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水浒英雄武功起源考——兼论军队武术与江湖功夫 -- 达萨

共:💬27 🌺114 🌵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水浒英雄武功起源考——兼论军队武术与江湖功夫

    水浒中有109位英雄好汉,本文不可能一一道来,仅仅选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2人——鲁智深与武松来说。

    这两个人恰恰也是典型的代表。

    鲁智深是英雄的代表;武松是好汉的代表;

    鲁智深是军队武术的代表;武松是江湖功夫的代表。

    当然,会有人用五虎将为例,认为他们更能够代表军队武术。不过他们的武功起源很清晰,没啥可讨论的。

    比如,大刀关胜,双鞭呼延灼,青面兽杨志这类的,都是家传的武术;其他的,如花容,秦明,董平等,虽然书中没说,但是也不难猜出其武术源头。大概率也是那种军官世家,军功子弟。

    鲁智深却不一样。首先他是正牌军官,但是后来行走江湖,他却选择了步战。

    在职业军官中,步战的是很少的。军中武术用来走江湖,其实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但是,鲁智深却似乎没有这种不适。他的武术从哪里学的?导致他既可以马战,又可以步战?既可以冲锋陷阵,有能够行走江湖?

    在一些评书拓展的桥段中,我们逐渐看到了鲁大师的武功脉络。他的武术原来出自少林。这就解释了他的武术的广谱性。

    少林寺的武术还是江湖功夫的一种,而且是门类最广的一种。但是,由于历史渊源,少林寺在很长的历史时期都拥有一支独特的队伍——少林僧兵。

    少林僧兵的目的不仅仅用来护寺,更重要的是,在需要的时候,是要上战场保家卫国的。所以僧兵的训练除了要练习一般的武僧需要的江湖武术(可以不太严格的定义为个人格斗术,不需要考虑团队作业,但是要考虑一对多),也要练习军队的武术。在团队作业,有专业分工的前提下,军队武术形成了高度专业化和简洁高效的特点。比如,军队作战,一般可以不考虑来自后面的袭击,甚至不考虑侧面的袭击,只需要考虑如何高效的发起正面进攻。这种思维模式很接近现代格斗术,只不过不需要考虑规则限制罢了。

    所以观察鲁大师揍人,很喜欢的是那种最有效率的方法,尽管他自己的力气惊人,怎么打都有理。比如,拳打镇关西,鲁大师的选择是交档一脚,把镇关西踢倒在地。根本就没有任何躲闪和攻防,很像特种兵打人的路子。

    武松虽然后来和鲁智深搭档,成为梁山两大步兵头领之一,但是武松的武术却缺少了军队武术的特点,更具有江湖武术的特征。严格来说,江湖功夫用来冲锋陷阵,效率其实不高。但是武二郎天赋异禀,将自己的优势发挥到极致,成为江湖武术在军队的天花板。不过,武松的功夫来自哪里呢?

    与李逵那种靠先天禀赋作战不同,武松是受过严格的系统的武术训练的。在很多地方都有反应。如醉打蒋门神,用了玉环步鸳鸯脚,这个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应该是翻子拳或者是戳脚的攻击手段。

    另一个细节可以看出武松是受过系统训练的地方,在于后期武松一直使用的兵器——两口戒刀。

    双刀的使用是一件挺复杂的事情。武松换了双刀,没有任何障碍就可以投入使用,成分说明他练习的武术是系统完整的,所以才能达到所谓的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的地步。

    另外,戒刀这东西和大家理解的不太一样,是短兵。一般的戒刀只有一尺半长短。武松敢拿着这两把短刀冲锋陷阵,充分展示了自己艺高人胆大的特点。

    说了这么多,武松的功夫到底来自哪里?

