航班飞行到神舟十七号发射成功、从芯片突破封锁到电动车一骑绝尘,从空间站全面建成到月背取壤,这些科技创新突破哪个不让国人兴奋,哪个不是给相关行业带来振奋点,包括五一、十一、清明小长假的如织人流,仅一个玄武湖清明就去了一亿游人,从哪能看到你所谓“眼神空洞、目光呆滞、两眼无神”?在实力碾压下“眼神空洞、目光呆滞、两眼无神”只有西方那些政客吧?当然,也包括那些比主人还急的狗子们

              点看全图

              • 家园 这种段子都信?你知道一亿人是多大规模?

                南京本地人口一千万全来,一天要集中起来九个南京市的人口,拿什么车运的?按一部旅游大巴运45人算,就需要两百万辆大巴,轿车的话就更占地方了.....

                上海世博会在冲击最高流量的103万时,头一天晚上连30公里外的小镇旅馆都挤满了从外地赶过来充数的人。南京拿什么接待外面来的9千万人?

            • 家园 主席当年有一个一以贯之的原则

              就是保护群众,保护群众的热情和首创精神。

              难道主席不知道大炼钢铁时,那些群众把家里的铁锅铲子拿来土高炉里烧一下就叫做炼钢是胡闹吗?主席当然知道,但主席为什么不直接批评他们、泼他们冷水,因为主席知道:气可鼓不可泄,要让群众保持那种敢想敢干的精神,让他们折腾,让他们自己看到自己犯错误,然后自己教育自己。一旦把群众的敢想敢干精神打没了,群众再成了一盘散沙、再一起躺平,中国的事业就一定干不成。

              现在倒好,谁干事谁受打击,在经济领域,基本上是谁努力谁赔钱,弄成这个样子,无怪大家都要躺平,今上你本事大,大家的建议听不进,那你就自己弄。

              又是支持外资、又是保护民企,嘴里说的好听,可是一干就赔钱,再干还赔钱,再一再二不可再三,听你的赔了一次,再听再赔,事不过三,难道指望别人赔钱还永远听你的?

              通宝推:史料推理,青青的蓝,桥上,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