    如果你是山东人,或者听过山东快书,这个问题的答案及很清楚了。

    武松的功夫也是来自少林。他是少林寺的俗家弟子。

    所以的他的拳脚,兵器都很好,没有短板。但是,他没受过军队那种团队作战训练,也不擅长马战(武松会骑马)。

    所以,这哥俩其实算不严格的师兄弟。只不过鲁大师年纪较大,和武二郎在少林寺学艺的时间未必有交集。

    通宝推:夜如何其,陈王奋起,
    • 家园 1983版的八集连续剧《武松》当年万人空巷

      12寸的黑白电视里面,当年武打片少之又少,武松自然印象深刻。

      当年有两个配角给我留下的印象也很深刻。其一,是电影《少林寺》开篇,黄河边,觉远的老爸带着脚镣勇斗秃鹰和王仁则。其二,就是83版的《武松》,醉打蒋门神之前,有个义士路见不平,曾经挑战过蒋门神。

      这俩配角,当然都被导演安排输了。但是身手利落的交战场景非常好看,我甚至觉得风头超过了主角。

      当年,地级市纷纷建设自己的电视台,当年中日关系相当不错,我们市还播放了日本的柔道连续剧《姿三四郎》,那个嘶哑的主题曲像大便干燥般挣扎,却极有穿透力,吓坏了国内听众,没想到歌还能这样唱。。。

      主角很俊,摔跤的技术也很棒。印象里,和传统相扑那样僵持的风格不一样,基本上搭手瞬间就把对方掀翻在地,简直帅呆了。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 家园 文盲半文盲可以快速上手迅速提高的才是真功夫

      文盲半文盲可以快速上手迅速提高的才是真功夫

      就是基础体能训练

      军队功夫还要考虑铠甲,质量合格,刀砍、远箭威胁有限

      武侠神剧基本无视

      江湖下三滥手段多多,真功夫、防护都不行

    • 家园 武松的出身可能也与军队有关

      武松出场时,自我介绍说:

      小弟在清河县,因酒后醉了,与本处机密相争,一时间怒起,只一拳打得那斯昏沉。

      这段话里的“本处机密”大有玄机。

      我的理解是“机密”指一种官职,武松用其来指代某人。既是官职,则当在体制内,而武松说本处,没有说本县,说明这个官职不是县政府的。古代地方属于体制内的,除了县政府,还有地方卫戍部队,因此很大可能这个“机密”是当时地方卫戍部队的一种官职。

      《水浒传》的作者是元末明初人,距北宋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加上朝代更迭,未必对北宋的兵制有很清晰的了解,大概率只能写当时的情况。

      元明地方卫戍部队的大概情况是,元朝是设立了近百个万户府,分布在各行省戍守,明朝也是如此,不过称为卫所,包括锦衣卫,也是“自京师达于郡县,皆立卫所”。

      武松因酒醉与“机密”相争,有两种情形,一种是,一起喝酒,然后酒醉相争,另一种是,武松没和“机密”喝酒,但酒醉后,碰见了“机密”,然后相争起来,无论哪一种,都应该是表明武松和“机密”很熟悉。

      所以,“机密”可能是地方卫戍部队的一个官员,而武松与其相熟,很可能也在部队,后来武松在部队打伤了人,一逃了之,表明当时地方卫戍部队的涣散,反映的应该是元末的情形。

    • 家园 武术来源

      军队是很好理解的,现存很多武术之乡,一查历史,基本都是明朝卫所之地,那来源就是当初军人流传下来的。这些地方一般在前线地区,河北陕西,福建浙江沿海,西南等等。

      江湖武术是怎么个来源呢?还是军队吧,要不然为啥那么多练习扎马步的,江湖里基本用不上啊。

      少林寺的武僧团那功夫是自己琢磨的吗?武当道士的功夫倒像是健身体操。

      通宝推:Swell,夜如何其,
      • 家园 老的太极拳

        招式简单实用,动作幅度非常小。很像是近战杀敌防身的功夫。

        后期反其道而行,强调动作幅度大,舒展。完全蜕化成太极操了。

        我当年大学体育老师,河北人。他开课教太极。也是公园操那一套。但是有时候露两手的时候,动作小,速度快。特别是一个沉肩顶人的动作,你要是助跑去撞他可以被他顶飞。估计用在战场上很实用

        • 家园 养生太极拳和传武太极拳是两个东西

          传武太极拳练久了,是伤身体的,特别是膝盖.

          养生太极拳主要是杨露禅的二儿子,改动后,逐渐扩散发展起来了.

          杨露禅长子也教拳,但脾气很坏,对过来挑战的人毫不客气,经常一招就把人摔出很远.

          就和网络造假的那位女大师一样那样摔,但人家是真功夫,出手讯雷闪电.

          那时的旗人既承认他功夫卓绝,也很烦他.

          老二很会做人,因材施教,糊弄的很好.

          太极拳里,还有个派别叫"府传太极拳",就是个各家府里子弟学了,后来教给子弟的.

          他们学拳时,交了真金白银,这个门派有很多"绝招"(就是一招制敌和"杂耍").

        • 家园 这是“铁山靠”么?

          前文提到初学者的马步蹲裆,我觉得既是武学的动作基础,也是一种服从性测试。坚持下来,才能继续进阶。不然,一边儿玩去。

        • 家园 我听说,太级原型是盾牌手

          前手持盾牌,后手持刀,这是棚劲的根源。

          • 匿名 太极发劲如箭,如二踢脚如遨月火箭

            用的是中间的力量,中锋,更和剑术相容。变化为刀法必然也是护身刀法,滚入滚出,如锉如磨。以骨骼长度方向尽量不受法向作用为要。

            • 家园 这要看是啥太极了

              中国太极流派太多:陈氏、杨氏、吴氏、武氏……这些都是官方认可的,有正式比赛项目。

              最有名的就前两位,陈氏、杨氏。陈氏里面分十三式和炮捶,炮捶里才是发劲快的招式,这可能是你说的“发劲如箭”。对于杨氏太极来说,太极讲究慢,越慢越好,对炮捶的快劲嗤之以鼻。

              对于很多人来说,“单鞭”、“野马分鬃”这些动作,你想慢都慢不下来,腿上没那劲,重心的移动不受控制。

              所以,看一个人练太极,特别是杨氏,谁慢谁是高手,谁快谁水平差。

              • 家园 讲究的是当中的力量

                体用都贯彻始终,和动作快慢何种招式关系不大。箭要射的好,首先要使箭飞的稳,需要箭身飞行方向的法向总受力为零,举例人体的战斗部比如用掌,需要小臂两个骨头长度方向合成箭身而掌根如箭头,要让这个骨头箭飞的稳,除了提供让箭稳定飞行的动力即中间的力量(火箭的喷发是一种直观模型),还要使小臂骨骼上的肌肉对骨骼的牵扯最小,这就是所谓的骨肉分离。。。

                当然更确解切的功感是气囊感,让骨头箭如同真箭一样在空气中运行。。。这两种知识民国太极也就是姓氏太极套路太极都不会有。都做不到气剑一,劲如箭。。。

                其次要瞄的准,仅眼瞄不行,必须手瞄身瞄,有当中的力必有当中的神和意,手瞄身瞄水到渠成。。。

                最后要具备稳定的弓身和弓弦需要切实解决双重和一动无有不动问题,可参看”內家的劲与力”

                • 家园 受教受教,还要请教一下

                  老兄说的这种太极目前在哪儿可以学到,有教材、视频?

                  或者哪个地方有老师在教授?

                  • 家园 所知不多

                    劲如箭,沾身发的拳谚人人都讲,但真会的所见不多,我们拳场在上海,但是90年代末四散后联络甚少,坚持到学会的也没几个,其他上海拳家绵拳老一辈有一两个,心意拳有一个,广州也见过一个,其他所历不多,网上所见都不能认同。。。视频功照更是稀少,尝试上传我们的资料,一般我反对套路练习的太极,得到的结果自然也是大多数的不认同。所以早没有这样的热情了,所剩聊聊天扯扯淡而已。但是这样的事实是不会改变的,凡是练(长)套路太极(或其他内家拳)都是不能动手的。。。

                    上传一张拳照供应君一笑,以答谢网友能看懂(讲究的是当中的力量)

                    点看全图

                    通宝推:普鲁托,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